《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名稱 青海高原一株柳 科 目 語文 年級 六年級 教學時間 一節課(40分鐘)第二課時 學習者分析 本班學生活潑好動,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但缺少靜心讀書的耐心。該段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如:能按預習要求自主預習,能通過文本淺顯的感悟文本所表達的情感,能通過上網、問詢等方式搜集資料。朗讀能力、想象能力進一步發展。出于對高原的憧憬,(喜歡聽《我要去拉薩》《青藏高原》)學生對本課充滿興趣,為保持興趣,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課堂應以學生為主,努力創設各種讀書情境,讓學生朗讀、討論、交流,輔以圖片、視頻等資料,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感悟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身處逆境時所表現出的強大的生命力。 2. 由物及人,明白人要憑借毅力和韌勁努力戰勝困難、創造奇跡。 二、過程與方法 1. 小組合作,抓重點詞句理解,在教學中采用多種形式開展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 2 通過圖片視頻,領略高原的山脈綿亙,氣勢磅礴,凸顯這株柳樹的神奇。 三、知識與技能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聽寫最后一個自然段。 2. 根據重點語句想象課文描繪的情景,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難點 1. 根據重點語句朗讀,想象課文描繪的情景,理解課文內容。 2. 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與灞河柳樹進行對比,想象她的樣子,感悟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身處逆境時所表現出的強大的生命力。 教學資源 1、教師自制的多媒體課件。描寫柳樹的古詩、了解灞河。 2、上課環境為多媒體大屏幕環境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過程描述 教學活動1 (一) 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青海高原一株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用文中的詞句來說。 2、生思考:這是一株及其平常又神奇的柳樹。 3、設置疑問,引發思考:平常是因為(在平原、在水邊及其常見)神奇又表現在哪里? 4、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5課《青海高原一株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