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勢
生:我讀出譚老師遇難了。
師:遇難了,我們該怎樣讀出感受?(教師相機用低沉的聲音指導朗讀)
【評析:四處環境描寫從正面烘托出特定情境中人物的精神品質,學生在理解中朗讀,感受地震帶來的可怕災難,感悟譚千秋老師的偉大。】
2 、動作、語言的描寫感悟人物品格
師:從剛才同學們朗讀的環境語句中,我們感受到了地震的可怕,更凸顯譚千秋老師的偉大,還有令你們感動的嗎?
依次出示學生的句子
(1)“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師:請同學們也來念念,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呢?(指名讀,說感受。)
生:老師很著急。
生:為學生著想。
生:熱愛學生。
------ ------
師:這是先人后己的精神,我們為此而感動,請大家在它的旁邊寫下感受。
(2)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地下,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
師:從這句話中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譚老師?(指名說感受,根據感受指導朗讀)
生:譚老師是一個熱愛學生的老師。
師:請把熱愛之情讀出來吧。▽W生朗讀,評一評)
生:譚老師是一個舍己為人的老師,我很欽佩他。
師:讀出你的欽佩之情吧!
------ ------
(教師相機抓住表示動作的詞語拉、撐、 護指導學生朗讀)
3、深情朗讀
師:這段細節描寫連續用了三個動詞寫出在危難時刻,譚老師舍身救學生的場景。譚老師那種以生命來換取學生生存的行為深深地感動了我們。那雙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四個學生的姿勢將永遠銘刻在我們的腦海里。讓我們帶著這種情感再次深情地朗讀課文吧!
(師引讀:天空陰沉沉的------)
【評析:這段不僅用四處環境描寫烘托譚老師的高貴品質,還用細節描寫讓我們清晰得看到譚老師恪盡職守,先人后己,在生死攸關之際把生的希望留給學生的偉大形象。通過朗讀讓學生在感動中感悟譚老師的“人生的價值”】
過渡:譚老師他走了,他那最后的姿勢把生的希望留給了自己的學生,而自己卻永遠地倒下了------當人們挖開廢墟時,在場的人都被震撼了!請同學們輕聲讀第三段。
三、 他們的話語,再次感動我們——學習第三段
1、小聲讀課文,這段分別引用了哪三位人物的話語?把它們多讀幾遍,能讀出怎樣的譚老師?
2、角色體驗,朗讀感悟
師:你想讀哪個角色的話?(指名朗讀,適時指導。抓住角色身份特點,抓住“死死、飛身、生死攸關”等詞語,感受人們對譚老師的崇敬之情。)
3、對比不同描寫方法,表達相同作用
師:同學們發現了嗎?在第二段和救援人員的語言中都有譚老師誓死護衛學生的形象描寫,你能看出不同嗎?(鼓勵學生自由回答)
師:大家都說得很好,第二段直接寫出來的英勇行為叫正面描寫,第三段是別人來說,叫側面描寫。這兩種描寫方法,在文中起到烘托人物品格的作用。希望在以后的寫作中大家可以學著應用。
四、深情贊頌——學習第四段
教師和學生一起深情朗讀
1、師:同學們,這最后的姿勢,是( )的姿勢。此時此刻,你的內心是怎樣的,你想用那些詞語來贊頌譚老師,才足以表達你心中的感受呢!(說的好的,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