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全冊教案2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陶治愛美情趣,受到愛國主義精神影響。
2、理解詩句意思,了解古詩敘述的內容,受到傳統文化的藝術熏陶。
3、結合學詩,培養學生的自學、想象、表達、創新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教學重點:吟誦古詩,想象意境,體會詩中表達的感情。
教學難點:結合時代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引導學生回憶李白寫的一首思念牽掛故鄉的詩-----《靜夜思》。
過渡:今天我們學習宋代詩人陸游寫的一首牽掛祖國的詩。(板題)
2、引導學生回顧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并自主確定本課的學習目標。教師點撥。
(以舊引新自然,自主確定目標民主。)
二、提示詩題,介紹背景。
1、讀題質疑。示:告知,告訴。
引發思考:誰告訴兒子?告訴了兒子什么?為什么要告訴?
2、結合搜集的材料,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三、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1、試讀,要求正確流利。
2、讓學生結合注釋,說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四、細讀體會,理解內容。
運用掌握的學詩方法:讀查連疑,弄清詩句內容,體會詩句的文字美。
五、想象畫面,吟誦玩味。
引導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充分練讀;想象詩人臨危時,遺憾之至,叮囑兒子時的情景,教師可通過放音樂,用語言描繪,啟發學生閉目想象,深悟詩情。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課堂練習。
1、默寫《示兒》,互相檢查。
2、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想象的畫面及人物的語言。
板書設計:
示兒
悲 不見九州同
望 北定中原日 ☆教學調整☆
教學反思:
課 題:習作1
教材類型:蘇教版 所屬學科:語文>>第十一冊
主備教師:小學六年級組
教案內容:
教學目標:
1、學會在習作中寫出自己的獨特感受。
2、學會細致的觀察生活與大自然,養成留心觀察、樂于及時記錄的習慣,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3、熱愛大自然,感受假期生活的樂趣。
4、引導學生對習作進行修改,養成習作之后認真修改的習慣。
教學重點:學會細致的觀察生活與大自然,養成留心觀察、樂于及時記錄的習慣,
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教學難點:描寫細致,感受真實。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照片,講故事:
(教師出示自己假期時在上海游玩拍攝的照片)
講述自己假期愉快的旅游經歷。
二、師生交流,激發寫作興趣:
1、師:我想我們都喜歡出去游玩兒,去擁抱大自然,在假期中,想必大家也定有難忘的經歷?能告訴大家嗎?
生自由交流。
2、師:是呀,通過剛才的交流,讓我們回憶起了難忘的假期生活,與其回憶,
還不如現在就動筆記錄下這一串串足跡,好嗎?
三、片段賞析、發現寫作方法:
1、師:我們到風景區游覽,欣賞自然風光,增長見識,留影拍照,真是一件樂事。那怎樣給自己最喜愛的照片配上一篇精彩的文章呢?大家相互討論一下,一會我們來獻計獻策。
生討論。
2、師:誰有好的建議,快給大家說說!
(學生初步談到:(1)按一定順序,也就是旅行的順序來記,這樣更清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