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冊及教學反思4
人物,是本文寫作上的一大特點。文中既有對懷特森老師的語言、動作、神態的正面描寫,也有對“我”的心理活動、懷特森老
師教育效果的側面描寫。二者相互結合,懷特森老師特點就更加鮮明突出了。
學情分析:
文中所塑造的懷特森老師的形象對學生是一種“沖突”。首先是視覺上的沖突:懷特森老師別具一格的科學課讓學生耳目一
新。其次是心理上的沖突:他們沒想到懷特森老師會“戲弄”自己的學生,這讓他們的心里有些受不了。再次是生活習慣上的沖
突,懷特森老師不僅教會我們用“新懷疑主義”去學習,也教會我們用“新懷疑主義”去生活。
設計理念:
以“懷特森老師是怎樣的一個老師”,為學習的主線。引導學生從“懷特森老師本人的語言、動作、神態”“我的心情變化
”“我們的行為變化”三個角度來探究這個問題。在三種不同角度的學習交流中豐滿人物形象,達到立體感悟人物形象的效果。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對學生的深遠影響。
2、過程與方法
(1)、在閱讀中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來理解人物。
(2)、體會側面描寫人物的作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在學習、生活中要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要有科學的懷疑精神,用事實、科學的發放糾正錯誤,堅持真
理。
教學重點:在閱讀中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來理解人物。了解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育方法、教育思想。
教學難點:體會側面描寫的作用。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從幼兒園開始就有許多老師教過我們,你最喜歡什么樣的老師呢?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一個這樣的老師》。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二、依學案自主探究,因需交流。
1、從第三段切入課文,學生齊讀課文第三段。找出“胸有成竹”并表演。
2、學案:懷特森老師是一個( )的老師。默讀課文,看看懷特森老師說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一想懷特森老師是一個()
的老師。
三、共議交流,指導朗讀。(根據學生的回答定教學順序)
1、懷特森老師是一個與眾不同的老師。
2、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教會我們“新懷疑主義”的老師。
3、懷特森老師是一個博學的老師。
“噢,沒有人知道。”懷特森老師笑了笑,“那是一種夜行獸,在冰川期無法適應環境的變化而絕跡了。”說著,他從講桌里拿
出一件動物頭骨,向我們解釋起這種動物的特征來。講完,他把頭骨交給前排的同學,讓大家輪流觀察一下。
師:你從懷特森老師向同學們介紹的凱蒂旺普森身上覺得他是一個博學的老師。
4、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戲弄學生的老師。
“很簡單,”懷特森老師眼里閃過狡黠的光芒,解釋道,“有關凱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我編造的,這種動物從來就沒有過。你
們筆記里記的都是錯的,錯的當然就不能得分了。”
師:狡黠是什么意思?你從中感受到什么了?(引導學生理解懷特森老師的本意不是去捉弄孩子們。而是讓他們從這件事上學到
點什么)
5、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教會我們懷疑的老師。
懷特森老師擺擺手,讓大家平靜下來:“難道你們自己沒有想過嗎?既然是‘絕跡’了,那就什么也沒留下。我向你們描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