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下冊訓練體系
9、和田的維吾爾1.讀讀記記“驚恐、惡劣、深邃、鋪天蓋地、迎風引吭、肅然起敬、形態各異、隨風搖曳、美不勝收、載歌載舞、豁達樂觀”等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和田維吾爾族的民俗特點,感受維吾爾族人豁達樂觀的民族精神。3.積累語言,學習文章準確的說明和生動的描述相結合的特點,領悟表達方法。提起維吾爾族,我們眼前便會浮現出他們載歌載舞的情景。其實,除了能歌善舞,維吾爾族還有許多饒有趣味的風俗。讀讀下面這篇課文,想想課文寫了和田維吾爾人的哪些特點,然后就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和同學交流讀后的感受。
回顧.拓展二
口語交際
習 作交流平臺
日積月累
趣味語文“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你對一些地方的風俗習慣是否有了更多地了解?請將你的了解現在小組里交流、匯報。要抓住民俗特點講清楚,然后推選一名代表全班匯報。1、將調查了解到的民風民俗加以整理,寫成一篇習作。可以寫節日習俗,也可以寫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飾、飲食、民居,還可以寫新穎、別致的民間工藝品。可以是課外閱讀時知道的,也可以是通過調查訪問了解到的,還可以是在別的地方親眼看到、親身感受到的。2、寫完后小組內進行修改、完善。小林:這組課文真有意思,讓我了解到了不同的地區、不同民族多姿多彩的風俗習慣。小東:我通過閱讀課外書、向長輩調查了解,也知道了一些少數民族的節日風俗,像內蒙古族的那達慕,藏族的雪頓節,西南地區彝族、白族、納西族、哈尼族等的火把節……小林:我覺得這組課文在寫法上也很有特點,例如《北京的春節》,有的部分進行了詳細地描述,有的部分則一筆帶過。這樣寫對突出民俗特點很有好處。小東:讓我們就了解到的民風民俗和本組課文的寫法,作進一步的交流吧。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皮日休
玉顆姍姍下月輪,
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
應是嫦娥擲與人。
有趣的標點 唐朝大詩人杜牧寫過一首題為《清明》的絕句,原詩是: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膾炙人口的唐詩,有人只改動了一下標點符號,竟把它變成一首絕妙的小令: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詰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如果將標點符號再作改動,這首詩還可以變成一處精致的小段句:時間:清明時節布景:雨紛紛地點: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由于標點符號的不同,一首詩竟發生了這么多的變化,多么有趣呀!第三組單元導語:“五月的鮮花開遍了原野,鮮花掩蓋著志士的鮮血……”當這優美、激越的旋律在耳畔響起,你是否想過,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誰為我們開創的?本組課文展現了一幅幅難忘的歷史畫面:志士在刑場上視死如歸,英雄在戰場上沖鋒陷陣;延安窯洞前毛澤東深情的演講,中南海里周恩來辦公室徹夜的燈光……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緬懷革命先輩,繼承光榮傳統;還要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真情實感,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并在今后的習作中加以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