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美術美麗的草原教案、教學反思
美麗的草原教案設計、反思
教材分析
“美麗的草原”一課是“造型表現”和“設計 應用”相結合的藝術綜合實踐課。一談到草原立刻就會讓人聯想的那是蒙族兒女生活的地方,聯想到蒙族歌手騰格爾的一首歌《天堂》。教材整幅版面是一張美麗的草原的大照片為背景,潔白的氈房,綠綠的草地,清澈的湖水,藍藍的天空,牧羊的人,跟《天堂》中描寫的一模一樣。以這種人間天堂為背景,在照片的下半圈配上孩子們的藝術作品,令人賞心悅目,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背景照片的主要目的是讓孩子們直接感知草原是如此的美麗,通過學生作品插圖的欣賞,開闊了孩子們的視野,使孩子們明確同齡人是用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對美麗的草原的熱愛,更直觀的激發了孩子們的創作欲望。通過欣賞體驗藝術作品的魅力,讓孩子們認識到美術作品中寄托了人們的美好生活愿望,激發學生熱愛生活、了解民族文化、熱愛自然的情感。
本課學生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嘗試探索性學習,通過不同形式藝術作品的欣賞,讓學生自己獲得藝術表現形式、材料方面的知識,更直觀的感受、了解,從而將創新的理念融入到有個性的藝術創做實踐當中。
課題《美麗的草原》 年級:三年級 課時安排:一課時 領域:造型 表現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草原是蒙古族兒女生產生活的地方,了解“草原”美麗的景色的同時,了解草原兒女的生活習慣以及哪些有特色的活動。
2、通過欣賞教學課件和同齡人的作業,能夠獨立或者合作完成一幅以草原為主題的藝術作品,要將創新的理念融入其中。
3、通過藝術實踐,欣賞增強對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喜愛,增強對美麗草原和藝術的熱愛之情,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難點
1、了解美麗草原的景觀特點,以不同的創意和表現手法進行以“美麗的草原為主題的實踐創作。
2、在藝術實踐時要培養孩子們正確的構圖概念,以創新的手法表現草原“近景、中景、遠景”不同的美。
教學準備
1、 教師:課件 掛圖 文字資料
2、 學生:畫紙 油畫棒 水彩筆 卡紙 剪刀 膠水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欣賞草原
組織教學, 檢查學具。
孩子們:大家喜歡聽歌嗎?今天老師帶來一首非常好聽的歌,大家想聽嗎?
播放視頻騰格爾的《天堂》,供孩子們欣賞。
剛才的歌好聽嗎?景色美嗎?誰能說說剛剛我們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這景色實在是太美了,這節課,就讓歌聲引領我們共同走進草原,親近草原,品味草原。
板書課題:《美麗的草原》 穩定情緒。
積極的回答老師的問題,欣賞歌曲《天堂》。
同學們以搶答的形式回答問題,互相補充。
羊群 駿馬 氈房 藍天 白云 草地 湖水 牧羊人
良好的紀律是課堂高效的保證。
邊聽歌邊欣賞草原的美麗,為新課的學習埋下伏筆。
加深對美麗的草原的了解。
進一步了解草原美麗的景色都是有哪些組成部分。
探究新知
贊美草原
1、掛圖展示供孩子們欣賞,畫面上都畫了些什么?
師加以小結:
近處綠綠的草地上蒙族兒女在過“那達慕”節。有的唱歌,有的在拉“馬頭琴”,有的摔跤,每個人都露出了幸福的笑臉。
不遠處是幾座潔白的氈房,篝火上正煮著美味。
遠處是潔白的羊群,藍藍的天空。這可真是人間的天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