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教版二年級(第三冊)美術教案
帶領學生到室外觀察教學樓,知道房屋的每一個面都是一些基本形組合起來的。
新授:
方形、梯形、三角形等形狀相加相疊,就可以任意創作出各種房子,別忘了添上門和窗。用彩筆或蠟筆還能幫助你美化你的設計。
指導設計:
對房子進行美化的方法很多,如門與窗的設計,磚與瓦的安排,都能使畫面生動起來并富有變化。
作品分析:
《夜色》是一種追求環境氣氛的表現方法,運用大面積藍紫色和小面積橙黃色進行對比的手法,營造了寧靜的夜晚氣氛,充分利用了油畫棒的性能,使畫面色彩濃郁、穩重和諧。
備注:第一課時認識幾種基本形體,學習觀察分析的方法并進行基本形畫房子的練習。第二課時裝飾美化自己設計的房子。
畫亭子
教學目的:感受古建筑的美,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認識亭子的基本形狀,特點和用途。
畫一幅有亭子的畫。
教學難點重點:畫出亭子的基本形態。
添加背景。
教學過程:
認識亭子:
亭子是一種敞開式的建筑小品,常設在園林中或風景名勝等處,供游人眺望、觀察和休息。設在路邊和大道上的稱為涼亭、大亭。此外還有井亭、碑亭等。
亭的底平面一般有圓形、方形、八角形、扇形等。
指導:
引導觀察亭子的局部結構和它的裝飾。以豐富畫面。
欣賞課本中的畫。
環境選擇好:
有的在公園,有的在路邊,有人,有車,有情節,有故事,畫面飽滿,富有感染力。
運用添加:
在畫好主體的情況下,再添加相關的事物,直到畫面飽滿為止。
備注:第一課時可讓學生認識幾種亭子的基本構造,學習欣賞,觀察分析的方法,并進行亭子的基本形的練習。第二課時的重點放在亭子及周圍環境的組合設計上。
畫寶塔
教學目的:感受古建筑的美,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認識塔的基本形狀和特點。
畫一座家鄉的寶塔。
教學重點難點:認識塔的建筑美。
塔身的畫法。
教學過程:
知識介紹:
寶塔是古代“佛塔”的俗稱。起源于印度,用于存放舍利和經卷等。它的平面以方形、八角形為多,層數一般為單數,用磚、木、石等建筑材料建成。遍及祖國各地的寶塔,又帶有各自的額民族的特點和地方特色。
教師示范:
圖(略)
指導畫塔:
從上到下,層層相疊,組成整體。
也可以先畫梯形的塔身。再加上每一層塔頂和其他裝飾。
創造塔身上的門、窗、欄桿。
要求:在畫面處理上,要求具有完整性,要表現環境特點。
課堂小結。
畫昆蟲
教學目的:了解昆蟲知識,體驗對性靈的感情。
昆蟲的特點和生活習性。
畫自己喜歡的昆蟲。
教學難點重點:昆蟲的生活習性。
昆蟲的結構和外形特點。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在大自然中有許多小昆蟲都是兒童的好朋友,這些小生靈,畫起來充滿情感。
了解昆蟲:
一般昆蟲都有頭,胸腹,一對觸角,兩對翅,三對足,但外觀形態各不相同。
學生相互交流各種昆蟲。
創造情節,組織畫面:
如“螞蟻王國”可以表現在大樹底下錯綜復雜的蟻穴中,小螞蟻的生活情景。“愛勞動的小蜜蜂”可以畫小蜜蜂在花叢中辛勤的采蜜,忙忙碌碌。
指導學生以一種昆蟲進行畫面的創造。
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互評互議,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畫動物
教學目的:培養熱愛動物的感情,提高觀察力和想象力。
認識一些動物的特點和生活習性。
用兩個相疊的圓畫熟悉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