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小學五年級美術上冊教案1
教學后記
五 年級 九 冊 美術 學科
備課人
備課時間
課題5、民間木雕教材分 析教學目標1.欣賞傳統的民間木雕,了解其藝術特點、雕刻方法等。 2.學習簡單的雕刻造型方法,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
3.通過學習,激發學生對雕刻藝術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傳統民族文化的情感。重點難 點重點:選擇適合雕刻的材料創作一件自己喜歡的作品。 難點:雕刻的作品要有一定的特點和創意。
課前準備(學生)雕刻工具,并制作好石膏模版,收集木雕作品及資料等。 (教師)雕刻工具,雕刻作品及資料,雕刻制作程序的課件等。
教學過程設計
共案
個案1.錄像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1)播放錄像:木雕藝術作品的欣賞。 (2)讓學生談談對作品初步的印象。 (3)引出課題:《民間木雕》。 2.介紹木雕,了解相關知識。 (1)木雕的歷史:歷史悠久、技藝精湛,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2)木雕的特點:實用而精美。可作裝飾材料,也可獨立成工藝品。 (3)木雕的分類:按材料分有黃楊木雕、紫檀木雕等;按地域分有東陽木雕、潮洲木雕、閩中木雕等。 (4)雕刻的方法:圓雕、浮雕、半圓雕、鏤空雕、貼雕等。 3.欣賞作品,感受藝術特點。 (1)欣賞教材中的木雕作品,讓學生說說木雕的藝術特點。 (2)教師小結:東陽木雕的特點是雕刻細膩華美,人物形象飽滿;黃楊木雕的特點是質地堅韌光潔,紋理細密,色黃如象牙,年久色漸深,古樸美觀,硬度適中。 4.教師示范,學生認真觀摩。 (1)課件播放雕刻程序。 (2)教師示范用石膏模版制作(見教科書第13頁制作步驟2-5)。 ①將凝成固體的石膏板,用細砂紙將表面磨勻。②先用鉛筆在石膏上畫草稿。③用雕刻刀依線條雕刻出凹凸的效果,做出模版。④在模版上涂色后進行拓印。 5.學生制作,體驗雕刻魅力。 (1)學生制作,教師現場指導。 (2)提示:在使用刻刀時要注意安全,別傷到手;雕刻時拿刀要穩,刻出“刀”味來;嘗試用不同紙材印刷,畫面效果不同;給自己的作品起一個合適的名字。 6.講評小結,升華本課主題。 (1)講評作業,師生共同交流。 (2)把民間木雕藝術講給家長、同伴聽,大家一起欣賞、感受。 (3)下節課準備好肥皂或蔬果及雕刻工具等。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肥皂或蔬果,雕刻工具等。 (教師)其他材料的雕刻作品,雕刻工具等。 教學過程 1.欣賞作品,感受雕刻魅力。 (1)選出優劣不同的作品,師生互評。 (2)說說雕刻藝術的魅力。 (3)課件欣賞其他材料的雕刻作品與學生作品比較。 (2)師生交流作品的特點。說說自己作品的優缺點以及努力的方向。 2.教師示范,感受不同特點。 (1)教師講述蔬果和肥皂的雕刻特點和方法。 (2)教師選擇一種材料示范。 (3)小結:要根據蔬果和肥皂的材質特點進行塑造,雕刻時要認真思考,做到心中有數,提刀穩當;輕重合適。 3.學生創作,體驗材料特點。 (1)教師巡視指導,對存在共同性的問題進行集體講評。 (2)創作提示見“第一課時5”的提示。 4.共同總結,全面拓展學習。 (1)師生共同總結本課的內容、作業,體會不同雕刻材料的制作特點。 (2)有興趣的同學進行雕刻練習,舉行作品展覽。 (3)收集資料檔案,定期全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