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好伙伴》教學設計
《 三個好伙伴》是湘美版二年級下學期的一課,本課教學重點是要讓學生觀察、感受和體驗三原色,教師在教學時要為學生營造一種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啟發(fā)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和自主的繪畫方式大膽地表現對色彩的認識和感受。
教學過程可從下列幾個方面安排:
活動一,兒歌導入,激發(fā)興趣——觀察發(fā)現,尋找新知——欣賞感受,獲得新知——巧設質疑,交流討論——出示作品,托展思維——活動體驗,巡視指導——展示作品,討論評析——兒歌小結。
活動二,欣賞評述——創(chuàng)作表現——討論平析。
活動一:
可以通過從卡通形象紅紅、黃黃、藍藍三個好伙伴入手,讓學生認識三原色,感受到卡通形象的美和色彩的美。對三原色有了一定認識后,還可以對學生進行簡單的色彩感覺訓練,如出示一張畫,并請同學在自然界、生活周圍找一找三原色,并談一談對色彩的感受。
學生認識三原色后,接著就可以開始吹畫的教學。教師可以先出示吹畫的彩色樹,讓同學談談畫是怎么繪制出來的,以引發(fā)學生對這一技法的興趣。教師這時可巧設疑問,再讓同學互相討論大自然中認識的樹的種類、名稱及特點,并讓學生上臺來展示,畫一畫這些優(yōu)美的樹,引發(fā)學生認識樹的結構(樹由樹干、樹枝和樹冠三部分組成),了解樹的形象特征。接著讓學生試著用紅、黃、藍三原色吹出自己想象樹的形象,同時提出自己在吹畫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教師可讓同學互相交流,自己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借此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時為了突破教學難點,可適當做一些示范,如色彩的濃淡、色滴的大小、吹氣的力度、方向等,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作品畫完后可讓同學再觀察,發(fā)現三原色在自然滲透時產生豐富的色彩變化,并了解三原色的重要性,最后讓學生復誦兒歌,加深學生對兒歌的理解。
教學目標:
1、認識三原色并了解三原色的重要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對色彩敏銳的感受力和運用色彩大膽表現能力。
2、 讓學生充分體驗美術學習的樂趣,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三原色的重要性及對色彩敏銳的感受力、表現力。
教具準備:三原色的卡通圖畫、兒歌、吹的彩色樹作品及繪畫樹的作品若干張、米羅作品、彩色水、白卡紙、吸管等。
課時: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兒歌導入,激發(fā)興趣。
師: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請來了三個好伙伴,你們想不想認識他們,并了解他們?(出示課題,板書課題:三個好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