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版美術教案(第二冊)—— 第十四課 我在天上飛
第十四課 我在天上飛教學目標:1、學會尋找身邊會飛的東西,我在天上飛了解它們是怎樣飛起來的。2、通過收集飛行物的圖片,我在天上飛分析其造型與色彩的特點。教學重點: 促進美術、科技交融的綜合意識,我在天上飛進行命題手工創作。教學難點:怎樣看圖制作出既精美又能飛的玩具。教學過程:一、 活動一:教師要求學生帶一件會飛的玩具回來,例如飛機、小鳥、小飛俠等。分小組進行講述、介紹。要求同小組的玩具串成一個故事,看哪個小組的故事最生動。二、 活動二:組織學生參觀有關的航空模型或玩具展覽,讓學生了解簡單的科學知識。三、 活動三:用簡單的線條和對稱的造型畫自己喜歡的飛行器,看誰畫得好。四、 活動四:教師與學生分工合作,用彩色紙等材料做一件自己喜歡的飛機或降落傘。五、 課后延伸:兒童可以收集各種現代飛行器我在天上飛嶺南版美術教案的圖片進行欣賞,也可以創造新的飛行器,嘗試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去表現。六、 教學評價:1、可從學生收集資料方面思考,如“我會收集小畫冊”、“我會剪輯哪幾種報刊。2、可從學習目標方面思考,如“對天空中飛行物的認識程度”。我在天上飛教學反思:課程先介紹了天空中的飛行物,讓同學們思考它們的飛行原理,通過觀察讓同學們了解降落傘、飛機的形狀、色彩的特點,鼓勵了學生們大膽聯想,敢于創作,學會利用各種可以利用的材料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