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觀摩反思
例如:在教學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不進位筆算時,余老師考慮到學生的差異,在與學生的交流得到14×2有三種方法: 14+14=28;4×2=8,1×2=2,合起來就是28;4×2=8,10×2=20,20+8=28。這時余老師并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例題圖,在直觀的圖中理解:4×2是表示什么?(右邊一筐4個,兩筐就是4×2=8個),10×2呢?(左邊一筐10個,兩筐就是10×2=20個),要求一共多少?也就是把這兩部分合起來。這樣的教學設計一步一步引導,不僅幫助能力較弱的學生理解算理,也通過比較將一個比較復雜的豎式計算簡化成一般的書寫形式增強學有余力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回有余味,深入反思
整節課給我的印象是。教學設計嚴謹,教學層次清晰,學生學習效果顯著,但每節課都有優點值得我們學習,也有值得我們思考的環節。下面就本節課我的一些思考談幾點。
1、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應該說余老師把握的很到位,但如果就這節課后,第二天學生的豎式計算正確率是否能像本節課一樣呢?我想可能會有折扣。原因在哪?我的思考是豎式計算的教學部分,余老師為了增強學生的印象采用彩色粉筆,圖式結合等方式很有效,但如果多給點學生鞏固的過程,如說、交流,糾錯等,學生的掌握應該更牢固。
2、計算教學的算理、算法很重要,但究竟哪種更重要,哪種又相對枯燥呢?我想在教學本課前我們應該深刻思考。本節課余老師的側重點放在了算法上,我想綜合整個小學乃至以后學生的數學學習,算理應該更重要。而相對算理而言算法的枯燥性更能體現,所以我覺得充分結合算法、算理的教學特點,設計一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環節對計算教學應該更有利。
3、計算教學實則上是數學學科最為嚴謹的內容之一,再結合本節課內容多的特點,我想我們的語言應該更簡潔,放開手多給學生思考的空間,總結要一步到位,補拖泥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