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
一、創設情境,引入主題
師:(老師一邊敘述,一邊播放課件。)五月十二日十四時二十八分。四川汶川,一場特大的地震災害突如其來。13億中華兒女在這一刻為戰勝巨大的災難而握緊拳頭,凝聚力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舉國上下,全體動員我們的社會沒有將他們遺忘,所有善良的人們都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5月22日,在沙湖鎮農業銀行門口舉行了“支援災區,奉獻一片愛心”的募捐活動。讓我們隨著攝像機的鏡頭一起去現場看一看。
師:廣大市民慷慨解囊,踴躍捐助,場面真是熱火朝天,非常感人。
師:瞧,孩子們也來了,他們要捐出自己平時積攢的零花錢呢!誰當小小解說員,向大家介紹一下這三位少先隊員每人捐款多少元?(20元)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因為一張是10元,每人捐2張就是2個10元,所以是20元。)
師:根據畫面中的數學信息,你們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3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師:要求3人一共捐款多少元?怎樣列式?(板書:20×3)
〔“數學來源于生活”,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素材中提出數學問題,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了數學知識教學,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又滲透了人文教育。〕
二、探索算法,解決問題
1、探究20×3的計算方法
(1) 想一想,怎樣計算20×3?引導學生獨立思考。
(2) 在小組內按順序交流算法。
(3) 全班交流:指名一組匯報,其他組認真傾聽后補充。
① 20×3=20+20+20=60
② 2×3=6 20×3=60
③ 2個十乘3得6個十,6個十是60。
〔為了實現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在小組合作交流之前,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獨立思考的時間與空間,激活思維,使他們在交流時,人人有話可說,避免依賴思想。繼而引導學生在組內交流后再在全班范圍內以小組形式匯報交流,使每個學生都參與了不同程度的思考與討論,讓每個學生都有發展,同時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
(4) 比較算法,初步優化算法。
2、鞏固算法
(1)出示:每人捐款20元,照這樣計算,8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2)學生獨立完成。
(3)組內交流算法。
(4)全班交流,指名說算法。
3、優化算法
(1)比一比、算一算(口答)
4×3 7×8 5×6 9×2
40×3 70×8 50×6 90×2
(2)說一說:通過口算,你發現了什么?
(3)小結:計算幾十乘幾,可以先算出幾乘幾的積,再在積的后面添上1個0。
〔既要算法的“多樣化”,又要在“多樣化”基礎上的“優化”。這一環節,通過讓學生“比一比、算一算、說一說”,既進一步明確算理,鞏固算法,又使算法得到更優化,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遷移能力。〕
4、探究14×2的計算方法
師:剛才這三位小朋友是捐款的,其他的小朋友也不甘落后。瞧,這兩位小朋友捐出了自己心愛的圖書。(繼續播放課件)誰再給大家介紹一下他們倆的捐書情況?(每人捐14本書)
(1)你們能根據他們倆的捐書情況提一個數學問題嗎?
(兩人一共捐多少本?)
(2)要求“兩人一共捐多少本?”怎樣列式?
(生答,師板書:14×2)
(3)學生探究14×2的口算方法。
(4)反饋算法:
①14+14=28
②先算2個10是20,再算2個4是8,20和8合起來是28。
③10×2=20 4×2=8 2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