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數乘一位數》學案設計(精選3篇)
《兩位數乘一位數》學案設計 篇1
課前預習單
1.8個十是( ),10個十是( )。
2.5+5+5+5寫成乘法算式是( )×( ),得數是( )。
3.(教材例1)仔細觀察這幅圖,每堆有( )根木頭,每頭大象運了( )堆,也就是( )根。3頭大象一共運了多少根?
□○□=□( )
有困難的同學可以閱讀數學書69頁例題介紹的方法哦!
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
4.(教材例2)說一說:從圖中你可以知道什么信息?提出什么問題?
做一做:2只猴一共采了多少個桃?
□○□=□( ) 你是怎么算的?
讀一讀:認真閱讀書本70頁的內容,書上介紹的方法你能理解嗎?
試著用豎式算一算14×2= (個)
課堂練習單
1.口算下面各題
2×60= 90×4= 50×6=
2.用豎式計算
42×2 3×23
3.數學醫院
對的在□里打“√”,錯的在□里打“×”,并改正。
2 3 3 3 3
× 2 × 2 1 × 2
4 5 6 3 3 6
□ □ □
4.二(3)班有45人去游樂場。每輛小火車限乘13人,游樂場有3輛小火車,一次可以坐多少人?
我是35號,這次能坐上火車嗎?
能□ 不能□
課堂作業:★《補充習題》第39頁第1(第一列)、3題。
★ ★《補充習題》第39頁第4題的(1)、(2)、(3)題。
★★★ 填一填 1 2
□ 3 × □
× □ □ □
+ □ 2
2 6 5 8
教學內容
二年級下冊第69~71頁例題及試一試,想想做做1—4
執教日期
( )月( )日,星期( )
三維目標
1.讓學生在觀察、交流、比較中理解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比較熟練的進行口算。
2.讓學生經歷兩位數乘一位數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理解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算理,掌握豎式的計算方法。
3.讓學生經歷與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培養學生在比較中探究、思考數學問題的能力,逐步養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學習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并掌握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理解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算理,掌握豎式的計算方法。
難點:理解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算理。
教學資源
1.學生已經較好的掌握了表內乘法,知道乘法的含義。有了加減法豎式計算的基礎。
2.課前預習單,課堂練習單,展臺,小黑板。
預習作業
預習單
學 程 設 計
導 航 策 略
調 整 反 思
一、檢查預習,揭示課題。(預設2 分鐘)
1.說出本課的學習內容。
2.交流預習作業的前兩題.
二、探究學習,提煉建模。(預設23分鐘)
(一)組織教學例1
1.交流計算方法
2. 口答
20×5=100 20×8=160
3.觀察比較,總結口算方法。
4.對算式游戲。
5.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二)組織教學例2
1.交流預習單上的內容。
2.說說14×2,2×14是怎么口算的。
3.交流用豎式計算的計算方法。
4.嘗試練習用豎式計算 3×21=
5.說一說:用豎式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6.用再乘一遍的方法驗算
三、鞏固練習、內化提升(預設8分鐘)
完成課堂練習單
1.揭示本課學習內容。(出示課題)
2.我們一起來看預習單上的內容!
1.你是怎么算的?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最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2.提問:照這樣計算,5頭大象可以運多少根?8頭大象呢?
3.觀察黑板上的3道算式,有那些相同的地方?
4.根據4×3=12,5×7=35你還能想到哪些算式?
5.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1.觀察圖,說說信息和問題。你是怎么列式的?
2.14×2或者2×14你是怎么口算的?
3.用豎式可以怎么算?
4.說明2×14用豎式通常把14寫在上面,3×21用豎式計算,做在探索本上!
5.提問:用豎式計算時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
6.教學驗算方法。
學生練習后評講。
1.學生獨立計算。
2.教師巡視并指導。
3.校對作業,學生及時訂正。
作業設計
四、當堂檢測,評價反思(預設8 分鐘)
★《補充習題》第39頁第1(第一列)、3題。
★《補充習題》第39頁第4題的1、2、3題。
★★★:見練習單
《兩位數乘一位數》學案設計 篇2
一、說教材
教學內容:課本第86~87頁,例題,“想想做做“第1~5題。
連續進位乘法是在學習了不連續進位乘法的基礎上繼續學習的,要比不連續進位的計算更復雜。如果學生沒有很好的掌握進位的方法或者計算不熟練,會造成計算上的錯誤。通過這個例題的教學,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哪一位上的積滿幾十都要向前一位進位的道理,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減少乘法計算的錯誤率,按此順序進行教學,既完全符合學生堅持由已知到未知,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認知規律,又利于建構起科學的知識網絡。根據本課的特點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使學生學會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中連續進位的筆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繼續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
教學重點:會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中連續進位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正確地進行計算連續進位的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
二、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是計算教學,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單一的算理、算法及技能訓練,學生深感計算枯燥,《新課標》強調,要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本課創設了計算“3盒水彩筆一共有多少枝?”的現實情境,使學生感悟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和探索過程,指出“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在本節課中,學生主要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去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體現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性。將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運用練習法復習舊知和鞏固新學內容、用講解法來引導學生理解算理、用演示法清晰的展示學習的計算方法,故事情境使學生的學習環境更生動,培養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有所感悟,有所發現,有所創新。
三、說教學設計
第一個環節是復習為新授作鋪墊。
1、口算下面各題
20×370×83×5032×27×11
2、筆算;28×3
(1)學生練習,指名板演。
(2)集體訂正時,指名說一說計算過程。
提問:個位上是怎樣算的?為什么十位上是8?
(3)提問筆算時要注意些什么?(算乘法時,哪一位上乘得的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3、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就運用乘法的這一計算方法繼續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的進位乘法。(板書課題)
第二個環節是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新課。
1、教學例題
(1)談話:小朋友,幼兒園老師為大班的小朋友買了些彩色筆(出示例題圖),看圖你知道老師買了幾盒?每盒又是幾枝呢?你能幫助老師先估計一下大約一共有多少枝嗎?
(2)同桌討論,交流估計的結果。
在班內指名說說是怎樣估算的。
學生可能這樣估算:48接近50,50×3=150,大約有150枝,或48比50少一點,50×3=150,共有的枝數比150少一點。
(3)我們估計的怎么樣呢,自己動手算一算吧
①先獨立探索,在算式的方框中填寫。
②同桌討論,交流算法和書寫方法。
③回報交流,理解掌握。
教師有選擇地出示幾位學生的算式(實物投影展示),分別說說是怎樣計算的?(結合板書)重點引導學生說說積的每一位上的得數的由來以及書寫位置。
(4)用估算檢驗筆算。
談話:剛才我們估計出了得數大約是多少,現在你們計算出的積在這個范圍內嗎?這說明了什么?如果得數與150枝相差很多說明什么?應該怎么辦?
2、小結計算方法。
提問:今天學習的乘法計算題有什么特點?(在課題中補充板書:連續)
在計算連續進位乘法時,你覺得應該注意些什么?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并強調連續進位的計算方法和書寫方法。
第三個環節是聯系實際,鞏固深化。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1)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做題情況,進行個別輔導。
(2)指名板演,集體講評做法。訂正時注意相乘滿十是否進位了,有沒有加上進位的數。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1)談話;今天,我們學習了連續進位乘的方法,下面就請小朋友用自己學到的本領當回小大夫,和我們的啄木鳥一起帶大樹找找病因,再把蛀蟲給找出來。
(2)出示題目,學生同桌討論錯在哪里,再改正過來。
(3)指名交流,集體訂正。
(4)提問:通過給大樹看病,你覺得有什辦法能預防這些病?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各自在書上連線,指名說答案,集體訂正,指名說說是怎樣估算的。
4、做“想想做做”第4題。
做在課堂作業本上。
5、做“想想做做”第5題。
獨立思考后,先在小組內交流。
指名在班內說出自己的想法,共同修正、補充。
最后是評價鼓勵,全課總結。
談話:這堂課,同學們通過自己動腦,與同伴密切合作獲得并掌握了新知識,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關心,你能告訴同學們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本領?還要提醒同學們應注意些什么?
《兩位數乘一位數》學案設計 篇3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的課題出自青島版三年級上冊課本第63頁的第六單元的信息窗1《美麗的街燈》兩位數乘兩位數。
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這為過渡到本節課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同時,本節課所學內容也為以后學習關于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知識奠定了基礎,因此,本節課的知識無論是在本單元的知識結構中,還是對于乘法運算的學習中,都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連接作用。
本節課的主要知識點是:整十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整十數乘兩位數的口算。(課件出示)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為本節課確立的教學重點、難點是:
重點難點:整十數乘兩位數的口算。(課件出示)
根據上述對教材與內容的簡單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維教學目標:(課件展示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通過經歷探究一個因數是整十數的口算的過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計算法則。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通過小組和全班同學的合作交流,感受一個因數是整十數的口算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數感和數學思維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識。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學生在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或失敗的教訓,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1、初步理解小數除以整數(整數部分夠商1)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類推能力。
3、體驗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從中獲得價值體驗。
鑒于時間關系,這里就不讀了。
為了突破教學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以及根據現在學生更加喜歡利用實例進行模仿和學習的特點,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本節課的知識,結合學生現階段的數學學習方法特點,并且基于本節課的特點和“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課程教學理念,我為學生選擇了“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法,進而達到綠色課堂的目的。
最后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整節課,我準備分四個環節組織教學:
第一環節:復習導入,揭示課題
首先,我通過課件的配合(出示兩、三位數乘一位數),談話引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回顧以前學習的兩、三位數乘一位數,(課件出示相關題目)進而揭示課題——兩位數乘兩位數。
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復習已有的知識結構,喚醒學生對于乘法的記憶,有利于直接進入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學習,同時,也符合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綠色課堂的教學理念。
第二環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但是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還不完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時由于學生已經接觸過乘法運算,但他們對一些乘法的認識還比較膚淺,僅僅的局限在兩、三位數乘一位數,所以,對于三年級的學生還是比較喜歡對實例進行模仿的自覺性學習。
首先,我借助課件出示情景圖,并讓學生仔細觀察,以小組為單位對課件中的情景進行探究,發掘,小組交流,在這里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并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分析的習慣。
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先提出問題:通過剛才對情景圖的探究、發掘以及小組交流,你發現了什么信息呢?這是第一個紅點問題的內容。
讓學生自己說出觀察時所發現的相關信息。然后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由你所發現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呢?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從而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發現的信息,通過小組合作的模式,去探究,分析并解決自己發現的問題。
處理這個紅點問題時,學生會很容易的學會一個因數是整十數的口算,也就是學會了算法,但是對于算理,這對三年級的學生,理解起來,是比較抽象的,理解的并不是很透徹,這就需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使其明白一個因數是整十數的口算的算理。
即解決了課本第一個紅點問題。
在這個學生對情境圖理解、認識和感受的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在學生初步明確了一個因數是整十數的口算后,我將用課件出示情境圖,讓學生進一步仔細觀察情境圖,以小組為單位對課件中的情景進行進一步的探究,發掘,小組交流,引導學生找出整十數乘兩位數的口算的信息和問題并自己解決。
在學生從根上理解了一個因數是整十數的口算的算理后,這一環節的學習,就可以完全放手教給學生自己去解決。也即解決了課本第二個紅點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切記避免出現教師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進而,同時也實現了:學生通過小組和全班同學的合作交流,感受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數感和數學思維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識和學生在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或失敗的教訓,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的教學目標。
對于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突破,在重視“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方法的同時,也要進一步的發揮“以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以達到避免學生在學習新知的過程中少走彎路的目的。
第三環節:鞏固深化,加深理解。我分為2個層次
1、掌握計算方法:讓學生加深對兩位數乘兩位數口算乘法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加強學生對于不同的學習口算方法的運用。
2、決實際問題:課件出示問題,進行反饋練習
最后一個環節是:總結提高,課后延伸。
首先,我引導學生回顧學習過程: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盡可能的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出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要點,把總結提高的工作放手教給學生來做,再引導學生課后查閱相關資料:還想知道哪些有關乘法的知識?自己可以通過閱讀書籍和上網查閱來獲得更多的知識。
這樣,通過課堂總結,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培養學生查閱資料獲得數學知識的能力。
以上是我對《兩位數乘兩位數》這一節課的簡要分析和初步構思,在實際教學中,如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