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
(②③兩種算法讓學生多表述)
〔讓學生探究口算方法,表述口算方法,為后面用豎式計算算理的理解作了很好的鋪墊,分散了教學難點。〕
(5)用豎式計算
①看書,自學14×2的豎式計算過程,有問題組內討論。
②師檢查自學情況,問:豎式中的8、20、28分別是怎么得來的?
③讓學生試寫乘法豎式的簡潔寫法。
④指名說一說列豎式計算14×2的計算方法。
⑤小結。
〔在學生初步感知算理的基礎上,通過自學、交流,教師的點撥引導,明確豎式的書寫格式,運算順序,乘積的書寫位置,進而在明確算理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方法,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5、及時訓練,強化算法。
(1)試一試:3×21=
①學生試做。
②思考:如何驗算?
③集體交流,評講,指名說一說算法。
(2)男、女生分組練習
34×2 4×22
三、拓展延伸,意蘊升華
師:分一點點夢,給需要一點點夢的孩子們;分一點點愛,給那些渴望得到愛的小伙伴。小朋友們,你們愿意拿出自己平時積攢的零用錢,買些學習用品捐給災區的小朋友,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嗎?(在黑板上貼上:“獻愛心”三個字)
(出示學習用品的價格:文具盒12元,書包33元,彩筆11元,鋼筆21元。)
1、師:你們打算買什么,要花多少錢?請把你的想法寫在卡紙上,能列式計算的,就用算式表示你的想法。
2、匯報交流。(讓學生將寫的想法貼在黑板上“獻愛心”下面展示,并介紹。)
3、老師參與。
師:你們的這份真情讓老師非常感動,老師也要加入到你們的獻愛心活動中來。
⑴如果老師帶80元,買4枝鋼筆,夠嗎?為什么?
⑵80元買6盒水彩筆,夠嗎?為什么?
⑶80元還夠買哪些學習用品?請小朋友們幫老師設計一個購買方案。
⑷全班交流。
〔我國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老先生說過:“教育不能沒有感情,沒有愛,就像池塘不能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為池塘;沒有感情,就沒有教育。”這里讓學生購買學習用品,奉獻愛心,“用四川的地震以情入境”,既鞏固本課所學知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激發學生的情感,強化他們內心的感受。〕
⑸欣賞歌曲《愛的奉獻》。(同時播放失學孩子接受捐助的畫面)
4、師:拿出一份真情,獻上一顆愛心,讓災區孩子少一些眼淚,多一些關愛,讓他們重新回到可愛的校園,享受學習的快樂。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讓我們在今后的生活中把愛心轉化為實際行動吧!
〔有了音樂的課堂有時更會煥發心領神會的熠彩。這里,適時播放能打動人心的《愛的奉獻》,好比一劑絕妙的催化劑,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
評析:
數學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數學素養,還必須關注生命,關注學生的內心體驗和感悟、情感和態度、個性和人格等,使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在本課教學中,我沒有將數學知識傳授簡單程式化,而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獨具匠心地創設了人性化的教學情境,教學中處處顯露出生機,洋溢著情趣,充滿著人性和智慧。
一、從教材處理上看,變“書中學數學”為“生活中做數學”。
現代數學觀認為:教材處理的核心總是從學科世界走向學生的生活世界。當數學和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鮮活生動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材中呈現的兩個例題材料分別是大象運木頭和小猴摘桃子,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有一定的距離。本節課,教師對教材進行大膽處理。課伊始,創設情境引入“關注災區兒童,奉獻一片愛心”這一主題,并以此為主線,串起了“捐款”、“捐書”,“買學習用品捐贈”這一系列活動,數學課堂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學生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重組后的教學內容,給人一種親切感,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是真實的、有趣的和富有現實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