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測量 (全單元教案)
2、指導學生用平視的步幅走完50米,并記下自己的步數,然后到記錄員處登記。
3、學生根據自己走50米的感受想象一下自己走完1000米大約所要花費的時間。
四、看誰估得準:
1、把學生分組,每組讓兩名學生在同一起點分別網不同的方向走,導他們認為兩人之間的距離是50米的地方停下,另外兩位學生那卷尺測量他們的實際距離。
2、幾下學生測量出的實際距離,選出優勝組,發給小紀念品。告訴學生理論必須與實踐相結合的道理。
五、總結:本節課通過實踐讓學生知道了1000米的概念,知道了1千米=1000米。
六、練習:
1、組織學生完成做一做。到校門口,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說一說(估)從學校門口到什么地方大約是1千米?在確保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組織學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動,感受1千米的距離。
2、第3題學生自己獨立完成。
第4題,先讓學生認真看圖,然后在小組內交流,可以有多種答案。
3、第5題,可以有不同的路線。要多給學生說理的機會。
第6*題,由于學生還沒有學習時間的計算,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方法知道從8時到12時是4小時(如數鐘面刻度、用減法計算等)。
噸的認識(1)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1頁的例6及做一做1題,練習一第1題。
教學目標:1、通過教學活動,認識新的質量單位,知道1噸=1000千克。初步建立1 噸的質量觀念。
2、經歷實際問題的解決方法,在具體的問題中感知1噸的重量。
3、通過發現、探究、交流等活動,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和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知道重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計量概念。
教學難點:建立1噸的計量概念。
教學方法:講故事法、討論法
教學準備:例6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發問題。
涼爽的秋季到了,動物們要在森林體育館舉行運動會,熊老弟、牛大哥,馬大哥、鹿妹妹都準備參加。這天一大早,他們四個一起高興地向體育館走去,去體育館的路上要經過一座小橋,他們有說有笑地來到了小橋邊,接下來發生了什么事情呢?請同學們看圖。
二、探究交流,解決問題。
1、教學例6(出示課件)
(1)仔細觀察圖意,學生續說故事。
生:他們一同來到了小橋邊,斑馬大哥說:“咱們一起過吧”。熊老弟說:“別急,這有一個牌子:“限重一噸。”牛大哥問:一噸有多重呢? 鹿妹妹看看大伙也回答不上來.
(2)提出問題: 噸”表示什么?你知道有關噸的知識嗎?
(3)小組討論交流.
聯系生活實際,學生可能會說出:
①”噸”是表示重量的. ② 噸"是表示很重的物體的重量的.
師:我們來聽一聽小精靈是怎么說的.
媒體展示:“噸”和“克、千克”都是質量單位,“噸”是比千克大的質量單位。像大象、汽車(輪船)建筑工地的一大堆石料等,都用“噸”作單位比較合適。
(4)揭示課題
2、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1)課件顯示
小精靈:你知道1噸到底有多重嗎?
有的學生可能會說出:1噸=1000千克 (如不能說出,教師直接揭示,并在此基礎上,利用實物進一步使學生明確1噸和1000千克之間的關系。
如: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也就是1噸。
(2)繼續看圖,你從故事中還獲得了什么信息?(四人小組說一說)
(3)學生匯報: 熊重400千克
馬重30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