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測量 (全單元教案)
牛重500千克
鹿重100千克
(4)解決問題 ①它們能同時過橋嗎?
引導學生將動物的體重加起來,與1噸比較。
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噸重,所以不能同時過橋。
②他們可以怎樣過橋?(小組討論解決的方法,拿出可行的方案)
小組匯報:
方案1:可以一個過去后,另一個再過。
方案2:可以分兩次過,每次過兩個。
方案3:熊、馬、鹿同時過。
方案4:馬、牛、鹿同時過。
方案5:熊、牛、鹿同時過。
師:在同學們的幫助下,它們終于安全地過了小橋。
3、生活中的數學
(1)說說生活中什么東西大約重1噸。
(2)同桌互相背一背,說一說自己的體重,感受1個同學的體重有多少?多少個同學的體重合起來是1噸。
三、拓展延伸
1、完成做一做第1題。(口答)
2、完成練習三第1題。(先獨立連線,再組織交流)
三、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噸的認識(2)
教學內容:教材12頁例7,做一做。練習三2、3、4題。
教學目標:通過討論1噸有多重,再次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通過列舉頓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的習慣。
教學重點:知道1噸=1000千克。
教學難點:能形成表象,應用噸的概念正確表示重量。
教學方法:觀察法、討論法
教學準備:12頁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質量單位頓在生活中的應用
1、導入新課:請同學們說出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是以噸為單位?
2、學生回答,教師補充。
3、告訴學生及兩大宗物體的重量用噸做單位。1噸=1000千克。
二、1噸的計量觀念
1、出示教材第12頁的情境圖,提問: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認為他們說得對嗎?
2、學生討論:生活中常見的重量大約為1噸的東西。
3、學生回答,教師補充。
4、指導學生填例7中的空格。
5、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自己得出正確答案的過程。
三、背一背
1、讓學生互相說出自己的體重。
2、讓學生推測一下多少個學生加起來才有1噸。初步建立1噸的計量觀念,并具有一定的估測能力。
四、練習
1、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
3、第3題,答案不惟一。只要每輛車裝的機器不超過2000千克也就是2噸就可以。由于學生考慮的角度不同,所以裝車的方法也就不同,可以讓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
4、第4題,是運用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通過學生對自己家中每月用水的了解以及從哪些方面考慮能節約1噸的用水量,增強學生的節水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