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
啟發學生得出:都是把新問題轉化成用已經學過的知識來解決。
6、討論用豎式計算。
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發現錯例。
學生可能會出現下面兩種情況:(1)3 9 (2)3 9
+9 5 +9 5
—— ——
13 4 1 2 4
先請這兩位同學分別說說算法,再讓大家比較:你認為哪種對,為什么?
你能說說你是怎樣算的嗎?(先自己輕聲說,再個別指名說,再集體說。)
7、比較39+95與39+59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8、請從剩下的3題中選一題做一做,說一說。同時請3位學生板演。
檢查一下和你做的同一題的小朋友,做對了嗎?把你做的題說給同桌聽。
9、小結計算方法。
今天學的這些算式有什么特點?(板書課題: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
用豎式怎樣計算?你覺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
(板書: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十位滿十,向百位進一。)
三、分層練習
1、“做一做”第1題。(列豎式計算)
說明:掌握筆算方法有困難的同學到老師這兒進行小組教學,幫助糾錯)。
2、哪把鑰匙開哪把鎖。
(多媒體呈現鑰匙和鎖的畫面,四把鑰匙上分別掛著四道算式,四把鎖面上分別寫著四個數,鑰匙與鎖配對了,鎖就會被打開)。
59+73 55+67 79+89 58+94
122 132 142 168
3、開放題:下面的□里可以填幾?
5 4 5 4
+□ 7 +□7
—— ——
□ 1 1□1
(說明:教師對慢生輔導第1題時,其他學生完成第2題。第2、3題反饋時讓快生反饋,慢生傾聽)
六、教學反思
本節課圍繞如何把計算課上“活”進行設計和實施,改變了以往計算教學的模式,在學生自主探索運用多種方法進行計算的基礎上,教師重點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列豎式計算的方法,較好地處理了算法多樣化和一般方法的關系,達到了預期的目標。下列兩點思考尤為深刻:
1、計算教學究竟需要怎樣的情境?
現在許多教師對計算教學情境的創設,千方百計地尋找生活中的情境,我們聽到的計算課,往往不是從“買東西”引入,就是從“分東西”開始。許多情況一旦導入新課,就游離于后面的教學過程!稊祵W課程標準》中強調:“要提供豐富的現實背景”,這 現實背景既可以來源于生活,也可以來源于教學本身。情境化的出發點主要是為了讓學生產生興趣,而作為數學學科能吸引學生的,恐怕不僅僅只有創設情境。本節課沒有刻意追求時尚的外表,沒有把課堂裝飾得華麗動人,但整節課學生的興趣濃厚,學得積極主動。究其原因,也許正是因為“清清爽爽一條線,不是模模糊糊一大片”(浙江教育學院吳衛東副教授語)的緣故吧!本節課就以“選取3個數字→組成6個兩位數→列出9道算式→研究算法”這樣一條自然流暢的“線”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在自然的“純數學”情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我們認為這樣的教學是“大氣”的。
2、計算教學的價值是什么?
計算教學的目標如果仍然停留在完成“雙基”那是遠遠不夠的,計算教學應該關注學生思維的發展。應將計算教學內容作為學生思維平臺,讓學生在緊張或輕松的環境中進行有效的思維訓練。首先,讓學生通過數字與數字、數也數的搭配活動,訓練學生的有序思維;其次,在解決例題時,教師沒有像教材那樣規定學生用惟一的豎式計算方法,而是讓學生進行多種算法的研究,并有意充分展現多種方法,讓學生在“自我欣賞”時加強對比與反思,從而在這些算法的求同比較中獲得對算理本質的認識——那就是把兩個兩位數進行分拆,再按相同計數單位相加,進而讓學生體會到“十位滿十向百位進1”的道理。這些都有效地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深刻性;此外,練習設計追求開放性,讓學生在開放的時空中充分發散思維;第三,通過多層次的鞏固練習,讓學生對學習內容作出積極的選擇,使每位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和潛能,進行有效的個性化學習,真正做到“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最后,教學過程的開放,帶給學生寬松、安全和自由的探索氛圍,使學生保持一種良好的學習心態投入整個學習過程,由于呈現學習材料留給學生有較大的思維空間,因此,學生在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辦法上,就顯得非常有個性化,不可預設的可能也就隨之出現,學生差異成了一種珍貴的教學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