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與數學》教學片段及點評
6.同桌交流。估計所選路線大約坐多長時間火車。正確結論為:烏市―北京的里程是3768千米,大約坐車38時左右;烏市―成都的里程是3025千米,大約坐車30時左右;烏市―西安的里程是2568千米,大約坐車26時左右。
〖教學反思〗
教學這一課,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同時也留給我很多思考,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這節課成功的地方是: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創設了一個有利于學生主動發展的教育氛圍,使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體會數學的作用及其與生活的聯系。
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數學在交通中的應用,獲得初步的數學實踐經驗,是本課的一個目標。通過活動參與,學生獲得了這方面積極的情感體驗。整節課我創設了“與淘氣一起去旅游”這一活動,以旅游活動為主線貫穿全課,學生參與面廣,熱情高,讓學生自主選擇旅游路線,使學生深深地被吸引到活動中,對問題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仿佛他們真的來到了北京,登上了長城,來到了華山,來到了都江堰,感受了大自然的熏陶。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充分感受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認識到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在自主選擇旅游線路的活動中,我以為學生看不懂票價表中的里程數范圍,那他們就會提出來,結果學生沒有提出這個問題,我隨機對學生說:“老師這里有一個問題,(鼠標指示第一欄)這一欄里的數表示什么呢?”引導學生觀察里程范圍與票價的關系,為學生正確解題做好必要準備。在學生解題過程中,我發現在表格中尋找有用信息的方面學生做得不錯,只是有個別學生由于粗心出現計算錯誤,因此,實踐證明我在這一部分的應變是必要的。
在本節課中,我對學生的口頭評價較為豐富,例如:“你很會想問題”“這位同學的思路非常清楚,連老師都很佩服他”“你真聰明”等等,但評價方式太單一,只是給一些同學獎勵了智慧星,更多的同學得到的是口頭獎勵,在新課程中,我們更提倡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與評價方法多樣化。我所要充實的評價活動不應只體現在一節公開課上,它應是日常教學的基本內容,融入到每一節課當中。這是本課不足之處,有待于今后努力改進和不斷地豐富。
〖案例點評〗
1. 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整節課利用旅游來貫穿教學活動,更貼近學生生活,更好地激發了學生興趣。為了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教師將例題中的三條路線改成從烏市―北京、烏市―成都、烏市―西安,更有利于孩子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把所學的知識融入到生動活潑的旅游活動之中。
2.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
教學中教師為孩子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生活素材,并給予了孩子們充分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通過自己發現、探究、討論、交流、匯報等活動來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例如:讓學生自己觀察主題圖,提出數學問題,并想辦法解決問題;讓學生從票價表中搜集自己旅游城市的里程數與票價等;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感受數學在旅游中的應用,獲得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的經驗。教師還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豐富了學習資源,為學生觀察、對比、探究創造了條件,增加了學習活動的興趣。
3.提供數學交流的環境,培養合作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