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與可能性(第4課時:摸牌和下棋)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活動中經歷數據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加深對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理解,進一步體驗從實驗中收集數據研究問題的方法。
2、進一步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培養的動手和思維能力。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相互合作取得成功的了樂趣,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摸牌和下棋。
難點:認識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教學準備:
生:牌數張,小正方體一個。
師:課件一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有自己的業余愛好嗎?
你想知道老師平時喜歡什么業余愛好嗎?(手拿撲克和棋子,讓生猜)
你們也一定都玩過下棋打牌的游戲吧。但是各有各的玩法,各有各的樂趣。今天我們一起來玩這個摸牌和下棋的游戲,感興趣嗎?
二、開展活動:
1、活動一、摸牌游戲。
(1)談話并猜測:(電腦出示)老師這兒有四種不同花色的撲克牌各2張,混放在一起并疊整齊。如果每次任意摸一張,摸40次。你猜猜,每種花色的牌可能會摸到多少次?(指名猜測)請把你估計的數字寫下來。
(2)會和你猜的情況一樣嗎?我們只要自己試試就可以知道了。
(3)師宣布活動規則,多媒體演示示范摸牌一次,說明活動順序和要求:摸牌——畫“正”字——放回——洗牌……,摸牌40次后,在記錄表下面的方格圖里涂色,用直條表示摸牌結果。
(4)學生按要求各自進行摸牌、記錄和制圖的活動。
(5)學生匯報摸牌結果。看看和你估計的是否差不多,并在小組內交流活動的發現和體會。(可以讓猜得很接近的學生說說為什么要這樣猜。)
(6)全班交流摸牌游戲中的體會。
(7)談話:如果再放進4張紅桃牌,任意摸40次,結果可能會怎樣?先猜一猜,再合作實驗。(同桌一人摸牌、一人記錄)
(8)全班交流各自的發現,分析產生不同結果的原因。
(9)同桌合作活動,任意選擇不同張數、不同花色的撲克牌,先估計像剛才一樣摸40次,結果可能會怎么樣,再實驗。
(10)談話:如果摸到黑桃牌的可能性最大,你準備怎么樣?(指名回答)根據老師的要求選取撲克牌的花色和張數。
2、活動二:下棋游戲。
(1)過度:老師認為自己打牌的水平還可以,可是,有一次和別人下棋,輸得很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2)電腦邊演示邊解說:那天,我們是這樣下棋的,用一個小正方體,5面涂紅色,1面涂黑色。一人黑棋,一人拿紅棋,都從“0”開始。誰走棋用拋下正方體的辦法確定。兩人輪流拋小正方體。不管誰拋的,只要紅色朝上,紅棋就走一格;黑色朝上,黑棋就走兩格。誰先走到最后一格誰為勝。
(3)你能按著老師這樣的玩法,和同桌一起玩玩嗎?
(4)先制作小正方體,剪下教材附頁上的棋紙。同桌合作,隨意選擇顏色開展活動,一局結束后,可交換棋子再下幾盤,并在書上記錄自己哪種顏色棋勝的盤數。
(5)小組內交流自己獲勝情況,組長統計組內紅棋和黑棋獲勝的盤數。
(6)在班內交流游戲結果。各組匯報,教師記錄,合計。
(7)你猜猜那天老師拿得是什么顏色的棋子?(生說)
師設疑:我想,黑色朝上,可以走兩格,所以我選擇了黑色。可為什么和我想象得不樣呢?(學生討論并交流)
(8)如果要使兩種顏色的棋獲勝的次數差不多,應該怎么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