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與可能性 教案
課題統計與可能性課時第2課時班級六八編寫者一、教材內容分析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這三種統計量分別在三下、五上和五下相對獨立呈現。本課選用的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的教材,屬于“統計與概率”領域。教材力圖通過復習,使學生能系統理解和對比掌握三種統計量的意義與實際應用技能,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與能力。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掌握平均數、眾數和中位數的初步知識,進一步理解平均數、中位數和從數這三種統計量的實際意義
2.體會這些統計量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能根據具體情景靈活選擇恰當的統計量來反映數據的不同特點。3.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積極學習數學的學習情感。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此前學生已初步理解與掌握三種統計量的意義和用途,并初步具有估算的方法與能力。現將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綜合出現,基本符合學生的認知水準與年齡特點,但在思維水平上顯然提高了要求。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合理地設置空白點,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將已有的數學知識形成網絡,數學思想方法得到鞏固提高,在數學活動中發展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能力,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總復習中獲得不同的發展”。五、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多媒體、投影儀、計算器。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復習求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的方法1、復習求平均數的方法師:在前面我們學習和掌握有關平均數的知識,誰來說說怎么求一組數據的平均數?師:給你一組數據,你會求它的平均數嗎?讓學生試求一組數據的平均數,多媒體出示:身高(厘米)1.40 1.43 1.46 1.49 1.52 1.55 1,58師:再出示一組平均數書p111可以讓學生用計算器算出結果,如果除不盡保留兩位小數師:接下來我們求一組數據的眾數?2、復習求眾數的方法師:什么是眾數師:那又怎么求一組數據的眾數呢?師:那一組數據是否只有一個眾數呢?師:你能找出它的眾數嗎?出示p111例2引導學生找出這組數據的眾數。師:追問為什么是1.52?你是用什么方法找的?3、復習求中位數的方法師:再請你們求出中位數?什么是中位數,中位數又怎么求?要注意些什么?引導學生說出。師:找一找身高數據的中位數。師:說一說你在找這組數據的中位數時是怎么做的?4、復習平均數、眾數、中位數三者的異同師:我們根據前面學過的有關統計量生:求一組數據的平均數要用這一組數據的總數來除以總份數生列式求出平均數 讓學生獨立在作業紙上求這組數據的平均數,然后抽一學生的作業展示引導學生說出求這組數據的平均數是用總身高÷總人數引導學生回答:眾數是一組數據中出現的次數最多的數。引導學生討論回答找一組數據的眾數時可以通過制統計圖、統計表來找眾數bn可以用分類的方法,還可以直接觀察等方法找眾數。學生:不一定,可能是一個,也可能是兩個或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