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第五冊《需要多少錢》教學設計反思
師:你會列式解答嗎?
學生先獨立列式計算12×3或3×12,再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然后匯報。
生1:12×3就是3個12相加,12+12+12=36(元)。
生2:如果每個泳圈是10元,3個泳圈是10×3=30(元)。每個泳圈少算了2元,3個泳圈共少算2×3=6(元),一共要30+6=36(元)。
生3:12×3就是3個10再加上3個2,10×3=30,2×3=6,30+6=36(元)。
2.解決問題:買3個球需要多少錢?
師:你能算出來嗎?
學生列式計算15×3或3×15,先同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再匯報。
生1:15×3就是3個15相加,15+15+15=45(元)。
生2:15×3就是3個10再加上3個5,10×3=30,5×3=15,30+15=45(元)。
(三)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看屏幕(出示練一練第3題情境圖)。
師:誰能說一說從圖中都看到了什么?
學生根據圖意回答,并獨立解決問題,再在小組中交流,然后進行全班交流。
2.結合實際解決問題。
師:誰能說說咱班每張課桌配有幾把椅子?
生:2把。
師:你能提出問題嗎?
生:一組有多少把椅子?
根據問題列式解答,再交流、匯報。
(四)小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1.創設情境這個環節,旨在培養學生觀察圖的能力、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我原來認為學生可能會結合教材提出幾個簡單的問題,可沒想到,在這一情境中學生提出的問題超出了自己的知識范圍,而我都給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告訴大家可先存入“問題銀行”,在適當的時候探索解決。
2.在探索口算方法這一環節給學生留出了充分的時間,放手讓學生去交流和探討不同的算法,體現了算法多樣化的思想,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一環節,旨在貼近學生的生活,很好地抓住了學生的興奮點,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使學生體會數學就在身邊。
這一節課的不足之處是學生的活動面還不夠廣,可以進一步研究如何有效地安排多種形式的學生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案例點評〗
算法多樣化的思想在本案例中得到了很好體現。本案例能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能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經歷探索多種算法和與他人交流的過程,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靈活性。通過知識的應用,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中,教師能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而不強求統一的語言進行操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