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多少錢(精選14篇)
需要多少錢 篇1
原有課例
設計思路:
這是我們數學組的一堂計算教學課題的研討課,我想,開展研究需要各種狀態的課例,因此,我有意未象平時上教研課那樣,做過多的精心準備,寫的也是簡案,提供常態課例的同時也是對自己的一次大膽考驗。
我在這個課例中重點要關注的是:(1)如何引導學生在思考交流,體現算法多樣化的過程中發展思維;(2)如何讓每個學生通過一堂課的學習就能掌握計算方法,并正確計算。
為了克服以往計算教學中基本練習太少,學生學得不夠扎實的問題,在設計時為了盡可能地省出時間來做補充基本練習,我在教學中盡量淡化了生活情境,著眼于計算方法的探究和掌握。
計算方法的探究交流過程是發展學生思維的最佳時期,我打算讓學生經過至少5分鐘的獨立思考,想好怎樣表述后再小組交流,要求學生在交流過程中互相學習,使每個學生至少明白一種算法。
集體交流后,讓學生(特別是在交流中沒有自己想出算法的學生)對比選擇找出最優算法,嘗試運用,以達到計算的簡便化,提高計算的準確率和速度。
因設計了6個補充基本練習題,估計課內練習可能完不成,第5題可適當調整留作課外作業。
教學目標
探索并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結合具體情境,能用乘法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教學情境圖。(每個泳圈12元)
討論“買3個泳圈需要多少錢?”、“買3 個球要多少錢?”二、探索口算方法。
1、獨立列式計算后,小組內交流算法。(交流過程中認真傾聽、評價他人的算法)
2、集體交流算法:(說一說你自己的算法,再說說你聽來的算法)
3、體現算法多樣化,板書各種算法,并讓學生比較擇優。
三、嘗試口算。
p5。1、先獨立算,再小組交流,然后匯報。
鼓勵學生大膽交流不同算法,
四、練一練。
1、補充針對性練習:(擇優運用,小組競賽)
口算:12×4 24×2 15×4 32×3 43×5 18×3
2、p5。2、先獨立解決,可在同桌間討論第(2)小題,全班交流,說清思路和算法。
3、p5。3、比膠卷。
4、p5。4、在表格內填乘積。
先讓學生獨立解決,互相評價,然后再交流集體評議。
五、全課總結。
這是一堂常態下的數學課例,課前沒有作更多的精心設計和準備,因是計算教學課,我在教學中盡量淡化了生活情境,著眼于計算方法的探究和掌握,在交流中發現很多學生因有了家庭的輔導,更多用豎式計算,學生的算法并不多,學習興趣也不高,思維沒有被激活,學習內容也沒有完成,這是我始料不及的。
在自己的反思及本組老師的評課中,我認識到以下幾方面的不足:
1、關注學生計算學習的需要不夠,只有將計算用于解決實際問題才會讓學生從內心感受到計算學習的重要性,加之學生還處在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的階段,過于淡化了生活情境的導入,將計算教學從生活問題情境中剝離出來,學生在過于抽象的教學語言、教學形式下不能積極參與;沒有開好頭,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被激發,思維參與程度就不高;
2、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不夠,當學生更多地用豎式計算時,我沒有肯定學生的算法,反而生硬地強調用口算,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這里我如果能在肯定的前提下這樣引導學生:“除了這種家長教給你的方法,你還能不能自己發明一些更妙的方法呢?讓我們一起來爭做發明家!”也許這么一句話就能在教學低谷中提高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將課堂引入良好的狀態。
3、優化后的計算方法是學生提高計算速度和準確率的關鍵,應該讓學生多運用并加以鞏固,計算練習題中教師引導不夠,加之交流中學生參與情況不好,因而導致掌握欠佳。
針對以上三個方面的問題,我將教案進一步修改,準備明天在三(2)班教出。
改進后的教案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經歷多種算法交流的過程,并能正確計算。
2、結合具體情景能用乘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教學過程:
一、情境教學,引入新課
1、我們剛剛度過炎熱的夏天,在酷暑中,你最喜歡做的活動是什么?(生:游泳、旅游……)
游泳在夏天是很痛快的事,既可以鍛煉身體,又能解涼,但一定要注意安全。
我們的好朋友淘氣、笑笑和小明在征得大人同意后,由各自的教練帶著結伴到海邊游泳,這可真令人高興。大伙一起商量要好好安排這次游泳活動,給大家留下美好的回憶。
笑笑說:“為了安全,我們應該每人有個游泳圈。”
淘氣說:“為了玩得痛快,我們可以在水中開展打球比賽。”
小明說:“真是太好了,我帶上照相機把我們的開心的樣子拍下來。”
“好,就這樣決定。let’s go,我們出發吧!”
2、大家一起高興地來到海邊商店,只見游泳圈、皮球、泳衣等掛滿店里,并都標有價格。游泳圈:12元/個,皮球15元/個……(出示海邊商店情境圖)
笑笑說:“淘氣,我們3人要買3個游泳圈,該付多少錢?”
淘氣摸摸腦袋說:“讓我想想。”
小朋友,請你們和淘氣、笑笑一起算算該付多少錢吧。
二、探究算法。
1、獨立思考,列式計算后小組內交流算法(要求:大膽說出自己的算法,認真傾聽、學習他人的算法)
2、集體交流:(要求:說說你自己的算法,再說說你聽來的好算法)
a、每個12元,買3個就是3個12相加。12+12+12=36(元)
b、3個12我們可以寫成乘法:12×3=36(元)
c、我們是這樣算的:10×3=30 2×3=6 30+6=36(元)
d、可以把12看成 4×3,這樣12×3可以變成4×9=36(元)
……
大家算的方法和淘氣、笑笑一樣,都是正確的。同學們記住在做應用題時一定要記得寫單位和完整的答。
3、對比、擇優
算這樣的題目用加法和乘法都行,如果是你,你會選擇什么方法?
如果
小結:相對來說,使用乘法比較方便,這就需要大家的乘法口訣背得熟。在解答題目時認真思考,正確列式計算,才不會出現錯誤。
那么你是怎樣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你認為怎樣才能做到計算乘法又對又快?
(引導學生說)
4、學生嘗試獨立計算
大家剛才都算對了,現在讓我們來試一試:淘氣想買6個皮球需要多少錢呢?
怎樣列式?(齊答算式)
15×6
三、鞏固練習,掌握新知
1、嘗試口算。
p5。1、先獨立算,再小組交流,然后匯報。
鼓勵學生大膽交流不同算法,
2、練一練。
1、補充針對性練習:(擇優運用,小組競賽)
口算:12×4 24×2 15×4 32×3 43×5 18×3
四、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笑笑是個細心的孩子,她想到大家游泳后很累,肚子一定很餓,于是她在游泳的前一天下午在商店買了5盒餅干,每盒有20塊你知道她一共買了多少塊餅干嗎?
每個小朋友15塊,分給6個小朋友,夠分嗎?
三、開心數學、空格填數
在數學中有很多特殊的數,像:
(1)15、30、45、60、75……
(2)10、20、30、40、50……
(3)25、50、75、100、125……
我們能記住一些特殊數,對解決數學是有很大的幫助。下面我們做個意思的題目,雖然不是很特殊的數,如果你能很快填上,你會感覺今天的學習很成功!很快樂!
×2345612 13 14 15
(此題讓學生自己在書上完成,集體訂正。并引導學生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三、課外練習
1、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練習題10個
2、小明和小玲來到照相館買膠卷,這有兩種價格不同的膠卷:一種是每卷18元,可以照36張,一種是每卷13元,可以照24張。經過考慮,小明決定買2卷18元的,小玲決定買3卷13元的膠卷。你能算出誰買的膠卷合算嗎?
教學反思
在有趣的情境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高,思維被激活,計算方法靈活多樣,有的是我課前都沒有想到的,比如:口算12×3,竟然有“12=4×3,可以先把3×3=9,再把4×9=36”這樣精彩的算法,真是太棒了!
數學源于生活,計算更是生活中數學最廣泛的運用,創設學生喜歡的愉快的情境,讓計算問題成為學生樂于積極參與的學習資源,并從中體驗成功的快樂,交流中思維火花的閃光與碰撞、老師與同學由衷的贊嘆,更加激活了學生智力的源泉和探索的欲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誰說計算學習的課堂是乏味的?
學習計算的最終目的是應用,這也是本套教材的編排的特點,在本課時教學中也特別注重了這一目標的落實,在生活問題情境中學習計算,既突出了計算方法的探索和運用,也發展了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年級的學生正經歷抽象思維的初步形成時期,但形象思維仍占著主導地位,因此在教學中還是應該注重情境的創設,相比第一次的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在這方面我有了正確的認識,因此而帶來的課堂教學效率也是完全不同的,學生無論是知識技能的掌握還是情感態度的體驗,還是數學思維的發展,我認為在這次的學習中必然收獲更多。
生成問題:
需要多少錢 篇2
教學目標:
1、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經歷多種算法的過程,并能正確計算。
2、理解乘法的意義,能用乘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具體情境中應用乘法,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法。
教學難點:兩位數乘一位數(進位)口算。
教材分析:此部分教學是建立在乘法口訣的基礎之上,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探究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的計算方法。在組織討論交流時,要倡導算法多樣化,對于口算方法,只要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就行。
學生分析:東新一小學位于大慶市薩爾圖區,師資力量雄厚,現代化教學設備正趨于完善,學生生源較好。所執教的三年一班共有學生40人,學生已使用北師大教材兩年,他們喜歡上數學課,善于獨立思考,同時樂于合作交流,該班學生課上表現極為活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學生敢說敢想,愿意發表獨立見解,有較好的學習數學的能力。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磁力板、圖片、膠卷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星期天,淘氣、笑笑還有他們的好朋友一起到海邊玩,在海邊的附近商店里,他們買了好多東西,想請大家幫助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錢?你們愿意嗎?(出示掛圖)
(意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拉進數學與生活的距離,為學生主動探究學習奠定基礎)
二.探究—合作—交流
1、探索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乘法口算方法
(1)引導學生觀察圖,你能發現哪些數學信息?(明確游泳圈每個12元,球每個15元)
(2)分析數學信息,并根據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在小組之間交流。
(3)以小組形式反饋問題,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幫助解決。(引出問題“買3個游泳圈需要多少錢?”)
(意圖:通過自主探究,使學生經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引出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4) 探究“買3個游泳圈需要多少錢?”這個問題,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之后和小組交流。
(5)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交流中教師鼓勵算法不同的同學。
對于帶有一般性的計算方法應引導學生予于關注。
(意圖:通過這種互問答的學生交流形式,讓學生之間相互學習,互相促進,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和數學思考的能力。體驗算法的多樣性,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靈活性)
2探索兩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乘法口算方法
(1)用已經找到的方法獨立完成“試一試”進行鞏固。
(2)學生探索進位口算方法,獨立列出算式,嘗試解決。
(3)引導學生說一說怎樣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
(意圖: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掌握,培養學生獨立歸納總結的能力)
三.實踐應用, 拓展延伸
1完成“練一練”的第1、2題。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讓學生說說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
2.“愛新小學”的師生,下個月要來我們這里參觀,我們給小伙伴們準備了一些禮物。磁力板顯示圖片:筆記本4元 、鉛筆盒21元、書包56元 、字典42元 、故事書13元 。教師說明:每個同學只能選購一種東西,想一想你要送哪件禮物?要送多少個?需要多少錢?(小組活動)
(意圖:注意數學與生活聯系,學生通過自主選擇內容,使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能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3.情景模擬(練一練3題)
桌子上擺放兩種膠卷,教師和一名同學買膠卷,師故意引發矛盾,在買的過程中出現爭議,誰買的膠卷合算,誰買的膠卷拍的照片多的問題?學生小組內解決。(如果學生結合實際從不同角度出發,只要結論具有合理性,就要給予充分肯定)
(意圖:此活動提高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加深了對知識的掌握,同時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在此也滲透了德育教育)
四.評價:學生對這節課的學習,對自己、同學和老師做個評價:
(意圖:通過評價,教師可以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同時改進教師的教學,通過多元化的評價,不僅關注學生學習水平,更關注了他們在教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教學反思:教學《需要多少錢》一課,我結合教材創設了“買泳圈”的情境,鼓勵學生看圖提出問題,再嘗試列式解決問題,探索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經歷多種算法交流的過程,使學生能用乘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課程改革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為學生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在今后的教學中,課堂上凡是學生能夠探索出來的,教師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夠獨立發現的絕不暗示,讓學生從生活、活動、思索、合作交流中學習,盡可能多給一點思考的時間,多給一點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多一點創造的信心,多一點成功的體驗。
需要多少錢 篇3
教學目標:
1、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經歷多種算法的過程,并能正確計算。
2、理解乘法的意義,能用乘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具體情境中應用乘法,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法。
教學難點:兩位數乘一位數(進位)口算。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磁力板、圖片、膠卷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星期天,淘氣、笑笑還有他們的好朋友一起到海邊玩,在海邊的附近商店里,他們買了好多東西,想請大家幫助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錢?你們愿意嗎?(出示掛圖)
二.探究—合作—交流
1、探索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乘法口算方法
(1)引導學生觀察圖,你能發現哪些數學信息?(明確游泳圈每個12元,球每個15元)
(2)分析數學信息,并根據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在小組之間交流。
(3)以小組形式反饋問題,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幫助解決。(引出問題“買3個游泳圈需要多少錢?”)
(4) 探究“買3個游泳圈需要多少錢?”這個問題,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之后和小組交流。
(5)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交流中教師鼓勵算法不同的同學。
對于帶有一般性的計算方法應引導學生予于關注。
2探索兩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乘法口算方法
(1)用已經找到的方法獨立完成“試一試”進行鞏固。
(2)學生探索進位口算方法,獨立列出算式,嘗試解決。
(3)引導學生說一說怎樣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
三.實踐應用, 拓展延伸
1完成“練一練”的第1、2題。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讓學生說說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
2.“愛新小學”的師生,下個月要來我們這里參觀,我們給小伙伴們準備了一些禮物。磁力板顯示圖片:筆記本4元 、鉛筆盒21元、書包56元 、字典42元 、故事書13元 。教師說明:每個同學只能選購一種東西,想一想你要送哪件禮物?要送多少個?需要多少錢?(小組活動)
3.情景模擬(練一練3題)
桌子上擺放兩種膠卷,教師和一名同學買膠卷,師故意引發矛盾,在買的過程中出現爭議,誰買的膠卷合算,誰買的膠卷拍的照片多的問題?學生小組內解決。(如果學生結合實際從不同角度出發,只要結論具有合理性,就要給予充分肯定)
(意圖:此活動提高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加深了對知識的掌握,同時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在此也滲透了德育教育)
四.評價:學生對這節課的學習,對自己、同學和老師做個評價:
需要多少錢 篇4
教學內容:教科書p4-5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經歷多種算法的交流過程,并能正確計算。
2、結合具體情境,能用乘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教學重難點: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教師出示p3的掛圖,引導學生先觀察這幅圖:你從圖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學生可能會提出很多問題,如:買一個球要多少錢?3個小朋友每人買一個泳圈要多少元?買一個泳圈和一個球需要多少錢?買3個球要多少錢?用50元可以買幾個泳圈、幾個球?
二、探索口算方法。
1、解決問題:買3個泳圈需要多少錢?
⑴列式計算,小組交流。
學生獨立列式:12×3=
然后,學生嘗試計算,再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
⑵全班交流算法。
教師組織全班交流計算方法,可能會出現以下口算法:
生1:12×3就是3個12相加:12+12+12=36(元)
生2:12×3就是3個10 再加上3個2,10×3=30,2×3=6,30+6=36(元) 生3:如果每個球是10元,3個泳圈是30元,我每個球少算了2元,3個球還要6元,一共要36元。
生4:可把12看成4×3,這樣12×3就變成了4×9=36(元)
生5:12×3=6×2×3=6×(2×3)=6×6=36(元)
……
以上每種計算方法都是正確的,教師要對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
2、解決問題:買3個泳圈需要多少錢?
每一個學生先獨立列出乘法算式,嘗試解決,再交流、匯報。
3、引導學生說一說怎樣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
三、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練一練1、2 學生獨立完成
練一練3 可組織學生進行討論。
需要多少錢 篇5
教學目標:
1、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經歷多種算法的過程,并能正確計算。
2、理解乘法的意義,能用乘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具體情境中應用乘法,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法。
教學難點:
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口算。
教材分析:
此部分教學是建立在乘法口訣的基礎之上,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探究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的計算方法。在組織討論交流時,要倡導算法多樣化,對于口算方法,只要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就行。
學生分析:
我所執教的三年一班共有學生56人,學生已使用北師大教材兩年,他們喜歡上數學課,善于獨立思考,同時樂于合作交流,該班學生課上表現極為活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學生敢說敢想,愿意發表獨立見解,有較好的學習數學的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導學案、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星期天,淘氣、笑笑還有他們的好朋友一起到海邊玩,在海邊的附近商店里,看到這些情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請同學們他們買了好多東西,想請大家幫助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錢?你們愿意嗎?(出示課件)
(意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拉進數學與生活的距離,為學生主動探究學習奠定基礎)
二、探究—合作—交流
1、探索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乘法口算方法
(1)引導學生觀察圖,你能發現哪些數學信息?(明確游泳圈每個12元,球每個15元)
(2)分析數學信息,并根據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在小組之間交流。
(3)以小組形式反饋問題,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幫助解決。(引出問題“買3個游泳圈需要多少錢?”)
(意圖:通過自主探究,使學生經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引出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4) 探究“買3個游泳圈需要多少錢?”這個問題,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之后和小組交流。
(5)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交流中教師鼓勵算法不同的同學。
對于帶有一般性的計算方法應引導學生予于關注。
(意圖:通過這種互問答的學生交流形式,讓學生之間相互學習,互相促進,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和數學思考的能力。體驗算法的多樣性,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靈活性)
2、探索兩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乘法口算方法
(1)用已經找到的方法獨立完成“試一試”進行鞏固。
(2)學生探索進位口算方法,獨立列出算式,嘗試解決。
(3)引導學生說一說怎樣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
(意圖: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掌握,培養學生獨立歸納總結的能力)
三、實踐應用, 拓展延伸
1.完成“練一練”的第1、2題。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讓學生說說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
2.完成練一練的3題。(開火車形式練習)
3.練一練4題
4.練一練第5題。學生小組內解決。(如果學生結合實際從不同角度出發,只要結論具有合理性,就要給予充分肯定)
(意圖:此活動提高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加深了對知識的掌握,同時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在此也滲透了德育教育)
四、評價
學生對這節課的學習,對自己、同學和老師做個評價。
(意圖:通過評價,教師可以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同時改進教師的教學,通過多元化的評價,不僅關注學生學習水平,更關注了他們在教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需要多少錢 篇6
① 出示買賣的情境圖(圖標有泳圈的單價12元,籃球的單價15元)。
② 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
③ 探索算法多樣化。
師:買3個球需要多少錢?算式怎樣列?
生:15×3=
師:應該怎樣算呢?
生1:我用加法15+15+15=30+15=45(元)
生2:我用乘法10×3=30 5×3=15 30+15=45(元)
生3:把15看成3個5,共有9個5,得45(元)
師:你喜歡用什么方法?
生1:用加法。
師:用加法也可以。
生2:用乘法。
師:好的。
④練習13×3 70×5 24×2 13×5 31×3 34×224×4
師:你喜歡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
學生練習時筆者觀察了7位小朋友所用的方法,其中有4位是采用加法的……
[案例分析] (主要從算法多樣化與優化的層面上加以分析):
有的教師認為,如果對算法進行優化,那就談不上算法多樣化,似乎多樣化與優化之間存在矛盾。其實不然,方法和方法之間根本不存在優劣之分,任何優越性與不足都是與一定的環境相聯系的。算法優化是學生個體的學習、體驗與感悟的過程,不是群體或教師的優化。對個體而言,是個體對原有的計算方法優化的過程,是個體思維發展、提高的過程。如果不對算法進行優化,那么我們的學生就沒有收獲,沒有提高。
在優化算法的過程,教師必須注意兩點:第一,優化的主體是學生,要尊重學生的想法,教師應把選擇判斷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優化的過程是學生自我完善的過程,產生修正自我的內需,從而“悟”出屬于自己的最佳方法。教師在評價算法時,不要講“優點”,而要講“特點”,把優點讓學生自己去感悟,這才能達到優化的目的。第二,教師要明確“優化”并不是統一一種方法,把優化的過程作為引導學生主動尋找更好方法的過程,尊重學生的選擇,只要學生認為合適、自己喜歡,教師就應加以肯定和鼓勵。
需要多少錢 篇7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結合具體的情境,逐步培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1.探索并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2. 理解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知
20×3= 30×5= 40×2=
200×3= 600×5= 16×4 =
16×4 =
這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新知,老師希望下課時每位同學都能不僅會做,而且能說出為什么?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喜歡去海邊游泳嗎?淘氣笑笑他們在暑假里就到美麗的北海去旅游了,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情況。(師出示淘氣、笑笑在海邊買東西的情境圖。)
師:從圖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師:這節課我們先解決“買3個泳圈需要多少錢?買3個球需要多少錢?”的問題,其他問題先存入“問題銀行”。
三、探索口算方法
1.解決問題:買3個泳圈需要多少錢?
師:你會列式解答嗎?
學生先獨立列式計算12×3或3×12,再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然后匯報。
生1:12×3就是3個12相加,12+12+12=36(元)。
生2:如果每個泳圈是10元,3個泳圈是10×3=30(元)。每個泳圈少算了2元,3個泳圈共少算2×3=6(元),一共要30+6=36(元)。
生3:12×3就是把12分成10和2,10×3=30,2×3=6,30+6=36(元)。
2.解決問題:買3個球需要多少錢?
師:你能算出來嗎?
學生列式計算15×3或3×15,先同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再匯報。
生1:15×3就是3個15相加,15+15+15=45(元)。
生2:15×3就是把15分成10和5,10×3=30,5×3=15,3個10再加上3個5,30+15=45(元)。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通過買東西“需要多少錢”學習了一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學到這里,你有什么收獲?
先用兩位數個位上的數乘一位數,再用兩位數十位上的數乘一位數,最后把它們合起來。
五、鞏固與練習
1.看屏幕(出示練一練第2題情境圖)
讓學生獨立解決⑴⑵兩個問題,在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時,對于第⑵個問題,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思考問題的方法。
可以:①因為15×6=90(塊),100-90=10(塊),所以夠分。
②因為15×6=90(塊),100>90,所以夠分。
2.看屏幕(出示練一練第3題情境圖)
師:誰能說一說從圖中都看到了什么?
學生根據圖意回答,并獨立解決問題,再在小組中交流,然后進行全班交流。
3.練一練第4題
教師先示范讓學生理解表格,學生獨立填表,然后進行全班反饋交流。
引導學生觀察填寫結果,說一說“發現了什么?”
4.練一練第1題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抽幾題讓學生說說口算方法。
六、檢測
這節課大家學習的如何呢?來,做一做16×4 并寫思考過程吧。
完成后相互檢查,看看誰都完全正確。
需要多少錢 篇8
今天我和孩子們共同學習了《需要多少錢》,這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是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本節主要分兩個環節進行教學:先是創設情境,“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然后是通過練習鞏固新知。在教學中,我想不僅要關注學生能否正確地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而且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每個學生能否積極地參與探索口算方法以及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活動,能否提出自己的想法,是否樂于與同學合作交流。
在探索口算方法這一環節,由于學生的知識背景及個性差異,面對同一道口算題,學生往往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思考角度出發,提出不同的計算方法。在探索12×3的口算方法時,我給學生留出了充分的時間,放手讓學生去交流和探討不同的算法,我進行巡視,并對學困生加以指導和幫助,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能從乘法的意義想到可以是3個12的和,12+12+12=36。也有同學3×2=6,10×3=30,6+30=36。還有的孩子直接用乘法豎式計算。同學們的這些方法都很有說服力。之后,我再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在交流比較中體會各種算法的不同特點,體現了算法多樣化的思想。然而,在練習時,我發現好多孩子乘法口訣背得不熟,特別容易出錯。所以在計算的時候可以讓孩子邊算邊默念計算過程,邊記錄下計算的得數,可以幫助孩子提高計算準確率,也可以讓孩子使用草稿本。比如12×5,先算個位,2×5=10,再算5×10=50,10+50=60。
整個教學活動讓乘法口訣貫穿其中,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感覺到低年級教學一定要給學生創設情景,來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他們在快樂中學習,體驗學習的樂趣,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需要多少錢 篇9
教學內容:乘數是一位數的口算方法(需要多少錢)
教學目的:1、探索并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經歷多種算法交流的過程,并能正確地計算。
2、結合具體情境,能用乘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能用乘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20×4 50×3 60×5 5000×2
200×4 500×3 600×5 500×2
23+23 34+34 42+42 31+31
二、出示主題圖。
1、引導學生說說圖意,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一個游泳圈12元,買3個游泳圈需要多少錢?
2、引導學生嘗試列式,解決問題,小組交流。
12×3=
3、全班交流算法,組織學生討論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提倡算法的多樣化)
方法一:12×3就是3個12相加:12+12+12=36(元)
方法二:12×3就是3個10再加上3個2,10×3=30,2×3=6,30+6=36
方法三:如果每個球是10元,3個球是10×3=30(元),每個球少算了2元,3個球還要2×3=6(元),一共要30+6=36(元)
方法四:可以把12看成4×3,這樣12×3可以變成4×9=36(元)
方法五:12×3=6×2×3=6×(2×3)=6×6=36(元)
方法六:學具操作
…………
4、擴展:如果一個游泳圈120元,買3個游泳圈需要多少錢?120×3=
120是由1個百和2個十組成的,120×3是求:3個120是多少,就是3個百和3個20的和。計算時這樣想:100×3=300,20×3=60,300+60=360。
如果有的學生想出把120看作12個十,先用12×3,再在乘得的積后面補0,應給予鼓勵。
重點討論兩部分積的得出與求和
5、解決問題:買3個球需要多少錢?
15×3=
學具操作中認識進位乘法,再進行口算與學具的對比。
15+15+15=45(元) 10×3=30(元),5×3=15(元),15+30=45(元)
6、引導學生說一說怎樣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
小結:一位數乘兩位數,可以把一個因數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分別和另一個因數相乘后再相加。
三、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小明買了2卷膠卷,每卷18元,每卷36張。
小玲買了3卷膠卷,每卷13元,每卷24張。
1、誰買的膠卷拍的照片多?(同樣多)、
36×2=72(張)
24×3=72(張)
2、誰買的膠卷合算?
18×2=36(元)
13×3=39(元)
36小于39 (每卷36張的膠卷合算)
四、作業。
書上第5頁的第1題。
思路是:提出問題 →學具操作 →重點討論兩部分積的得出與求和→學具操作中認識進位乘法→再進行口算與學具的對比
需要多少錢 篇10
教學內容:
教科書P4—5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感知乘除法計算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初步形成從數學角度觀察周圍事物的意識。
2,通過合作學習,探索并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3,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培養其抽象概括以及合理類推能力。掌握合理的口算方法,提高計算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算理算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
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口算
30×2 20×3 400×3 100×7 20×4
700×4 8×50 3×800 70×8 90×5
2、口答
35里面有( )個十和( )個一。
15里面有( )個一和( )個十。
12里面有( )個十和( )個一。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多媒體課件出示教學情境圖,引導學生先觀察這幅圖
三、探索口算方法
1、 解決問題:買3個泳圈需要多少錢?
(1),列式計算,小組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問題獨立列出乘法算式:12×3
然后要求學生嘗試計算,再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
(2),全班交流算法。
教師組織學生交流計算方法,學生可能會出以下口算方法
12×3=12+12+12=36 (3個12相加)
12×3=10×3+2×3=36
12×3可以把12看成4×3,所以可以這樣算:12×3=4×( 3×3 )=36
也可以把12看成6×2,12×3=6×( 2×3 )=36
2、 解決問題:買3個球需要多少錢?
要求每個學生先獨立列出乘法算式,嘗試解決,再交流、回報。
3、 引導學生說一說怎樣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
四、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組織學生練習并引導學生運用乘法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完成練一練
第1題:學生完成后,選幾題了兩個學生說說是怎樣口算的。
第2題:先讓學生獨立解決第(1)、(2)兩個問題。對于第(2)個問題,可以先讓學生同桌討論,最后全班匯報交流,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思考問題的方法。
第 3題:先讓學生看圖理解圖意,并獨立解決問題,再讓學生在小組里面交流,充分地發表意見,然后全班交流。
第 4題:先讓學生獨立填表再反饋交流。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五、總結提高。
今天,你學到了什么?你是怎樣學的?
需要多少錢 篇11
周五為新教師執教了《需要多少錢》即兩位數乘一位數口算乘法一課。本次公開課教學,雖是為新教師而上的,但實質上也是一次挑戰自己、豐富自己的很好機會。
《需要多少錢》主要是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乘積在百以內的口算乘法。在本課教學中,直觀理解乘法的算法和算理是重點也是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改版后的教材首次引進了“點子圖”。而如何運用好“點子圖”,對我來說也是第一次接觸,也是一次很好的挑戰。通過教學,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注重把探索的機會還給孩子。
在解決買3個泳圈需要多少錢?即“12×3=?”時,我并不急于讓學生得出結果,而是請孩子借助自己已有經驗,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研究。由于有了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孩子們的方法可謂多樣,有的借助數線圖用加法計算12+12+12=36;有的借助人民幣模型得到3張10元是30元,3張2元是6元,30+6=36元;有的借助老師提供的點子圖,把12點分成6和6,6×3=18元,6×3=18元,18+18=36元,還有的把12分成10和2,10×3=30,2×3=6,30+6=36元,還有的把12分成4個3,3×3=9,9×4=36元;
30+6=36元等來探索12×3的結果。這樣讓學生充分經歷計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的思考與交流的過程。孩子的表現非常精彩。
(2)注意溝通方法之間的聯系。
經過探索,孩子們的方法非常多樣,可我并不是僅停留在方法的多樣化上,而是讓孩子充分地對各種方法進行比較,尋找各種方法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如點子圖與表格有什么共同點?你能把點子圖的方法用表格來表示嗎?能把表格的方法也用點子圖表示出來嗎?點子圖與表格及擺人民幣模型他們之間有什么共同點?這樣在一步步的比較中,讓孩子的思維逐步清晰,計算方法逐步浮出水面,從而較好地理解算理,并掌握算法。
(3)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20xx版課標非常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也很注重挖掘所隱含的數學思想方法。如轉化思想。在探索12×3=?時,學生所用方法雖不同,但有一共同點,將新知轉化為已經學過的加法或是表內乘法再進行計算。我適時地告訴孩子,轉化是我們學習上的好方法、好幫手,當遇到復雜的題或是遇到新知識時不妨可以把它轉化為簡單的或是舊的知識來解決,就會事半功倍。除此之外,數形結合、比較等思想方法,也在本節課得到很好的滲透和運用。
本課教學雖能較好地達成教學目標,但也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如讓孩子充分進行操作后,再來充分地交流反饋,花費較多的時間,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鞏固練習的時間,因此如何做好時間安排上的把控,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需要多少錢 篇12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結合具體的情境,逐步培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探索并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2.兩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口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喜歡去海邊游泳嗎?淘氣笑笑他們在暑假里就到美麗的北海去旅游了,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情況。(師出示淘氣、笑笑在海邊買東西的情境圖。)
師:從圖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師:這節課我們先解決“買3個泳圈需要多少錢?買3個球需要多少錢?”的問題,其他問題先存入“問題銀行”。
(二)探索口算方法
1.解決問題:買3個泳圈需要多少錢?
師:你會列式解答嗎?
學生先獨立列式計算12×3或3×12,再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然后匯報。
生1:12×3就是3個12相加,12+12+12=36(元)。
生2:如果每個泳圈是10元,3個泳圈是10×3=30(元)。每個泳圈少算了2元,3個泳圈共少算2×3=6(元),一共要30+6=36(元)。
生3:12×3就是把12分成10和2,10×3=30,2×3=6,30+6=36(元)。
2.解決問題:買3個球需要多少錢?
師:你能算出來嗎?
學生列式計算15×3或3×15,先同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再匯報。
生1:15×3就是3個15相加,15+15+15=45(元)。
生2:15×3就是把15分成10和5,10×3=30,5×3=15,3個10再加上3個5,30+15=45(元)。
(三)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通過買東西“需要多少錢”學習了一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學到這里,你有什么收獲?
先用兩位數個位上的數乘一位數,再用兩位數十位上的數乘一位數,最后把它們合起來。
(四)鞏固與練習
1.看屏幕(出示練一練第2題情境圖)
讓學生獨立解決⑴⑵兩個問題,在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時,對于第⑵個問題,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思考問題的方法。
可以:①因為15×6=90(塊),100-90=10(塊),所以夠分。
②因為15×6=90(塊),100>90,所以夠分。
2.看屏幕(出示練一練第3題情境圖)
師:誰能說一說從圖中都看到了什么?
學生根據圖意回答,并獨立解決問題,再在小組中交流,然后進行全班交流。
3.練一練第4題
教師先示范讓學生理解表格,學生獨立填表,然后進行全班反饋交流。
引導學生觀察填寫結果,說一說“發現了什么?”
4.練一練第1題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抽幾題讓學生說說口算方法。
需要多少錢 篇13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經歷多種算法交流的過程,并能正確地計算。
2.結合具體情境,有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3.結合具體情境,能用乘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表內乘法的基礎上,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教學時,教師不但要關注學生能否正確地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而且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每個學生能否積極地參與探索口算方法以及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活動,能否提出自己的想法,是否樂于與同伴合作交流。教學時,教師應注意:在評價學生計算速度時,不要提出過高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在評價學生用乘法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時,要結合實際情境,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本節課結合教材和本班學生特點,做了如下設計。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教學時,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先觀察情境圖,使學生在理解圖意的基礎上提出數學問題。為了激發學生提問題的意識,采用多媒體出示教學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后提出問題,如:你從圖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2.探索口算方法。
由于學生的知識背景及個性差異,面對同一道口算題,學生往往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思考角度出發,提出不同的計算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在交流比較中體會各種算法的不同特點,體驗算法的多樣性,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靈活性,在探索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習有困難學生的指導和幫助。
3.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由于一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教學時,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出發,先利用教材“買泳圈”的情境,引導學生經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用學到的乘法知識解決身邊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進一步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再結合班級的實際,創設適合學生學習的情境,如每張課桌配有2把椅子,引導學生在這一情境活動中提出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和數學思考的能力。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歷史悠久、師資隊伍強大、辦學條件優秀的現代化城鎮小學,我班學生大部分來自于本市,家長對孩子的各方面教育都很重視。在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中,我們時刻以“成功從這里開始”為理念,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提高,主動學習的愿望也增強了,他們在這里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課堂實錄〗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今天老師帶你們到東興超市去看一看那里都有什么。請同學們看屏幕(出示教學情境圖)你從圖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生1:3個小朋友每人買1個泳圈要多少元?
生2:買5個泳圈和1個球一共需要多少錢?
生3:買3個球需要多少元?
生4:用100元錢可以買幾個泳圈、幾個球?
師:這節課我們先解決“買3個泳圈需要多少錢?買3個球需要多少錢?”的問題,其他問題先存入“問題銀行”。
(二)探索口算方法
1.解決問題:買3個泳圈需要多少錢?
師:你會列式解答嗎?
學生先獨立列式計算12×3或3×12,再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然后匯報。
生1:12×3就是3個12相加,12+12+12=36(元)。
生2:如果每個泳圈是10元,3個泳圈是10×3=30(元)。每個泳圈少算了2元,3個泳圈共少算2×3=6(元),一共要30+6=36(元)。
生3:12×3就是3個10再加上3個2,10×3=30,2×3=6,30+6=36(元)。
2.解決問題:買3個球需要多少錢?
師:你能算出來嗎?
學生列式計算15×3或3×15,先同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再匯報。
生1:15×3就是3個15相加,15+15+15=45(元)。
生2:15×3就是3個10再加上3個5,10×3=30,5×3=15,30+15=45(元)。
(三)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看屏幕(出示練一練第3題情境圖)。
師:誰能說一說從圖中都看到了什么?
學生根據圖意回答,并獨立解決問題,再在小組中交流,然后進行全班交流。
2.結合實際解決問題。
師:誰能說說咱班每張課桌配有幾把椅子?
生:2把。
師:你能提出問題嗎?
生:一組有多少把椅子?
根據問題列式解答,再交流、匯報。
(四)小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1.創設情境這個環節,旨在培養學生觀察圖的能力、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我原來認為學生可能會結合教材提出幾個簡單的問題,可沒想到,在這一情境中學生提出的問題超出了自己的知識范圍,而我都給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告訴大家可先存入“問題銀行”,在適當的時候探索解決。
2.在探索口算方法這一環節給學生留出了充分的時間,放手讓學生去交流和探討不同的算法,體現了算法多樣化的思想,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一環節,旨在貼近學生的生活,很好地抓住了學生的興奮點,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使學生體會數學就在身邊。
這一節課的不足之處是學生的活動面還不夠廣,可以進一步研究如何有效地安排多種形式的學生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案例點評〗
算法多樣化的思想在本案例中得到了很好體現。本案例能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能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經歷探索多種算法和與他人交流的過程,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靈活性。通過知識的應用,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中,教師能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而不強求統一的語言進行操練。
需要多少錢 篇14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經理多種算法交流的過程,并能正確地計算。
2、結合具體情境,能用乘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教學重點:
1、學生能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2、學生能正確的計算兩位數乘一位數。
3、培養學生用乘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教學難點:
1、學生熟練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2、學生能正確、熟練的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
教具準備:多媒體、情景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誰能說出今年的奧運會在哪里舉行?中國獲得了多少塊金牌?同學們知道2008年的奧運會在那里舉行嗎?中國北京。我們山東有一個海濱城市承辦著幾項海上的比賽項目,大家知道是哪里嗎?青島。淘氣笑笑他們在暑假里就到美麗的青島去旅游了,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情況。
師投影出淘氣、笑笑在海邊買東西的情景圖。
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索
1)觀察情景圖
讓學生仔細觀察情景圖,說說能發現哪些數學信息。
皮球每個15元,游泳圈每個12元,有3個小朋友,1個售貨員阿姨。
2)提出問題
讓學生根據圖中的數學信息提出問題。估計學生能提出許多問題,師重點解決以下兩個問題并板書:
買3個游泳圈需要多少錢? 買3個球要多少錢?
3)解決第一個問題:買3個游泳圈需要多少錢?
4)揭題:今天我們就通過買東西“需要多少錢”來學生一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師板書:需要多少錢--一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
1、讓學生獨立列式解決
2、小組合作學習
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討論。要求:由組長組織,每位同學都要說出自己的算式結果、算式的意義、計算的方法。
3、班內匯報總結
按小組來匯報。估計學生會出現以下答案:
a、12+12+12=36(元) c、用加法豎式解決
b、12×3=36(元) d、用乘法豎式解決
重點是第2種答案的處理。先讓學生說出自己列式的意義,然后重點讓學生說出自己的計算方法。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幾種想法:
a、10分成10和2,10×3=30 2×3=6 30+6=36
b、1×3=3 2×3=6 12×3=36
對于答案b讓學生說說為什么可以直接計算,幫助學生理解算理。
1表示1個10,1×3=3就有3個10是30,2表示2個1,2×3=6 就有6個1是6,所以12×3=364)
解決第二個問題:買3個球要多少錢?
1、讓學生獨立列式解決
2、小組合作學習
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討論。要求:由組長組織,每位同學都要說出自己的算式結果、算式的意義、計算的方法。
3、班內匯報總結
按小組來匯報。估計學生會出現以下答案:
a、15+15+15=45(元) c、用加法豎式解決
b、15×3=45(元) d、用乘法豎式解決
重點是答案b的處理。先讓學生說出自己列式的意義,然后重點讓學生說出自己的計算方法。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幾種想法:
a、15分成10和5,10×3=30 5×3=15 30+15=45
b、1×3=3 5×3=15 12×3=45
對于答案b讓學生把計算過程詳細說出來,特別是4的出現,幫助學生理解為什么可以這樣計算。
三、鞏固練習、拓展運用
口算
14×3= 33×4= 23×2= 41×2= 60×5= 13×5=
讓學生口算直接寫得數,在反饋時重點讓學生說出計算的方法。
四、班內匯報總結
1、說說今天學習了什么。
讓學生總結一位數成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2、談談自己今天的表現。
五、作業布置:
做課本第5頁第1題。
六、板書設計:
需要多少錢--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
買3個游泳圈需要多少錢?
a、12+12+12=36(元)
b、12×3=36(元)
10×3=30 2×3=6 30+6=36
1×3=3 2×3=6 12×3=36
買3個球要多少錢?
a、15+15+15=45(元)
b、15×3=45(元)
10×3=30 5×3=15 30+15=45
1×3=3 5×3=15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