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教學設計
2、比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請生自己先在紙上畫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然后比較,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3、誰能說說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區別?
請生用手勢比劃1米和1平方米。
三、鞏固
1、(出示物體或圖形)正確選擇用長度單位還是面積單位?
(1)測量這根繩子有多長用什么單位?
(2)測量這個長方形有多大用什么單位?測量它的寬呢?測量它的周長呢?
(3)測量教室地面有多大用什么做單位?
(4)測量講臺桌有多高用什么單位?
2、選擇合適單位填空
課本第76頁第4題。
3、估一估、擺一擺:課本第75第2題
先估計課桌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分米,再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
4、課本第76第3題
獨立完成后交流,使學生初步感知,面積相等的圖形,周長不一定相等。
四、本課小結
跟小組同學交流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又掌握了什么知識?
五、布置作業:《課堂作業本》第37頁
板書設計: 面積單位與長度單位的比較
長度單位:厘米 分米 米
面積單位: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
教學內容:書上第77-78頁例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去探索、發現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體驗面積公式形成過程,能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2、滲透猜測——實驗——驗證——應用的學習方法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為今后學習其他平面圖形面積的計算打基礎。
3、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遷移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長、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初步運用公式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探究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最近我們研究了面積和面積單位,那什么是面積呢?課件出示:一個長方形
用手勢指一指這個長方形的面積。
二、實踐探究、尋找方法
1、現在我要變化這個長方形,請大家仔細觀察:變之前和變之后什么變了?(課件演示:面積變化:一個長方形——長變長——寬變長——長和寬都縮短)
2、現在請你來猜猜看長方形的面積和誰有關系?板書:猜測。到底有著怎樣的關系呢?我們來做個實驗,通過實驗找找他們之間的關系。板書:實驗
3、實驗
(1)拉一拉:用橡皮筋在學具盒里拉出一個你最喜歡的長方形,然后思考一下你拉出來的長方形長、寬、面積分別是多少?填好后,小組討論:根據表中的數據你有什么發現?
拉一拉
姓名 長(厘米) 寬(厘米) 面積(平方厘米)
根據表中的數據我們組發現了 。2)剛才我們通過拉一拉得到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接下來我們再用拼一拼來驗證一下這個公式的準確性(板書:驗證):請小朋友用幾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出面積是12平方厘米的長方形,將自己拼出的長方形的長、寬、匯報給組長。組長組織本小組成員看著表格討論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