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統計與可能性教案
本單元的學習,學生不僅知道有的事情可能發生,有的不可能發生。還要進一步體會有的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大,有的可能性小。在“猜一猜”這部分教學內容時,教師要創設活動情景,讓學生經歷可能有大小的試驗活動;能羅列某種事情可能發生的所有結果。
4、知識技能評價建議:
本單元的知識技能評價應該關注學生對統計活動的感受和體驗中加以考察。主要圍饒以下三點:(1)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2)了解并會描述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的大,有的小)(3)能列出一些簡單事件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四、教學案例
案例1
獎牌給哪組
教學目標:
1、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了解平均數的意義,體會求平均數的必要性。
2、能讀懂簡單的統計圖表,并能根據圖表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了解平均數的意義,體會求平均數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體會平均數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滲透“移多補少”的數學思想。
教具學具準備:4個同樣大小帶有刻度的燒杯,一個有刻度的大量筒。(共準備6組)。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研究新知。
(1)(出示學具)每組4個同樣大小的燒杯,每個燒杯內盛有不同高度的水;一個大量筒。師:怎樣才能使四個燒杯內的水同樣多?
(2)學生獨立思考,小組討論方法。
(3)全班匯報交流:
生1:把4個燒杯中的水到進大量筒里,再均勻的到進四個燒杯內。
生2:將4個燒杯內的水都到入大量筒里,量筒里水的高度是16毫升,把它平均到入4個燒杯內,每個燒杯倒4毫升。
生3:通過觀察,我們發現:第一個燒杯內有6毫升水,第二個燒杯內有2毫升水,從第一個燒杯里倒2毫升水給第二個燒杯;同樣,從第三個燒杯里倒1毫升水給第4個燒杯,這時,每個燒杯內的水都一樣多,都是4毫升。
(學生邊說邊操做。師隨機評價。)
師小結:剛才大家通過算一算、倒一倒等方法,把4個燒杯內的水給平均分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會遇到很多這種問題。
二、自主參與,解決問題。
(課件出示課本主題圖)讓學生認真讀統計圖,并根據圖中的信息作出公正的評判。學生嘗試解決,全班匯報交流。
三、實踐與應用。
(1)、試一試。(課本72頁)
讓學生根據圖中的信息,說出自己的觀點,只要合情合理,老師應給予肯定和鼓勵。
(2)、練一練。
(課本73頁第一題)鼓勵學生在統計表上直接用“取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得分。
(3)、數學故事:有危險嗎?(課本74頁)
讓學生了解平均數的含義。
四、總結評價,課下延伸。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認為自己的表現怎樣?
(2)、調查小組同學的身高,并計算小組的平均身高。
案例2
獎牌給哪組
教學目標:
1、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了解平均數的意義,體會平均數的必要性。
2、能讀懂簡單的統計圖表,并能根據圖表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了解平均數的意義,體會平均數的 必要性。
教學難點:能讀懂簡單的統計圖表,并能根據圖表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1、師將全班同學分成兩組,每組選出3位同學進行拍球比賽。
師:你們猜誰贏誰輸?怎樣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