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
三、開放練習,提高能力第7題談話引入:明華小學準備建一個周長是20米的花圃,你愿意當一個設計師,幫忙設計一個花圃嗎?(1)學生自主設計;(2)小組交流討論;(3)說說自己的想法。*思考題可以讓學生指一指這個圖形一周的邊線,再要求獨立計算,最后組織交流不同的算法。四、全課小結,自我反饋 今天我們復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有關知識,并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在今天的學習中,你有什么收獲?板書設計教學后記周長是多少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8~69頁的內容。[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加深對長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認識和對圖形周長含義的理解,進一步掌握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2、在操作實踐、交流討論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創新意識,發展數學思考及合作交流能力。[教學過程] 教學建議
教學過程教學札記用學生喜歡的圖形,通過圍一圍,量一量的活動,加深對周長的認識。但不能讓學生過多地注意圖形的形狀,而要及時地引導學生關注圖的周長及相關問題。
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先讓學生自己擺出來,后大家交流,說說自己擺出的是什么圖形,是怎樣選用小棒的,以及怎樣計算圖形的周長。
讓學生合作拼一拼,看一看可以有幾種拼法,這些拼法有沒有什么規律。后比較它們的周長。在量和算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去探索和交流。要讓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從而增強對數學的好奇心。先估一估,再量一量、算一算,這樣的活動有利于提高估計的能力。還可以讓學生選擇生活里的長方形、正方形或其他的一些簡單圖形估估、量量、算算,從而進一步提高估計能力,體會數學知識與方法的價值。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來做游戲,請看一看你們每個小組的學具袋里都有些什么物體嗎? (有絲線、小棒、小正方形和手帕等) 今天我們一起來運用這些學具探討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是多少。 出示課題:周長是多少二、操作實踐,解決問題 1、圍一圍。 圖中這些小朋友正在用美麗的絲線干什么呢? 你能用根絲一線圍成你喜歡的圖形嗎? (多媒體出示課本上的插圖)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告訴同學你圍成的圖形象什么? 用手指一指你圍成圖形的周長好嗎? 學生互動交流。 想一想你圍成圖形的周長是多少? 怎么量最方便?學生操作,匯報交流,使學生認識到把圍成圖形的那段線拉直量最方便。2、擺一擺。 剛才同學們用最直接的方法量出了自己圍成的圖形的周長,下面你能用尺量出學具袋里小棒的長度嗎? (5厘米長的有4根,3厘米長的有4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