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與分米的認識》教學預案
(3)課件出示“橡皮”,讓學生用兩種方式描述長度:3厘米、30毫米。
(4)課件出示“回形針”,讓學生用兩種方式描述長度:2厘米4毫米、24毫米
(設計意圖:“單位轉化”教學通常會陷入“死板”、“機械”等境地。但此處安排這兩道練習,卻能讓枯燥的“單位轉化”擁有了更多的現實意味。同時,這個環節也是對“1厘米=10毫米”這一知識點的強力鞏固。)
3.感受“毫米”
(1)用手估計著比劃“1毫米”的長度。
(2)借助實物比較準確地比劃“1毫米”的長度。
(設計意圖:兩次不同層次的比劃體驗,在活動中調整,在調整中感受。)
(3)找一找生活中的“1毫米”。
(二)認識“分米”
1.看書自學:得出“1分米=10厘米”。
2.比劃測量:找一找尺子上的“1分米”,并用手比劃“1分米”,再用自己比劃的“1分米”來測量一些物體的長度。
師:其實,在不需要精確數據的時候,我們可以用“身體中的尺子”進行測量。
(設計意思:比劃測量,既能幫助學生建立“1分米”的長度模型,更能滲透“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測量”的應用意識。)
3.尋找原型:列舉生活中的“1分米”。
三、組織練習
1.估計并測量“白紙”的長度及厚度。
2.補充長度單位。
四、課堂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