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設計
(2)指名讀最后一自然段。
(3)說說破折號的作用。
3.過渡:小村莊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變化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二、根據(jù)課題質疑,解決問題:小村莊為什么會發(fā)生這么大的變化?
1.朗讀課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邊讀邊想,小村莊為什么會發(fā)生這么大的變化?找出對應的句子讀一讀。
2.分小組議一議。
3.抓住重點句體會村民是如何一步步地把村莊毀掉的。
句一: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就這樣,山坡上出現(xiàn)了裸露的土地。
(1)這里的兩個“誰”指代什么?“裸露的土地”又指的是什么?
(2)你為什么認為這一句與毀掉小村莊有關?
(預設:這句話道出了一個根本原因就是亂砍濫伐。一個“砍”字,高度概括了小村莊消失的根本原因。)
句二: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家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
(1)這句運用了什么手法?從中你讀懂了什么?
(預設:連用了三個“變成”,是排比的手法,它非常強烈地體現(xiàn)了人們對森林的破壞。而且是低效利用樹木。)
(2)再讀一讀這個句子,你體會到句子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預設:表達出了對人們的錯誤行為的一種遺憾和譴責。)
句三: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
(1)“一年年,一代代”說明什么?
(2)兩個“不斷”又說明什么?
(預設:小村莊的人們不僅僅是一年砍,一代人砍,而是年年砍,代代人砍,毀掉了樹木,破壞了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水土流失一年比一年嚴重。)
句四:大雨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來。可是,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處。
(1)指名說說“咆哮”的意思。(預設:本來指野獸的吼聲,這里用來形容河流的波濤聲。)
(2)為什么洪水會這么咆哮,這樣肆虐?
(預設:原因就是亂砍濫伐樹木,最終災難終于降臨。)
4.小結:一座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小村莊由于人們過度的砍伐樹木,致使土地裸露,極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終于在一場連續(xù)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將小村莊卷走了。
三、體悟情感,明確主旨
1.值得慶幸的是在這場咆哮的洪水的災難中,小村莊的人們活了下來,那么你想對村民說些什么呢?
2.想象寫話。從全文整體來看,課文不僅僅給我們講一個令人嘆惋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引起全社會的關注,請你寫幾句充滿深情的話語,送給周圍的人。
3.全班交流。
【超級鏈接】
精彩片斷
師:同學們,小村莊的教訓是多么深刻啊!一場洪水襲來,小村莊還存在嗎?(生:沒有了。)房屋還有嗎?(生:沒有了。)工具、家具還有嗎?(生:沒有了。)人,還有嗎?(生:一個都沒有了,都被洪水卷走了。)
師:不,這個小村莊還真有幾位幸存者,而且,今天來到了我們中間。(生驚異,四處尋找。)
師:(指一位男生)這位就是小村莊的a村長,請到臺前。(生笑)
師:(指另一位男生)這位就是當初砍樹最多的b先生,也請到臺前。(生又笑)
師:(指一位女生)這位就是當初反對砍樹而且積極植樹的c女士。(生大笑)
師:這三位幸存者今天要召開一個記者招待會,在座的各位都是各大新聞媒體的記者,請大家發(fā)問,由a、b、c三位回答。(課堂氣氛非常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