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顆鉆石》教學實錄
師:因此,我們的閱讀活動課讓我們沉浸在美好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我希望同學們的每一節課都這么快樂!下課!
悠悠的學習心得:
余映潮老師的這一堂課,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和方法,如板塊式教學思路、閱讀活動課,重視朗讀,重視“童聲”“童話”。余老師自己也對這一堂課的評價非常高,認為板塊式思路是一種創新和挑戰。
本課所抓的主要重點是,水罐的變化、小姑娘的人物形象,以及故事的環境背景和襯托的人物事物和童話賦予的美好的愿望。基本上來說,所有的老師在上課的時候,都會顧及到其中的一些很大部分的內容,這也說明了,對于這一篇公認“公開課文”來說,在文本的解讀和處理上,已經達到了一致認同的程度,在短時期內,如果不加入新的內容,新的角度新的視野,那么,這篇課文的教學將會出現重復咀嚼停滯不前的狀況。
剛才在看著這個教學實錄的時候,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關于昨天學習的幾點內容,先放在這里,等會在說一說我暫時的構思吧。
關于語文課程目標中對閱讀目標的第一個具體要求是:
在閱讀教學中使德育目標、智育目標和美育目標得到綜合體現。(這也就是昨天岳亞軍老師所提出的,德育是鹽,是我們必須的養分,可是如果只有鹽,那么誰也吃不下去,但是,如果把鹽放到水里在喝,覺得味道好極了。。嘻嘻,悠悠還可以接上后面一句,如果把鹽放到各式各樣的菜譜中,那么,就可以調試出豐富多彩的美味。~)
在情感態度方面,還是要強調養成閱讀的興趣和習慣,所以加上“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喜愛讀書、愛護圖書” “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等要求。但更重要的是將情感態度目標融入到閱讀內容和方法中,所以在第一學段提出“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第二學段提出“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第三學斷提出“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第四學斷則從欣賞文學作品的角度,要求“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精妙,從中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生的有益啟示。”這些都試圖體現閱讀中主體情感的投入,以及正確的價值觀導向。
好了,課標的要求說到這里,在來談談我的看法。。我這個人說話比較直,也許不太懂得顧慮別人的感受,所以,如果有不妥當的地方,還想請各位潮老師的粉絲們以及余映潮老師多多包涵。
看了這個教學實錄,第一個感覺是,教師的教學功底很扎實,教風平易近人,朗讀的指導、提問的設計、文本的解讀、教學技巧、教材的處理可謂是爐火純青。但,我總覺得,只是一堂課而已,除了是“課”“優秀的課”之外,似乎還缺少些磅礴大氣和生命力。以我的文本解讀習慣,當然我也不期望大家都能認同,我的解讀首先著眼的第一層次是——回歸文中的真實生活場面場景;第二層次——回歸作者原滋原味的情感極其促發源泉,以此來引起學生的充分感受和共鳴;第三層次——挖掘作品中生活的感悟啟示理趣,作者的寫作意圖,以及為了這個意圖所采用的文字的處理方式。
以往的多次實踐,只是我自己能達到1、2層次,學生達到第二層次。第三層次還未曾能夠形成完整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