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顆鉆石》教學實錄
所以,如果是我,現在我也來反思這個文本。首先,余老師的這一堂課,對于作者了解的不夠;第二,對于童話的闡述和理解還比較的常見;第三,對于文本的拓展延伸,似乎視野和范圍還稍嫌狹窄了些。悠悠在此提出自己的一些構思,哪些老師可以嘗試一下~,嘻嘻,因為悠悠還算不上的教學技藝比較成熟的老師,所以只能紙上談兵而已。
首先,了解列夫 托爾斯泰。這是文學大師,文學大師寫童話,本身就很有味道——一個歷經世事的人選擇一種兒童的方式來表達,這意味著什么?這是一種虛構,虛構什么呢?童話大多是表達一種美好的愿望的,所以,可以理解為大師虛構一種美好來表達內心的一種情感和渴盼;第二,什么是童話?就是以兒童的角度來,兒童的話語來表達來闡述。重點不再兒童如何去話,而是,兒童獨特的話,和成人不同的話,表現的是一顆痛心。所以,童話,應該抓住的本質,除了想像和夸張的借助形式之外,最主要的是兒童的天真的話語、兒童的美好爛漫的自由無拘無束的思想,兒童的純潔美麗的童心。這才是這一篇課文的實質所在。
所以,文中的主人公是“小姑娘”(兒童)的故事,有“母親”(愛),有小狗和過路人(童心中愛的載體),水、水罐、鉆石、星座。人們在解讀的時候,容易看見水罐、鉆石、星座,卻忘了最重要的清涼新鮮的水。。。
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的水罐,即使是金是銀是鉆石也沒有用。水也是愛的載體,沒有水,一切焦渴而死,我們是否可以提問,沒有愛,世界將會怎么樣?
所以,水——生命——愛,是一個對文本含義的解讀的方向,也是提升本文的解讀層次的一大路線;在閱讀的時候,有一個細節不容忽視,就是之前變化的一直是水罐,可是最后金的水罐不在變化了,而是里面一直沒有變化的水當中跳成了七顆鉆石,而原本漫溢的水變成一股涌動的巨大的清澈而新鮮的水流。
水的神奇:極其缺水——水罐里突然裝滿了水——水罐掉在地上,竟然沒有灑——突然跳出鉆石,從水罐里涌出一股水流。
第二個解讀的方向:水的變化和水罐的變化的解讀。和前者一樣著眼于“變”字。水罐是形式,是軀殼;二水是內容,是內涵。水罐可以由木變銀變金,冒出鉆石,都只是形式上變得漂亮,價值得到提升而已;水從沒有到有在到成水流,這個變化才是真正的有實在意義上的使用價值。如果水是愛,那么水罐就是愛的方式,方式可以樸實可以華美,但對于愛的多少是沒有幫助的,只有一點一點的積累愛心,才能匯聚成河,由此也可以隱約觸摸到另外一條線,小姑娘的故事實際就是愛心不斷積累的故事,她的愛的多少決定了水罐里水的多少。愛心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從小處積累。
第三個解讀的方向:尋病解讀法。作者的童話是虛構的,是想像出來的,是夸張的。那么越是想像,越是夸張,越能表現其真實的情感和愿望。所以,可以讓學生說出想像的夸張的部分,這個并不難,相信誰都可以做到。難就難在,作者的構思當中,有沒有不太符合情理的地方,或者說前后矛盾的地方,或者說多余的地方呢?我們來仔細看看。
第一個疑點,余老師的學生已經提出,但,余老師未曾很好的利用。即使學生提的問題是“一切都焦渴而死,后來又提到小狗和路人”,文章寫的是許多人及動物都焦渴而死。既然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叢林也都干枯了,那么水從何處來?很顯然這是作者的美好愿望,也是他設計的一個導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