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之謎》教學實錄及教學反思
評:把列數字說明方法與科學研究的精神融為一體進行教學,效果顯著。引領學生對語言敏感起來,這就是語感培養的必經之路。師:正是這種求真的精神,推動著人類這樣執著地探索那些未解之謎。(板書:未解之謎)讓我們回過頭來輕輕地讀讀這兩句話,說說讀懂了什么?生:古往今來,為了探索月球的奧秘,人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師:你來讀這句話。師:為了探索月球的奧秘,人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這“努力”到底有多大呢?人類歷時千百年的努力, 1969年7月20日,兩名美國宇航員首次登上月球,全球為之歡呼。但是,你們知道嗎?在這歡呼的背后,有多少人為這種探索付出了汗水,鮮血,甚至生命-(播放課件,描述人類探索月球的艱辛歷程。)師:月球的奧秘,是人類用什么換來的?生:是生命。生:是鮮血。生:是智慧。師:讓我們帶著對那些生命與智慧的敬畏之情,讀讀這句話。生:古往今來,為了探索月球的奧秘,人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師:正是人類的求真的執著,所以,作者這樣寫道:生:對神秘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師:有人說,當我們了解了更多, 我們便會不懂更多。所以文章中有一個很特別的自然段,這個自然段沒有文字,只有一個——生:省略號師:這個省略號,省略了什么?生:省略了人類對月球一個又一個的謎。生:省略了人類在探索過程中的一個又一個故事。生:省略了作者沒有寫出來的疑惑。生:省略了人類更多的為探索付出的生命。……五、總結延伸,引發未知之謎師:老師布置一項課后的思考,請同學們繼續去了解月球。也許,你會找到更多的謎團呢!(板書:未知之謎)師:記住,結果可以省略,但,探索的過程是無法省略的。下課評:沿著三維目標所構架的設想,課堂到這里給學生的不僅是奇異的驚訝,費解的驚奇,更多的是對探索精神的認同與崇敬。這種情感的習得,是通過“巨大”這個詞而展開的,是通過省略號這個符號而伸展的,語言訓練與情感激發水乳交融。 教學反思:語文味的源泉——言語當語文作為一種課程出現時,它就應該以學科性質為存在價值。“語言是一種工具,就個人說,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達思想的工具;就人與人之間說,是交際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葉老的語文課程思想是一針見血的。無論是課程即科目還是課程即經驗的論調,亦或課程即目標,課程即計劃,課程即文本的廣義理解,都說明課程是一種著眼于學習者知性結構的東西,所以,知性承載也應該是語文教學的核心承載物。其它的,是伴生,也必是伴生的;是滲透,也必是滲透的;是生成,也必生成的。 “不能喧賓奪主,熱熱鬧鬧搞了許多名堂,卻沒有把語言文字訓練搞好。”(張志公語)既然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是發展語言能力,那就一定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在訓練中構建新的語言體系。一、根據文本特點,盡量挖掘言語元素《月球之謎》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紹月球知識的文章,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落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著列舉了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后以“對神秘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結束。了解月球是個什么樣的世界。按照言語訓練的要求,我認真地與文本對話,從文本中尋找言語訓練的契機,并從言語訓練的形式上列出了可行性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