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之謎》教學實錄及教學反思
訓練類型 具體題型 字詞訓練 抄寫、臨寫、聽寫、多音字辯析、部首查字法訓練、義項選擇、類型詞積累、聯系上下文解釋詞語……如:識字指導。“懸”、“遐”、“努”、“藻”的正音。“幕”字與“慕”區別字形;“臨”的部首;“奧”上半部不封口。 句子訓練 幾個疑問句的朗讀訓練;積累一些描寫月亮的詩句…… 如:同是疑問語氣,第一段中的幾個疑問句因為寫的是遐想,可以讀得稍顯輕柔,甚至可以讀出自言自語的意味。第三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中的疑問句表達的都是對一些現象的不解,讀的時候語氣可以稍重些。讀背以下詩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李白《月下獨酌》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段落訓練 課前應布置學生圍繞月球收集材料,可引導學生閱讀課后“資料袋”中的內容。 默讀課文,思考課后第二個習題中提出的問題,然后以討論交流的方式,使學生知道文中所寫的月球是個什么樣的世界?它有哪些沒有解開的謎? 寫作訓練 寫一寫還會有哪些月球之謎;把省略號擴寫成一個自然段;說明方法的認識與學習;對比手法的體會與運用…… 其它訓練 課外閱讀相關文章,續寫月球之謎;講述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神話故事;了解關于月亮的不同稱呼……
2、 關照年段標準,認真甄別言語元素課程標準是我們設計教學方案,執行課堂操作的依據與基礎。標準是分年段提出各具體目標的。《月球之謎》作為小學三年級學生的閱讀文本,我就應該緊緊扣牢《全日制義務教育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版修訂稿)中此階段的要求進行語言訓練的元素的篩選與取舍。課標中對此階段語言發展的要求 整合后的語言訓練 “能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 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遐”的意思理解。 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理解“荒原、奇異”等生詞。閱讀理解重點句和中心句。讀背四聯古詩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 會說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說明方法的名稱,了解說明方法的基本作用。 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多次進行默讀與思考結合的語言訓練。 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表達省略號中省略的是什么的語言補白訓練。 寫寫自己發現的新的月球之謎。 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 對“估計”一詞的比較閱讀訓練; 對“古往今來、繼續”兩詞的對照性理解訓練; 對“未解”與“費解”兩詞的關聯性理解訓練。 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 “臨”字的書寫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