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臥薪嘗膽(課前思考和教學反思)
12、學到這兒,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呀?
13、學生自由交流。
教學反思:
現(xiàn)在孩子們學習這些年代久遠的故事,就是從中習得一種精神。在課文學習結束的時候,我們可以聯(lián)系自身,聯(lián)系現(xiàn)在的生活來進行拓展的理解。比如:可以引導說我國堅持不懈地申請舉辦奧運會,終于成功的例子;我國的航天事業(yè)的突破;我國男足的新突破等,以此為鑒來進行運用。
課后反思:
本篇課文故事脈絡清晰,文字淺顯易懂,學生易于理解,重點是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新大綱指出: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課堂上,我以讀為本,把讀置于課堂第一環(huán)節(jié)。把學生推向學習第一線,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引導學生合理展開想象,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象勾踐的遭遇,體會他勵志圖強的精神。教師還可以幫助學生拓展閱讀,搜集其他歷史故事,
課后反思:
在備課的過程中,在設計如何調(diào)動學生積極地與文本進行充分對話這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如在教學《臥薪嘗膽》這篇課文時,我從課題入手,問學生: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有的學生說:“臥薪嘗膽是什么意思?”有的說:“為什么要臥薪嘗膽?”等等問題。于是,我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讀書,并鼓勵他們看誰能解答更多的問題。學生們很快就找到課文中對“臥薪嘗膽”進行解釋的段落。接著我讓他們讀讀這一段落,說說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問題。其中有一個學生說:為什么越王為了不忘會稽一戰(zhàn)的恥辱就要吃苦膽呢?這個問題提得真好,正是我想要的“閃光點”。于是,我反問一句:“那你知道越王在吳國受到了什么羞辱嗎?”這時學生們便又紛紛到書中去尋找答案,了解到越王在會稽一戰(zhàn)中失敗了,萬般無奈到吳國去當奴仆。我相機引導他們:越王堂堂一國之君,被淪為奴仆是等的恥辱呀!如果你是越王,你會怎樣做?當時許多學生異口同聲說出了“報仇雪恨”這個詞。于是,我便總結說:這就是越王臥薪嘗膽的原因。整堂課我不用費太多的口舌,抓住學生質(zhì)疑的的閃光點,引導學生通過與文本進行充分的對話,很快就理解了課文的內(nèi)容。我覺得這是一次成功的對話教學例子。因此,通過這一次的教學例子,讓我有了這樣的思考:不同的課文,要找不同的對話切入點,才能更好地調(diào)動學生與文本對話興趣的積極性。這篇課文的對話切入點是:從學生的質(zhì)疑入手,引導學生自主與文本對話。
教學反思:
1、詞語訓練,注重基礎能力的培養(yǎng)。
新課程改革注重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培養(yǎng),提倡有效教學。上課伊始,我便讓學生朗讀我所出示的能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五個詞語,在旁人看來,我也許僅僅是在復習舊知,其實不然,這樣的目的更多的是能讓學生對文本有個整體的把握。上課過程中,我也緊緊扣住重點詞語進行教學。比如在學習越王為何要向吳王求和時,抓住“萬般無奈”;學習越王在吳國的生活狀況時,抓住“受盡屈辱”;教學第四自然段時,緊抓“時刻不忘”……授課結束時,我還不忘讓學生再次運用詞語進行復述。在這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中,學生自然而然就會讀會說會運用了。
2、能緊扣文本,引導想象。
在學習謀臣們的反應這一環(huán)節(jié)時,我先讓學生說說書上是怎么說的,在交流朗讀之后,我便不失時機地馬上引導想象:“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個謀臣,你會怎么說?”在同學們充分討論交流之后,我又繼續(xù)追問:“假如你就是這個吳王,你會怎么說?”讓學生能在充分的討論交流之中體會謀臣的擔心和吳王的驕傲。例如,我還引導想象越王除了受到穿的、住的、干的活以及時間長這些屈辱之外的屈辱,讓學生能更深切地體會越王的忍辱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