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根榮評薛法根的《臥薪嘗膽》
再有一點,老師在整個教學當中,老師充分鼓勵學生發表意見,鼓勵讓學生提出問題,其中也不排除老師提出問題。過去,閱讀教學就是老師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提,學生沒有提問的機會。而現在我們提倡以學生為主體,卻只讓學生提問題,好像老師們都不敢提問題了。而今天我們在薛老師的課堂上看到,學生會提問題,老師有時也給他提出問題。這就很好嘛,學生畢竟是學生,還需要老師引導。我覺得有些老師說新課改之后不會上語文課,你只要記住,那個教學過程還是我們多少年前所講的,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我們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今天的課上得好,教師的主導作用就發揮得好。老師既是一個教學的組織者,又是一個教學的引導者,是教師在一步一步地引導著學生在學懂課文,沒有老師今天發揮主導作用,學生能理解到這種程度嗎?教學過程說到底還是兩句話: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當我們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時候,千萬不要忘了要以教師為主體。當我們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的時候,也不能忘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是很辯證的,沒有矛盾的。
所以,當課文學完了,老師問學生有什么問題時,學生的問題還不少。首先一個小朋友提出“后來吳王怎么樣了?”甚至有的小朋友用自己找到的資料告訴他,在這之前吳王還打過齊國,那時吳王更加驕傲了,越王勾踐利用這個機會打敗了吳國。這個資料正應了教材中的“出奇兵”。還有的小朋友問到2000多年前是多久以前,這個問題是比較幼稚的,老師沒有下面回答他。一個小朋友在下面告訴他可以算一算,不是每個問題都要在教室里花很多時間的。所以教師的組織是很重要的,組織的不好就會被學生牽著鼻子走了,有的問題需要解決,有的問題需要點一點,有的問題就可以帶過去了。最后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就是“有人說勾踐不是英雄,你怎么看?”這個問題是學生很感興趣的問題,薛老師很了解學生的心理。果然學生反映強烈,而且這個問題是學生可以回答的。這就要靠集體的智慧。所以有的時候課堂需要討論,沒有什么討論價值的你拿來討論有什么意思呢?這個問題很有研究價值,是需要討論的,學生自己教育自己,相互啟發,相互補充。有的小朋友講到勾踐其實不是真的投降,是為了東山再起,養兵復出,有的小朋友講到他是為了國家忍辱負重,委曲求全,使自己能夠轉敗為勝。還有的小朋友講,他是英雄啊,他為了國家甘愿當奴樸,回國后他不過君王的生活,還歷盡辛苦,所以是英雄。更有小朋友講,如果勾踐不是英雄,怎么會流芳百世,使我們現在都知道。最后老師歸納小結得也很好:在強勢面前保全自己也是英雄。
最后的那個對聯中還有兩個歷史故事。所以整個一堂課中,學生得到了很多,很自然地、不知不覺地學到了很多知識、很多本領。聽說讀寫得到了訓練。所以我覺得,今天我到這里來聽課,我對上海怎么推進二期課改語文教學得到了很多啟發。我們不要一切從零開始,不要一切從頭開始。我們要把中國優秀的傳統的語文教學的經驗跟新課改的要求,緊緊地結合起來。把發現學習和我們的接受學習要緊緊地結合起來。因為我們小朋友有很多東西不可能時時都去經歷,時時都去發現,很多東西是要接受前人的經驗,接受學習有的時候就是需要記憶,有的時候需要模仿,有的時候就要講解,接受學習最大的特點,就是在最短的時間里面讓學生學到很多知識。不像有些問題,探索來探索去,花了很多時間,到最后沒有結果。所以,一定要把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和我們有價值、有意義的啟發式的接受學習緊緊地結合起來。這樣,才能使新課改沿著健康的軌道前進。
我想今天就講這么多體會,謝謝《小學語文教師》和聽課的老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