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薪嘗膽教學實錄
生:見過,“磨”有上下兩個圓圓的石頭做成的,可以把米磨成粉。
師:哦。大磨盤需要幾個人配合才能工作。一個人負責舀米,一個人或幾個人負責推磨盤。(做推磨盤的樣子、動作)干這個活很累,又很單調,所以一般就讓驢來拉。可是驢也不愿意,人們就用一塊黑布蒙住驢的眼睛,它才肯不停地走。這樣的活,吳王讓誰干?
生:勾踐。
師:這就是“屈辱之事”。我們一起讀這句話。(生讀)
師:那對普通百姓來說,這些是不是“屈辱之事”呢?
生:不是。
師:那為什么對勾踐來說是屈辱之事呢?
生:因為他是國君,不應當干這種活,現在是被逼無奈。
師:勾踐代表越國,現在成了吳王的奴仆,不管做什么事,都是屈辱的。
師:勾踐真是受盡屈辱,所以我們讀這一節時要注意受盡了屈辱這五個字,齊讀一下。
③比較句子
師:,勾踐在吳國“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國家”。如果這句話的“才”字這么說,請同學們體會意思一 樣不一樣,“勾踐在吳國才干了三年,就回到了自己的國家”。
生:不一樣,前者是度日如年,后者顯得時間很短。
生:換了位置感覺很快樂,干了還想干,還不想回國。
師:“才”字在句子中的位子不同,句子的含義也不一樣,讀書時要注意這個“才”字,一起再來讀一讀。
④解釋“臥薪嘗膽”
師:三年后,勾踐回到了自己的國家,照理他又可以享受榮華富貴了。他到底是怎么做的呢?請同學們自 己讀讀課文。
生:(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晚上,就睡在柴草上。
師:(插話)這就叫“臥薪”。
生:他還在屋子里掛了一只苦膽,每頓飯前,總要先嘗嘗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敗會稽的恥辱。
師:(插話)這就叫“嘗膽”。
師:現在誰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臥薪嘗膽”的意思?
生: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頓飯前,先嘗嘗苦膽的滋味,提醒自己要報仇雪恨。
師:讀到這里,老師又有一個問題,如果勾踐僅僅“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頓飯前,先嘗嘗苦膽的滋味”,算不算真正的“臥薪嘗膽”?
生:不算。因為勾踐還親自下田耕種,使自己的國家富裕起來。
生:勾踐還會找那些有本事的人,為國家的強大出謀劃策。
…………
師:這就叫“發奮圖強”!(板書:發奮圖強)如果勾踐僅僅堅持了幾天,或者幾個月。算不算真正的“臥薪嘗膽”?
生:不算!因為“臥薪嘗膽”需要很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