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鹿》說課稿
在鹿群變化的前后比較這一塊,我請學生圈出文中關于鹿的變化的數字,思考并交流數字后面的故事。根據學生回答逐一出示:四千只(活潑美麗)、十萬只(鹿的王國)、六萬只(饑餓疾病)、八千只(病鹿),學生圍繞課文內容,再加入自己的豐富想象,能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災難的嚴重。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方法,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自讀感悟,展開想象,激活學生的思維。在教學中,我立足雙基,弘揚人文性,并采用隨文識字詞,讓學生品詞、品句、賞讀,內化積累,能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3、狼鹿地位的對比:(狼為“功臣”,鹿為“禍首”)
為什么貪婪兇殘的狼被稱為“功臣”而“活潑美麗”的鹿被稱為“禍首”呢?這個教學環節我按“由文悟理,提高認識”的設想,帶領學生深入理解狼、鹿、人類三者之間的關系,以此來深化主旨,讓學生懂得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破壞生態平衡將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然后再請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一說人們稱狼為“功臣”,稱鹿為“禍首”的原因,并且有感情地朗讀。
通過這一探究性學習,相信學生對課文內容能有比較深刻的理解與感悟,所以文章的難點也就能迎刃而解了。
(三)讀中反思,拓展延伸
1、質疑,那么真正成為“禍首”的到底是誰?
2、 引導學生反思,人們當時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他們這樣做錯在哪里?
3、那么,拯救凱巴伯森林你有什么好辦法呢?學生討論交流。(簡介“引狼計劃”——為了挽救滅狼帶來的惡果,美國政府制定了“引狼入室”計劃。1995年,從加拿大運來野狼放生到凱巴伯林區,森林從此又煥發勃勃生機。)
【 設計意圖: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是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進行探究性,創造性感受,理解評價文本的過程。
這一環節的設計就是要告訴學生人們當初捕殺狼,只是和你們當初的想法一樣,覺得狼吃鹿太兇殘了,要保護可愛的鹿,但恰恰就是他們的倫理道德觀左右了他們,才造成了這一“禍患”,本教學過程的設計,著眼于學生的認知水平,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能夠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培養學生那種勇于實踐,敢于創新的能力。】
七、布置作業:
(1)復述課文,盡量用上書本中的好詞句和數據說明。
(2)調查生活中人類沒有注意生態平衡而受到大自然懲罰的事例,互相交流。
【設計意圖:工具性是語文課程的一大特點,這部分設計在拓展中延伸,指導學生行為,使情感得到升華,實現知識的內化遷移,能夠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八、板書設計
18、狼和鹿
森林(前)蔥綠 生機勃勃 ?(后)像著了火 消退 蔓延
鹿 (前)活潑美麗 嬉戲 ?(后)十萬 死去 剩下八千只病鹿
大量捕殺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