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鹿
2播放關于破壞生態平衡的錄象
3師:此時的你想說什么?今后又會怎么做呢?
4師總結: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破壞生態平衡,那是人類在自掘墳墓,如果我們無視自然,人類就會自己走向滅亡,為了人類能永久居住在這個地球上,我們應與大自然和諧共處,保護我們的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平衡吧!正所謂保護環境,人人有責。讓我們來讀讀文章所蘊涵的道理吧!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樹木成陰,空氣清新。
綠了大地,潤了人心。
功在當代,造福子孫。
山上樹木光,山下走泥漿。
治山治水不栽樹,有土有水保不住。
植樹造林鎮風沙,遍地都是好莊稼。
返璞歸真,讓學生學會讀書
楊美芹
書,人人都會讀,而且形式多樣,有默讀、 大聲讀、 瀏覽等,可這些都不是真正的讀書,那種讀出自己想法的讀才是真讀。因此在本次教學中我訓練的重點就是——— 返璞歸真,讓學生學會讀書。
本次教學我設計了四個環節
一、游戲導入,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
三、品讀課文,深化領悟。
四、總結拓展,明白事理
第一個環節的設計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要想使學生上好課,就得千方百計點燃學生心靈世界的興趣之火。”從學生喜歡的游戲入手,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為學生營造了一個生動、活潑、開放、富有個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快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第二三個環節的設計我注重的是學生的讀,學生的感悟。“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是大學時的老師常常跟我們說的一句話。同樣一篇文章由于每個人的生活積淀、文化底蘊、審美情趣及欣賞角度的不同,所領悟出來的想法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運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去讀,讀出對“狼、鹿、森林、人類”的感受。對課文的理解,我并不沒有刻意去追求準確地再現作者的思想,允許學生對文本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去體驗,去理解,允許有不同的感悟、體會和結論,肯定孩子們的感悟,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而我設計這個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讀書,讓他們明白真正的讀,是要讀出自己的想法,讀出自己的感悟的。
第四個環節是感情升華部分,可是因為前面和學生扯得時間過多造成學習這個環節時時間不夠,因此省掉了一些重要的內容,只保留了最后一個環節,這也是我覺得最遺憾的地方。
“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與其教學生讀書,不如教學生學會讀書,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這才是語文教學的真正的魅力所在,這也是我此次教學最大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