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薪嘗膽
(5)輕聲讀這一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是圍繞哪一句話說的?(第一句)從哪些地方看出他時刻不忘報仇雪恨?
交流歸納:這一自然段以第一句為中心句,圍繞這一句分別從勾踐白天親自耕種,晚上睡在柴草上,飯前先嘗苦膽這三個方面來寫他如何激勵自己的。這樣的段落結構屬于總分結構。(板書:總——分)
(6)這一段用了幾個“不忘”?分別是——?(指名讀)兩個不忘前分別加了詞語“時刻”、“提醒”,如果不加有什么不同嗎?(朗讀對比體會:仇恨和恥辱的刻骨銘心,強調勾踐不會忘記。)
(7)勾踐時刻不忘記報仇雪恨,你能讀出來嗎?試試看?
2、學習第3自然段。
(1)我的十分鐘:
越王勾踐到了吳國之后是怎么當“奴仆”的,他們又會遭到怎樣的磨難呢?默讀課文的第3自然段,要認真讀,看看這節從哪幾方面寫了勾踐的奴仆生活?在書上勾畫關鍵詞語,簡要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四個人為一小組, 1號組長、2號為記錄員。(出示小組合作學習單,小組內交流。)
各位教研組長,請注意,以下的設計說明僅是對”學生十分鐘”環節設計的解釋和要求,老師們備課時不需要寫以下內容.
【“學生十分鐘”設計說明: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明確了小組的各成員的角色和分工,設計了易于操作的小組合作學習單,并把合作學習流程化,創設師生、生生、生本多元對話的時空,同時使得百分之百的學生能參與到學習中去,更可節約寶貴的課堂時間,讓學習流程更精致高效。】
(2)交流:
穿:粗布衣;住:石頭房;做:養馬駕車,舂米推磨;吃:粗茶淡飯(想象)
小結:作為一國之君,卻這樣做,這些就叫——屈辱。
(3)文中還有那些地方可看出勾踐在吳國受盡了屈辱?(在吳國整整干了3年)
(4)小結:這兩個方面,一方面,表現了受辱程度之深(穿、住、做、吃)一方面,表現了受辱時間之長(這度日如年的日子,他們整整過了三年)看來他們是受盡屈辱、度日如年啊!(指導朗讀)
4、理解第五自然段
(1)討論:在這段受盡屈辱的日子里,他會想些什么呢?(立志報仇雪恨)
(2)過渡:是啊,這些日子會讓公勾踐刻骨銘心,發誓要報仇雪恨,回國以后,他臥薪嘗膽,發憤圖強,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國終于(引讀)——轉弱為強,出奇兵滅掉了吳國。
(3)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
1、從臥薪嘗膽這個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 、教師小結:越王勾踐忍辱負重,臥薪嘗膽,立志報仇雪恨,終于轉敗為勝,滅掉吳國,后來這個故事形成一條成語——臥薪嘗膽,意思是形容人刻苦自勵,立志為國家報仇雪恨。
古人(蒲松齡)將這種臥薪嘗膽的精神蘊藏在這么一幅對聯里,老師把它寫下來,看誰能背下來?(板書: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年越甲可吞吳。)
3、用“臥薪嘗膽”造句:為了中國的航天事業,中國科學家臥薪嘗膽幾十年,終于將中國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入了太空。你說,中國科學家有仇恨嗎?他們是否每天都睡在柴草上,每頓飯前都要嘗一下苦膽?
4、吳王怎么也沒想到,后患未除,最終竟讓他——滅國了,這真是后患——無窮!真是讓人大吃一驚啊,當年是吳國的手下敗將,當年是吳王的奴仆,今天竟然突降奇兵,滅了吳國!小朋友們,這正因為勾踐二十多年來一直臥薪嘗膽,有著報仇雪恨的決心啊!讓我們含著對勾踐的敬佩之情,再回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