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薪嘗膽教學案例
教學片段:
師: 會稽一戰,越國打了敗仗,你能想象一下,之后會發生什么事?
生:越國被打敗后,越王就有可能被抓到吳國去,可能要被吳王殺頭了。
生:越王吃了敗仗,在家里急得團團轉。
生:越王在催身邊的謀士趕快想辦法呢!
師:勝敗乃兵家常事。他可以再帶兵去跟吳王戰斗。他為什么要選擇去向吳王求和?如果不求和,后果怎樣?
生:如果不求和,勾踐可能會被殺掉。今后再跟吳王戰斗,可能沒有機會了。
師:你從哪里看出?
生:書上說吳王萬般無奈去向吳王求和,說明他實在沒有辦法了。
生:我猜想越國可能已經沒有許多士兵去打仗了,會稽一戰把越國打得落花流水了,越國太慘了。
生:如果不向吳王求和,吳國會把越國吞并掉,越國就徹底滅亡了,不可能再有翻身的機會了。
生:如果不向吳王求和,越國的人民會受到吳國人的欺負,我在電視中看到,如果一國被打敗了,那些地被吳國人搶去,越國人沒有田地可種,可能吃不上飯,會被活活餓死。
師:越王勾踐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自己國家將來能夠振興,為了自己的臣民能好好地活下去,他作出一個決定。課文中是怎么寫的?你能讀好這一句嗎?
(學生在座位上練習有感情地讀這句話。)指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聽了你的朗讀,我感覺到你很同情越王當時的處境,把他的無奈表達出來了。
師:越王來到吳國,成為吳王的奴仆。你們知道奴仆都會干些什么?
生:他每天去山上割草,給吳王養馬;在磨房里,舂米推磨;他沒有自由。
生:每當吳王外出,勾踐趴在地上給吳王當墊腳石,還要給吳王駕車。
生:(一生搶著說)我還知道,勾踐如果駕車本領不高的話,就會被吳王一腳踢下車。可能遭到鞭子抽打。有時干不好活,吳王一生氣就不給他飯吃。
生:吳王讓他在大眾面前學狗叫,在地上爬,。
生:吳王讓他給他端尿壺,有時拿越王尋開心,讓他大眾吃吳王的尿。
生:吳王給他頭上套上很重的一種刑具,屁股后面還抽根毛,侮辱他。
師:勾踐作為一國之君,在國內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來到吳國過著這樣的生活。你們說,這樣的日子對越王勾踐來講……?
生:(憤憤不平地說)這是一種恥辱!
生:這個日子太難受了!
師: 你們理解了這段文字,你能把這段話有感情地讀出來嗎?
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反思:
掀開歷史厚重的帷幕,穿越千年的滄桑歲月,我們感受到先人的無畏、忍耐和智慧。民族的根、民族的魂,盡在千年的文明中閃耀。這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國歷史故事。課文敘述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之間征戰勝敗的故事。越王勾踐敗不餒,忍辱負重,臥薪嘗膽,最后轉敗為勝;吳王夫差非常驕傲,不聽忠言,放虎歸山,最終被越王滅掉。為了讓學生能夠從文章的字里行間中體會到越王忍辱負重,勵志圖強的精神。教學中,如果單純的講解,學生并不能較好地理解課文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精心設計問題是每一位教師,在備課時必須做好的一件事。因為問題設計的巧妙與否直接影響到學生課堂上的說話興趣和說話質量,直接影響課堂教學質量。因此,巧妙的問題是引起學生說話的導火線。在課堂教學中,我一連設計這幾個問題:會稽一戰,越國打了敗仗,你能想象一下,兩國之間會發生什么事?越王勾踐為什么要選擇去向吳王求和?如果不求和,后果怎樣?你對奴仆了解多少,你認為奴仆會干些什么?這些問題一提出,孩子個個舉起小手,要求發言,他們的思維非常活躍。可見,問題的設計很重要,它能把學生的思維引向縱深發展,它調動學生的知識積累和非智力因素,為閱讀理解服務。通過這樣教學,學生在課堂上處于興奮狀態,學得主動,讀得有味,整個課堂教學充滿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