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蒲公英 (第二課時)
可是,唉,有兩顆種子卻……
他們去哪兒了呢?
[出示文章中描寫兩顆種子的內容。]學生自己讀一讀內容。
1、 第一顆種子去哪兒了?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嗎?(讀好語言)
你對他的這種選擇有什么看法?
唉,他呀,被沙漠表面金光閃閃的沙子迷惑住了。我真擔心呀!
2、另一顆呢?(讀好語言)
你知道他為什么選擇這個地方呀?
哦,原來他被湖泊表面的波光粼粼所迷惑住了。我更擔心了。
他們將來會怎樣呢?讓我們跟著時間老人快速行走吧!
春風吹起,蒲公英們都長大了。看,[出示圖片:遍地蒲公英]真美呀!
太陽公公特別想知道當初去旅行的蒲公英種子的情況,所以他托我來了解了解。
1、 你好,我記得當初你選擇的是森林,你近來怎么樣呀?(學生表達。)
2、 看,這顆蒲公英長得好美。你當初選擇的是哪兒?你最近怎么樣呀?(學生表達。)
……
你們聽說那兩顆離隊的蒲公英種子怎么樣了?
(學生表達:一顆淹死了,一顆干死了。)
可真可惜,如果當初他們聽太陽公公的話,那就好了。
(三)想象表達
[風聲想起,圖片展示]呼,又有一群蒲公英種子要去旅行了。可是,有兩顆淘氣的種子,他們正鬧著要去湖泊,沙漠,小溪呢!太陽公公這下可著急了。
蒲公英們,你們快替太陽公公勸勸他們吧!
(學生想象表達。用上“只有……才……” )
(四)明白事理。
兩顆種子的不同選擇,導致了兩種不同的結局,最后他們都不能像其他種子那樣茁壯成長,裝點大地。這是為什么呀?
(學生說。)
旅行要結束了,太陽公公舍不得大家,他還有話要對大家囑咐呢。
聽——[出示太陽公公的另一段話:孩子們,做人一定要腳踏實地呀,可千萬不能被表面的現(xiàn)象所迷惑了呀!記住,記住!]
同學們,你們記住太陽公公的囑咐了嗎?
(讀)
(五)總結祝愿
希望同學們能記住太陽公公的囑咐,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能更快樂,收獲更大。
八、教學反思
陶行知指出:“真正的教育必須培養(yǎng)出能思考、會創(chuàng)造的人。”三年級的孩子是一群想象力豐富,活潑好動的孩子。如果用照搬課文,深講道理的方式,孩子是無法認真聆聽的。因此,我通過讀書入境,情景中明事理的方法,讓孩子成為了蒲公英中的一員,讓他們和蒲公英們一起飛翔,一起思考。我鼓勵學生講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和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斷。我將學生置身于主動、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中,對課文進行了有趣的解讀,對蒲公英作了生動的演繹。在課堂上,學生體驗著成功的喜悅,快樂地說著,快樂地學著。此時的閱讀,成了學生自主化的行為,而深奧的道理也在快樂之中簡單地被學生所領悟。
學習《蒲公英》過程中創(chuàng)設的情境,有趣,活潑,學生在角色扮演的同時,歷練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而入境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不過,在教學時如果能采用更活躍、更有效的朗讀方式,相信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