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狼和鹿》教學設(shè)計
4、教法分析:
基于上述幾點分析,本課時教學主要采用以讀為主,多種教學方法并舉的方式展開教學。
教學反思:
這一課的教學,在第一課時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chǔ)上,第二課時我主要通過精讀比較,想象評議來組織教學,從而突破重點難點,明白課文所蘊含的深刻道理,力爭實現(xiàn)課堂的樸實、簡約而有效。下面我談?wù)劦诙n時教后的一些感想:
1、讀中對比,以讀促悟
在這篇課文中,作者采用了一系列對比,如:狼與鹿的對比,凱巴伯森林的前后對比和鹿群變化的對比。在教學中我巧妙地運用了這些對比。不但引發(fā)了學生的疑問,讓學生有閱讀的興趣;而且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情感上引起了共鳴。同學們的朗讀聲中有流露出了對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喜愛,有對25年后荒涼的凱巴伯森林的沉痛的惋惜。整堂課,耳畔時常回蕩著瑯瑯的讀書聲,做到在讀中理解課文,在讀中感悟課文。一遍又一遍感受著森林、鹿群的變化,產(chǎn)生了真切的情感體驗,加深了對文本的感悟。
2、讀寫結(jié)合,以寫促思
在課的尾聲我安排了一個寫話訓練:學了《狼和鹿》的故事,聽了《蛇與莊稼》的故事,你一定有話要說吧,把你的想法寫下來,寫在課后練習題5的下面,能寫幾句就寫幾句。交流時,學生的寫話中,有的是從文本出發(fā),說明已經(jīng)學會內(nèi)化課文語言,運用在自己的理解中了。有的是從保護動物說起,說明學生保護生態(tài)平衡的意識更強了,升華了文本的價值理念。在學生交流的同時我非常關(guān)注學生的動態(tài)生成,及時進行點評。通過這樣的寫話,我感受到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聆聽到了他們內(nèi)心的一些想法,起到了語言和思想的雙豐收。尤其是在三年級這樣的一個轉(zhuǎn)折點,我覺得這樣的寫話訓練是有價值的,有效的。
盡管我努力設(shè)計教學過程,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總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從整堂課的教學實際情況看,目標基本達成,但總有教學語言重復的拖沓感,評價手段的單調(diào)感,整堂課雖然四平八穩(wěn),但卻缺少亮點。一課一得,我希望學生在這堂課得到語言的發(fā)展,得是得到一些,但是如何讓學生得到的過程卻是值得我再作更進一步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