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破陋習》教后反思 用心走進文本
生:媽媽也不想給姐姐纏足,但是不纏不行,我想媽媽流的是一種沒有辦法的淚。
……
師:剛才,我們傾聽了媽媽的心聲,和媽媽進行心靈的交流,我們應該認識了這位偉人的母親,了解了當時孫中山的媽媽的打心眼里不想讓姐姐受這份罪,最終還是屈服于封建禮節的復雜心情。
三、是誰害了姐姐。
課文的另一個重點,就是讓學生了解封建社會的纏足陋習給中國婦女帶來的殘害,也是孫中山決心破陋習的主要原因,所以筆者最后讓學生展開了討論:到底是誰害了姐姐?
師:同學們,課文已經讀到這兒我們應該明白,到底是誰害了姐姐?請同學們各自發表自己的意見。
生:我原以為是媽媽害了姐姐,通過讀書現在明白了是祖宗(的規矩)害了姐姐。
生:我覺得媽媽也應該有責任,他為什么這么軟弱,他不應該怕別人笑話,她應該保護姐姐,不讓姐姐受這份罪。
生:我覺得真正害了姐姐的是纏足陋習,所以孫中山才破陋習的。
……
師:大家說得非常好,都有各自的見解,封建社會的一些規矩一些陋習確實給人們帶來了不少痛苦,這個殘害中國婦女上千年的纏足陋習,最終被孫中山給廢除了。
……
四、走近孫中山。
孫中山是本篇課文的主要人物,走近孫中山,認識孫中山,是本課教學的第三版塊。在這一版塊中主要是讓孩子閱讀課文和有關孫中山的補充材料,使孩子們對孫中山有一個比較全面地了解。
師:請同學們第三次閱讀課文和老師給你們提供的有關孫中山的資料,讓我們一起走近孫中山去認識這一位歷史偉人。
(學生再一次閱讀課文和相關資料)
生:從課文中我了解到孫中山特別喜歡姐姐,給姐姐纏了足他又是生氣又是心疼,在與媽媽的對話中可以看出他很反對纏足。
生:讀了課文第八小節,我也知道了給姐姐纏足這件事深深的刺痛了他的心,孫中山一定很傷心很痛苦。
生:我從閱讀補充材料中了解到:孫中山小小年紀就向祖宗傳下來的規矩挑戰,不怕別人笑話,革命的種子已在他幼小的心靈里扎了根,在他幼小的心靈中已經萌發了對纏足陋習的憎恨和反抗。
生:通過閱讀我了解了什么是“辛亥革命”。
生:孫中山廢除了纏足的陋習,我想對孫爺爺說:“您真偉大,真的了不起。”
……
師:從同學們的交流中可以看出,你們已經真正的認識了孫中山,感受到孫中山的勇敢,領略了他的偉大之處。
思考:
教師要成為文本的知音。文本中所蘊含的文章的精髓或某種觀點,需要教師首先走進文本,與文本通過零距離的接觸,對文本充分的解讀。品味到文章語言的精妙,感受到字里行間流淌的情感,那兒最感人至深,那兒會讓孩子激動不已,那兒又會讓孩子陷入思考。等等這些作為對話中的首席——老師首先要與文本提前對話,讀出自己的感受來,讀出自己的驚喜來,只有這樣教師才可以帶著孩子走進文章的世界,對話與組織對話才能游刃有余才能引導學生創造性參與文本的意義生成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