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研討、設計歷程
“我是小李”老師說:
教學重點的把握有所偏頗。通讀教材、教參,與你的教材分析,很明確的重點是“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 ”這應該是一個數(shù)學化的過程性目標地體現(xiàn)。從整個教學設計中可見,學生只完成了“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設計中,把重點放在了“1.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會表述圖形旋轉的過程。 2.確定旋轉時的中心點、方向和角度。”
于是,我借鑒李老師的建議,在四稿設計中注重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五稿上傳之后,老師們發(fā)出不同聲音。
趙艷輝老師說:
1.關于重點和難點的問題。我還是同意小李老師的意見,這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仍然是“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旋轉900后的圖形。”這是教學要使學生最后達成的數(shù)學技能,在三維目標里,應放在第一條中。相對于這個重點,學生學習中感到困難的應是對三要素的確定,三要素的分析想象是有一定困難的,如果能突破這個困難,即知道了中心點、向那個方向旋轉、旋轉的度數(shù),就基本保證學生能在方格本上畫出簡單圖形旋轉90°后的圖形了。所以我認為,重點和難點要調換一下。另外,難點都是相對于重點來說的,你確定的“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會較完整地表述圖形旋轉的過程。”這不是對于重點的難點,這只是作為一種了解的內容而已。
我覺得趙老師言之有理,我將進一步修正教學重難點。
五、關于“教學過程”
(一)開課方式
起初,我在課前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于是采用課件播放風車引入新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一稿發(fā)出以后,老師們提出不同意見。如下;
買琴老師說:
教師如果能讓學生準備一個風車或者旋轉的玩具,會為第二環(huán)節(jié):認識旋轉的要素,起到很好的作用的。
lwguo老師說:
還有一點值得商榷的地方,直接欣賞圖案開課較好,還是你設計的引入較好,我希望高老師再做思考,我還會繼續(xù)關注你的,加油!
認真考慮大家的建議,思前想后,可是我還是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我認為這樣的效果會好一些,所以,我沒有改變開課方式。二稿發(fā)出以后,老師又給予了一些建議,如下:
小苗芽兒老師說:
課前能否再展示一些相關的圖片,讓學生欣賞,感悟圖形的變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sirongdd老師說:
導入新課階段可否請學生欣賞一些圖形變換的圖片,更能調動學生探究的欲望,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的美。
于是,我堅定這樣的開課方式,三稿發(fā)出以后,又有老師提出寶貴建議。
lwliu老師說:
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中,高老師可以放一些背景音樂,如少兒節(jié)目《大風車》的音樂,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研究興趣。
于是我采用lwliu老師建議,又經過自己的琢磨,在五稿設計時又將開課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改為:教師手持風車,邊轉動邊哼唱《大風車》歌曲,疾步走上講臺,與學生共同唱第一小節(jié)再開始新課。
(二)“旋轉的三要素”的教學
一稿設計時,我著重抓住“旋轉的三要素”進行教學,試圖突破這個難點,就能使學生達成各項技能。于是,我在學習新課前,就先通過風車引出中心點、方向,然后又通過鐘表認識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然后在主題圖的探究過程中認識旋轉的第三個要素—角度。這樣的設計在二稿發(fā)出以后,引起了老師們的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