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與平行
2、你能找出這條小魚平移后有多少組平行線嗎?
課件展示:書上第18頁“試一試”第2小題。
3、這樣也能得到平行線。
(1) 你能折出平行的線嗎?
(2) 請你拿出長方形的紙片,你能折出平行線嗎?
學生嘗試,展示。
四、動手做平行
1、你能畫出平行線嗎?
師:拿出直尺和三角尺,你能畫出一組平行線嗎?
會畫平行線嗎?打開課堂本,自己試試看。
師:感覺困難嗎?
生:有些困難,直尺在平移的時候很難控制,會有旋轉的現象。
師:看誰的方法多,誰的方法有依據。小組內交流一下。
師:如果用三角尺和直尺配合來畫,可不可以讓三角尺固定下來不旋轉呢?
生:我找到辦法了!讓三角尺沿著直尺移動就可以了。
師:你能給我們展示一下你的方法嗎?
學生展示,哦,確實是好辦法,原來他是把直尺當做軌道啦!我們都來試試這個好辦法吧!(學生畫圖)
五、總結,交流
平行,同學們原來都知道。那么,學了這節課后,你對平行有什么新的認識嗎?
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我們對平行的認識也會越來越深刻。
六、應用,延伸
有個小淘氣發現所有的窗戶都太像了,沒有一點兒創意。于是,他設計了這樣的新型窗戶。你能接受淘氣的設計嗎?為什么?
看來,平行不僅美觀,還很有用。
課后互相交流如何判斷一組直線是否平行?
【 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
教學平行時,教師往往會針對概念“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讓學生咬文嚼字地進行剖析,再通過對各種變式、反例的辨析進一步掌握這一概念。平行完全是一個先于學生的外在的、冷冰冰的概念,教學面向的是假想的對平行一無所知的學生。
事實證明:由“平移”到“平行”,還使得以往教學的難點——畫平行線變得容易。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己能想到通過平移直尺,就能畫出平行線。而為了保證沒有一點點旋轉,那就得給這把直尺安裝一個軌道,那就是借助三角尺來畫平行線。除此之外,有了前面的深刻體驗,學生還創造了不少畫平行線的方法:利用練習本上的橫線,在原來的直線上找出兩個點,分別向右移動1厘米,再畫出一條直線;用量角器量出直線和橫線夾角的度數,再利用橫線畫一個相同度數的角,角的另一條邊就和原直線平行等等。技能的教學和思維聯系在一起,結果就妙不可言了。
畫平行線是這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對這一內容的教學,大部分教師要么讓學生自學課本后交流畫法,要么直接示范正確的畫法,讓學生跟著畫。在上述教學片斷中,我們教師不僅要立足于讓學生學會怎樣畫平行線,更著重讓學生理解為什么要這樣畫,注重對知識本源的探究。
本設計巧妙利用各種機會,滲透數學思想、數學史的教育,滲透人文教育。一組水平的平行線和等號聯系起來,“兩條平行且完全相等的線段”不僅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符號極富表現力的簡潔美,并時刻提醒學生注意等號的書寫?傊,我設計的這節課,力求做到把抽象、枯燥的概念上得生動、活躍。使學生在生活中感知平行,在生活中發現、概括,交流平行的知識。把遠離學生的幾何知識變得貼近生活,使學生在親身體驗與感受中認識平行,完成由具體到抽象,由現象到概念,由概念到現象的思維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