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
生:能(一時卻又想不出方法)。
生:能。我們只要量出另外兩個角的度數,然后用180°去減,就能知道這個斷角的度數了。
師:真夠聰明的!
生:不對,這樣不算。因為財主是要阿凡提量出而不是想辦法算出這個角的度數,他刁就刁在這個地方!
師:也有道理啊!
生:那可怎么辦呢?
師:碰到難題了!難在哪兒呢?
生:(眾生)沒有角怎么量啊!
師:對呀,要量角先得有角啊,再想想,老師相信大家一定能幫阿凡提想出辦法來。
生:有了!我們只要把這塊玉佩斷了角的兩條邊延長并相交,就能找出這個角,并量出角的度數。
師:終于和聰明的阿凡提想到一塊去了。(多媒體展示過程),這樣,阿凡提就可以領到工錢了。但是,狡猾的財主并沒有善罷甘休,他又想出了一個新花招,我們來聽一聽。
畫面音(財主):第一次不算,你得用我的量角器,量出這個角的度數,這次量對了,我就給你工錢。
師:財主想讓阿凡提量哪個角呢?(教師提示學生看不知何時畫在黑板上的一個小角)用這把量角器(教師手里的木制教具量角器)。(“這怎么量?”“真是太狡猾了!”此時教室里已是一片憤憤不平聲。而且,學生初始的努力也并不順利,一個學生上去“一試身手”,但折騰了半天終因角被量角器的邊蓋住而變得“無計可施”。)
師:想辦法啊!要不然拿不到工錢啦!
生:有了,只要把這個小角的兩條邊延長,一直延長到用這把量角器能量出這個角的度數為止。
師:你們和阿凡提一樣聰明!正是用這種辦法,阿凡提再一次戰勝了狡猾的財主,最終取回了自己的工錢!
8.課堂練習
9.作業安排
10. 附錄(教學資料及資源)
11. 自我問答
人的思維只有被濃厚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積極的注意、記憶和思考。”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同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于其他目標的實現為前提”。上例中,教師創設故事情境,巧妙地將練習的內容蘊涵于情境中,這不僅使原先枯燥、機械的練習不見了蹤影,更使練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幫助阿凡提與狡猾的財主“斗智”的過程(最終結果自然是“正義戰勝邪惡”);使練習的過程成為一次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其中雖然也暴露了學生的各種疑問、困難、障礙和矛盾)。這樣做,其最終結果是學生的知識被激活、思維被激發、情感被激勵,精彩表現不斷出現。課程標準提及的“三維”目標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和落實。
我對教材進行了加工,把教材中統計路口車輛經過的情況換成了統計選票,使材料更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也更具有可操作性。我先快速讀選票來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在問題和矛盾中親歷學習過程,這樣的改變學生的體驗更充分、感悟更深刻。教學過程也在師生、生生互動中自然而然地推進。當學生發現光靠一人的記錄有困難時,就想到了分工合作,讓他們感悟到了同伴合作共同解決問題的需要。通過組間交流,學生知道了收集數據可以用多種方法,但畫“正”字的方法誤差最小,具有自身的優越性。通過活動,不但使學生自覺地完成了方法擇優,而且在不知不覺中感悟到了:當統計對象動態、無序呈現、稍縱即逝時用畫“正”字的方法來統計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