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找規律(第1課時)
11、是不是只要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它們的數量就一定有這樣的規律呢?
二、動手操作,驗證規律。
完成書上試一試;
小組或同桌合作,全班交流展示。
小結規律。同桌互說。
三、聯系實際,尋找規律
1、談話:知道嗎?如果把剛才用來驗證的圓片等換作一些漂亮的東西,那你們可就能美化生活了。
出示圖片,老師邊介紹邊帶學生逐個欣賞黃色和黑色方塊連起來的手鏈、紅白相間的燭臺、一一間隔排列的圓柏和棕樹。
2、你也能就在我們身邊找到有這種現象的嗎?
3、提供圖片,學生自己欣賞體會校外一一間隔排列的現象。
四、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1、談話:生活中這種現象還真不少,現在讓我們一起到馬路上來看一看(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題圖)
請生口答并說明想法。
2、看來同學們掌握得都不錯, 下面這幾個問題你能解決嗎?
(1)5個8相加,要幾個加號?
(出示一根粉筆。)
(2)把這根粉筆折成兩段,要折幾次?三段呢?
(3)如果折五次,你覺得能折成幾段?
學生獨立思考,然后交流解決方法。
(4)下面我們來個智力搶答,知道就說,不用舉手。
①一根木料鋸成3段,要鋸幾次?
②一根木料鋸了6次,鋸成幾段?
③一條河的一邊栽了8棵柳樹,每兩棵柳樹中間栽一棵桃樹,要栽桃樹多少棵?
④圓形池塘一周栽了8棵柳樹,每兩棵柳樹中間栽一棵桃樹,要栽桃樹多少棵?
a、是7棵還是8棵呢?請你想一種方法證明你的答案是正確的。(開始討論。組織交流)
b、為什么不少一個呢?
c、像這樣圍成一圈的,和兩端不一樣的情況是相同的,兩種物體的個數怎樣?(一樣多)
五、總結評價,延伸規律
看來,這節課大家的收獲不少嗎!說說你有什么收獲?
聽《找規律》一課有感
邵老師的《找規律》整堂課給人的感覺是順暢,一氣呵成,沒有半點拖泥帶水,從課前游戲,情景創設到探索規律、驗證規律、發現規律、運用規律、延伸規律環環相扣,教學層次清晰但又不留痕跡。老師的教學語言簡潔,睿智,教學目標明確。
導入:老師帶領學生做游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接著讓學生上黑板模仿老師的樣子擺一擺,又一次激活學生的思維,體會物體的擺放是有規律的,規律也是不同的,進而導入新課。探索規律:老師給予學生的時間是充裕的,在媒體出示小兔樂園圖后,老師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交流發現手帕、夾子,小兔、蘑菇,樹樁、籬笆之間規律,老師加以適當引導,總結規律。讓學生經歷了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的過程。驗證、尋找、運用規律:練習的設計老師從學生熟知的身邊的事物去發掘,手鏈、燭臺上的蠟燭、花壇中的樹木、加法算式中加號和數字,粉筆等等,看似信手拈來,而學生卻倍感親切,興趣倍增。從中也不難發現老師教學設計的精心與獨到。
找規律一課的教學反思
一節課的教與學,在學生和老師的共同努力下不知不覺就匆匆過去了。靜下心來,認真總結,不斷反思,感受頗多。
1、重點突出學生的探索經歷!稊祵W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北竟澱n從學生熟悉的游戲出發,引出概念、初探規律,激發了學生對新知的好奇心。在例題的教學過程中,采取了數一數、比一比你發現了什么主動探索規律。在“試一試”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動手自由擺小棒和圓片,結果花樣百出,但發現的規律是必然的,由此也驗證了規律的普遍性。在驗證“一一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如果排出兩端不同,兩種物體個數關系規律”時,讓學生體會可以添上一個或拿掉一個都能變成小兔樂園的規律,這樣兩端物體不同個數相同?傊畬W生在自主探索、親身實踐、合作交流的氛圍中,解除了困惑,享受了成功,體驗了知識的形成與發展,感悟了數學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