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負數》教學設計及反思--國培作業(yè)
生:-10
引導孩子們認真觀察:溫度計(數軸)中0右邊的數是正數,0左邊的數是負數。
三、鞏固練習 ,拓展延伸
1.說一說,你在生活中所看到的正負數。
2.我是小判官。(下面的說法對嗎?說說你的理由)
(1)0度就是表示沒有溫度。
(2)零下溫度一定比零上溫度低。
(3)笑笑的父親收入2300元記作+2300元,那么支出1200元就記作-1200元。
3.課外作業(yè):小調查
調查XX年10月1日國慶節(jié)當天北京、上海、廣州、香港、深圳的氣溫。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四、引導小結,深化認識
師:今天我們研究了什么內容?
教學反思:
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到處存在著數學思想,關鍵是教師是否善于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去捕捉“生活現(xiàn)象”,采頡生活數學實例,為課堂服務。我在教學四年級《生活中的負數》時就利用學生熟悉的“天氣預報”導入,使學生對數學有一種親近感,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也激發(fā)起學生大膽探索的興趣。同時培養(yǎng)學生分析信息的能力,并為接下來的教學提供了素材。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努力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學生始終保持著高昂的學習情緒,切身經歷“做數學”的過程,感受了學習數學的快樂,品嘗了成功的喜悅。細細品味每一環(huán)節(jié),“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是上好這節(jié)課的主線。“數學來源于生活”,體現(xiàn)了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首先創(chuàng)設來源于社會生活實際的素材情境,凸顯《數學課程標準》要求的“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這一理念,帶領學生主動去參與觀察、猜測、探索、交流等數學活動,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
在具體的教學中,我覺得應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細節(jié):
1.活用課堂動態(tài)資源。在教學中不要總想著教案里的活動或知識點應該到哪兒了,而應對學生及學生回答問題及時把握,善于抓住學生的閃光點。
2.學生親身經歷感悟。在觀察溫度計時,不僅可以讓學生發(fā)現(xiàn)負數、0、正數的關系,還可以讓學有余力的學生感受到負數的大小,體會當溫度越來越往下時,溫度就越來越冷,離0越遠,負數就越來越;反之,溫度越來越高,正數就越來越大,還可以為比較正負數的大小以及認識數軸等知識的學習做好準備。
3.課后的鞏固提高,要大膽的讓學生參與社會調查,鼓勵他們從身邊的生活場景中尋找負數,結合相反意義的量自己創(chuàng)造一些正負數,從而降低指數教學的難度,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