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更大的數(精選16篇)
認識更大的數 篇1
數一數
一、教學內容
教材2-4頁
二、教學目標
1、了解生活中的多位數,明確級、數位、計數單位的概念,掌握十進制計數法,知道億是個很大的數。
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觀察、動手及分析能力。
3、進一步滲透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的思想,使學生養成認真仔細的良好習慣。
三、重點難點
1、明確“數位”與“計數單位”之間的對應關系。
2、掌握十進制計數法。
四、教具準備
計數器,相關數據資料
五、教學過程
。ㄒ唬⿲
向學生呈現一組圖畫,并展示生活中的多位數。
故宮占地720000平方米;2003年已有112000000平方米的“都 市森林”環繞北京城;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在奧運會期間可容納100000人;國家大劇院“蛋殼”面積約為3.5萬平方米。
提問:這些都 是老師找到的圖片資料,看完之后同學們有什么感受?有什么發現都可以說一說。
教師提問:同學 們說的都很好,在這些資料中出現的數據都 比較大,是我們學過過的,你們認識它們嗎?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來認識這些比較大的數。
(二)探索新課
1、復習
說出萬以內的計數單位
提問:10個一是多少?10個十是多少?10個百是多少?
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系是怎么樣的?
讀出下面各數
4958、 3026、 4005、 7000
板書出各數字的數位。
2、認識“十萬”
出示一張面值一百元的人民幣
提問:10張100元是多少元?20張呢?50張呢?100張是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
學生回答。
提問:如果一捆面值一百元的人民幣是一百張,那么這一捆人民幣是多少元?
收銀元員一共收了9捆人民幣,共是多少元?
提問:再加一捆,是多少元呢?(可以借助計數器)
教師質疑:萬位滿十了怎么辦?(小組討論)
老師小結:萬位滿十,向前一位進一,就是“十萬”,10個一萬就是“十萬”。
板書:十萬
3、認識“百萬、千萬、億”
出示汽車圖并提問:
1輛轎車如果賣十萬元,2輛能賣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
說出想法后用計數器驗證。
提問:10個十萬是多少?10個一百萬是多少呢?10個一千萬呢?
分別板書:百萬、千萬、億
同時告訴學生:一億是一個很大的數,如果1秒數一個數,晝夜不停地數,數到1億要數3年2個多月。
然后指出萬、十萬、百萬、千萬、億和以前學的個、十、百、千一樣,都是計數單位。
提問:從剛才一邊撥珠,一邊數數的過程中,誰發現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
。ㄏ噜弮蓚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十,也就是十進關系)
。ㄈ┱n堂作業設計
教材第3頁第1題。
在進行練習前,教師要告訴學生撥珠時只在一個數位上撥,最好是我們今天學過的計數單位。
教材第4頁第2題。
教師要讓學生邊撥珠邊數數。注意指導學生手口要一致,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如果遇到進位問題,可以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如:千位滿十,要向萬位進一。
教材第4頁第3題和第4題。
教師可以補充數數的題目。例如:一萬一萬地數,從九十五萬數到一百零四萬。
一千萬一千萬地數,從六千萬數到一億。
一百萬一百萬地數,從四千六百萬數到五千三百萬。
教材第4題第5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訂正答案。如果有的學生完成有困難,可以先讓他們撥一撥計數器,明確前后兩檔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義。
。ㄋ模┧季S訓練
如果給你足夠多的小木塊,你用什么方法表示出“12345”這個數?與同學交流一下,看看誰的方法又正確又簡便。
。ㄎ澹┱n堂小結
老師提問:在今天這節課上我們認識了比較大的數,你都記住了哪些計數單位? 一共有幾個?
在這些計數單位中,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認識更大的數 篇2
一、單元教材簡析
“認識更大的數”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內容,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認識了“萬以內的數”。本單元是在學生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億以內和億以上的數,并了解這些數在實際生活中所表達的意義。認識更大的數是整數認識的最后一個階段。其中對近似數的學習可以為四年級下冊學習求積、商的近似值打下基礎。
二、本單元教學較成功之處
1.重視數感的培養。
新課標對數感要求如下,經歷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數感”作為數學學習的內容在平時教學中是較難把握的部分。萬以上的數數字比較大,在現實生活中很難找到用具體數字表示的物體,學生理解大數的意義就有很大的難度。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分為這樣幾個層次化難為易:一使用方塊圖。在感受“十萬”時,讓學生討論、數小方塊一共有多少個?1排有1000個,10排有10000個,學生一千一千的數到一萬,一萬一萬的數到十萬,數和形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理解了十萬的意義。二是借助計數器強化數感。在學生對十萬有了一定的感知后,及時借助計數器進行升華。通過教師撥珠,學生跟著數數,學生自己動手撥珠自己數,就非常深刻的理解了“十個一萬是十萬,十個十萬是百萬……”,把零亂的知識系統化,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另外,為了加強學生對“億”的理解,我給學生提供了這樣的材料:如果1秒鐘數一個數,一晝夜一晝夜不停地數,從一數到一億要數多長時間?結果是三年二個多月。學生感到非常吃驚,通過想象理解了一億的意義,讓學生感嘆之余充分感受到大數的意義。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對大數有了初步的認識,而且學生學得十分愉快,教學效果比較理想。
2.加強對數據實際意義的理解,體會大數與生活緊密聯系
由于在本單元認識的數都是一些較大的數,學生在生活中一般接觸較少。在學生認識了大數后,在教學中我特意創設了一些具體情境,充分利用課本所提供的素材,如:班級、年級、學校、區以及各大城市的人口數、光的傳播速度等,讓學生獲得了有關大數的豐富感受,也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了國情滲透教育和科學知識教育。
3.在類比推理中學習大數的比較
大數的比較相對抽象,但由于學生已學過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因此,在教學大數的比較時,我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利用知識的遷移類推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他們通過自己的發現、體會和獨立思考達到對知識的理解。結果學生獨立探索出了大數的比較方法:“位數多的數比較大”、“位數相同,從高位開始比較”,教學效果較好。
三、思考的問題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有少數學生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
1.數位與計數單位混淆。個別學生對數位與計數單位概念不清混淆。如填寫數位時,錯填成計數單位。
2.不按要求寫數。在學習中有少數學生不認真審題,如:用5、6、7、8和4個0寫出三個讀出兩個零的數,有學生只寫一個數,或自己任選數字,不按要求寫。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加強數位、計數單位、寫數和改寫數的針對性練習,查漏補缺,完善、彌補在本單元學習中的不足,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本單元的知識。
認識更大的數 篇3
單元教學目標 1、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感受學習更大數的必要性,并能體驗大數的實際意義。 2、通過實踐操作活動,認識億以內數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 并會正確讀、寫以及比較數的大小。 3、在收集數據的過程中,認識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掌握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的改寫方法。 4、理解近似數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的意義,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數的方法,能對更大的數進行估計。 單元教學建議 本單元在學生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更大的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掌握更大數的讀寫,并能在數據的收集過程中,認識近似數。學習的內容主要有四個部分:億以內數的認識、億以內數的讀寫、大數的改寫以及近似數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在數數的過程中,感受大數的意義 本單元學生認識的數都是一些較大的數,一般學生在生活中接觸得比較少。為增加學生的感性知識,豐富學生對數的認識,教材中多次安排了數一數的活動。第一次數數,通過數人民幣的過程,認識“十萬”。人民幣是學生相對比較熟悉的,也是他們能直接感受的。教材中安排的一疊人民幣是一萬元,那么九疊人民幣是幾萬元呢?當再增加一萬元后,又是幾萬呢?對于這些問題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進行交流,從中逐步引出“十萬”的計數單位。當然,在課堂教學中不可能直接請學生數這么多的人民幣,因此,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制作一些卡片來替?張卡片代表一萬元,那么9張卡片是多少元呢?第二次數數,通過賣轎車的活動,認識“百萬”、“千萬”、“億”。教材中安排的“1輛轎車賣100000元”,目的是提供給學生數的機會,通過逐步數的過程,認識“百萬”這一計數單位。如果學生的基礎比較好,就不需要逐一數數,也可以跳躍式的數。如1輛轎車賣100000元,那么2輛、3輛是多少元呢?6輛、7輛是多少元呢?10輛是多少元呢?由于學生有了前面兩次數數的經驗,認識“千萬”、“億”這兩個計數單位就可以精簡一些,以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第三次數數,練習過程中的數數。練習中安排的多道題目都是需要學生數一數,力圖通過數一數的過程,進一步理解各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體會到十進制計數的特點。 學生在數的過程中,及時地進行概括是本單元學生的重點環節。 如學生在第一次數的時候,把數直觀的人民幣與計數器上對數據的認識結合起來,是提高學生抽象能力的舉措。通過計數器上珠子的撥一撥,促使學生能將直觀的數數與抽象地數數統一起來。同樣,后面兩次的數數,也應與計數器上撥數結合起來。 2、 在數據收集的過程中,掌握大數的讀寫 在學生生活的環境中,經?梢越佑|到比較大的數。對此,當學生初步認識了大數后,可以組織學生到各種媒體上收集一些數據,并能說一說這些數據的實際意義,以提高學生感受的程度。接著,可以把學生收集的一組數據進行討論,從而引出大數的讀寫方法。教材中安排的“人口普查”的一些數據,僅表示數據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學中可以運用這些數據開展活動,也可以直接討論學生收集的數據,然后引出讀法與寫法。本冊教材將多位數的讀法與寫法結合在一起進行教學,因為這兩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當然,在教學中,可以先突出讀法,在學生掌握讀法的基礎上,然后再討論寫法。 加強對數據實際意義的理解,能用數學的眼光分析身邊的一些數據的意義是本單元著重滲透的思想。 不論是數據的收集過程,還是解釋數據的意義,都是為了讓學生在生活實際的背景下進行學習,這一點在教學時需要格外地重視。如第6頁上的“說一說”內容的安排,其重要的一點是通過學生對這些數據的讀寫過程,既能鞏固他們讀寫的方法,更能體會到數據是與生活緊密聯系的。 3、 結合實際背景,認識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 一些比較大的數據,由于書寫的不方便,需要將一些較大的數據改寫成以萬、或億作單位,這樣既方便書寫,又便于讀數。教材中安排的“國土面積”中的一些數據都是比較大的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的改寫過程,讓學生體會到改寫的必要性。因此,數據改寫的活動應盡可能創造條件安排在一定的背景下進行,從而使學生體會改寫所帶來的方便。 數據的改寫是對數據表示形式的變化,它的大小并沒有發生變化。對此,在改寫過程中應向學生說明改寫后為什么要寫計數單位的道理。如 9600000=960萬,等號左邊的數是以“個”為單位,一般以“個”為單位就不寫計數單位了。而等號的右邊是以“萬”為單位,如果這個計數單位不寫,那么就會變成以“個”為單位,這樣兩者之間就會相差很大。這些道理,可以結合具體的情景加以說明,以便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減少錯誤。 4、 在觀察比較中,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 近似數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運用的數,它與精確數不同,表示的僅是某一對象的一定范圍。對于近似數學生在日常活動中也已接觸到,不過沒有出現這樣的概念。而本單元的學習是相對系統一些,同時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主要是以四舍五入法為主)。 教材中安排的“森林面積”活動,是一些有關植樹的題材,這些題材的數據中有些是精確的,有些是近似的。出示這組數據后,可以讓學生自己說一說,并討論為什么會形成這些近似數,從而讓學生明白近似數產生的過程,以加深對近似數概念的理解。接著,讓學生自己舉例說一說生活中的近似數。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幫助學生進行辨別,區分精確數與近似數的差異。 求近似數方法教材采用觀察思考的方法,把一組不同的近似數放在一起,根據不同的要求,得出不同的近似數。教學時,可以采用對比的方法,將這一組數據整齊排列,然后請學生進行觀察,接著再進行討論。如精確到千公頃:約是224319千公頃,那么千位上的“9”是怎么出來的?通過一組數據的比較,相信學生能發現求近似數的方法。 近似數在具體的運用中,將根據不同的需要取不同的精確值。教材第11頁第2題安排的練習,就是一道根據實際情景需要選擇不同的近似數。在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自己進行選擇,然后再進行分析,尋找其中的規律。一般說,是以對應的方法來確定。如第⑴題中,全國造林是以“萬公頃”為單位,那么比較內蒙古自治區的造林也應用“萬公頃”為單位。第⑵題2000年內蒙古自治區造林是以“千公頃”為單位,那么比較2001年的造林數也應以“千公頃”為單位。
第一課時 認識更大的數
數一數
一、教學內容 教材2-4頁 二、教學目標 1、了解生活中的多位數,明確級、數位、計數單位的概念,掌握十進制計數法,知道億是個很大的數。 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觀察、動手及分析能力。 3、進一步滲透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的思想,使學生養成認真仔細的良好習慣。 三、重點難點 1、明確“數位”與“計數單位”之間的對應關系。 2、掌握十進制計數法。 四、教具準備 計數器,相關數據資料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向學生呈現一組圖畫,并展示生活中的多位數。 故宮占地720000平方米;2003年已有112000000平方米的“都 市森林
”環繞北京城;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在奧運會期間可容納100000人;國家大劇院“蛋殼”面積約為3.5萬平方米。 提問:這些都 是老師找到的圖片資料,看完之后同學們有什么感受?有什么發現都可以說一說。 教師提問:同學 們說的都很好,在這些資料中出現的數據都 比較大,是我們學過過的,你們認識它們嗎?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來認識這些比較大的數。 (二)探索新課 1、復習 (1) 說出萬以內的計數單位 (2) 提問:10個一是多少?10個十是多少?10個百是多少? (3) 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系是怎么樣的? (4) 讀出下面各數 4958、 3026、 4005、 7000 板書出各數字的數位。 2、認識“十萬” 出示一張面值一百元的人民幣 提問:10張100元是多少元?20張呢?50張呢?100張是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 學生回答。 提問:如果一捆面值一百元的人民幣是一百張,那么這一捆人民幣是多少元? 收銀元員一共收了9捆人民幣,共是多少元? 提問:再加一捆,是多少元呢?(可以借助計數器) 教師質疑:萬位滿十了怎么辦?(小組討論) 老師小結:萬位滿十,向前一位進一,就是“十萬”,10個一萬就是“十萬”。 板書:十萬 3、認識“百萬、千萬、億” 出示汽車圖并提問: 1輛轎車如果賣十萬元,2輛能賣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 說出想法后用計數器驗證。 提問:10個十萬是多少?10個一百萬是多少呢?10個一千萬呢? 分別板書:百萬、千萬、億 同時告訴學生:一億是一個很大的數,如果1秒數一個數,晝夜不停地數,數到1億要數3年2個多月。 然后指出萬、十萬、百萬、千萬、億和以前學的個、十、百、千一樣,都是計數單位。 提問:從剛才一邊撥珠,一邊數數的過程中,誰發現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 (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十,也就是十進關系) (三)課堂作業設計 1.教材第3頁第1題。 在進行練習前,教師要告訴學生撥珠時只在一個數位上撥,最好是我們今天學過的計數單位。 2.教材第4頁第2題。 教師要讓學生邊撥珠邊數數。注意指導學生手口要一致,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如果遇到進位問題,可以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如:千位滿十,要向萬位進一。 3.教材第4頁第3題和第4題。 教師可以補充數數的題目。例如:一萬一萬地數,從九十五萬數到一百零四萬。 一千萬一千萬地數,從六千萬數到一億。 一百萬一百萬地數,從四千六百萬數到五千三百萬。 4.教材第4題第5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訂正答案。如果有的學生完成有困難,可以先讓他們撥一撥計數器,明確前后兩檔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義。 (四)思維訓練 如果給你足夠多的小木塊,你用什么方法表示出“12345”這個數?與同學交流一下,看看誰的方法又正確又簡便。 (五)課堂小結 老師提問:在今天這節課上我們認識了比較大的數,你都記住了哪些計數單位? 一共有幾個? 在這些計數單位中,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第二課時 人口普查(三個課時)
分課時一 讀多位數
一. 教學內容 人口普查 教材第5~7頁。 二. 教學目標 1.掌握億以內的數的讀數方法,能正確讀出億以內的數。 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及歸納概括能力。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結合相關數據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三. 重點難點 1.握億以內數的讀數方法,能正確讀出億以內的數。 2.掌握中間或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 四. 教具準備 計數器,整數數位順序表,數字卡片。 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生談話:昨天,我們在數學課上認識了比較大的數,還記得有幾位嗎?誰能說一說都有哪些計數單位? 指名回答:我們認識了9個計數單位分別是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 隨著學生的回答板書:(從右往左) 億 千萬 百萬 十萬 萬 千 百 十 個 教師:我們在三年級時學過了萬以內數的讀法。你們還記得嗎?能讀出這些數嗎? 742 4600 8000 10000 3215 509 5009 7010 提問:誰能說一說讀這些數的方法? 你們想知道你們收集到的比萬大的數如何讀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億以內數的讀法。 板書課題:億以內數的讀法 (二)探究新知 1.展示學生收集的數據。 例如:長江流域的面積是1807199平方千米; 赤道長40076千米; 馬里亞納海溝距離海平面11034米; 2000年我國進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顯示:全國總人口約為1295330000人。祖國大陸約有1265830000人,北京市約有13820000人,天津市約有10010000人。 2.把數據進行分類。 老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請把以上數據進行分類。 小組學習后,可能會有幾種分類情況: a.按照位數分類,相同位數的數分成一類。 b.按照數據所表示的意思分類,如表示地理常識的分一類,表示人口的分成一類。 c.按照0的個數或位置分類,中間有0的數分成一類,末尾有0的數為一類。 學生怎么分都可以,只要能說出道理。 老師可以抓住學生按0的位置分類這一標準,進行以下教學。 3.研究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 (1)介紹數位。 老師說明:這些數都是由幾個數字排成一橫行,也就是把計數單位按照一定順序排列起來了,各個數字所占的位置叫做數位。如4958,是由4 個千,9個百,5個十和8個一組成的。8個一是在右邊第一位,就是個位;5個十在右邊第二位,就是十位;9個百在右邊第三位,就是百位;4個千在右邊第四位,就是千位。個位、十位、百位、千位都叫數位。 (2)介紹數位順序表。 老師把上面板書的計數單位加上橫線和豎線,在每個計數單位下面分別加上“位”字,成為一個數位順序表:
…
千
億
位
百
億
位
十
億
位
億
位
千
萬
位
百
萬
位
十
萬
位
萬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個
位
(3)計數單位和數位之間的關系。老師提問:個位上的計數單位是幾?十位上的計數單位是多少?萬位呢?千萬位呢? 小結:也就是說,幾個一就寫在個位上,幾個十就寫在十位上,幾個百就寫在百位上……幾個千萬就寫在千萬位上。 追問:同一個數字,把它寫在不同的數位上,它表示的意義相同嗎? 學生答:不相同,因為數位不同,計數單位就不同。 (5) 認識數位分級。 老師說明:按照我國計數習慣,從右起每四個數位為一級。個、十、百、千是“個級”,表示多少“個”,萬、十萬、百萬、千萬是“萬級”,表示多少“萬”。 在已寫出的數位順序表上面板書:個級、萬級,制成下表: … 億 級
萬 級
個 級
…
千
億
位
百
億
位
十
億
位
億
位
千
萬
位
百
萬
位
十
萬
位
萬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個
位
。6) 學習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 老師在上表的下方依次把學生分類的數據板書出來。如:
億級
萬級
個級
…
千
億
位
百
億
位
十
億
位
億
位
千
萬
位
百
萬
位
十
萬
位
萬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個
位
1
1
2
2
9
6
1
1
5
5
3
0
1
3
8
8
0
8
3
3
2
1
0
4
1
0
0
0
0
7
0
1
0
0
0
0
1
0
0
0
0
0
0
9
7
3
0
0
0
0
9
6
4
指導:1265830000 先讀億級,十二億,再讀萬級,六千五百八十三萬,合在一起讀作:十二億六千五百八十三萬。 學生嘗試讀出:1295330000和6780000、13820000。 提問:以上這些數中的0都在什么位置?讀數時讀0了嗎?質疑:1807199這個數讀不讀這個0呢? 同桌之間交流。 這個數讀作:一百八十萬七千一百九十九。所以零不讀。 提問:0在什么位置時不讀出來呢? 小組交流。 小結:當0在級的末尾時不讀出來。 4.研究中間有0的數的讀法。 指導:40076 先讀萬級,四萬,再讀個級,零七十六,合在一起讀作:四萬零七十六。強調:百位上的零必須讀出來。學生嘗試讀出:11034、10030040 (三)課堂作業設計 1.教材第7頁第1題。 2.教材第6頁第1題中的第(1)題。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認識數位,數位順序表,讀億以內的數) 老師總結:這節課我們了解了億以內的數位順序,并知道從右起每四位一級,分作個級、萬級、億級。還學會了含有三級數的讀法。 第三課時 (分課時二、寫多位數)
一、 教學內容 人口普查,教材第5~7頁。 二、 教學目標 1.掌握億以內數的寫數方法,能正確寫出億以內的數。 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培養獲取信息的能力。 3.進一步培養數感,結合相關數據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及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三、 重點難點 1.掌握億以內數的寫數方法,能正確寫出億以內的數。 2.中間、末尾有0的億以內數的寫法。 四、 教具準備 計數器,整數數位順序表,數字卡片。 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談話:在昨天的數學課上我們了解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后,我國的人口數量,同時學習了較大數的讀法,下面就這些數請你來讀一讀。 56900 40080500 370600 1459032700 提問:你讀得又準又快,能說說讀數的方法嗎? 學生回答。 提問:請你說出億以內的數位順序,并說一說是怎樣分級的。 根據學生回答,整理成表。 (二)探究新知 我們已經學過萬以內數的寫法,今天我們學習億以內數的寫法。 板書課題:億以內數的寫法 1.整萬數的寫法。 同學們會寫四十四、一千三百八十二、六百七十八,怎樣寫四十四萬、一千三百八十二萬、六百七十八萬呢? 學生發言,根據學生發言情況,教師小結:這些數都是整萬的數,要寫在萬級上,只要在萬級上寫44、1382、678,然后在個級上寫四個0就可以了。 在剛才總結出的數位順序表上寫出上面三個數。 讓學生讀一讀這三個數,檢查一下寫得是否正確。 引導學生總結,整萬的數怎樣寫? 小結:按照萬以內的數的寫法來寫,只要在后面添寫四個零。 練習:指名讓學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學生在紙上寫數。 五萬、六千萬、八十萬、三千二百萬、九千六百七十二萬 2.含有萬級和個級兩級的數的寫法。 談話:我們已經會寫整萬數了,老師在說一個數,看誰會寫。 板書:十萬三千二百四十五 提問:這個數有幾個級?應該先寫哪級上的數,再寫哪級上的數? 學生嘗試寫數。 指名板演:103245 學生板演后,教師可以畫出分級線,讓學生檢查寫的數是否正確。 老師說數,學生練習寫數。 3.中間及末尾有0的數的寫法。 提問:三十二萬零六百這個數有幾級?萬級上怎樣寫?個級上的一個也沒有怎么辦?在數位上表示這個數,再讓學生讀一遍進行檢查。 由學生在數位順序表上試著填寫出這個數,再讓學生讀一遍進行檢查。 由學生在數位順序表上度著填寫二千零五十萬七千,再說一說是怎么樣寫的。 學生探究下面三個數的寫法: 十萬二千三百四十五、三十二萬零六百、二千零五十萬七千 (三)課堂作業設計 1、教材第6頁第2題 2、教材第7頁第2題 3、口答 一個數的最高位是萬,它是幾位數? 一個數的最高位是十萬,它是幾位數? 一個數的位數是9位,它的最高位是什么位? (四)課堂小結 提問:含有兩級的數怎么樣寫?先寫什么,再寫什么? 寫數時,遇到哪一位上的一個單位也沒有,怎么辦? 寫數與讀數有什么區別? 在學生小結的基礎上,老師強調:讀數和寫數都要從高位起。但有關零的問題,讀法和寫法不一樣。寫數時,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那一位上寫“0”。讀數時,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零都不讀,其他數位有一個“0”或連續幾個“0”,只讀一個零 。
第四課時 (分課時三、比較數的大小)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數位的認識,掌握較大數比較大小的方法。 2、培養學生的分類、概括能力以及比較、分析等思維方法。 3、培養學生認真檢查的學習習慣。 重點難點: 1、掌握比較多位數大小的方法。 2、能正確比較多位數的大小。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談話:同學們,我們每天都在和不同的數打交道,現在請你們任意說出一個數。 學生任意說出一個數,教師板書5個 提問:如果將這些數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你會嗎?說說你是怎么樣想的? 二、探索新課 1、出示例題 師:通過學習,我們知道2000年我國進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你會比較這些城市人口數量的多少嗎? 學生默讀例題,理解題意 北京 13820000人 天津 10010000 人 香港 6780000人 澳門 440000人 大陸 1265830000人 提問:撲克到這一組數據,你能找出最大的那個數嗎?為什么? 2、分類。 觀察例題,請學生根據人口數量,將四個城市進行分類,并說出分類理由。學生2人一組,說一說,議一議。 按數位多少進行分類:北京、天津為第一類,香港是第二類,澳門是第三類。 提問:通過這次分類,你能知道什么? 小結:我們按數位的多少進行分類后發現,數位少的這個數就小,數位多的這個數就大。 質疑:北京和天津的人口都達到了八位數,這怎么比出大小呢? 3、位數相同的數的大小比較。 板書:13820000、10010000 提問:這兩個數都是八位數,位數相同的兩個數怎么樣比較大小呢?先比較哪位上的數? 提問:這兩個數左起第一位千萬位上都是1,怎么比? 學生探索:看左起第二位,第一個數左起第二位百萬位上的3比第二個數百萬位上的0大,所以13820000›10010000 4、分析 引導分析:上海的人口最密集,因為上海地方不但人口卻很多,重慶雖然人口多,但地方大,所以重慶人口沒有上海密集。 (三)課堂作業設計 1、教材第6頁第1題中的第(2)題 2、教材第7頁第3題 3、教材第7頁第4題 (四)課堂小結 啟發提問: (1)比較兩個數據的大小有幾種情況?位數不同的怎么比? (2)如果位數相同怎么辦?先要從哪一位比?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數相同,怎么比呢? 第五課時 國土面積(改寫)
教學目標 1、 通過教學活動,認識有些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 2、 掌握數據改寫的方法。 3、 引導學生關注較大數據的實際意義。 教學重、難點 體會某些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教學準備 在報刊雜志等媒體中收集一組有關國土面積、西部情況、海洋資源的大數的信息。 教學過程: 一、體會數據改寫的必要性 教師出示從媒體收集來的一組數據改寫的實例。讓學生比較同樣的數據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讓學生體會到數據改寫的必要性。 二、探索改寫方法 1、出示中國地圖,了解一些省、市、自治區的土地面積。 讓學生讀出這些面積,問:如果要記錄方便,這些數據可以怎樣進行改寫? 2、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改寫的方法。 3、完成試一試第1、2題:進一步鞏固改寫的方法。 三、鞏固與應用 練一練第1題:先請學生說一說我國西部各省、市、自治區的情況以及它們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區具體的土地面積,在學生讀一讀的基礎上再請學生改寫成以“萬”為單位的數。 練一練第2題:先讓學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識,特別是我國海洋的區域情況等。接著出示有關的數據,讓學生讀一讀,然后討論這些數據如何進行改寫。 四、作業 收集有關森林面積方面的數據。 [板書設計] 大數的改寫 為了讀數、寫數方便,有時需要把整萬、整億數寫成以“萬”或“億”為單位的數。 9600000 = 960 萬 10000000000 = 100 億 教學反思: 這部分的知識雖是新知識,就知識本身而言,學生是比較容易掌握的,在教學中,我利用學生收集的資料,放手讓學生學習,通過觀察比較,在讀寫數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改寫大數的必要性。通過作業的反饋,學生知識掌握的標較好,怎樣讓學生體會到大數的改寫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是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滲透給學生的,怎樣讓學生深刻的體會到這一點,本案例中做的還不夠,需要大家進行一些有意義的嘗試。
第六課時 森林面積(求近似數)
教學目標 1、 經歷生活數據收集的過程,理解近似數表示的必要性。 2、 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數的方法。 3、 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不同精確值的近似數。 教學具準備: 教學重、難點 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小組交流收集的有關森林面積方面的數據。 交流收集的有關森林面積方面的數據,并說說這些數據的實際意義。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數據進行分類,在各種分類中重點討論精確數與近似數這兩類數的特點,并讓學生再舉例說一說日常生活中接觸的近似數。 二、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數 出示說一說中的數據,使學生通過比較、分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數的方法。結合是試一試第2題的討論,體會如何根據不同需要求近似數。 三、鞏固與應用 做試一試第1題:匯報時說說取近似值的方法。 試一試第2題:在實際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據情況取不同精確程度的近似數。在本題中,可先讓學生說一說三個近似值的精確程度,再出示下面的兩個小問題,供學生討論。在討論時重點讓學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據實際的需要來確定的。 討論:重點可討論括號內的數字有幾種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四、作業 1、練一練1、2、4 2、從報紙中找5個精確數,5個近似數,你認為生活中什么時候需要用近似數。
第七課時 練習一
教學目標 1、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 2、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3、能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重、難點 1、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 2、能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準備 學生、老師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大數。 教學過程 一、多位數的讀、寫的練習 練習一第1題:先回顧計數單位的順序,再根據書中的數據說說它們是幾位數,最高位在什么位上,并進行讀、寫。 二、多位數的改寫 練習一第2題:先復習多位數的不同數位上數字的不同意義。再進行數的改寫。 三、讀寫游戲。 同桌間進行的游戲:第1步 一個同學讀數,另一個同學根據所讀的數寫數,經過幾次讀數,兩人可交換角色;第2步一個同學寫數,另一個同學根據所寫的數讀數,然后交換角色進行。在同桌練習的基礎上,可選派代表在全班進行比賽,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四、多位數比大小 做第4題:完成后說說比較的方法。 五、組數游戲: 請每個同學準備一些數字卡片;然后請學生代表提出組數的要求,根據要求每個同學都擺一擺;接著,選擇一部分學生所擺的數,供全班觀察討論。 六、有關近似數的練習 討論括號內的數字有幾種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板書設計] 練習一
億級 萬級 個級 千 百 十 億 千 百 十 萬 千 百 十 個 億 億 億 萬 萬 萬 計數單位 1 2 6 5 8 3 0 0 0 0 十二億六千五百八十三萬 1 3 8 2 0 0 0 0 一千三百八十二萬
認識更大的數 篇4
一、教學理念:
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開展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數學學習活動。結合新課標我注重了創設情境,“活躍”教材及學生;二注重引導學生探索,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小結歸納;三是重交流,重視組內、全班等交流形式。
二、說教材:
《認識更大的數》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內容。本單元在學生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更大的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掌握更大數的讀寫,并能在數據的收集過程中,認識近似數。學習的內容主要有四個部分:億以內數的認識、億以內數的讀寫、大數的改寫以及近似數的認識。教材提供了較豐富的素材,讓學生感受大數,不僅為學生認識大數提供豐富的內容,也為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提供了好素材。教學內容的呈現給了學生自主探索和自主交流的空間,也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了思路。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結合學生認知識發展特點,我確定了本單元的教學目標:
1.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感受學習更大數的必要性,并能體驗大數的實際意義。
2.通過實踐操作活動,認識億以內數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并會正確讀、寫以及比較數的大小。
3.在收集數據的過程中,認識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掌握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的改寫方法。
4.理解近似數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的意義,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數的方法,能對更大的數進行估計。
四、教學重難點:根據學生的實際和課標的要求,確定了億以內數的讀寫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億以內數的寫法和求近似數是本單元的教學難點。
五、教法學法: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主要采用的是創設情境,合作交流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體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六、學情分析:
本單元學生認識的數都是一些大數,學生在生活中接觸得比較少。但是我們班有不少的學生居住在街道,家庭條件比較好,且知識面比較廣。學生有了對萬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并且也有對大數產生的必要有了需要。
七、資源的選擇:關注學生周圍生活中的學習資源;結合教學內容選取了幫助學生理解的遠程教育資源上的課件和網上下載的課件,配備的教學掛圖等。
八、教學過程:本單元一共分為9課時完成教學。其中新課學習為4課時。
第1課時數一數
在數數的過程中,感受大數的意義
本單元學生認識的數都是一些較大的數,一般學生在生活中接觸得比較少。為增加學生的感性知識,豐富學生對數的認識,多次安排了數一數的活動。通過“數一數”的活動,感受學習較大數的必要性,并能體驗較大數的實際意義;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等較大的計數單位,并能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
活動過程:
活動一:創設情境,認識十萬。
活動二:認識百萬、千萬、億……等計數單位。
活動三:練習活動
活動四:實踐作業
1.閱讀你知道嗎?小組交流想法。
2.每人收集5個生活中的大數,小組交流后全班交流。
3.在計數器上撥數、讀數。
第2課時人口普查
在數據收集的過程中,掌握大數的讀寫
在學生生活的環境中,經常可以接觸到比較大的數。對此,當學生初步認識了大數后,可以組織學生到各種媒體上收集一些數據,并能說一說這些數據的實際意義,以提高學生感受的程度。接著,可以把學生收集的一組數據進行討論,從而引出大數的讀寫方法。
活動過程:
活動一:讀、寫更大的數。
1.學生交流收集的生活中的大數。
2.讓學生對收集的數據根據大小進行分類,然后與學生共同討論“億以內的數”的讀法,并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能自己歸納讀數的方法;接著與學生討論“億以上的數”的讀法。學生在進行讀數時,必須與數位順序表結合起來,以增強學生的直觀性。同樣,在寫數方面,也可以分兩步進行,先寫“億以內的數”,再寫“億以上的數”。
3.如果學生收集的數據中沒有特殊的多位數,如“級的中間零”、“級的末尾零”等,作一些補充,組織學生先討論這些特殊數據的讀寫方法,然后再加以指導。
4.總結討論。
。1)與同學交流你是怎樣讀數和寫數的。
(2)將上面的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活動二:完成試一試,體會大數的實際意義。
活動三:實踐練習。
第3課時國土面積
結合實際背景,幫助學生學習大數的比較,并認識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
一些比較大的數據,由于書寫的不方便,需要將一些較大的數據改寫成以萬、或億作單位,這樣既方便書寫,又便于讀數。教材中安排的“國土面積”中的一些數據都是比較大的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的改寫過程,讓學生體會到改寫的必要性。
活動一:創設情境,解決問題。
1.學生交流在生活中收集到的大數,體驗到數據改寫的必要性。
2.出示一幅中國地圖,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國土的面積,讓學生讀一讀。
。1)學生試著改寫,評價。
。2)觀察一些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從中發現改寫的基本方法。
3.對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讓學生自己在改寫中逐步發現改寫的方法。
活動二:實踐練習。
第4課時森林面積
在觀察比較中,引導學生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
近似數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運用的數,它與精確數不同,表示的僅是某一對象的一定范圍。對于近似數學生在日;顒又幸惨呀佑|到,不過沒有出現這樣的概念。而本單元的學習是相對系統一些,同時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主要是以四舍五入法為主)通過學習讓學生經歷生活數據收集的過程,理解近似數表示的必要性;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數的方法;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不同精確值的近似數。
活動一:交流收集的數據。
1.交流收集的數據,說說這些數據的實際意義。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數據進行分類。在各種分類中重點討論精確數與近似數這兩類的特點,并讓學生再舉例說一說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近似數。
2.出示“觀察與思考”中的一組數據,重點討論取不同的精確值后數據的變化情況,從中讓學生發現到“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然后,引出這種取近似數的方法叫“四舍五入”的概念。
活動二:第11頁“試一試”第2題。
1.先出示三種近似數,讓學生說一說它們精確的程度,然后出示下面的兩個小問題,供學生進行討論。在討論時,重點突出選擇的依據,讓學生理解取近似數是根據實際的需要來確定的,懂得同樣進行比較,需要用相對應的單位進行比較的方法。
2.“討論”,這是一題從逆向思維的角度考慮原來精確數的范圍,出示這些題目時,重點可以展示括號內的數字有幾種可能性,分析哪些是“四舍的”、哪些是“五入的”,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概括出原數有幾種可能的特點。
活動三:實踐練習。
九、教學反思:
1、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的教育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本單元的教學中,人口普查、國土面積、生產總值等數據,使學生的學習情趣高,學習氛圍濃。
2、在讀、寫大數時學生依靠彼此的幫助和題型都可以完成學習任務,在讀寫中間有零的大數的時候,碰到的困難比較多,但是在交流的時候,大家把這個問題忽略了,我的任務就是把這個問題提出來,讓大家進行討論和交流。學生會借助以前學習的經驗和基礎,進行遷移性的學習,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寫數仍然是
3、近似數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運用的數,它與精確數不同,表示的僅是某一對象的一定范圍。“近似數”的概念還是第一次接觸。學生對這一部分的知識掌握出現較大的困難,主要是根據不同的需要取不同的精確值。通過加深對近似數概念的理解。求近似數方法教材采用觀察思考的方法,把一組不同的近似數放在一起,根據不同的要求,得出不同的近似數。讓學生自己進行選擇、分析,尋找其中的規律。
總體來說,本單元的教學效果比較好,部分學生對大數的讀寫和求近似數的內容掌握不好。學生粗心的毛病還比較嚴重,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將加強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
十、教學評價:
采用了分節評價(作業)和單元評價的方式(綜合試題:)。
數學第七冊第一單元練習題
班級姓名
1.填一填:
(1)一個整數,從右數起,第四位是位,第十位是位。
。2)20800000是由2個和8個組成的。
。3)60006000是位數,最高位是位,左邊的6表示,右邊的6表示。
(4)比最大的四位數多1的數是,比最小的六位數少1的數是。
。5)5000000=萬998300≈萬
8000000000=億1249990000≈億
(6)一個8位數,千萬位、萬位、千位上的數字都是9,其他數位上的數字都是0,這個數寫作,讀作,精確到萬位約是。
2.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
。1)最小的七位數是1111111。
。2)30904098這里面的三個0都在中間,所以都要讀出來。
。3)一個十二位數,它的最高位是千億位。
。4)449800000≈5億。
(5)最大的八位數與最小的九位數相差1。
3.選擇題。
(1)下面各數中,最小的數是。
a.408065b.408056c.400856
。2)下面的數中,一個零也不讀的數是
a.500600b.5060000c.5006000
。3)19□789≈19萬,方框里最大可填。
a.5b.4c.9
。4)一千萬一千萬地數,數十次是。
a.一百萬b.一億c.十億
。5)三億有。
a.30個一萬b.30
認識更大的數 篇5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36分)
1.從個位起,第 位是百位;第 位是百萬位;第五位是 位,第九位是 位。
2. 個一萬是十萬, 個一萬是一百萬;十個一百萬是 , 個一千萬是一億。
3.和萬位相鄰的數位是 位和 位,其中 是個級的數位, 是萬級的數位。
4.一個數的最高位是百萬位,它是 位數;一個數的最高位是十億位,它是 位數。
5.43006700是 位數,“4”在 位上,表示 ,“6”在 位上,表示 ,這個數讀
作 。
6.500702讀作 ,它是由5個 ,7個 和2個 組成的。
7.五百九十七萬零三百二十寫作 ,它是由 個萬和 個一組成的。
8.用1、2、3、4、5組成5在萬位上的五位數,其中最小的是 ,最大的是 。
9.一個數千萬位和百萬位上的數字都是8,這個數是 。
10.在○里填上“>”“<”或“=”。
928034 928043 47萬 470000 260747
35200 53200 99999 3900000
二、判斷題。(每題1分,共5分)
1.一百萬一百萬地數,數10次就是一千萬。 ( )
2.一個五位數肯定比一個六位數小。 ( )
3.3400000改寫成“萬”作單位的數是34萬。 ( )
4.寫數要從低位起一位一位地往左寫。 ( )
5.百和千萬之間的進率是10。 ( )
三、選擇題。(每題1分,共5分)
1.504062讀作( )。
a.五萬零四千零六十二 b.五十萬零四千零六十二
c.五十萬四千零六十二 d.五十萬四千零二十六
2.695000改寫成以“萬”為單位的數是( )。
a.69萬 b.7萬 c.70萬 d.68萬
3.下面各數中,一個零也不讀出來的是( )。
a.800008 b.808000 c.800800 d.800080
4.( )不是萬級的數位。
a.萬位 b.千位 c.百萬位 d.十萬位
5.六百五十萬零三十四寫作( )。
a.650034 b.6503400 c.6500034 d.6500043
四、讀出下面各數。(每題1分,共4分)
90000009 讀作:( )
2700007000 讀作:( )
35077000 讀作:( )
98020000000 讀作:( )
五、寫出下面各數。(每題1分,共6分)
五萬零二十 寫作:( )
二十四億 寫作:( )
三千零八萬 寫作:( )
二億零六十萬 寫作:( )
六千零八十萬 寫作:( )
三千萬零八百 寫作:( )
六、將下列各數改寫成以“萬”為單位的數。(每題1分,共6分)
390000( ) 3040000( )
4000000( ) 210000( )
500000000( ) 60600000( )
七、將下列各數省略萬位后面的尾數,求出它們的近似數。(每題1分,共6分)
64387≈( ) 39500≈( )
720049≈( ) 8435230≈( )
7007002≈( ) 249999≈( )
八、把下面4個國家的陸地面積,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起來。(共4分)
中國:9600000平方千米 日本:377000平方千米
印度:2974000平方千米 加拿大:9956700平方千米
。 )>( )>( )>( )
九、寫出下列各數的前面一個數和后面一個數。(每題1分,共8分)
。 )、50000、( ) ( )、3700000、( )
( )、89325、( ) ( )、100000、( )
。 )、20000001、( ) ( )、74239、( )
。 )、90008000、( ) ( )、57320009、( )
十、先讀一讀,再用線連起來。(共5分)
十一、用2、4、8和三個0組成六位數。(各寫一個。)(每題1分,共5分)
1.組成的最大六位數是多少?
2.組成的最小六位數是多少?
3.組成一個零也不讀出來的六位數可能是多少?
4.組成只讀出一個零的六位數可能是多少?
5.組成讀出兩個零的六位數可能是多少?
十二、下表是2005年我國部分農產品的產量(單位:噸),先讀出表中的數并改寫成以“萬”為單位的數,再解決問題。(共
10分)
根據表中的數據提出兩個數學問題并解決。
1.
2.
認識更大的數 篇6
[教學內容]近似數第9頁)
[教學目標]
1、理解近似數在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2、能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重、難點] 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
[教學準備] 學生、老師的收集有關森林面積方面的數據。
[教學過程]
一、小組交流收集的有關森林面積方面的數據。
交流收集的有關森林面積方面的數據,并說說這些數據的實際意義。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數據進行分類,在各種分類中重點討論精確數與近似數這兩類數的特點,并讓學生再舉例說一說日常生活中接觸的近似數。
二、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數
出示說一說中的數據,使學生通過比較、分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數的方法。結合是試一試第2題的討論,體會如何根據不同需要求近似數。
三、鞏固與應用
做試一試第1題:匯報時說說取近似值的方法。
試一試第2題:在實際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據情況取不同精確程度的近似數。在本題中,可先讓學生說一說三個近似值的精確程度,再出示下面的兩個小問題,供學生討論。在討論時重點讓學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據實際的需要來確定的。
討論:重點可討論括號內的數字有幾種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四、作業
1、練一練1、2、4
2、從報紙中找5個精確數,5個近似數,你認為生活中什么時候需要用近似數。
[板書設計]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
1994年至2001年我國造林面積統計是224318570公頃。
精確到千公頃:約224319千公頃。
精確到萬公頃:約22432萬公頃。
精確到億公頃:約2億公頃。
[教學后記 ]多數同學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但是還是有一部分人掌握不牢,總是在做題時粗心大意,看錯位,數錯位,寫錯位的現象都有,教給他們的數位表怎么還記不住呢?
認識更大的數 篇7
[教學內容] 練習一(第13-14頁)
[教學目標]
1、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
2、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3、能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重、難點]
1、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
2、能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準備] 學生、老師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大數。
[教學過程]
一、多位數的讀、寫的練習
練習一第1題:先回顧計數單位的順序,再根據書中的數據說說它們是幾位數,最高位在什么位上,并進行讀、寫。
二、多位數的改寫
練習一第2題:先復習多位數的不同數位上數字的不同意義。再進行數的改寫。
三、讀寫游戲。
同桌間進行的游戲:第1步 一個同學讀數,另一個同學根據所讀的數寫數,經過幾次讀數,兩人可交換角色;第2步一個同學寫數,另一個同學根據所寫的數讀數,然后交換角色進行。在同桌練習的基礎上,可選派代表在全班進行比賽,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四、多位數比大小
做第4題:完成后說說比較的方法。
五、組數游戲:
請每個同學準備一些數字卡片;然后請學生代表提出組數的要求,根據要求每個同學都擺一擺;接著,選擇一部分學生所擺的數,供全班觀察討論。
六、有關近似數的練習
討論括號內的數字有幾種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板書設計]
練習一
億級 萬級 個級
千 百 十 億 千 百 十 萬 千 百 十 個
億 億 億 萬 萬 萬 計數單位
1 2 6 5 8 3 0 0 0 0 十二億六千五百八十三萬
1 3 8 2 0 0 0 0 一千三百八十二萬
認識更大的數 篇8
第一單元 認識更大的數
新知識點:
1.較大數的讀法和寫法。
2.較大數的大小比較。
3.較大數的改寫和求近似數。
單元教學目標
1、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感受學習更大數的必要性,并能體驗大數的實際意義。
2、通過實踐操作活動,認識億以內數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并會正確讀、寫以及比較數的大小。
3、在收集數據的過程中,認識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掌握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的改寫方法。
4、理解近似數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的意義,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數的方法,能對更大的數進行估計。
單元教學建議
本單元在學生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更大的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掌握更大數的讀寫,并能在數據的收集過程中,認識近似數。學習的內容主要有四個部分:億以內數的認識、億以內數的讀寫、大數的改寫以及近似數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在數數的過程中,感受大數的意義.
本單元學生認識的數都是一些較大的數,一般學生在生活中接觸得比較少。為增加學生的感性知識,豐富學生對數的認識,教材中多次安排了數一數的活動。第一次數數,通過數人民幣的過程,認識“十萬”。人民幣是學生相對比較熟悉的,也是他們能直接感受的。教材中安排的一疊人民幣是一萬元,那么九疊人民幣是幾萬元呢?當再增加一萬元后,又是幾萬呢?對于這些問題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進行交流,從中逐步引出“十萬”的計數單位。當然,在課堂教學中不可能直接請學生數這么多的人民幣,因此,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制作一些卡片來替?張卡片代表一萬元,那么9張卡片是多少元呢?第二次數數,通過賣轎車的活動,認識“百萬”、“千萬”、“億”。教材中安排的“1輛轎車賣100000元”,目的是提供給學生數的機會,通過逐步數的過程,認識“百萬”這一計數單位。如果學生的基礎比較好,就不需要逐一數數,也可以跳躍式的數。如1輛轎車賣100000元,那么2輛、3輛是多少元呢?6輛、7輛是多少元呢?10輛是多少元呢?由于學生有了前面兩次數數的經驗,認識“千萬”、“億”這兩個計數單位就可以精簡一些,以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第三次數數,練習過程中的數數。練習中安排的多道題目都是需要學生數一數,力圖通過數一數的過程,進一步理解各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體會到十進制計數的特點。
學生在數的過程中,及時地進行概括是本單元學生的重點環節。
如學生在第一次數的時候,把數直觀的人民幣與計數器上對數據的認識結合起來,是提高學生抽象能力的舉措。通過計數器上珠子的撥一撥,促使學生能將直觀的數數與抽象地數數統一起來。同樣,后面兩次的數數,也應與計數器上撥數結合起來。
2、在數據收集的過程中,掌握大數的讀寫
在學生生活的環境中,經?梢越佑|到比較大的數。對此,當學生初步認識了大數后,可以組織學生到各種媒體上收集一些數據,并能說一說這些數據的實際意義,以提高學生感受的程度。接著,可以把學生收集的一組數據進行討論,從而引出大數的讀寫方法。教材中安排的“人口普查”的一些數據,僅表示數據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學中可以運用這些數據開展活動,也可以直接討論學生收集的數據,然后引出讀法與寫法。本冊教材將多位數的讀法與寫法結合在一起進行教學,因為這兩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當然,在教學中,可以先突出讀法,在學生掌握讀法的基礎上,然后再討論寫法。
加強對數據實際意義的理解,能用數學的眼光分析身邊的一些數據的意義是本單元著重滲透的思想。新課標第一網
不論是數據的收集過程,還是解釋數據的意義,都是為了讓學生在生活實際的背景下進行學習,這一點在教學時需要格外地重視。如第6頁上的“說一說”內容的安排,其重要的一點是通過學生對這些數據的讀寫過程,既能鞏固他們讀寫的方法,更能體會到數據是與生活緊密聯系的。
3、結合實際背景,認識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
一些比較大的數據,由于書寫的不方便,需要將一些較大的數據改寫成以萬、或億作單位,這樣既方便書寫,又便于讀數。教材中安排的“國土面積”中的一些數據都是比較大的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的改寫過程,讓學生體會到改寫的必要性。因此,數據改寫的活動應盡可能創造條件安排在一定的背景下進行,從而使學生體會改寫所帶來的方便。
數據的改寫是對數據表示形式的變化,它的大小并沒有發生變化。對此,在改寫過程中應向學生說明改寫后為什么要寫計數單位的道理。如9600000=960萬,等號左邊的數是以“個”為單位,一般以“個”為單位就不寫計數單位了。而等號的右邊是以“萬”為單位,如果這個計數單位不寫,那么就會變成以“個”為單位,這樣兩者之間就會相差很大。這些道理,可以結合具體的情景加以說明,以便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減少錯誤。
4、在觀察比較中,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
近似數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運用的數,它與精確數不同,表示的僅是某一對象的一定范圍。對于近似數學生在日;顒又幸惨呀佑|到,不過沒有出現這樣的概念。而本單元的學習是相對系統一些,同時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主要是以四舍五入法為主)。
教材中安排的“森林面積”活動,是一些有關植樹的題材,這些題材的數據中有些是精確的,有些是近似的。出示這組數據后,可以讓學生自己說一說,并討論為什么會形成這些近似數,從而讓學生明白近似數產生的過程,以加深對近似數概念的理解。接著,讓學生自己舉例說一說生活中的近似數。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幫助學生進行辨別,區分精確數與近似數的差異。
求近似數方法教材采用觀察思考的方法,把一組不同的近似數放在一起,根據不同的要求,得出不同的近似數。教學時,可以采用對比的方法,將這一組數據整齊排列,然后請學生進行觀察,接著再進行討論。如精確到千公頃:約是224319千公頃,那么千位上的“9”是怎么出來的?通過一組數據的比較,相信學生能發現求近似數的方法。
近似數在具體的運用中,將根據不同的需要取不同的精確值。教材第11頁第2題安排的練習,就是一道根據實際情景需要選擇不同的近似數。在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自己進行選擇,然后再進行分析,尋找其中的規律。一般說,是以對應的方法來確定。如第⑴題中,全國造林是以“萬公頃”為單位,那么比較內蒙古自治區的造林也應用“萬公頃”為單位。第⑵題XX年內蒙古自治區造林是以“千公頃”為單位,那么比較XX年的造林數也應以“千公頃”為單位。
課時安排:
1.數一數 1課時
2.人口普查 3課時
3.國土面積 1課時
4.近似數 2課時
認識更大的數 篇9
第三課時 國土面積---比較大小
[教學內容] 國土面積---比較大。ǖ9頁)
[教學目標]學生能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識,探索、歸納比較大小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億以內的數的大小比較,多個數按大小順序排列。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出示題目
(1)比較下面每組兩個數的大小,在( )里填上<或>。
7856 ( ) 7865 8999 ( ) 10000
。 2)將以上4個數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 )>( )>( )>( )
2、學生嘗試比較。
二、探索新知
1、看書,讀橫線上的數。
2、說一說這些數格式幾位數。
3、提出問題
(1)哪一個數最大?哪一個數最小?
(2)黑龍江省與西藏比較,誰的面積大?
(3)黑龍江省與新疆比較,誰的面積大?
4、說一說你是怎樣比較的。
5、將上面的數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三、課堂活動
課本第7頁“試一試”第1題
活動要求
1、先讀數,了解數據意義。
2、同桌互相提問。
3、將上面的數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板書設計]
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 )>( )>( )>( )
[教學后記]
認識更大的數 篇10
第一單元 認識更大的數
單元教學目標
1. 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感受學習更大數的必要性,并能體驗大數的實際意義。
2. 通過實踐操作活動,認識億以內數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
并會正確讀、寫以及比較數的大小。
3. 在收集數據的過程中,認識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掌握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的改寫方法。
4. 理解近似數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的意義,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數的方法,能對更大的數進行估計。
單元教學建議
本單元在學生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更大的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掌握更大數的讀寫,并能在數據的收集過程中,認識近似數。學習的內容主要有四個部分:億以內數的認識、億以內數的讀寫、大數的改寫以及近似數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1. 在數數的過程中,感受大數的意義
本單元學生認識的數都是一些較大的數,一般學生在生活中接觸得比較少。為增加學生的感性知識,豐富學生對數的認識,教材中多次安排了數一數的活動。第一次數數,通過數人民幣的過程,認識“十萬”。人民幣是學生相對比較熟悉的,也是他們能直接感受的。教材中安排的一疊人民幣是一萬元,那么九疊人民幣是幾萬元呢?當再增加一萬元后,又是幾萬呢?對于這些問題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進行交流,從中逐步引出“十萬”的計數單位。當然,在課堂教學中不可能直接請學生數這么多的人民幣,因此,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制作一些卡片來替代,如1張卡片代表一萬元,那么9張卡片是多少元呢?第二次數數,通過賣轎車的活動,認識“百萬”、“千萬”、“億”。教材中安排的“1輛轎車賣100000元”,目的是提供給學生數的機會,通過逐步數的過程,認識“百萬”這一計數單位。如果學生的基礎比較好,就不需要逐一數數,也可以跳躍式的數。如1輛轎車賣100000元,那么2輛、3輛是多少元呢?6輛、7輛是多少元呢?10輛是多少元呢?由于學生有了前面兩次數數的經驗,認識“千萬”、“億”這兩個計數單位就可以精簡一些,以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第三次數數,練習過程中的數數。練習中安排的多道題目都是需要學生數一數,力圖通過數一數的過程,進一步理解各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體會到十進制計數的特點。
學生在數的過程中,及時地進行概括是本單元學生的重點環節。如學生在第一次數的時候,把數直觀的人民幣與計數器上對數據的認識結合起來,是提高學生抽象能力的舉措。通過計數器上珠子的撥一撥,促使學生能將直觀的數數與抽象地數數統一起來。同樣,后面兩次的數數,也應與計數器上撥數結合起來。
2. 在數據收集的過程中,掌握大數的讀寫
在學生生活的環境中,經?梢越佑|到比較大的數。對此,當學生初步認識了大數后,可以組織學生到各種媒體上收集一些數據,并能說一說這些數據的實際意義,以提高學生感受的程度。接著,可以把學生收集的一組數據進行討論,從而引出大數的讀寫方法。教材中安排的“人口普查”的一些數據,僅表示數據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學中可以運用這些數據開展活動,也可以直接討論學生收集的數據,然后引出讀法與寫法。本冊教材將多位數的讀法與寫法結合在一起進行教學,因為這兩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當然,在教學中,可以先突出讀法,在學生掌握讀法的基礎上,然后再討論寫法。
加強對數據實際意義的理解,能用數學的眼光分析身邊的一些數據的意義是本單元著重滲透的思想。不論是數據的收集過程,還是解釋數據的意義,都是為了讓學生在生活實際的背景下進行學習,這一點在教學時需要格外地重視。如第6頁上的“說一說”內容的安排,其重要的一點是通過學生對這些數據的讀寫過程,既能鞏固他們讀寫的方法,更能體會到數據是與生活緊密聯系的。
3. 結合實際背景,認識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
一些比較大的數據,由于書寫的不方便,需要將一些較大的數據改寫成以萬、或億作單位,這樣既方便書寫,又便于讀數。教材中安排的“國土面積”中的一些數據都是比較大的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的改寫過程,讓學生體會到改寫的必要性。因此,數據改寫的活動應盡可能創造條件安排在一定的背景下進行,從而使學生體會改寫所帶來的方便。
數據的改寫是對數據表示形式的變化,它的大小并沒有發生變化。對此,在改寫過程中應向學生說明改寫后為什么要寫計數單位的道理。如9600000=960 萬,等號左邊的數是以“個”為單位,一般以“個”為單位就不寫計數單位了。而等號的右邊是以“萬”為單位,如果這個計數單位不寫,那么就會變成以“個”為單位,這樣兩者之間就會相差很大。這些道理,可以結合具體的情景加以說明,以便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減少錯誤。
4. 在觀察比較中,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
近似數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運用的數,它與精確數不同,表示的僅是某一對象的一定范圍。對于近似數學生在日;顒又幸惨呀佑|到,不過沒有出現這樣的概念。而本單元的學習是相對系統一些,同時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主要是以四舍五入法為主)。
教材中安排的“森林面積”活動,是一些有關植樹的題材,這些題材的數據中有些是精確的,有些是近似的。出示這組數據后,可以讓學生自己說一說,并討論為什么會形成這些近似數,從而讓學生明白近似數產生的過程,以加深對近似數概念的理解。接著,讓學生自己舉例說一說生活中的近似數。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幫助學生進行辨別,區分精確數與近似數的差異。
求近似數方法教材采用觀察思考的方法,把一組不同的近似數放在一起,根據不同的要求,得出不同的近似數。教學時,可以采用對比的方法,將這一組數據整齊排列,然后請學生進行觀察,接著再進行討論。如精確到千公頃:約是224319千公頃,那么千位上的“9”是怎么出來的?通過一組數據的比較,相信學生能發現求近似數的方法。
近似數在具體的運用中,將根據不同的需要取不同的精確值。教材第11頁第2題安排的練習,就是一道根據實際情景需要選擇不同的近似數。在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自己進行選擇,然后再進行分析,尋找其中的規律。一般說,是以對應的方法來確定。如第⑴題中,全國造林是以“萬公頃”為單位,那么比較內蒙古自治區的造林也應用“萬公頃”為單位。第 ⑵題2000年內蒙古自治區造林是以“千公頃”為單位,
那么比較2001年的造林數也應以“千公頃”為單位。
認識更大的數 篇11
認識更大的數
教學目標:
通過練習使學生更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等較大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的體會較大數字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實際操作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億位的數,現在請同學們回想一下,十10個10000是多少,
10個100000是多少,
10個1000000是多少
一億等于十個一千萬
一千萬等于十個一百萬
一百萬等于十個十萬
二、親身實踐,鞏固新知
1. 指明學生在計數器上撥出5萬,7個一千萬 ,
教師強調認準計數單位
2.在計數器上撥出三千七百萬,然后一百萬一百萬的數,數到四千二百萬。
通過學生實際操作,引導學生歸納出“滿十進一”
的原則。
3.一千萬一千萬的數 數到一億。
4.從九十五萬起一萬一萬的數數到一百一十萬;
從八百六十萬一萬一萬數數到一千萬;
從四千萬起,一萬一萬數數到一億
借助計數器直接對抽象的數進行數數,在抽象程度
上使學生了解大數,明白“滿十進一”原則
5.十萬里有( )個一萬
一百萬里有( )個十萬
一千萬有( )一百萬
一億里有( )個一千萬
有關這個題,使學生了解各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
6.在計數器上撥出2345678,再說一說這個數是由幾個百萬,幾個十萬,幾個萬,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
三、總結
不管數有多大,都要記住每相鄰兩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十,還要記住億內數的數位順序
四、學生互相評價
板書設計:
數一數
十萬里有(10 )個一萬
一百萬里有(10 )個十萬
一千萬有( 10)一百萬
一億里有(10 )個一千萬
認識更大的數 篇12
第一單元 認識更大的數
單元要點分析:
教學內容:
本單元是在學生認識了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億以內的數并了解其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掌握大數讀、寫的方法,認識近視數及其作用。本單元安排了“數一數”、“人口普查”、“國土面積”、“近視數”幾個教學內容,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與生活是緊密聯系的,教學中一定要進切學生的實際,讓學生自己去探索。
單元教學目標:
1、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感受學習更大數的必要性,并能體驗大數的實際意義。
2、通過實踐操作活動,認識億以內數的計數單位,了解各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
3、能正確讀、寫以及比較數的大小。
4、在收集數據的過程中,認識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掌握用“萬”或“億”為單位表示大數的改寫方法。
5、理解近似數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的意義,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數的方法,能對更大的數進行估計。
課時安排:
內容 課時數
數一數 1課時
人口普查 1課時
國土面積 1課時
近視數 1課時
數一數
教學目標:
1. 通過“數一數”的活動,感受學習較大數的必要性,并能體驗較大數的實際意義。
2. 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等較大的計數單位,并能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
1. 感受大數的必要性,體驗達數的實際意義。
2. 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計數器若干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認識十萬。
1. 出示1張100元的人民幣的圖片,讓學生說說它的面值。
2. 說一說10張、100張人民幣是多少元?(1000元、10000元)
3. 在此基礎上,引出一疊人民幣(面值100元)的概念。然后按照一萬、二萬、三萬、……的順序,讓學生數一數9疊人民幣是多少元?
4. 在數的過程中,用計數器上的珠子“撥一撥”,以增強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
5. 當學生數到九萬時,教師可以提出:“再加上一萬是多少?”的問題,以供學生思考。
6. 在學生充分的討論中,引出“十萬”的計數單位。
7.說說生活中的十萬有多大?
。1)十萬名學生組成XX個班級;
。2)十萬張紙摞在一起有層樓高;
。3)十萬天大約是274年
。4)十萬塊錢能買一輛小轎車……
二:認識百萬、千萬、億……等計數單位。
推理活動中認識“百萬、千萬”:剛才說過,一輛轎車賣十萬元,那么2輛、3輛賣多少元?……10輛賣多少元?引出10個十萬是多少萬?10個百萬是多少萬?
1. 在學生認識“億”的計數單位時,可以讓學生充分地想象。當說到10個千萬是多少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命名新的計數單位,在學生各種命名中,教師然后才引出“億”的計數單位。
2. 在計數器上進行操作,并把每一次認識的新的計數單位都與計數器對應起來。討論各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較直觀地認識計數單位的大小。
三、練習活動
1. 說一說,撥一撥。
讓學生認識相鄰計數單位之間關系,通過學生的撥珠活動,既可以鞏固對較大數的認識,又能使他們進一步理解十進制計數方法“滿十進一”的計數原則。所以,這一活動應讓學生自己嘗試操作,在多次嘗試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歸納“滿十進一”的方法。
2. 指導學生,“滿十進一”以明確什么時候進位,什么時候是按順序數。完成課后練習。
板書設計
數一數
生活中的大數
千 百 十 億 千 百 十 萬 千 百 十 個
億 億 億 萬 萬 萬 計數單位
10個一萬是十萬,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
教學反思
人口普查
教學目標:
1. 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并能說出這些大數的意義。
2. 能對多位數進行估計,發展估計意識。
3. 會正確讀、寫多位數。
教學重、難點:
1. 能對多位數進行估計,發展估計意識。
2. 會正確讀、寫多位數。
教學準備:
計數器若干、學生課前收集的大數
教學過程:
一:讀、寫更大的數。
1.學生交流收集的生活中的大數。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以參與者的身份,出示一些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數據,以供學生討論。
。1)你能讀出這些數嗎?
。2)你能寫出香港和澳門的人口數嗎?
2. 讓學生對收集的數據根據大小進行分類
(1)與學生共同討論歸納“億以內的數”的讀法;
。2)與學生討論“億以上的數”的讀法。學生在進行讀數時,必須與數位順序表結合起來,以增強學生的直觀性。
(3)在寫數方面,也分兩步進行,先寫“億以內的數”,再寫“億以上的數”。
3.如果學生收集的數據中沒有特殊的多位數,如“級的中間零”、“級的末尾零”等,教師可以作一些補充,也可以組織學生先討論這些特殊數據的讀寫方法,然后再加以指導。
4.總結討論。
。1)與同學交流你是怎樣讀數和寫數的。
。2)將上面的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二:完成試一試,體會大數的實際意義。
第7頁“試一試”第1題,教師在組織學生“說一說”時,可以先讓學生收集一些有關數據,在此基礎上,引出一些比較大的數據,以便于學生能體驗到大數據的實際意義。
第2題,在學生寫數時,安排一些學生身邊可以感受的具體參照物進行比較,對學生理解較大數的意義是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寫數時,除了讓學生掌握寫數的方法,能正確寫出各種較大的數以外,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能感受到較大數的意義。因此,組織一組組可以對比的數據,說說它們的實際意義是寫數的基礎。
三:實踐練習。
1、學生完成練一練的題目,先獨立完成,交流方法。
2、第8頁“練一練”第3題
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學生在學習“萬以內的數”時已經有了基礎,所以在練習本題時,可以先安排比較一些“萬以內的數”的大小,讓學生自己總結比較數的方法。然后,出示一些數據比較大的數,讓學生自己進行比較,并在小組內進行交流。也可以安排一些具有實際意義的數據進行比較,如地區的住宅面積的比較、地區的財政收入比較。經過學生自己的比較與交流,讓他們自己概括出較大數的比較方法。
3、第4題
本題的練習首先安排學生進行讀數練習,接著讓學生觀察所讀的數與哪一個數是對應的,然后用線連接起來。練習本題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從較復雜的背景中會善于觀察,懂得會用排除的方法尋找對應的數。如果班級學生的基礎較好,數據安排的干擾性可以更大一些,以促使學生認真地觀察,并讓他們說一說尋找對應數的方法。
板書設計
人口普查
大數的讀、寫
億級 萬級 個級
千 百 十 億 千 百 十 萬 千 百 十 個
億 億 億 萬 萬 萬 計數單位
1 2 6 5 8 3 0 0 0 0 十二億六千五百八十三萬
1 3 8 2 0 0 0 0 一千三百八十二萬
教學反思
國土面積
教學目標:
1、在描述數據的過程中,體會某些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能用萬、億為單位改寫大數。
2 、體會較大數據的實際意義。
3 、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能夠熟練地改寫多位數。
能夠歸納多位數改寫的方法。
教學準備:
小黑板、中國地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這節課,我們學習新課《國土面積》,請看老師板書課題。
2、教師出示中國地圖
問:誰知道中國的國土面積是多少?生回答:960萬平方公里。教師板書:9600000平方公里
3、老師這里還有我們國家新疆等地的面積數據,出示小黑板:
新疆唯吾爾自治區土地面積約:1660000平方公里
西藏自治區土地面積約:12XX0平方公里
黑龍江土地面積約:450000平方公里
江蘇省土地面積約:100000平方公里
誰來讀一讀這些數?學生讀數。說說讀后你有什么感覺?覺得這些數怎么樣?
師:確實是這樣,這些數比較大,當一些多位數的末尾的零比較多時,讀或者寫起來都比較麻煩。想一想,有什么好辦法?
對了我們可以把這些數改寫成以萬或者億為單位的數。
二、學習新知:
1、師:我們在收集數據的時候發現,我們的國家的國土面積一些數據是這樣顯示的:960萬平方公里。(板書)
仔細觀察這兩個數:
讀一讀。那么這兩個數有什么不同呢?(后面的一個比前面的少了四個0,多了一個萬字)
這兩個數又有什么相同之處?(大小相等)
那么你認為應該怎樣把整萬的數改寫成以萬為單位的數呢?(生回答:把整萬的數萬位后面的四個零去掉,然后再加上一個“萬”字。)
2、下面同學們動筆,把小黑板上的四個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3、指名匯報師板書,并讓學生回答是怎么想的。
4、完成書上的試一試,指名到黑板上寫其他同學在書上寫,然后討論:如何把整萬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教師注意追問:為什么要去掉整萬的數末尾的四個零?
整萬的數我們會改寫了,那么大家有沒有信心,通過自學學會把整億的數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
師板書:10000000000讓學生想一想怎么把這個數改寫成以億為單位的數?指名到黑板前面寫,其余自己在練習本上寫。
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去掉末尾的八個零,再加上一個億字)
師:為什么要去掉末尾的八個零呢?(因為億位在從右起的第九位,整億的數億位的后面有八個零。)
學生完成書中的試一試第二題。
5、同學們,剛才我們學習了整萬的數和整億的數的改寫,說一說,該如何改寫?
書中還告訴我們一個有關國土面積的小知識,誰來讀一讀?
學生讀書,教師問:讀了這個資料,你有什么感受?教師適當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三、總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
國土面積
大數的改寫
為了讀數、寫數方便,有時需要把整萬、整億數寫成以“萬”或“億”為單位的數。
960 000 = 960 萬
100 0000000 = 100 億
教學反思
近似數
教學目標:
1. 經歷生活數據收集的過程,理解近似數表示的必要性。
2. 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數的方法。
3. 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不同精確值的近似數。
教學重難點:
1 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數的方法。
2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不同精確值的近似數。
教學準備:
學生學具,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教學把整萬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
1.課件出示白細胞和紅細胞的圖片,介紹白細胞:能消滅病菌,清潔血液;紅細胞:能輸送氧氣。一小滴血液含有:紅細胞:5000000個,白細胞:10000個。
2.讓學生把紅細胞 和白細胞的個數讀出來。
、侔凑账奈环旨壍姆椒ò焉厦嫒齻數表示成下面形式:
500 0000 1 0000
、谧寣W生讀出二個數:五百萬、一萬。
、劢處煟鹤x了這些數以后,你發現了什么?
、芙處煾鶕䦟W生的讀數過程作如下板書:
500 0000=500萬 1 0000=1萬
3.學生觀察、比較等號右邊與等號左邊的數。
①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等號右邊的數與等號左邊的數有什么不同?
。ǖ忍栍疫叺臄凳÷粤巳f位后面的尾數,等號左邊的數沒有省略萬位后面的尾數。
、谒鼈冇心男┫嗤牡胤?(等號兩邊的數大小完全相同)
4.學生小組討論:
、僬埻瑢W們想一想,怎樣用“萬”作單位表示整萬的數?(用萬作單位表示整萬的數只需要去掉萬位后面的四個“0”,并寫上“萬”字。)
、谟萌f作單位表示數有什么好處?
。ㄓ萌f作單位表示數既簡單又不容易寫錯,使人一看就知道數的大小。)
5.小結:為了讀數和寫數的方便,今后我們可以直接用“萬”作單位表示整萬數。
6.練習:
、抛寣W生獨立完成第12頁“試一試”1題,師巡視。
、聘膶懲旰,抽一部分同學把完成的練習在展示臺上展示出來,集體評價。
二、教學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
1.導入:
有些較大的數,有時沒有必要或者無法說出它的準確數。比如,華光小學約有2200名學生。全國小學生人數約1億3000萬,這里的2200只是一個近似數,又比如北京市人口約1400萬,全國人口總數約13億,這里的1400萬,13億也只是一個大概數據。既然生活中用到近似數這么多,那我們就應重視近似數的學習,怎樣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呢?
我們已經學過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2.復習:
用什么方法省略4926和9375千位后面的尾數?兩個數的省略方法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說出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數要根據百位上的數進行“四舍五入”的方法。)
師:如果把數擴大到比萬大的數,還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求它的近似數嗎?
3.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課本11頁內容。
、僮寣W生試做,同時指定四名學生在黑板上完成。
、诩居喺,然后分組議一議:
⑴在省略148264萬位后面的尾數時,要根據哪一位上的數進行“四舍五入”?
⑵在求近似數時,148264的千位上的數不滿5,應該怎么辦?
、乔蟪龅慕茢禐槭裁床皇褂谩暗忍枴倍褂谩凹s等號”?
三、指導學生完成12頁試一試習題。
板書設計:
近似數
148264≈148260(四舍五入到十位)
148264≈148300(四舍五入到百位)
148264≈148000(四舍五入到千位)
148264≈150000(四舍五入到萬位)
教學反思
認識更大的數 篇13
第一單元 認識更大的數
第 1 課時
教學內容:
數一數(第2-5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數一數”的活動,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體驗較大數的實際意義。
2、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等較大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
3、 通過“數一數”活動,感受學習更大的數的必要性,體會較大數的實際意義。能對周圍環境中與大數有關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
教學重、難點:
1、明確“數位”與“計數單位”之間的對應關系。
2、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等較大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
突出重點的策略:
與萬以內數的數位順序聯系,加以比較和類推。
教學準備:
學生、老師準備計數器若干個,多媒體課件、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生活中的大數
活動:創設情境,認識十萬。
叮叮和鐺鐺數小正方體的情境,學生看圖,提出對應的數學問題。
1.指導學生看圖,數一數下面共有多少個小方塊,并在計數器上撥一撥。
2.一個大方塊有一千個小方塊,十個大方塊有一萬個小方塊.
3. 在此基礎上,引出一百個大方塊有多少個小方塊的概念。然后按照一萬、二萬、三萬、……的順序,讓學生數一數。
4. 在數的過程中,用計數器上的珠子“撥一撥”,以增強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
5. 當學生數到九萬時,教師可以提出:“再加上一萬是多少?”的問題,以供學生思考。
6. 在學生充分的討論中,引出“十萬”的計數單位。
7.說一說:你知道十萬有多大嗎?
。1)十萬名學生大約組成XX個班級。
。2)十萬張紙摞在一起大約有3層樓高。
(3)十萬步大約在400米的跑道上走130圈。
。4)十萬天大約是274年。
設計思路:“十萬”是一個比較大的計數單位,在學生的生活范圍內一般較少接觸,沒有直觀的感性認識基礎,本活動創設的目的是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二、認識百萬、千萬、億……等計數單位。
1、認識“百萬”,“千萬”,“億”
推理活動中認識“百萬、千萬”:第3頁一輛轎車賣十萬元,那么2輛、3輛賣多少元?……10輛賣多少元?同樣,10個十萬是多少萬?10個百萬是多少元?
在學生認識“億”這個計數單位時,可讓學生充分想象。當說到10個千萬是多少時,可讓學生自己命名新的計數單位,在學生的各種命名中,老師引出“億”這個計數單位。
3、認識計數單位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在計數器上進行操作,并把每一次認識的新的計數單位都與計數器對應起來。
三、鞏固與應用
1、說一說,撥一撥:
第1題通過說一說、撥一撥的對應活動,鞏固學生學習的新的計數單位,使他們進一步理解十進制計數方法“滿十進一”的計數原則。所以,這一活動應讓學生自己嘗試操作,在多次嘗試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歸納“滿十進一”的方法。
2、練一練第2、3、4題:
首先要審題,明白數數的要求;其次學生數到“滿十進一”時,老師可作一些追問,以明確什么時候進位,什么時候是按順序數。如果學生有困難,可借助使用計數器試一試。
3. 第5題讓學生自己填寫,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實踐作業:
1、練一練6、7題。
2、收集5-10個生活中常見的大數,小組交流后全班交流。
板書設計:
生活中的大數
計數單位
千 百 十 億 千 百 十 萬 千 百 十 個
億 億 億 萬 萬 萬
10個一萬是十萬,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
10個一千萬是一億,……
教學反思:
第 2 課時
教學內容:
人口普查(第6-8頁)
教學目標:
1. 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并能說出這些大數的意義。
2. 能對多位數進行估計,發展估計意識。
3. 會正確讀、寫多位數。
教學重、難點:
1、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
2、掌握中間或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
突出重點的策略:
復習萬以內數的讀寫法,進行知識遷移類推。在掌握讀數的基礎上,再討論寫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幻燈片,計數器若干,整數數位順序表,課前學生、老師收集的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大數。
教學過程:
一、生活中的大數
學生交流收集的生活中的大數,并按大小進行分類。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以參與者的身份,出示一些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數據,以供學生討論。
。1)你能讀出這些數嗎?
。2)你能寫出香港和澳門的人口數嗎?
(可以引導學生將收集來的數據分成億以內數和億以上數,兩種類型)
二、較大數的讀法
1、討論“億以內數的讀法”
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能自己歸納讀數的方法
2、討論“億以上數的讀法”
學生在進行讀數時,必須與數位順序表結合起來,以增強學生的直觀性
3、鞏固與應用
在小組內進行讀數練習,互相學習,互相糾正。
做試一試第一題,在讀數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大數的意義。
三、較大數的寫法
1、討論“億以內數的寫法”
讓學生在寫的過程中討論總結“億以內數的寫法”
2、討論“億以上數的寫法”
讓學生在寫的過程中討論總結“億以上數的寫法”
3、鞏固與應用
在小組內進行寫數練習,互相學習,互相糾正。
做試一試第二題,在寫數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大數的意義。
4、如果學生收集的數據中沒有特殊的多位數,如“級的中間零”、“級的末尾零”等,教師可以作一些補充,也可以組織學生先討論這些特殊數據的讀寫方法,然后再加以指導。
四、總結討論。
1、與同學交流你是怎樣讀數和寫數的。
2、學生完成練一練的題目,先獨立完成,交流方法。
五、比較數的大小
1、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出示幻燈片)
將上面的萬以內的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2、比較更大數的大小
讓學生比較書上提供的人口普查的數據的大小,并將結果的實際意義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如澳門的人口數在這幾個城市里是最少的;北京與天津的人口數都是1千多萬等。
3、鞏固與應用
在小組內,將每人收集來的數據進行排序,并將結果的實際意義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五、作業:
1、練一練3、4
2、在報刊雜志等媒體中收集一些有關國土面積、人口情況、海洋資源的大數的信息。
板書設計:
大數的讀、寫
億級 萬級 個級
千 百 十 億 千 百 十 萬 千 百 十 個
億 億 億 萬 萬 萬 計數單位
1 2 6 5 8 3 0 0 0 0 十二億六千五百八十三萬
1 3 8 2 0 0 0 0 一千三百八十二萬
第 3 課時
教學內容:
國土面積(第9-10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在描述數據的過程中,體會有些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能用“萬”或“億”作單位表示大數。
2、掌握數據改寫的方法。
3、引導學生關注較大數據的實際意義。
教學重、難點:
體會某些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突出重點的策略]:
結合實際背景,認識數據改寫的必要性。改寫前后數據的比較,大小沒有變化,只是計數單位不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幻燈片及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 體會數據改寫的必要性
1、電腦課件展示太陽和地球圖,讓學生觀察、收集消息,了解太陽和地球的大小關系。
2、讓學生讀出太陽和地球的直徑分別是多少,并說一說太陽的直徑是地球的多少倍。這時學生感到直接說出這兩個大數之間的倍數關系比較困難。
3、教師出示一組數據改寫的實例。讓學生比較同樣的數據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讓學生體會到數據改寫的必要性。
二、探索改寫方法
1、出示一幅中國地圖,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國土的面積,讓學生讀一讀。
學生讀出這些面積后,問:如果要記錄方便,這些數據可以怎樣進行改寫?
2、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改寫的方法。
3、完成試一試第1、2題:進一步鞏固改寫的方法。
4、對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在改寫中逐步發現改寫的方法。
三、鞏固與應用
練一練第1題:出示我國西部各省、市、自治區的土地面積,在學生讀一讀的基礎上再請學生改寫成以“萬”為單位的數。收集一些西部地區的其他信息,以供學生間互相進行改寫。
練一練第2題:在練習“海洋資源”時,先讓學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識,特別是我國海洋的區域等。接著出示有關的數據,讓學生讀一讀。然后討論這些數據如何進行改寫?在此基礎上,學生會體會到這些數據改寫成以“億”作單位比較方便。
四、作業
收集有關森林面積方面的數據。
板書設計:
大數的改寫
為了讀數、寫數方便,有時需要把整萬、整億數寫成以“萬”或“億”為單位的數。
9600000 = 960 萬
10000000000 = 100 億
教學反思:
第 4 課時
教學內容:
森林面積(第11-12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使學生感受近似數的廣泛應用,會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2、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不同精確值的近似數。
教學重、難點:
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幻燈片,學生、老師課前搜集的數據。
突出重點的策略:
體會近似數的作用和意義,在觀察比較中,引導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討論數據收集的方法及數據的實際意義
1、師:課前,老師請每個同學在報紙雜志、電視廣播等媒體中收集了一些數據,誰能來說一說你們收集的數據?
。▽W生匯報收集的數據,教師把某些數據板書在黑板上,對某些問題作一些適當的追問。)
。1)你能說一說這些數據的實際意義嗎?
。2)這組數據是通過什么辦法得到的?
。3)如果同樣要收集這些數據,還有其他的辦法嗎?
。ㄔ谂c學生的交流中,指導數據收集的方法。)
師:請看一組關于植樹方面的數據(出示教材第10頁的情境圖)。誰能來說一說這些數據所表示的意義。
2.認識近似數
師:請大家注意,在圖中有這么一條信息,“XX年我國造林面積約是747萬公頃!边@4里為什么要用“約是多少”來表示呢?
師:那么,這里所說的“小華一家去年植樹12棵”為什么就沒有加上“約是多少”的詞語呢?
師:根據剛才的討論,如果把同學們收集的數據與老師收集的數據進行分類,可以怎樣分呢?
師:為什么把這些數據放在一起(指近似數)?這個同學說得很好,像這樣的數我們叫作近似數。
師:現在誰能說一說你收集的數據中有哪些是近似數?
二、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數
出示說一說中的數據,使學生通過比較、分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數的方法。結合是試一試第2題的討論,體會如何根據不同需要求近似數。
三、鞏固與應用
做試一試第1題:匯報時說說取近似值的方法。
試一試第2題:在實際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據情況取不同精確程度的近似數。在本題中,可先讓學生說一說三個近似值的精確程度,再出示下面的兩個小問題,供學生討論。在討論時重點讓學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據實際的需要來確定的。
討論:重點可討論括號內的數字有幾種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四、小結
今天我們都學習了哪些知識?你對哪個內容最感興趣?為什么?有什么問題嗎?
五、作業
練一練1、2題。
板書設計:
求近似數
——“四舍五入法”
1994年至XX年我國造林面積統計是224318570公頃。
精確到千公頃:約224319千公頃。
精確到萬公頃:約22432萬公頃。
精確到億公頃:約2億公頃。
教學反思:
第 5 課時
教學內容:
練習一(第14-15頁)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歸納本單元所學知識,使知識形成網絡,鞏固多位數的讀寫方法,鞏固多位數的改寫和求近似數的方法。
2、培養學生復習整理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通過練習,鞏固本單元學習的多位數的讀、寫、大小的比較、改寫及求近似數的方法。
2、能夠正確、靈活的解答問題。
突出重點的策略:
p15頁第4、5題。
教學準備:
幻燈片,學生、老師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大數。
教學過程:
一、 歸納總結
同學們,通過前一段的學習,你們對多位數有了一定的認識今天你們能先談一談有什么收獲嗎?
學生小組內交流歸納,集體反饋。
幻燈片出示:
二、應用方法,鞏固練習
1、基本練習。
提問:請學生背出整數數位順序表,并回答幾位一級,我們共學了哪些級,分別包括什么數位,相鄰的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小組交流,集體歸納。
2、綜合練習。
練習一第1題:先回顧計數單位的順序,再根據書中的數據說說它們是幾位數,最高位在什么位上,并進行讀、寫。
練習一第2題:先復習多位數的不同數位上數字的不同意義。再進行數的改寫。
練習一的第3題:活動可以分成兩步完成:第1步 一個同學讀數,另一個同學根據所讀的數寫數,經過幾次讀數,兩人可交換角色;第2步一個同學寫數,另一個同學根據所寫的數讀數,然后交換角色進行。在同桌練習的基礎上,可選派代表在全班進行比賽,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練習一的第4、5題:完成后說說比較的方法。
板書設計:
練習一
億級 萬級 個級
千 百 十 億 千 百 十 萬 千 百 十 個
億 億 億 萬 萬 萬 計數單位
1 2 6 5 8 3 0 0 0 0 十二億六千五百八十三萬
1 3 8 2 0 0 0 0 一千三百八十二萬
認識更大的數 篇14
[教學內容] 人口普查(第6頁)
[教學目標]
1、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并能說出這些大數的意義。
2、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
[教學重、難點] 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
[教學準備] 學生、老師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大數。
[教學過程]
一、生活中的大數
小組內交流收集的數據,并按大小進行分類。
(可以引導學生將收集來的數據分成億以內數和億以上數,兩種類型)
二、較大數的讀法
1、討論“億以內數的讀法”
在讀的過程中討論總結“億以內數的讀法”
2、討論“億以上數的讀法”
在讀的過程中討論總結“億以上數的讀法”
3、鞏固與應用
在組內每人進行讀數練習,互相學習,互相糾正。
做試一試第一題,在讀數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大數的意義。
三、較大數的寫法
1、討論“億以內數的寫法”
在寫的過程中討論總結“億以內數的寫法”
2、討論“億以上數的寫法”
在寫的過程中討論總結“億以上數的寫法”
3、鞏固與應用
在組內每人進行寫數練習,互相學習,互相糾正。
做試一試第二題,在寫數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大數的意義。
四、比較數的大小
1、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這是以前學過的內容,先出幾個數讓學生總結比較的方法。
如將下面的數從小到大排列:
1034 120 1043 9001 318 124
2、比較更大數的大小
讓學生比較書上提供的人口普查的數據的大小,并將結果的實際意義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如澳門的人口數在這幾個城市里是最少的;北京與天津的人口數都是1千多萬等。
3、鞏固與應用
在小組內,將每人收集來的數據進行排序,并將結果的實際意義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五、作業:
1、練一練 1、2、3、4
2、在報刊雜志等媒體中收集一組有關國土面積、西部情況、海洋資源的大數的信息。
[板書設計]
大數的讀、寫
億級 萬級 個級
千 百 十 億 千 百 十 萬 千 百 十 個
億 億 億 萬 萬 萬 計數單位
1 2 6 5 8 3 0 0 0 0 十二億六千五百八十三萬
1 3 8 2 0 0 0 0 一千三百八十二萬
[教學后記]
今天上完新課,我布置了幾道題目讓同學們做,可是居然有兩三個同學全錯,我只好又將他們喊到辦公室來一個一個的教,直到弄懂為止,哎~~看來我認為簡單的東西學生學起來確實很難,我還是放慢腳步吧!
認識更大的數 篇15
課型:新授課
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等較大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數一數”的活動過程中,掌握大數的數法,并體驗大數的實際意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數字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知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學重點:
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等較大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掌握大數的數法,并體驗大數的實際意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圖片展示,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以下幾幅圖片:故宮占地720xx0平方米;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鳥巢”可容納100000人;國家大劇院“蛋殼”面積約為3.5萬平方米;我國森林覆蓋面積158000000公頃。
教師提問:從圖片中,你發現了什么問題?有什么感受?(數字都比較大)引出本課主題:認識更大的數——數一數。
二、動手實踐,探究新知
1、復習萬以內的計數單位:萬、千、百、十、個,板書。
2、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撥一撥:一個一個地數,數到十;十個十個地數,數到一百;一百一百個地數,數到一千;一千一千個地數,數到一萬
思考:個位和十位、十位和百位、百位和千位、千位和萬位,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是什么關系?(都是滿十進一)
3、認識“十萬”
得出結論后,讓學生嘗試接著往下數,一萬一萬地數,數到十個一萬時,提問:數到這里,你想到了什么?你還能接著往下數嗎?(滿十進一,進到萬位的下一位,也就是十萬,十個一萬是十萬)
大家知道十萬有多大嗎?展示多媒體圖片:十萬名學生大約能組成20xx個班級;十萬張紙摞在一起大約有三層樓高;十萬步大約在400米的跑道上走130圈;十萬天大約是274年。
4、認識“百萬、千萬、億”
再看一個實際問題,展示多媒體圖片:1輛轎車賣十萬元,2輛能賣多少元?3輛呢?……10輛呢?用計數器來算一算。10個十萬是多少?(板書:百萬)
1輛客車賣一百萬,10輛呢? 10個百萬是多少?(板書:千萬)
1艘輪船賣一千萬,10艘呢? 10個千萬是多少?(板書:億)
提問:以上相鄰兩個單位之間是什么關系,不相鄰的單位又是什么關系?完成教材第4頁的“填一填”。(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十,也就是十進關系)
三、鞏固練習,內化提高
1、課本第5頁的第2題。
2、同桌之間比賽,練習課本第3題和第4題,看誰數得又快又好。
四、教師引導,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比較大的數,你都認識了哪些計數單位?在這些計數單位中,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五、課堂延伸,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第5題。
2、在計數器上撥出2345678,說一說這個數由幾個百萬、幾個十萬、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下節課和你的同桌分享一下。
板書設計:
認識更大的數——數一數
計數單位
千 百 十 億 千 百 十 萬 千 百 十 個
億 億 億 萬 萬 萬
10個一萬是十萬,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 10個一千萬是一億,……
認識更大的數 篇16
第四課時 國土面積---改寫
[教學內容] 國土面積---改寫(第9頁)
[教學目標]
1、在描述數據的過程中,體會某些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2、體會較大數據的實際意義。
[教學重、難點]體會某些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教學準備] 在報刊雜志等媒體中收集一組有關國土面積、西部情況、海洋資源的大數的信息。
[教學過程]
一、體會數據改寫的必要性
教師出示從媒體收集來的一組數據改寫的實例。讓學生比較同樣的數據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讓學生體會到數據改寫的必要性。
二、探索改寫方法
1、出示中國地圖,了解一些省、市、自治區的土地面積。
讓學生讀出這些面積,問:如果要記錄方便,這些數據可以怎樣進行改寫?
2、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改寫的方法。
3、完成試一試第1、2題:進一步鞏固改寫的方法。
三、鞏固與應用
練一練第1題:先請學生說一說我國西部各省、市、自治區的情況以及它們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區具體的土地面積,在學生讀一讀的基礎上再請學生改寫成以“萬”為單位的數。
練一練第2題:先讓學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識,特別是我國海洋的區域情況等。接著出示有關的數據,讓學生讀一讀,然后討論這些數據如何進行改寫。
四、作業
收集有關森林面積方面的數據。
[板書設計]
大數的改寫
為了讀數、寫數方便,有時需要把整萬、整億數寫成以“萬”或“億”為單位的數。
9600000 = 960 萬
10000000000 = 100 億
[教學后記]
課堂上看見同學們好似個個都懂了,作業一做紕漏就出來了,謝雨航連錯4題,我真是生氣啊,課堂上一再強調“要專心聽”可是有些學生就是不專心,現在的孩子真是拿他沒辦法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