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學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 > 認識更大的數(通用13篇)

認識更大的數

發布時間:2023-09-02

認識更大的數(通用13篇)

認識更大的數 篇1

  數一數

  一、教學內容

  教材2-4頁

  二、教學目標

  1、了解生活中的多位數,明確級、數位、計數單位的概念,掌握十進制計數法,知道億是個很大的數。

  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觀察、動手及分析能力。

  3、進一步滲透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的思想,使學生養成認真仔細的良好習慣。

  三、重點難點

  1、明確“數位”與“計數單位”之間的對應關系。

  2、掌握十進制計數法。

  四、教具準備

  計數器,相關數據資料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向學生呈現一組圖畫,并展示生活中的多位數。

  故宮占地720000平方米;2003年已有112000000平方米的“都 市森林”環繞北京城;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在奧運會期間可容納100000人;國家大劇院“蛋殼”面積約為3.5萬平方米。

  提問:這些都 是老師找到的圖片資料,看完之后同學們有什么感受?有什么發現都可以說一說。

  教師提問:同學 們說的都很好,在這些資料中出現的數據都 比較大,是我們學過過的,你們認識它們嗎?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來認識這些比較大的數。

  (二)探索新課

  1、復習

  說出萬以內的計數單位

  提問:10個一是多少?10個十是多少?10個百是多少?

  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系是怎么樣的?

  讀出下面各數

  4958、 3026、 4005、 7000

  板書出各數字的數位。

  2、認識“十萬”

  出示一張面值一百元的人民幣

  提問:10張100元是多少元?20張呢?50張呢?100張是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

  學生回答。

  提問:如果一捆面值一百元的人民幣是一百張,那么這一捆人民幣是多少元?

  收銀元員一共收了9捆人民幣,共是多少元?

  提問:再加一捆,是多少元呢?(可以借助計數器)

  教師質疑:萬位滿十了怎么辦?(小組討論)

  老師小結:萬位滿十,向前一位進一,就是“十萬”,10個一萬就是“十萬”。

  板書:十萬

  3、認識“百萬、千萬、億”

  出示汽車圖并提問:

  1輛轎車如果賣十萬元,2輛能賣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

  說出想法后用計數器驗證。

  提問:10個十萬是多少?10個一百萬是多少呢?10個一千萬呢?

  分別板書:百萬、千萬、億

  同時告訴學生:一億是一個很大的數,如果1秒數一個數,晝夜不停地數,數到1億要數3年2個多月。

  然后指出萬、十萬、百萬、千萬、億和以前學的個、十、百、千一樣,都是計數單位。

  提問:從剛才一邊撥珠,一邊數數的過程中,誰發現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

  (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十,也就是十進關系)

  (三)課堂作業設計

  教材第3頁第1題。

  在進行練習前,教師要告訴學生撥珠時只在一個數位上撥,最好是我們今天學過的計數單位。

  教材第4頁第2題。

  教師要讓學生邊撥珠邊數數。注意指導學生手口要一致,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如果遇到進位問題,可以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如:千位滿十,要向萬位進一。

  教材第4頁第3題和第4題。

  教師可以補充數數的題目。例如:一萬一萬地數,從九十五萬數到一百零四萬。

  一千萬一千萬地數,從六千萬數到一億。

  一百萬一百萬地數,從四千六百萬數到五千三百萬。

  教材第4題第5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訂正答案。如果有的學生完成有困難,可以先讓他們撥一撥計數器,明確前后兩檔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義。

  (四)思維訓練

  如果給你足夠多的小木塊,你用什么方法表示出“12345”這個數?與同學交流一下,看看誰的方法又正確又簡便。

  (五)課堂小結

  老師提問:在今天這節課上我們認識了比較大的數,你都記住了哪些計數單位? 一共有幾個?

  在這些計數單位中,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認識更大的數 篇2

  一、教學理念:

  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開展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數學學習活動。結合新課標我注重了創設情境,“活躍”教材及學生;二注重引導學生探索,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小結歸納;三是重交流,重視組內、全班等交流形式。

  二、說教材:

  《認識更大的數》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內容。本單元在學生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更大的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掌握更大數的讀寫,并能在數據的收集過程中,認識近似數。學習的內容主要有四個部分:億以內數的認識、億以內數的讀寫、大數的改寫以及近似數的認識。教材提供了較豐富的素材,讓學生感受大數,不僅為學生認識大數提供豐富的內容,也為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提供了好素材。教學內容的呈現給了學生自主探索和自主交流的空間,也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了思路。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結合學生認知識發展特點,我確定了本單元的教學目標:

  1.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感受學習更大數的必要性,并能體驗大數的實際意義。

  2.通過實踐操作活動,認識億以內數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并會正確讀、寫以及比較數的大小。

  3.在收集數據的過程中,認識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掌握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的改寫方法。

  4.理解近似數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的意義,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數的方法,能對更大的數進行估計。

  四、教學重難點:根據學生的實際和課標的要求,確定了億以內數的讀寫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億以內數的寫法和求近似數是本單元的教學難點。

  五、教法學法: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主要采用的是創設情境,合作交流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體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六、學情分析:

  本單元學生認識的數都是一些大數,學生在生活中接觸得比較少。但是我們班有不少的學生居住在街道,家庭條件比較好,且知識面比較廣。學生有了對萬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并且也有對大數產生的必要有了需要。

  七、資源的選擇:關注學生周圍生活中的學習資源;結合教學內容選取了幫助學生理解的遠程教育資源上的課件和網上下載的課件,配備的教學掛圖等。

  八、教學過程:本單元一共分為9課時完成教學。其中新課學習為4課時。

  第1課時數一數

  在數數的過程中,感受大數的意義

  本單元學生認識的數都是一些較大的數,一般學生在生活中接觸得比較少。為增加學生的感性知識,豐富學生對數的認識,多次安排了數一數的活動。通過“數一數”的活動,感受學習較大數的必要性,并能體驗較大數的實際意義;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等較大的計數單位,并能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

  活動過程:

  活動一:創設情境,認識十萬。

  活動二:認識百萬、千萬、億……等計數單位。

  活動三:練習活動

  活動四:實踐作業

  1.閱讀你知道嗎?小組交流想法。

  2.每人收集5個生活中的大數,小組交流后全班交流。

  3.在計數器上撥數、讀數。

  第2課時人口普查

  在數據收集的過程中,掌握大數的讀寫

  在學生生活的環境中,經常可以接觸到比較大的數。對此,當學生初步認識了大數后,可以組織學生到各種媒體上收集一些數據,并能說一說這些數據的實際意義,以提高學生感受的程度。接著,可以把學生收集的一組數據進行討論,從而引出大數的讀寫方法。

  活動過程:

  活動一:讀、寫更大的數。

  1.學生交流收集的生活中的大數。

  2.讓學生對收集的數據根據大小進行分類,然后與學生共同討論“億以內的數”的讀法,并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能自己歸納讀數的方法;接著與學生討論“億以上的數”的讀法。學生在進行讀數時,必須與數位順序表結合起來,以增強學生的直觀性。同樣,在寫數方面,也可以分兩步進行,先寫“億以內的數”,再寫“億以上的數”。

  3.如果學生收集的數據中沒有特殊的多位數,如“級的中間零”、“級的末尾零”等,作一些補充,組織學生先討論這些特殊數據的讀寫方法,然后再加以指導。

  4.總結討論。

  (1)與同學交流你是怎樣讀數和寫數的。

  (2)將上面的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活動二:完成試一試,體會大數的實際意義。

  活動三:實踐練習。

  第3課時國土面積

  結合實際背景,幫助學生學習大數的比較,并認識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

  一些比較大的數據,由于書寫的不方便,需要將一些較大的數據改寫成以萬、或億作單位,這樣既方便書寫,又便于讀數。教材中安排的“國土面積”中的一些數據都是比較大的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的改寫過程,讓學生體會到改寫的必要性。

  活動一:創設情境,解決問題。

  1.學生交流在生活中收集到的大數,體驗到數據改寫的必要性。

  2.出示一幅中國地圖,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國土的面積,讓學生讀一讀。

  (1)學生試著改寫,評價。

  (2)觀察一些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從中發現改寫的基本方法。

  3.對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讓學生自己在改寫中逐步發現改寫的方法。

  活動二:實踐練習。

  第4課時森林面積

  在觀察比較中,引導學生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

  近似數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運用的數,它與精確數不同,表示的僅是某一對象的一定范圍。對于近似數學生在日常活動中也已接觸到,不過沒有出現這樣的概念。而本單元的學習是相對系統一些,同時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主要是以四舍五入法為主)通過學習讓學生經歷生活數據收集的過程,理解近似數表示的必要性;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數的方法;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不同精確值的近似數。

  活動一:交流收集的數據。

  1.交流收集的數據,說說這些數據的實際意義。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數據進行分類。在各種分類中重點討論精確數與近似數這兩類的特點,并讓學生再舉例說一說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近似數。

  2.出示“觀察與思考”中的一組數據,重點討論取不同的精確值后數據的變化情況,從中讓學生發現到“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然后,引出這種取近似數的方法叫“四舍五入”的概念。

  活動二:第11頁“試一試”第2題。

  1.先出示三種近似數,讓學生說一說它們精確的程度,然后出示下面的兩個小問題,供學生進行討論。在討論時,重點突出選擇的依據,讓學生理解取近似數是根據實際的需要來確定的,懂得同樣進行比較,需要用相對應的單位進行比較的方法。

  2.“討論”,這是一題從逆向思維的角度考慮原來精確數的范圍,出示這些題目時,重點可以展示括號內的數字有幾種可能性,分析哪些是“四舍的”、哪些是“五入的”,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概括出原數有幾種可能的特點。

  活動三:實踐練習。

  九、教學反思

  1、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的教育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本單元的教學中,人口普查、國土面積、生產總值等數據,使學生的學習情趣高,學習氛圍濃。

  2、在讀、寫大數時學生依靠彼此的幫助和題型都可以完成學習任務,在讀寫中間有零的大數的時候,碰到的困難比較多,但是在交流的時候,大家把這個問題忽略了,我的任務就是把這個問題提出來,讓大家進行討論和交流。學生會借助以前學習的經驗和基礎,進行遷移性的學習,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寫數仍然是

  3、近似數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運用的數,它與精確數不同,表示的僅是某一對象的一定范圍。“近似數”的概念還是第一次接觸。學生對這一部分的知識掌握出現較大的困難,主要是根據不同的需要取不同的精確值。通過加深對近似數概念的理解。求近似數方法教材采用觀察思考的方法,把一組不同的近似數放在一起,根據不同的要求,得出不同的近似數。讓學生自己進行選擇、分析,尋找其中的規律。

  總體來說,本單元的教學效果比較好,部分學生對大數的讀寫和求近似數的內容掌握不好。學生粗心的毛病還比較嚴重,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將加強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

  十、教學評價:

  采用了分節評價(作業)和單元評價的方式(綜合試題:)。

  數學第七冊第一單元練習題

  班級姓名

  1.填一填:

  (1)一個整數,從右數起,第四位是位,第十位是位。

  (2)20800000是由2個和8個組成的。

  (3)60006000是位數,最高位是位,左邊的6表示,右邊的6表示。

  (4)比最大的四位數多1的數是,比最小的六位數少1的數是。

  (5)5000000=萬998300≈萬

  8000000000=億1249990000≈億

  (6)一個8位數,千萬位、萬位、千位上的數字都是9,其他數位上的數字都是0,這個數寫作,讀作,精確到萬位約是。

  2.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

  (1)最小的七位數是1111111。

  (2)30904098這里面的三個0都在中間,所以都要讀出來。

  (3)一個十二位數,它的最高位是千億位。

  (4)449800000≈5億。

  (5)最大的八位數與最小的九位數相差1。

  3.選擇題。

  (1)下面各數中,最小的數是。

  a.408065b.408056c.400856

  (2)下面的數中,一個零也不讀的數是

  a.500600b.5060000c.5006000

  (3)19□789≈19萬,方框里最大可填。

  a.5b.4c.9

  (4)一千萬一千萬地數,數十次是。

  a.一百萬b.一億c.十億

  (5)三億有。

  a.30個一萬b.30

認識更大的數 篇3

  第四課時 國土面積---改寫

  [教學內容] 國土面積---改寫(第9頁)

  [教學目標]

  1、在描述數據的過程中,體會某些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2、體會較大數據的實際意義。

  [教學重、難點]體會某些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教學準備] 在報刊雜志等媒體中收集一組有關國土面積、西部情況、海洋資源的大數的信息。

  [教學過程]

  一、體會數據改寫的必要性

  教師出示從媒體收集來的一組數據改寫的實例。讓學生比較同樣的數據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讓學生體會到數據改寫的必要性。

  二、探索改寫方法

  1、出示中國地圖,了解一些省、市、自治區的土地面積。

  讓學生讀出這些面積,問:如果要記錄方便,這些數據可以怎樣進行改寫?

  2、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改寫的方法。

  3、完成試一試第1、2題:進一步鞏固改寫的方法。

  三、鞏固與應用

  練一練第1題:先請學生說一說我國西部各省、市、自治區的情況以及它們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區具體的土地面積,在學生讀一讀的基礎上再請學生改寫成以“萬”為單位的數。

  練一練第2題:先讓學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識,特別是我國海洋的區域情況等。接著出示有關的數據,讓學生讀一讀,然后討論這些數據如何進行改寫。

  四、作業

  收集有關森林面積方面的數據。

  [板書設計]

  大數的改寫

  為了讀數、寫數方便,有時需要把整萬、整億數寫成以“萬”或“億”為單位的數。

  9600000 = 960 萬

  10000000000 = 100 億

  [教學后記]

  課堂上看見同學們好似個個都懂了,作業一做紕漏就出來了,謝雨航連錯4題,我真是生氣啊,課堂上一再強調“要專心聽”可是有些學生就是不專心,現在的孩子真是拿他沒辦法喲!

認識更大的數 篇4

  單元教學目標 1、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感受學習更大數的必要性,并能體驗大數的實際意義。 2、通過實踐操作活動,認識億以內數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 并會正確讀、寫以及比較數的大小。 3、在收集數據的過程中,認識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掌握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的改寫方法。 4、理解近似數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的意義,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數的方法,能對更大的數進行估計。 單元教學建議 本單元在學生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更大的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掌握更大數的讀寫,并能在數據的收集過程中,認識近似數。學習的內容主要有四個部分:億以內數的認識、億以內數的讀寫、大數的改寫以及近似數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在數數的過程中,感受大數的意義 本單元學生認識的數都是一些較大的數,一般學生在生活中接觸得比較少。為增加學生的感性知識,豐富學生對數的認識,教材中多次安排了數一數的活動。第一次數數,通過數人民幣的過程,認識“十萬”。人民幣是學生相對比較熟悉的,也是他們能直接感受的。教材中安排的一疊人民幣是一萬元,那么九疊人民幣是幾萬元呢?當再增加一萬元后,又是幾萬呢?對于這些問題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進行交流,從中逐步引出“十萬”的計數單位。當然,在課堂教學中不可能直接請學生數這么多的人民幣,因此,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制作一些卡片來替?張卡片代表一萬元,那么9張卡片是多少元呢?第二次數數,通過賣轎車的活動,認識“百萬”、“千萬”、“億”。教材中安排的“1輛轎車賣100000元”,目的是提供給學生數的機會,通過逐步數的過程,認識“百萬”這一計數單位。如果學生的基礎比較好,就不需要逐一數數,也可以跳躍式的數。如1輛轎車賣100000元,那么2輛、3輛是多少元呢?6輛、7輛是多少元呢?10輛是多少元呢?由于學生有了前面兩次數數的經驗,認識“千萬”、“億”這兩個計數單位就可以精簡一些,以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第三次數數,練習過程中的數數。練習中安排的多道題目都是需要學生數一數,力圖通過數一數的過程,進一步理解各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體會到十進制計數的特點。 學生在數的過程中,及時地進行概括是本單元學生的重點環節。 如學生在第一次數的時候,把數直觀的人民幣與計數器上對數據的認識結合起來,是提高學生抽象能力的舉措。通過計數器上珠子的撥一撥,促使學生能將直觀的數數與抽象地數數統一起來。同樣,后面兩次的數數,也應與計數器上撥數結合起來。 2、 在數據收集的過程中,掌握大數的讀寫 在學生生活的環境中,經常可以接觸到比較大的數。對此,當學生初步認識了大數后,可以組織學生到各種媒體上收集一些數據,并能說一說這些數據的實際意義,以提高學生感受的程度。接著,可以把學生收集的一組數據進行討論,從而引出大數的讀寫方法。教材中安排的“人口普查”的一些數據,僅表示數據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學中可以運用這些數據開展活動,也可以直接討論學生收集的數據,然后引出讀法與寫法。本冊教材將多位數的讀法與寫法結合在一起進行教學,因為這兩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當然,在教學中,可以先突出讀法,在學生掌握讀法的基礎上,然后再討論寫法。 加強對數據實際意義的理解,能用數學的眼光分析身邊的一些數據的意義是本單元著重滲透的思想。 不論是數據的收集過程,還是解釋數據的意義,都是為了讓學生在生活實際的背景下進行學習,這一點在教學時需要格外地重視。如第6頁上的“說一說”內容的安排,其重要的一點是通過學生對這些數據的讀寫過程,既能鞏固他們讀寫的方法,更能體會到數據是與生活緊密聯系的。 3、 結合實際背景,認識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 一些比較大的數據,由于書寫的不方便,需要將一些較大的數據改寫成以萬、或億作單位,這樣既方便書寫,又便于讀數。教材中安排的“國土面積”中的一些數據都是比較大的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的改寫過程,讓學生體會到改寫的必要性。因此,數據改寫的活動應盡可能創造條件安排在一定的背景下進行,從而使學生體會改寫所帶來的方便。 數據的改寫是對數據表示形式的變化,它的大小并沒有發生變化。對此,在改寫過程中應向學生說明改寫后為什么要寫計數單位的道理。如 9600000=960萬,等號左邊的數是以“個”為單位,一般以“個”為單位就不寫計數單位了。而等號的右邊是以“萬”為單位,如果這個計數單位不寫,那么就會變成以“個”為單位,這樣兩者之間就會相差很大。這些道理,可以結合具體的情景加以說明,以便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減少錯誤。 4、 在觀察比較中,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 近似數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運用的數,它與精確數不同,表示的僅是某一對象的一定范圍。對于近似數學生在日常活動中也已接觸到,不過沒有出現這樣的概念。而本單元的學習是相對系統一些,同時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主要是以四舍五入法為主)。 教材中安排的“森林面積”活動,是一些有關植樹的題材,這些題材的數據中有些是精確的,有些是近似的。出示這組數據后,可以讓學生自己說一說,并討論為什么會形成這些近似數,從而讓學生明白近似數產生的過程,以加深對近似數概念的理解。接著,讓學生自己舉例說一說生活中的近似數。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幫助學生進行辨別,區分精確數與近似數的差異。 求近似數方法教材采用觀察思考的方法,把一組不同的近似數放在一起,根據不同的要求,得出不同的近似數。教學時,可以采用對比的方法,將這一組數據整齊排列,然后請學生進行觀察,接著再進行討論。如精確到千公頃:約是224319千公頃,那么千位上的“9”是怎么出來的?通過一組數據的比較,相信學生能發現求近似數的方法。 近似數在具體的運用中,將根據不同的需要取不同的精確值。教材第11頁第2題安排的練習,就是一道根據實際情景需要選擇不同的近似數。在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自己進行選擇,然后再進行分析,尋找其中的規律。一般說,是以對應的方法來確定。如第⑴題中,全國造林是以“萬公頃”為單位,那么比較內蒙古自治區的造林也應用“萬公頃”為單位。第⑵題2000年內蒙古自治區造林是以“千公頃”為單位,那么比較2001年的造林數也應以“千公頃”為單位。

  第一課時 認識更大的數

  數一數

  一、教學內容 教材2-4頁 二、教學目標 1、了解生活中的多位數,明確級、數位、計數單位的概念,掌握十進制計數法,知道億是個很大的數。 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觀察、動手及分析能力。 3、進一步滲透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的思想,使學生養成認真仔細的良好習慣。 三、重點難點 1、明確“數位”與“計數單位”之間的對應關系。 2、掌握十進制計數法。 四、教具準備 計數器,相關數據資料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向學生呈現一組圖畫,并展示生活中的多位數。 故宮占地720000平方米;2003年已有112000000平方米的“都 市森林

  ”環繞北京城;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在奧運會期間可容納100000人;國家大劇院“蛋殼”面積約為3.5萬平方米。 提問:這些都 是老師找到的圖片資料,看完之后同學們有什么感受?有什么發現都可以說一說。 教師提問:同學 們說的都很好,在這些資料中出現的數據都 比較大,是我們學過過的,你們認識它們嗎?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來認識這些比較大的數。 (二)探索新課 1、復習 (1) 說出萬以內的計數單位 (2) 提問:10個一是多少?10個十是多少?10個百是多少? (3) 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系是怎么樣的? (4) 讀出下面各數 4958、 3026、 4005、 7000 板書出各數字的數位。 2、認識“十萬” 出示一張面值一百元的人民幣 提問:10張100元是多少元?20張呢?50張呢?100張是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 學生回答。 提問:如果一捆面值一百元的人民幣是一百張,那么這一捆人民幣是多少元? 收銀元員一共收了9捆人民幣,共是多少元? 提問:再加一捆,是多少元呢?(可以借助計數器) 教師質疑:萬位滿十了怎么辦?(小組討論) 老師小結:萬位滿十,向前一位進一,就是“十萬”,10個一萬就是“十萬”。 板書:十萬 3、認識“百萬、千萬、億” 出示汽車圖并提問: 1輛轎車如果賣十萬元,2輛能賣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 說出想法后用計數器驗證。 提問:10個十萬是多少?10個一百萬是多少呢?10個一千萬呢? 分別板書:百萬、千萬、億 同時告訴學生:一億是一個很大的數,如果1秒數一個數,晝夜不停地數,數到1億要數3年2個多月。 然后指出萬、十萬、百萬、千萬、億和以前學的個、十、百、千一樣,都是計數單位。 提問:從剛才一邊撥珠,一邊數數的過程中,誰發現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 (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十,也就是十進關系) (三)課堂作業設計 1.教材第3頁第1題。 在進行練習前,教師要告訴學生撥珠時只在一個數位上撥,最好是我們今天學過的計數單位。 2.教材第4頁第2題。 教師要讓學生邊撥珠邊數數。注意指導學生手口要一致,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如果遇到進位問題,可以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如:千位滿十,要向萬位進一。 3.教材第4頁第3題和第4題。 教師可以補充數數的題目。例如:一萬一萬地數,從九十五萬數到一百零四萬。 一千萬一千萬地數,從六千萬數到一億。 一百萬一百萬地數,從四千六百萬數到五千三百萬。 4.教材第4題第5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訂正答案。如果有的學生完成有困難,可以先讓他們撥一撥計數器,明確前后兩檔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義。 (四)思維訓練 如果給你足夠多的小木塊,你用什么方法表示出“12345”這個數?與同學交流一下,看看誰的方法又正確又簡便。 (五)課堂小結 老師提問:在今天這節課上我們認識了比較大的數,你都記住了哪些計數單位? 一共有幾個? 在這些計數單位中,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第二課時 人口普查(三個課時)

  分課時一 讀多位數

  一. 教學內容 人口普查 教材第5~7頁。 二. 教學目標 1.掌握億以內的數的讀數方法,能正確讀出億以內的數。 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及歸納概括能力。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結合相關數據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三. 重點難點 1.握億以內數的讀數方法,能正確讀出億以內的數。 2.掌握中間或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 四. 教具準備 計數器,整數數位順序表,數字卡片。 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生談話:昨天,我們在數學課上認識了比較大的數,還記得有幾位嗎?誰能說一說都有哪些計數單位? 指名回答:我們認識了9個計數單位分別是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 隨著學生的回答板書:(從右往左) 億 千萬 百萬 十萬 萬 千 百 十 個 教師:我們在三年級時學過了萬以內數的讀法。你們還記得嗎?能讀出這些數嗎? 742 4600 8000 10000 3215 509 5009 7010 提問:誰能說一說讀這些數的方法? 你們想知道你們收集到的比萬大的數如何讀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億以內數的讀法。 板書課題:億以內數的讀法 (二)探究新知 1.展示學生收集的數據。 例如:長江流域的面積是1807199平方千米; 赤道長40076千米; 馬里亞納海溝距離海平面11034米; 2000年我國進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顯示:全國總人口約為1295330000人。祖國大陸約有1265830000人,北京市約有13820000人,天津市約有10010000人。 2.把數據進行分類。 老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請把以上數據進行分類。 小組學習后,可能會有幾種分類情況: a.按照位數分類,相同位數的數分成一類。 b.按照數據所表示的意思分類,如表示地理常識的分一類,表示人口的分成一類。 c.按照0的個數或位置分類,中間有0的數分成一類,末尾有0的數為一類。 學生怎么分都可以,只要能說出道理。 老師可以抓住學生按0的位置分類這一標準,進行以下教學。 3.研究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 (1)介紹數位。 老師說明:這些數都是由幾個數字排成一橫行,也就是把計數單位按照一定順序排列起來了,各個數字所占的位置叫做數位。如4958,是由4 個千,9個百,5個十和8個一組成的。8個一是在右邊第一位,就是個位;5個十在右邊第二位,就是十位;9個百在右邊第三位,就是百位;4個千在右邊第四位,就是千位。個位、十位、百位、千位都叫數位。 (2)介紹數位順序表。 老師把上面板書的計數單位加上橫線和豎線,在每個計數單位下面分別加上“位”字,成為一個數位順序表:

  …

  千

  億

  位

  百

  億

  位

  十

  億

  位

  億

  位

  千

  萬

  位

  百

  萬

  位

  十

  萬

  位

  萬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個

  位

  (3)計數單位和數位之間的關系。老師提問:個位上的計數單位是幾?十位上的計數單位是多少?萬位呢?千萬位呢? 小結:也就是說,幾個一就寫在個位上,幾個十就寫在十位上,幾個百就寫在百位上……幾個千萬就寫在千萬位上。 追問:同一個數字,把它寫在不同的數位上,它表示的意義相同嗎? 學生答:不相同,因為數位不同,計數單位就不同。 (5) 認識數位分級。 老師說明:按照我國計數習慣,從右起每四個數位為一級。個、十、百、千是“個級”,表示多少“個”,萬、十萬、百萬、千萬是“萬級”,表示多少“萬”。 在已寫出的數位順序表上面板書:個級、萬級,制成下表: … 億 級

  萬 級

  個 級

  …

  千

  億

  位

  百

  億

  位

  十

  億

  位

  億

  位

  千

  萬

  位

  百

  萬

  位

  十

  萬

  位

  萬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個

  位

  (6) 學習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 老師在上表的下方依次把學生分類的數據板書出來。如:

  億級

  萬級

  個級

  …

  千

  億

  位

  百

  億

  位

  十

  億

  位

  億

  位

  千

  萬

  位

  百

  萬

  位

  十

  萬

  位

  萬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個

  位

  1

  1

  2

  2

  9

  6

  1

  1

  5

  5

  3

  0

  1

  3

  8

  8

  0

  8

  3

  3

  2

  1

  0

  4

  1

  0

  0

  0

  0

  7

  0

  1

  0

  0

  0

  0

  1

  0

  0

  0

  0

  0

  0

  9

  7

  3

  0

  0

  0

  0

  9

  6

  4

  指導:1265830000 先讀億級,十二億,再讀萬級,六千五百八十三萬,合在一起讀作:十二億六千五百八十三萬。 學生嘗試讀出:1295330000和6780000、13820000。 提問:以上這些數中的0都在什么位置?讀數時讀0了嗎?質疑:1807199這個數讀不讀這個0呢? 同桌之間交流。 這個數讀作:一百八十萬七千一百九十九。所以零不讀。 提問:0在什么位置時不讀出來呢? 小組交流。 小結:當0在級的末尾時不讀出來。 4.研究中間有0的數的讀法。 指導:40076 先讀萬級,四萬,再讀個級,零七十六,合在一起讀作:四萬零七十六。強調:百位上的零必須讀出來。學生嘗試讀出:11034、10030040 (三)課堂作業設計 1.教材第7頁第1題。 2.教材第6頁第1題中的第(1)題。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認識數位,數位順序表,讀億以內的數) 老師總結:這節課我們了解了億以內的數位順序,并知道從右起每四位一級,分作個級、萬級、億級。還學會了含有三級數的讀法。 第三課時 (分課時二、寫多位數)

  一、 教學內容 人口普查,教材第5~7頁。 二、 教學目標 1.掌握億以內數的寫數方法,能正確寫出億以內的數。 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培養獲取信息的能力。 3.進一步培養數感,結合相關數據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及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三、 重點難點 1.掌握億以內數的寫數方法,能正確寫出億以內的數。 2.中間、末尾有0的億以內數的寫法。 四、 教具準備 計數器,整數數位順序表,數字卡片。 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談話:在昨天的數學課上我們了解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后,我國的人口數量,同時學習了較大數的讀法,下面就這些數請你來讀一讀。 56900 40080500 370600 1459032700 提問:你讀得又準又快,能說說讀數的方法嗎? 學生回答。 提問:請你說出億以內的數位順序,并說一說是怎樣分級的。 根據學生回答,整理成表。 (二)探究新知 我們已經學過萬以內數的寫法,今天我們學習億以內數的寫法。 板書課題:億以內數的寫法 1.整萬數的寫法。 同學們會寫四十四、一千三百八十二、六百七十八,怎樣寫四十四萬、一千三百八十二萬、六百七十八萬呢? 學生發言,根據學生發言情況,教師小結:這些數都是整萬的數,要寫在萬級上,只要在萬級上寫44、1382、678,然后在個級上寫四個0就可以了。 在剛才總結出的數位順序表上寫出上面三個數。 讓學生讀一讀這三個數,檢查一下寫得是否正確。 引導學生總結,整萬的數怎樣寫? 小結:按照萬以內的數的寫法來寫,只要在后面添寫四個零。 練習:指名讓學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學生在紙上寫數。 五萬、六千萬、八十萬、三千二百萬、九千六百七十二萬 2.含有萬級和個級兩級的數的寫法。 談話:我們已經會寫整萬數了,老師在說一個數,看誰會寫。 板書:十萬三千二百四十五 提問:這個數有幾個級?應該先寫哪級上的數,再寫哪級上的數? 學生嘗試寫數。 指名板演:103245 學生板演后,教師可以畫出分級線,讓學生檢查寫的數是否正確。 老師說數,學生練習寫數。 3.中間及末尾有0的數的寫法。 提問:三十二萬零六百這個數有幾級?萬級上怎樣寫?個級上的一個也沒有怎么辦?在數位上表示這個數,再讓學生讀一遍進行檢查。 由學生在數位順序表上試著填寫出這個數,再讓學生讀一遍進行檢查。 由學生在數位順序表上度著填寫二千零五十萬七千,再說一說是怎么樣寫的。 學生探究下面三個數的寫法: 十萬二千三百四十五、三十二萬零六百、二千零五十萬七千 (三)課堂作業設計 1、教材第6頁第2題 2、教材第7頁第2題 3、口答 一個數的最高位是萬,它是幾位數? 一個數的最高位是十萬,它是幾位數? 一個數的位數是9位,它的最高位是什么位? (四)課堂小結 提問:含有兩級的數怎么樣寫?先寫什么,再寫什么? 寫數時,遇到哪一位上的一個單位也沒有,怎么辦? 寫數與讀數有什么區別? 在學生小結的基礎上,老師強調:讀數和寫數都要從高位起。但有關零的問題,讀法和寫法不一樣。寫數時,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那一位上寫“0”。讀數時,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零都不讀,其他數位有一個“0”或連續幾個“0”,只讀一個零 。

  第四課時 (分課時三、比較數的大小)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數位的認識,掌握較大數比較大小的方法。 2、培養學生的分類、概括能力以及比較、分析等思維方法。 3、培養學生認真檢查的學習習慣。 重點難點: 1、掌握比較多位數大小的方法。 2、能正確比較多位數的大小。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談話:同學們,我們每天都在和不同的數打交道,現在請你們任意說出一個數。 學生任意說出一個數,教師板書5個 提問:如果將這些數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你會嗎?說說你是怎么樣想的? 二、探索新課 1、出示例題 師:通過學習,我們知道2000年我國進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你會比較這些城市人口數量的多少嗎? 學生默讀例題,理解題意 北京 13820000人 天津 10010000 人 香港 6780000人 澳門 440000人 大陸 1265830000人 提問:撲克到這一組數據,你能找出最大的那個數嗎?為什么? 2、分類。 觀察例題,請學生根據人口數量,將四個城市進行分類,并說出分類理由。學生2人一組,說一說,議一議。 按數位多少進行分類:北京、天津為第一類,香港是第二類,澳門是第三類。 提問:通過這次分類,你能知道什么? 小結:我們按數位的多少進行分類后發現,數位少的這個數就小,數位多的這個數就大。 質疑:北京和天津的人口都達到了八位數,這怎么比出大小呢? 3、位數相同的數的大小比較。 板書:13820000、10010000 提問:這兩個數都是八位數,位數相同的兩個數怎么樣比較大小呢?先比較哪位上的數? 提問:這兩個數左起第一位千萬位上都是1,怎么比? 學生探索:看左起第二位,第一個數左起第二位百萬位上的3比第二個數百萬位上的0大,所以13820000›10010000 4、分析 引導分析:上海的人口最密集,因為上海地方不但人口卻很多,重慶雖然人口多,但地方大,所以重慶人口沒有上海密集。 (三)課堂作業設計 1、教材第6頁第1題中的第(2)題 2、教材第7頁第3題 3、教材第7頁第4題 (四)課堂小結 啟發提問: (1)比較兩個數據的大小有幾種情況?位數不同的怎么比? (2)如果位數相同怎么辦?先要從哪一位比?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數相同,怎么比呢? 第五課時 國土面積(改寫)

  教學目標 1、 通過教學活動,認識有些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 2、 掌握數據改寫的方法。 3、 引導學生關注較大數據的實際意義。 教學重、難點 體會某些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教學準備 在報刊雜志等媒體中收集一組有關國土面積、西部情況、海洋資源的大數的信息。 教學過程: 一、體會數據改寫的必要性 教師出示從媒體收集來的一組數據改寫的實例。讓學生比較同樣的數據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讓學生體會到數據改寫的必要性。 二、探索改寫方法 1、出示中國地圖,了解一些省、市、自治區的土地面積。 讓學生讀出這些面積,問:如果要記錄方便,這些數據可以怎樣進行改寫? 2、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改寫的方法。 3、完成試一試第1、2題:進一步鞏固改寫的方法。 三、鞏固與應用 練一練第1題:先請學生說一說我國西部各省、市、自治區的情況以及它們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區具體的土地面積,在學生讀一讀的基礎上再請學生改寫成以“萬”為單位的數。 練一練第2題:先讓學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識,特別是我國海洋的區域情況等。接著出示有關的數據,讓學生讀一讀,然后討論這些數據如何進行改寫。 四、作業 收集有關森林面積方面的數據。 [板書設計] 大數的改寫 為了讀數、寫數方便,有時需要把整萬、整億數寫成以“萬”或“億”為單位的數。 9600000 = 960 萬 10000000000 = 100 億 教學反思: 這部分的知識雖是新知識,就知識本身而言,學生是比較容易掌握的,在教學中,我利用學生收集的資料,放手讓學生學習,通過觀察比較,在讀寫數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改寫大數的必要性。通過作業的反饋,學生知識掌握的標較好,怎樣讓學生體會到大數的改寫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是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滲透給學生的,怎樣讓學生深刻的體會到這一點,本案例中做的還不夠,需要大家進行一些有意義的嘗試。

  第六課時 森林面積(求近似數)

  教學目標 1、 經歷生活數據收集的過程,理解近似數表示的必要性。 2、 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數的方法。 3、 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不同精確值的近似數。 教學具準備: 教學重、難點 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小組交流收集的有關森林面積方面的數據。 交流收集的有關森林面積方面的數據,并說說這些數據的實際意義。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數據進行分類,在各種分類中重點討論精確數與近似數這兩類數的特點,并讓學生再舉例說一說日常生活中接觸的近似數。 二、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數 出示說一說中的數據,使學生通過比較、分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數的方法。結合是試一試第2題的討論,體會如何根據不同需要求近似數。 三、鞏固與應用 做試一試第1題:匯報時說說取近似值的方法。 試一試第2題:在實際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據情況取不同精確程度的近似數。在本題中,可先讓學生說一說三個近似值的精確程度,再出示下面的兩個小問題,供學生討論。在討論時重點讓學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據實際的需要來確定的。 討論:重點可討論括號內的數字有幾種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四、作業 1、練一練1、2、4 2、從報紙中找5個精確數,5個近似數,你認為生活中什么時候需要用近似數。

  第七課時 練習一

  教學目標 1、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 2、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3、能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重、難點 1、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 2、能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準備 學生、老師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大數。 教學過程 一、多位數的讀、寫的練習 練習一第1題:先回顧計數單位的順序,再根據書中的數據說說它們是幾位數,最高位在什么位上,并進行讀、寫。 二、多位數的改寫 練習一第2題:先復習多位數的不同數位上數字的不同意義。再進行數的改寫。 三、讀寫游戲。 同桌間進行的游戲:第1步 一個同學讀數,另一個同學根據所讀的數寫數,經過幾次讀數,兩人可交換角色;第2步一個同學寫數,另一個同學根據所寫的數讀數,然后交換角色進行。在同桌練習的基礎上,可選派代表在全班進行比賽,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四、多位數比大小 做第4題:完成后說說比較的方法。 五、組數游戲: 請每個同學準備一些數字卡片;然后請學生代表提出組數的要求,根據要求每個同學都擺一擺;接著,選擇一部分學生所擺的數,供全班觀察討論。 六、有關近似數的練習 討論括號內的數字有幾種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板書設計] 練習一

  億級 萬級 個級 千 百 十 億 千 百 十 萬 千 百 十 個 億 億 億 萬 萬 萬 計數單位 1 2 6 5 8 3 0 0 0 0 十二億六千五百八十三萬 1 3 8 2 0 0 0 0 一千三百八十二萬

認識更大的數 篇5

  單元學習內容的前后聯系: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本單元是在第一學段學生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億以內的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掌握大數讀寫的方法,認識近似數及其作用。學習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四個部分:億以內數的認識、億以內數的讀寫、大數的改寫以及近似數的認識。本單元安排了四個情境活動:數一數(億以內數的認識),人口普查(億以內數的讀寫及比較大小),國土面積(大數的改寫),森林面積(近似數的認識)。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將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感受學習更大數的必要性,并能體驗大數的實際意義;認識億以內數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并會正確讀、寫;能比較億以內數的大小;掌握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的方法;認識近似數,能求一個數的近似數,能對大數進行估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1.本單元學生認識的數都是一些較大的數,學生在生活中接觸得比較少。為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豐富學生對數的認識,教材中多次安排了數一數的活動。第一次數數,通過數人民幣的過程,引出“十萬”的計數單位。人民幣是學生相對比較熟悉的,也是他們能直接感受的。教材中安排的一疊人民幣是一萬元,那么九疊人民幣是幾萬元呢?當再增加一萬元后,又是幾萬元呢?對于這些問題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進行交流,從中逐步引出“十萬”這個計數單位。當然,在課堂教學中不可能直接讓學生數這么多的人民幣,可以制作一些卡片來替代,如一張卡片代表一萬元,那么9張卡片是多少元呢?第二次數數,通過賣轎車活動,引出“百萬”“千萬”“億”的計數單位。教材中安排的“一輛轎車賣100000元”……10輛呢?目的是提供給學生數的機會,讓學生通過數的過程,認識“百萬”這一計數單位。如果學生的基礎比較好,應不需要逐一數數,可以跳躍式地數。如一輛轎車賣100000元,那么2輛、3輛賣多少元呢?那么6輛、7輛賣多少元呢?10輛賣多少元呢?由于學生有了前兩次的數數經驗,認識“千萬”、“億”這兩個計數單位應可以精簡一些,以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第三次數數,通過練習中的數數活動,進一步理解各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體會十進制計數的特點。練習中安排的多道題目都是需要學生數一數,力圖通過數一數的過程,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各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體會到十進制計數的特點。學生在這三次數數的過程中,充分體會到大數的意義。當然,數人民幣、賣轎車等素材,對一些地區的學生來說不一定是最合適的。教師教學時可從當地的報紙上或廣播中選取一些相關數據用于課堂教學,或要求學生課前收集一些較大的數。這些都是可取的做法,應予以鼓勵。

  學生在數的過程中,能夠及時地進行概括是本單元學習的重點環節。如學生在第一次數數的時候,把數直觀的人民幣與對計數器上的數據認識結合起來,是提高學生抽象能力的舉措。通過計數器上珠子的撥一撥,促使學生能將直觀的數數與抽象的數數統一起來。同樣,后面的兩次數數,也應與計數器上的撥數結合起來。

  2.在處理數據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掌握大數的讀寫。

  在生活中,經常可以看見比較大的數。因此,當學生初步認識了大數以后,可以組織學生在各種媒體上收集一些數據,并說一說這些數據的實際意義,以加深學生對大數的理解。接著,可以對學生收集的一些數據進行討論,從而引出大數的讀寫方法。教材中安排的“人口普查”的一些數據,僅表示數據在日常生活中某一方面的作用,在教學中可以運用這些數據開展活動,也可以直接討論學生收集的數據,然后引出讀法與寫法。本冊教材將多位數的讀法與寫法結合在一起進行教學,是因為這兩方面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當然,在教學中,可以先突出讀法,在學生掌握讀法的基礎上,再討論寫法。需要注意的是,與過去的教學相比,本教材更加重視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體會大數的讀和寫,而不是死記幾條“讀法”或“寫法”。

  加強對數據實際意義的理解,能用數學的眼光分析身邊一些數據的意義是本單元著重滲透的思想。不論是數據的收集過程,還是解釋數據的意義,都是為了讓學生在實際生活背景下進行學習,這一點在教學時需要格外地重視。如第6頁上的“試一試”,通過對數據的讀寫過程,既鞏固學生的讀寫方法,又使他們體會到數據是與生活緊密聯系的;第7頁的“實踐活動”,既鼓勵學生收集日常生活中有關大數的信息,又促使他們交流所獲數據的實際意義。

  3.結合實際背景,幫助學生認識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

  一些較大的數據,由于書寫的不方便,需要改寫成以萬或億做單位的數。教材中安排的“國土面積”中的一些數據都是比較大的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的改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改寫的必要性。因此,數據改寫的活動應盡可能創造條件安排在一定實際情境下進行,從而使學生體會改寫所帶來的方便。

  數據的改寫是對數據表示形式的變化,它的大小并沒有發生變化。對此,在改寫過程中應向學生說明改寫后為什么要寫計數單位的道理。如 9600000=960萬,等號左邊的數是以“個”為單位,一般以“個”為單位就不寫計數單位了,而等號的右邊是以“萬”為單位,如果這個計數單位不寫,那么就會變成以“個”為單位,兩者之間相差很大。這些道理,可以結合的情境加以說明,以減少學生在改寫過程中出現錯誤。

  4.在觀察比較中,引導學生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

  近似數在日常生活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它與精確數不同,表示的僅是某一對象的一定范圍。本單元的學習是使學生在體會近似數的作用及意義的同時,掌握(以四舍五入法為主的)求近似數的方法。

  教材中安排的“森林面積”活動,是一些有關植樹的題材,這些題材的數據中有些是精確的,有些是近似的。出示這組數據后,可以讓學生自己說一說,并討論為什么會形成這些近似數,從而讓學生體會近似數產生的過程,加深對近似數意義的理解。接著,讓學生自己舉例說一說生活中的近似數。

  教學目標:

  1.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感受學習更大數的必要性,體會大數的實際意義。

  2.通過操作活動,認識億以內數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并會正確讀寫億以內的數及比較它們的大小。

  3.在描述數據的過程中,認識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4.理解近似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能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課程標準中相對應的知識技能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讀、寫億以內的數,了解十進制計數法,會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2.結合現實情境感受大數的意義,并能進行估計。

  3.進一步體會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會運用數表示事物,并能進行交流。

  課時分配:

  單元名稱

  課 題

  課 時 數

  是否上網

  認識更大的數

  數一數

  1

  是

  人口普查

  2

  是

  國土面積

  2

  是

  森林面積

  1

  是

  練習一

  1

  機動

  1

  合 計

  8

認識更大的數 篇6

  人口普查(三個課時)分課時一 讀多位數一. 教學內容人口普查教材第5~7頁。二. 教學目標1.掌握億以內的數的讀數方法,能正確讀出億以內的數。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及歸納概括能力。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結合相關數據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三.重點難點1.握億以內數的讀數方法,能正確讀出億以內的數。2.掌握中間或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四.具準備計數器,整數數位順序表,數字卡片。五. 教學過程(一)導入師生談話:昨天,我們在數學課上認識了比較大的數,還記得有幾位嗎?誰能說一說都有哪些計數單位?指名回答:我們認識了9個計數單位分別是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隨著學生的回答板書:(從右往左) 億 千萬 百萬 十萬 萬 千 百 十 個教師:我們在三年級時學過了萬以內數的讀法。你們還記得嗎?能讀出這些數嗎? 742 4600 8000 100003215 509 5009 7010提問:誰能說一說讀這些數的方法?你們想知道你們收集到的比萬大的數如何讀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億以內數的讀法。板書課題:億以內數的讀法(二)探究新知1.展示學生收集的數據。例如:長江流域的面積是1807199平方千米;赤道長40076千米;馬里亞納海溝距離海平面11034米;2000年我國進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顯示:全國總人口約為1295330000人。祖國大陸約有1265830000人,北京市約有13820000人,天津市約有10010000人。2.把數據進行分類。老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請把以上數據進行分類。小組學習后,可能會有幾種分類情況:a.按照位數分類,相同位數的數分成一類。b.按照數據所表示的意思分類,如表示地理常識的分一類,表示人口的分成一類。c.按照0的個數或位置分類,中間有0的數分成一類,末尾有0的數為一類。學生怎么分都可以,只要能說出道理。老師可以抓住學生按0的位置分類這一標準,進行以下教學。3.研究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1)介紹數位。 老師說明:這些數都是由幾個數字排成一橫行,也就是把計數單位按照一定順序排列起來了,各個數字所占的位置叫做數位。如4958,是由4個千,9個百,5個十和8個一組成的。8個一是在右邊第一位,就是個位;5個十在右邊第二位,就是十位;9個百在右邊第三位,就是百位;4個千在右邊第四位,就是千位。個位、十位、百位、千位都叫數位。(2)介紹數位順序表。老師把上面板書的計數單位加上橫線和豎線,在每個計數單位下面分別加上“位”字,成為一個數位順序表: … 千億位百億位十億位億位千萬位百萬位十萬位萬位千位百位十位個位 (3)計數單位和數位之間的關系。老師提問:個位上的計數單位是幾?十位上的計數單位是多少?萬位呢?千萬位呢?小結:也就是說,幾個一就寫在個位上,幾個十就寫在十位上,幾個百就寫在百位上……幾個千萬就寫在千萬位上。追問:同一個數字,把它寫在不同的數位上,它表示的意義相同嗎?學生答:不相同,因為數位不同,計數單位就不同。(1)認識數位分級。老師說明:按照我國計數習慣,從右起每四個數位為一級。個、十、百、千是“個級”,表示多少“個”,萬、十萬、百萬、千萬是“萬級”,表示多少“萬”。在已寫出的數位順序表上面板書:個級、萬級,制成下表:…億 級萬 級個 級 … 千億位百億位十億位億位千萬位百萬位十萬位萬位千位百位十位個位 (2)學習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老師在上表的下方依次把學生分類的數據板書出來。如: 億級萬級個級…千億位百億位十億位億位千萬位百萬位十萬位萬位千位百位十位個位 1122961155301 3880833210410000701000010000009730000964 指導:1265830000 先讀億級,十二億,再讀萬級,六千五百八十三萬,合在一起讀作:十二億六千五百八十三萬。學生嘗試讀出:1295330000和6780000、13820000。提問:以上這些數中的0都在什么位置?讀數時讀0了嗎?質疑:1807199這個數讀不讀這個0呢?同桌之間交流。這個數讀作:一百八十萬七千一百九十九。所以零不讀。提問:0在什么位置時不讀出來呢?小組交流。小結:當0在級的末尾時不讀出來。4.研究中間有0的數的讀法。指導:40076 先讀萬級,四萬,再讀個級,零七十六,合在一起讀作:四萬零七十六。強調:百位上的零必須讀出來。學生嘗試讀出:11034、10030040(三)課堂作業設計1.教材第7頁第1題。2.教材第6頁第1題中的第(1)題。(四)課堂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認識數位,數位順序表,讀億以內的數)老師總結:這節課我們了解了億以內的數位順序,并知道從右起每四位一級,分作個級、萬級、億級。還學會了含有三級數的讀法。

認識更大的數 篇7

  [教學內容] 練習一(第13-14頁)

  [教學目標]

  1、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

  2、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3、能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重、難點]

  1、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

  2、能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準備] 學生、老師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大數。

  [教學過程]

  一、多位數的讀、寫的練習

  練習一第1題:先回顧計數單位的順序,再根據書中的數據說說它們是幾位數,最高位在什么位上,并進行讀、寫。

  二、多位數的改寫

  練習一第2題:先復習多位數的不同數位上數字的不同意義。再進行數的改寫。

  三、讀寫游戲。

  同桌間進行的游戲:第1步 一個同學讀數,另一個同學根據所讀的數寫數,經過幾次讀數,兩人可交換角色;第2步一個同學寫數,另一個同學根據所寫的數讀數,然后交換角色進行。在同桌練習的基礎上,可選派代表在全班進行比賽,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四、多位數比大小

  做第4題:完成后說說比較的方法。

  五、組數游戲:

  請每個同學準備一些數字卡片;然后請學生代表提出組數的要求,根據要求每個同學都擺一擺;接著,選擇一部分學生所擺的數,供全班觀察討論。

  六、有關近似數的練習

  討論括號內的數字有幾種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板書設計]

  練習一

  億級 萬級 個級

  千 百 十 億 千 百 十 萬 千 百 十 個

  億 億 億 萬 萬 萬 計數單位

  1 2 6 5 8 3 0 0 0 0 十二億六千五百八十三萬

  1 3 8 2 0 0 0 0 一千三百八十二萬

認識更大的數 篇8

  單元主題

  第一單元認識更大的數

  單元目標

  (須體現“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1、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感受學習更大數的必要性,并能體驗大數的實際意義。 2、通過實踐操作活動,認識億以內數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 并會正確讀、寫以及比較數的大小。 3、在收集數據的過程中,認識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掌握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的改寫方法。 4、理解近似數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的意義,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數的方法,能對更大的數進行估計。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進一步滲透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的思想,使學生養成認真仔細的良好習慣。

  單元教學內容分析本單元在學生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更大的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掌握更大數的讀寫,并能在數據的收集過程中,認識近似數。學習的內容主要有四個部分:億以內數的認識、億以內數的讀寫、大數的改寫以及近似數的認識。

  單元教學重點1、明確“數位”與“計數單位”之間的對應關系。2、握億以內數的讀數方法,能正確讀出億以內的數。3、 掌握億以內數的寫數方法,能正確寫出億以內的數。

  單元教學難點1.    掌握十進制計數法。2.    掌握中間或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3.    中間、末尾有0的億以內數的寫法。

  學困生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措施1.    在數數的過程中,感受大數的意義學生在數的過程中,及時地進行概括是本單元學生的重點環節。如學生在第一次數的時候,把數直觀的人民幣與計數器上對數據的認識結合起來,是提高學生抽象能力的舉措。2.注重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不論是數據的收集過程,還是解釋數據的意義,讓學生在生活實際的背景下進行學習。

  教學方法

  1.動手探索,自主學習

  課時的劃分第一節  數一數   2課時第二節        人口普查  3課時第三節        國土面積  2課時第四節        近似數    1課時第五節        練習一  1課時(機動   1課時)

  第一課

  課時進度

  2課時

  課型特點

  新授課

  教學目標(須體現“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1、了解生活中的多位數,明確級、數位、計數單位的概念,掌握十進制計數法,知道億是個很大的數。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觀察、動手及分析能力。過程與方法通過動手操作,實際觀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進一步滲透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的思想,使學生養成認真仔細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明確“數位”與“計數單位”之間的對應關系。2、掌握十進制計數法。

  教學(具)準備

  計數器,相關數據資料

  教  學  過  程

  教學步驟

  學 生活 動

  教師活動及重點關注

  設 計意 圖

  (一)導入(二)探索新課(三)課堂鞏固(四)思維訓練(五)課堂小結學生觀察圖片學生說感受。學生思考學生回答。小組合作學習。學生獨立完成作業,同桌或小組內交流。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復習鞏固。向學生呈現一組圖畫,并展示生活中的多位數。故宮占地7XX0平方米;XX年已有11XX000平方米的“都 市森林”環繞北京城;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在奧運會期間可容納100000人;國家大劇院“蛋殼”面積約為3.5萬平方米。提問:這些都 是老師找到的圖片資料,看完之后同學們有什么感受?有什么發現都可以說一說。教師提問:同學 們說的都很好,在這些資料中出現的數據都 比較大,是我們學過過的,你們認識它們嗎?師: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來認識這些比較大的數。關注:學生學習的興趣是否調動。1、復習(1)  說出萬以內的計數單位(2)  提問:10個一是多少?10個十是多少?10個百是多少?(3)  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系是怎么樣的?(4)  讀出下面各數4958、 3026、  4005、  7000板書出各數字的數位。關注: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顧情況。2、認識“十萬”出示一張面值一百元的人民幣提問:10張100元是多少元?20張呢?50張呢?100張是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提問:如果一捆面值一百元的人民幣是一百張,那么這一捆人民幣是多少元?收銀元員一共收了9捆人民幣,共是多少元?提問:再加一捆,是多少元呢?(可以借助計數器)教師質疑:萬位滿十了怎么辦?(小組討論)老師小結:萬位滿十,向前一位進一,就是“十萬”,10個一萬就是“十萬”。板書:十萬3、認識“百萬、千萬、億”出示汽車圖并提問:1輛轎車如果賣十萬元,2輛能賣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說出想法后用計數器驗證。提問:10個十萬是多少?10個一百萬是多少呢?10個一千萬呢?分別板書:百萬、千萬、億同時告訴學生:一億是一個很大的數,如果1秒數一個數,晝夜不停地數,數到1億要數3年2個多月。然后指出萬、十萬、百萬、千萬、億和以前學的個、十、百、千一樣,都是計數單位。提問:從剛才一邊撥珠,一邊數數的過程中,誰發現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十,也就是十進關系)1. 教材第3頁第1題。在進行練習前,教師要告訴學生撥珠時只在一個數位上撥,最好是我們今天學過的計數單位。2. 教材第4頁第2題。關注:教師要讓學生邊撥珠邊數數。注意指導學生手口要一致,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如果遇到進位問題,可以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如:千位滿十,要向萬位進一。3. 教材第4頁第3題和第4題。教師可以補充數數的題目。例如:一萬一萬地數,從九十五萬數到一百零四萬。一千萬一千萬地數,從六千萬數到一億。一百萬一百萬地數,從四千六百萬數到五千三百萬。4. 教材第4題第5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訂正答案。如果有的學生完成有困難,可以先讓他們撥一撥計數器,明確前后兩檔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義。如果給你足夠多的小木塊,你用什么方法表示出“12345”這個數?與同學交流一下,看看誰的方法又正確又簡便。老師提問:在今天這節課上我們認識了比較大的數,你都記住了哪些計數單位? 一共有幾個?在這些計數單位中,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通過圖片這些直觀的感受,吸引學生對大數學習的興趣。利用舊知引出新知,為新課做一些鋪墊。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以及自己掌握的一些已有知識解決問題。通過課堂的小結,讓學生運用于生活。作業設計板書設計單元教學反思

  第二課

  課時進度

  第1課時

  課型特點

  新授課

  教學目標(須體現“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1. 掌握億以內的數的讀數方法,能正確讀出億以內的數。2. 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及歸納概括能力。過程與方法通過讓學生自主探索新知,掌握億以內的數的讀數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 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結合相關數據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1. 握億以內數的讀數方法,能正確讀出億以內的數。2. 掌握中間或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

  教學(具)準備

  計數器,整數數位順序表,數字卡片

  教  學  過  程

  教學步驟

  學 生活 動

  教師活動及重點關注

  設 計意 圖

  (一)導入(二)探究新知(三)課堂小結學生回憶昨天的知識學生說方法。學生展示。小組合作。學生答學生嘗試讀出:1295330000和6780000、138XX0。同桌之間交流。再小組交流。學生嘗試讀出:11034、10030040學生總結。師生談話:昨天,我們在數學課上認識了比較大的數,還記得有幾位嗎?誰能說一說都有哪些計數單位?隨著學生的回答板書:(從右往左) 億   千萬   百萬   十萬   萬   千   百   十   個教師:我們在三年級時學過了萬以內數的讀法。你們還記得嗎?能讀出這些數嗎?  742      4600     8000     100003215     509      5009      7010提問:誰能說一說讀這些數的方法?關注:學困生的復習情況。你們想知道你們收集到的比萬大的數如何讀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億以內數的讀法。板書課題:億以內數的讀法1. 展示學生收集的數據。2. 把數據進行分類。老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請把以上數據進行分類。關注:學生怎么分都可以,只要能說出道理。老師可以抓住學生按0的位置分類這一標準,進行以下教學。3. 研究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1)介紹數位。 老師說明:這些數都是由幾個數字排成一橫行,也就是把計數單位按照一定順序排列起來了,各個數字所占的位置叫做數位。個位、十位、百位、千位都叫數位。(2)介紹數位順序表。老師把上面板書的計數單位加上橫線和豎線,在每個計數單位下面分別加上“位”字,成為一個數位順序表(3)計數單位和數位之間的關系。老師提問:個位上的計數單位是幾?十位上的計數單位是多少?萬位呢?千萬位呢?小結:也就是說,幾個一就寫在個位上,幾個十就寫在十位上,幾個百就寫在百位上……幾個千萬就寫在千萬位上。追問:同一個數字,把它寫在不同的數位上,它表示的意義相同嗎?(5)  認識數位分級。老師說明:按照我國計數習慣,從右起每四個數位為一級。個、十、百、千是“個級”,表示多少“個”,萬、十萬、百萬、千萬是“萬級”,表示多少“萬”。在已寫出的數位順序表上面板書(6)  學習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指導:1265830000   先讀億級,十二億,再讀萬級,六千五百八十三萬,合在一起讀作:十二億六千五百八十三萬。提問:以上這些數中的0都在什么位置?讀數時讀0了嗎?質疑:1807199這個數讀不讀這個0呢?同桌之間交流。這個數讀作:一百八十萬七千一百九十九。所以零不讀。提問:0在什么位置時不讀出來呢?小組交流。小結:當0在級的末尾時不讀出來。4. 研究中間有0的數的讀法。指導:40076    先讀萬級,四萬,再讀個級,零七十六,合在一起讀作:四萬零七十六。關注:百位上的零必須讀出來。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認識數位,數位順序表,讀億以內的數)老師總結:這節課我們了解了億以內的數位順序,并知道從右起每四位一級,分作個級、萬級、億級。還學會了含有三級數的讀法。復習舊知,引出新知。利用小組合作,增強合作意識。認識數位。認識數位的分級。利用多種合作方式,解決問題。作業設計1. 教材第7頁第1題。2. 教材第6頁第1題中的第(1)題。板書設計單元教學反思

  課時進度

  第2課時

  課型特點

  新授課

  教學目標(須體現“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1. 掌握億以內數的寫數方法,能正確寫出億以內的數。2. 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培養獲取信息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 進一步培養數感,結合相關數據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及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1. 掌握億以內數的寫數方法,能正確寫出億以內的數。2. 中間、末尾有0的億以內數的寫法。

  教學(具)準備

  計數器,整數數位順序表,數字卡片。

  教  學  過  程

  教學步驟

  學 生活 動

  教師活動及重點關注

  設 計意 圖

  (一)導入(二)探究新知(三)課堂作業設計(四)課堂小結學生回答。學生回答學生發言,學生板演。學生嘗試寫數。由學生在數位順序表上試著填寫出這個數,再讓學生讀一遍進行檢查。學生回答。談話:在昨天的數學課上我們了解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后,我國的人口數量,同時學習了較大數的讀法,下面就這些數請你來讀一讀。56900     40080500    370600     1459032700提問:你讀得又準又快,能說說讀數的方法嗎?關注:學生的已有知識鞏固情況。提問:請你說出億以內的數位順序,并說一說是怎樣分級的。根據學生回答,整理成表。我們已經學過萬以內數的寫法,今天我們學習億以內數的寫法。板書課題:億以內數的寫法1. 整萬數的寫法。同學們會寫四十四、一千三百八十二、六百七十八,怎樣寫四十四萬、一千三百八十二萬、六百七十八萬呢?根據學生發言情況,教師小結:這些數都是整萬的數,要寫在萬級上,只要在萬級上寫44、1382、678,然后在個級上寫四個0就可以了。在剛才總結出的數位順序表上寫出上面三個數。讓學生讀一讀這三個數,檢查一下寫得是否正確。引導學生總結,整萬的數怎樣寫?關注:按照萬以內的數的寫法來寫,只要在后面添寫四個零。練習:指名讓學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學生在紙上寫數。五萬、六千萬、八十萬、三千二百萬、九千六百七十二萬2. 含有萬級和個級兩級的數的寫法。談話:我們已經會寫整萬數了,老師在說一個數,看誰會寫。板書:十萬三千二百四十五提問:這個數有幾個級?應該先寫哪級上的數,再寫哪級上的數?指名板演:103245關注:可以畫出分級線,讓學生檢查寫的數是否正確。老師說數,學生練習寫數。3. 中間及末尾有0的數的寫法。提問:三十二萬零六百這個數有幾級?萬級上怎樣寫?個級上的一個也沒有怎么辦?在數位上表示這個數,再讓學生讀一遍進行檢查。由學生在數位順序表上度著填寫二千零五十萬七千,再說一說是怎么樣寫的。學生探究下面三個數的寫法:十萬二千三百四十五、三十二萬零六百、二千零五十萬七千1、 口答一個數的最高位是萬,它是幾位數?一個數的最高位是十萬,它是幾位數?一個數的位數是9位,它的最高位是什么位?提問:含有兩級的數怎么樣寫?先寫什么,再寫什么?寫數時,遇到哪一位上的一個單位也沒有,怎么辦?寫數與讀數有什么區別?關注:學生是否說道讀數和寫數都要從高位起。但有關零的問題,讀法和寫法不一樣。寫數時,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那一位上寫“0”。讀數時,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零都不讀,其他數位有一個“0”或連續幾個“0”,只讀一個零 。復習舊知。從已有的知識儲備入手。進一步加深知識難度,激發學生挑戰欲望。及時的總結,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加以鞏固。作業設計1、 教材第6頁第2題2、 教材第7頁第2題板書設計單元教學反思

  課時進度

  第3課時

  課型特點

  新授課

  教學目標(須體現“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1、 繼續學習,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數位的認識,掌握較大數比較大小的方法。2、 培養學生的分類、概括能力以及比較、分析等思維方法。3、 培養學生認真檢查的學習習慣。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 進一步培養數感,結合相關數據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及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1、掌握比較多位數大小的方法。2、能正確比較多位數的大小。

  教學(具)準備

  教  學  過  程

  教學步驟

  學 生活 動

  教師活動及重點關注

  設 計意 圖

  一、導入二、探索新課(三)課堂作業設計(四)課堂小結學生任意說出一個數學生默讀例題,理解題意學生2人一組,說一說,議一議。學生探索:看左起第二位,第一個數左起第二位百萬位上的3比第二個數百萬位上的0大,所以138XX0›10010000談話:同學們,我們每天都在和不同的數打交道,現在請你們任意說出一個數。教師板書5個提問:如果將這些數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你會嗎?說說你是怎么樣想的?1、 出示例題師:通過學習,我們知道XX年我國進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你會比較這些城市人口數量的多少嗎?北京  138XX0人       天津  10010000 人     香港   6780000人澳門  440000人          大陸  1265830000人提問:撲克到這一組數據,你能找出最大的那個數嗎?為什么?2、分類。觀察例題,請學生根據人口數量,將四個城市進行分類,并說出分類理由。按數位多少進行分類:北京、天津為第一類,香港是第二類,澳門是第三類。提問:通過這次分類,你能知道什么?小結:我們按數位的多少進行分類后發現,數位少的這個數就小,數位多的這個數就大。質疑:北京和天津的人口都達到了八位數,這怎么比出大小呢?3、位數相同的數的大小比較。板書:138XX0、10010000提問:這兩個數都是八位數,位數相同的兩個數怎么樣比較大小呢?先比較哪位上的數?提問:這兩個數左起第一位千萬位上都是1,怎么比?4、 分析引導分析:上海的人口最密集,因為上海地方不但人口卻很多,重慶雖然人口多,但地方大,所以重慶人口沒有上海密集。教材第6頁第1題中的第(2)題啟發提問:(1)比較兩個數據的大小有幾種情況?位數不同的怎么比?(2)如果位數相同怎么辦?先要從哪一位比?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數相同,怎么比呢?激發學生對新知的探索欲望。利用已有認知解決新知。作業設計1、 教材第7頁第3題2、 教材第7頁第4題板書設計單元教學反思

  第三課

  課時進度

  2課時

  課型特點

  新授課

  教學目標(須體現“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1、 通過教學活動,認識有些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 2、 掌握數據改寫的方法。 3、 引導學生關注較大數據的實際意義。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對中國土地面積的了解,增強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某些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教學(具)準備

  在報刊雜志等媒體中收集一組有關國土面積、西部情況、海洋資源的大數的信息。

  教  學  過  程

  教學步驟

  學 生活 動

  教師活動及重點關注

  設 計意 圖

  一、   體會數據改寫的必要性二、   探索改寫方法三、   鞏固與應用學生了解實例。學生先獨立思考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出示從媒體收集來的一組數據改寫的實例。讓學生比較同樣的數據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讓學生體會到數據改寫的必要性。1、 出示中國地圖,了解一些省、市、自治區的土地面積。   讓學生讀出這些面積,問:如果要記錄方便,這些數據可以怎樣進行改寫?2、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改寫的方法。關注:小組合作時,學困生情況。3、 完成試一試第1、2題:進一步鞏固改寫的方法。練一練第1題:先請學生說一說我國西部各省、市、自治區的情況以及它們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區具體的土地面積,在學生讀一讀的基礎上再請學生改寫成以“萬”為單位的數。練一練第2題:先讓學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識,特別是我國海洋的區域情況等。接著出示有關的數據,讓學生讀一讀,然后討論這些數據如何進行改寫。通過生活情景,體會到數據改寫的必要性。有了獨立的思考,提高小組合作有效性。作業設計收集有關森林面積方面的數據。板書設計單元教學反思

  第四課

  課時進度

  2課時

  課型特

  新授課

  教學目標(須體現“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新課標第一網1、 經歷生活數據收集的過程,理解近似數表示的必要性。 2、 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數的方法。 3、 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不同精確值的近似數。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難點

  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

  教學(具)準備

  教  學  過  程

  教學步驟

  學 生活 動

  教師活動及重點關注

  設 計意 圖

  一、小組交流收集的有關森林面積方面的數據。二、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數三、鞏固與應用四、作業小組內交流信息。學生舉例。學生回答方法。交流收集的有關森林面積方面的數據,并說說這些數據的實際意義。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數據進行分類,在各種分類中重點討論精確數與近似數這兩類數的特點,并讓學生再舉例說一說日常生活中接觸的近似數。關注:學困生的收集情況。出示說一說中的數據,使學生通過比較、分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數的方法。結合是試一試第2題的討論,體會如何根據不同需要求近似數。做試一試第1題:匯報時說說取近似值的方法。試一試第2題:在實際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據情況取不同精確程度的近似數。在本題中,可先讓學生說一說三個近似值的精確程度,再出示下面的兩個小問題,供學生討論。在討論時重點讓學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據實際的需要來確定的。討論:重點可討論括號內的數字有幾種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1、練一練1、2、4通過小組內的信息交流,提高學生的收集數據,解說的能力。讓學生獨立的利用已有知識解決新知。作業設計1、從報紙中找5個精確數,5個近似數,你認為生活中什么時候需要用近似數。板書設計單元教學反思

  練習一

  課時進度

  1課時

  課型特點

  練習課

  教學目標(須體現“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1、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2、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3、能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重點、難點1、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2、能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具)準備

  教  學  過  程

  教學步驟

  學 生活 動

  教師活動及重點關注

  設 計意 圖

  一、   多位數的讀、寫的練習二、   多位數的改寫三、讀寫游戲。四、多位數比大小五、   組數游戲:六、   有關近似數的練習學生獨立完成,并總結。總結比較方法。練習一第1題:先回顧計數單位的順序,再根據書中的數據說說它們是幾位數,最高位在什么位上,并進行讀、寫。關注:學困生的新課學習情況。練習一第2題:先復習多位數的不同數位上數字的不同意義。再進行數的改寫。   同桌間進行的游戲:第1步 一個同學讀數,另一個同學根據所讀的數寫數,經過幾次讀數,兩人可交換角色;第2步一個同學寫數,另一個同學根據所寫的數讀數,然后交換角色進行。在同桌練習的基礎上,可選派代表在全班進行比賽,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做第4題:完成后說說比較的方法。   請每個同學準備一些數字卡片;然后請學生代表提出組數的要求,根據要求每個同學都擺一擺;接著,選擇一部分學生所擺的數,供全班觀察討論。討論括號內的數字有幾種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進一步感受改寫的必要性。通過游戲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鞏固復習的目的。學會總結性學習。讓學生體會到做中學的好處。作業設計板書設計單元教學反思

認識更大的數 篇9

  本單元是在第一學段學生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認識更大的數——億以內的數。教材安排了四個情境活動:數一數(億以內數的認識),人口普查(億以內數的讀寫及比較大小),國土面積(大數的改寫),森林面積(近似數的認識)。通過學習,學生將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感受學習更大數的必要性,并能體驗大數的實際意義;認識億以內數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并會正確讀、寫;能比較億以內數的大小;掌握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的方法;認識近似數,能求一個數的近似數,能對大數進行估計。

  對于初次教學此單元內容的我來說,初看不難,教學時,才知道“山中有虎”!

  教學時存在的問題:

  第一,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他們沒有接觸大數的經驗,這從讓他們收集大數的結果(能收集到大數的同學了了無幾)可以看出。

  第二,在大數的讀法上,學生口頭讀還行,但是在書面表達上學困生常出現“三千萬五百四三萬”的句子。

  第三,改寫與四舍五入混淆起來。剛開始,有很多同學把“把下列大數改寫成以‘萬’(億)為單位的數”與“把下面各數精確到‘萬’(億)位 ”等同起來了。

  第一種情況主要是因為本班外地生的家庭條件限制,有感于此,我只好為學生提供一定量的報刊雜志讓他們去找;

  第二種情況我則采用土辦法:若出示的是寫法形式,就先把大數分級,在萬(億)級虛線下先寫上萬(億)字,除此以外,不能再出現第二個萬(億)字;若出示的是讀法形式,同樣是先“分級”,即在億(萬)字下方先畫條虛線,其他數字按個級寫法照寫出來,若是萬字后面沒有數字,則補上四個“0”。

  第三種情況,我主要采取結合實際背景和比較的方法,幫助學生重新認識“改寫”與“四舍五入”,改寫用的是等于號,改寫后一定要寫計數單位,四舍五入則用約等于號,四舍五入后精確位后的數字都變成“0”;同時讓他們明白,改寫后的數依然是個精確數,而四舍五入后的數則是個近似數。

  單元測試中存在的問題:

  1.把數位和計數單位混淆起來。

  2.對于精確數和近似數這兩個概念還不夠清晰。

  3.大數中間有“0”的讀寫法還有待加強。

  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對于本單元出現的歸納思想、集合思想、進位制、轉化思想等數學思想和方法還有待于加強滲透。

認識更大的數 篇10

  第一單元 認識更大的數

  新知識點:

  1.較大數的讀法和寫法。

  2.較大數的大小比較。

  3.較大數的改寫和求近似數。

  單元教學目標

  1、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感受學習更大數的必要性,并能體驗大數的實際意義。

  2、通過實踐操作活動,認識億以內數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并會正確讀、寫以及比較數的大小。

  3、在收集數據的過程中,認識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掌握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的改寫方法。

  4、理解近似數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的意義,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數的方法,能對更大的數進行估計。

  單元教學建議

  本單元在學生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更大的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掌握更大數的讀寫,并能在數據的收集過程中,認識近似數。學習的內容主要有四個部分:億以內數的認識、億以內數的讀寫、大數的改寫以及近似數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在數數的過程中,感受大數的意義.

  本單元學生認識的數都是一些較大的數,一般學生在生活中接觸得比較少。為增加學生的感性知識,豐富學生對數的認識,教材中多次安排了數一數的活動。第一次數數,通過數人民幣的過程,認識“十萬”。人民幣是學生相對比較熟悉的,也是他們能直接感受的。教材中安排的一疊人民幣是一萬元,那么九疊人民幣是幾萬元呢?當再增加一萬元后,又是幾萬呢?對于這些問題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進行交流,從中逐步引出“十萬”的計數單位。當然,在課堂教學中不可能直接請學生數這么多的人民幣,因此,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制作一些卡片來替?張卡片代表一萬元,那么9張卡片是多少元呢?第二次數數,通過賣轎車的活動,認識“百萬”、“千萬”、“億”。教材中安排的“1輛轎車賣100000元”,目的是提供給學生數的機會,通過逐步數的過程,認識“百萬”這一計數單位。如果學生的基礎比較好,就不需要逐一數數,也可以跳躍式的數。如1輛轎車賣100000元,那么2輛、3輛是多少元呢?6輛、7輛是多少元呢?10輛是多少元呢?由于學生有了前面兩次數數的經驗,認識“千萬”、“億”這兩個計數單位就可以精簡一些,以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第三次數數,練習過程中的數數。練習中安排的多道題目都是需要學生數一數,力圖通過數一數的過程,進一步理解各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體會到十進制計數的特點。

  學生在數的過程中,及時地進行概括是本單元學生的重點環節。

  如學生在第一次數的時候,把數直觀的人民幣與計數器上對數據的認識結合起來,是提高學生抽象能力的舉措。通過計數器上珠子的撥一撥,促使學生能將直觀的數數與抽象地數數統一起來。同樣,后面兩次的數數,也應與計數器上撥數結合起來。

  2、在數據收集的過程中,掌握大數的讀寫

  在學生生活的環境中,經常可以接觸到比較大的數。對此,當學生初步認識了大數后,可以組織學生到各種媒體上收集一些數據,并能說一說這些數據的實際意義,以提高學生感受的程度。接著,可以把學生收集的一組數據進行討論,從而引出大數的讀寫方法。教材中安排的“人口普查”的一些數據,僅表示數據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學中可以運用這些數據開展活動,也可以直接討論學生收集的數據,然后引出讀法與寫法。本冊教材將多位數的讀法與寫法結合在一起進行教學,因為這兩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當然,在教學中,可以先突出讀法,在學生掌握讀法的基礎上,然后再討論寫法。

  加強對數據實際意義的理解,能用數學的眼光分析身邊的一些數據的意義是本單元著重滲透的思想。新課標第一網

  不論是數據的收集過程,還是解釋數據的意義,都是為了讓學生在生活實際的背景下進行學習,這一點在教學時需要格外地重視。如第6頁上的“說一說”內容的安排,其重要的一點是通過學生對這些數據的讀寫過程,既能鞏固他們讀寫的方法,更能體會到數據是與生活緊密聯系的。

  3、結合實際背景,認識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

  一些比較大的數據,由于書寫的不方便,需要將一些較大的數據改寫成以萬、或億作單位,這樣既方便書寫,又便于讀數。教材中安排的“國土面積”中的一些數據都是比較大的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的改寫過程,讓學生體會到改寫的必要性。因此,數據改寫的活動應盡可能創造條件安排在一定的背景下進行,從而使學生體會改寫所帶來的方便。

  數據的改寫是對數據表示形式的變化,它的大小并沒有發生變化。對此,在改寫過程中應向學生說明改寫后為什么要寫計數單位的道理。如9600000=960萬,等號左邊的數是以“個”為單位,一般以“個”為單位就不寫計數單位了。而等號的右邊是以“萬”為單位,如果這個計數單位不寫,那么就會變成以“個”為單位,這樣兩者之間就會相差很大。這些道理,可以結合具體的情景加以說明,以便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減少錯誤。

  4、在觀察比較中,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

  近似數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運用的數,它與精確數不同,表示的僅是某一對象的一定范圍。對于近似數學生在日常活動中也已接觸到,不過沒有出現這樣的概念。而本單元的學習是相對系統一些,同時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主要是以四舍五入法為主)。

  教材中安排的“森林面積”活動,是一些有關植樹的題材,這些題材的數據中有些是精確的,有些是近似的。出示這組數據后,可以讓學生自己說一說,并討論為什么會形成這些近似數,從而讓學生明白近似數產生的過程,以加深對近似數概念的理解。接著,讓學生自己舉例說一說生活中的近似數。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幫助學生進行辨別,區分精確數與近似數的差異。

  求近似數方法教材采用觀察思考的方法,把一組不同的近似數放在一起,根據不同的要求,得出不同的近似數。教學時,可以采用對比的方法,將這一組數據整齊排列,然后請學生進行觀察,接著再進行討論。如精確到千公頃:約是224319千公頃,那么千位上的“9”是怎么出來的?通過一組數據的比較,相信學生能發現求近似數的方法。

  近似數在具體的運用中,將根據不同的需要取不同的精確值。教材第11頁第2題安排的練習,就是一道根據實際情景需要選擇不同的近似數。在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自己進行選擇,然后再進行分析,尋找其中的規律。一般說,是以對應的方法來確定。如第⑴題中,全國造林是以“萬公頃”為單位,那么比較內蒙古自治區的造林也應用“萬公頃”為單位。第⑵題XX年內蒙古自治區造林是以“千公頃”為單位,那么比較XX年的造林數也應以“千公頃”為單位。

  課時安排:

  1.數一數                                           1課時

  2.人口普查                                         3課時

  3.國土面積                                         1課時

  4.近似數                                           2課時

認識更大的數 篇11

  課題

  數一數

  數學第七冊

  備課人:

  教學目標

  1、 結合具體教學情境,通過數一數、撥一撥等活動,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體會較大數的實際意義。

  2、 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等較大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

  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體會較大數的實際意義。

  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等較大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及各單位之間的關系。

  學情分析

  學生在二年級的時候學習了萬以內數的認、讀、寫。“十萬”是一個比較大的計數單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比較少,沒有直觀的感性認識基礎。

  教學過程

  一、出示教具,讓學生有所回憶。

  1、出示小正體教具:1個、10個、100個、1000個的正方體教具。

  2、師小結:以前我們學過,一排是10個,一層是10排,有100個,一個大正方體有10層,有1000個。

  二、數一數。

  數一數(一)

  1、學生觀察書本的圖,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個小正方體,并在計數器上撥出來。

  2、讓學生讀一讀、寫一寫這個數,并說一說這個數每個數位上的意義。

  數一數(二)

  1、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

  2、讓學生思考如何去數這個圖形,用自己的方法數一數。

  3、然后和同桌交流,并集體交流其方法。

  4、教師和學生一起數一數,當學生數到九萬時,教師可以提出再加上一萬是多少,引出“十萬”這個計數單位。

  5、撥一撥。在用計數器撥的過程中,在萬位撥到九時,再撥一萬時,讓學生說說接下來如何撥,加深對“滿十進一”的印象。

  三、說一說。

  師:我們以前學的都是萬以內的數,你們見過比萬大的數嗎?誰來舉例說說。

  四、你知道十萬有多大嗎?

  1、十萬名學生大約組成2000個班級。

  2、十萬張紙摞在一起大約有3層樓高。

  3、十萬步大約在400米的跑道上走130圈。

  4、十萬天大約是274年。

  板書設計

  數一數

  個 十 百 千 萬

  課題

  數一數

  數學第七冊

  備課人: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教學情境,通過數一數、撥一撥等活動,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體會較大數的實際意義。

  2、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等較大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

  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體會較大數的實際意義。

  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等較大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及各單位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認識更大的計數單位。

  1、認識百萬。

  在計數器上,在十萬上一個一個撥,當撥到九時,讓學生思考,再撥一個怎么辦?

  引出“百萬”

  讀作:一百萬 寫作:100 0000,(為了學生更方便看清有幾個0,可以四個數字之后稍微空一下。)

  2、認識千萬。

  同樣的方法讓學生認識千萬。

  在計數器上撥珠子,一百萬一百萬的數,十個一百萬就是一千萬。

  3、認識億。

  當學生在千萬位上數的時候,當數到10個千萬是多少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命名新的計數單位,在學生的各種命名中,教師再引出“億”這個計數單位。

  4、認識其他更大的計算單位。

  教師繼續出示其他的計數單位。

  二、各單位之間的關系。

  1、讓學生說說剛剛學的幾個新的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

  教師板書:

  10個10 0000是100 0000 讀作:一百萬

  10個100 0000是1000 0000 讀作:一千萬

  10個1000 0000是10000 0000 讀作:一億

  2、填一填、寫一寫。

  讓學生通過觀察,了解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倍數關系,以及各計數單位與“萬”之間的倍數關系。

  三、十進制數位順序表。

  1、讓學生觀察這張數位順序表,談談自己有什么收獲?

  2、讓學生思考如何去記這張表,有什么決竅?

  引導學生理解:四位為一級,

  個、十、百、千:個級

  萬、十萬、百萬、千萬:萬級

  億、十億、百億、千億:億級

  注:在書寫的時候,為了更快地讀出此數,在級與級之間稍微空一點點。

  四、鞏固練習。

  1、書本第4頁第一題。

  本題通過說一說,撥一撥的對應活動,鞏固學生學習的新的計數單位。

  2、數一數、說一說。

  通過計數單位模型,讓學生說出是多少,進一步體會計數單位。

  3、在計數器上撥出三千七百萬,然后一百萬一百萬地數,數到四千二百萬。

  通過撥珠活動,既可以使學生鞏固對較大的數的認識,又能進一步理解十位制計數方法“滿十進一”。

  4、書本第4、5題。

  直接對抽象的數進行數數,在抽象的程度上提高了。

  在數的時候首先需要學生審題,明白數數的要求,其次,學習在遇到“滿十進一”的問題時,教師可以作一些追問,以明確什么時候進位,如果學生有困難,可以鼓勵其借助計數器先試一試,再數一數。

  5、第6題。

  理解各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比較有效的方法是讓學生有直觀的模型作支撐。

  6、第7題。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校對。

  板書設計

  數一數

  10個10 0000是100 0000 讀作:一百萬

  10個100 0000是1000 0000 讀作:一千萬

  10個1000 0000是10000 0000 讀作:一億

  課題

  人口普查(一)

  數學第七冊

  備課人: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感受這些大數的意義。

  2、 學生能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多位數的大小。

  3、 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及歸納概括能力。

  4、 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結合學生身邊的實際數據進行國情教育。

  教學重點

  能對多位數進行估計,發展估計意識。

  會正確性讀寫多位數。

  教學難點

  能正確讀寫每級中間或末尾有零的多位數。。

  教學過程

  一、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1、師: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國家,為了清楚地知道我國人口的實際情況,在2000年,我國進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相關數據。

  2、多媒體出示相關數據。

  3、師:你能讀出圖中全國、北京和天津在第五次人口普查中的實際人數嗎?試一試,同桌互相讀一讀。

  師:你能讀出哪個城市的人口數?請你讀一讀。

  會讀的同學能不能把你們的小竅門教給大家。

  4、學生匯報,師借助數位順序表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讀數的方法。

  (1)先把大數四位分級;

  (2)從高位讀起,一級一級地讀,億級和萬級按照個級的讀法讀,再在后面加一個“萬”或“億”字。

  (3)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零都不讀,中間有一個或連續幾個零的,只讀一個零。

  5、師:你能用我們總結的方法再讀一讀這些數嗎?

  二、試一試。

  1、說一說這些國家各有多少人。

  可以讓學生通過網絡收集當地有關人口的數據,引出一些比較大的數據,以便學生能體會到大數據的實際意義。同樣也可以收集其他的一些大數據。

  2、寫出下列畫線的數。

  結合一些較大的數,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與身邊可以感受的具體參照物進行比較,對學生理解較大數的意義有很大的幫助的。

  板書設計

  人口普查

  (1)先把大數四位分級;

  (2)從高位讀起,一級一級地讀,億級和萬級按照個級的讀法讀,再在后面

  加一個“萬”或“億”字。

  (3)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零都不讀,中間有一個或連續幾個零的,只讀一個

  零.

  課題

  人口普查(二)

  數學第七冊

  備課人: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感受這些大數的意義。

  2、 學生能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多位數的大小。

  3、 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及歸納概括能力。

  4、 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結合學生身邊的實際數據進行國情教育。

  教學重點

  能對多位數進行估計,發展估計意識。

  會正確性讀寫多位數。

  教學難點

  能正確讀寫每級中間或末尾有零的多位數。。

  教學過程

  一、練一練。

  1、先分級,再讀出下面各數。

  450230 30017600 350609000

  要求學生先分級,再與同桌相互讀一讀,最后集體交流。

  2、寫出下面各數。

  四百零五萬六千

  七百萬二千零三十

  (1)先讓學生說說在寫數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

  (2)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后校對。

  3、先讀一讀,再用線連接起來。

  9672000 1200000080 6080070

  12000000080 60800070 400900

  4000900 九千六百七十二萬 一百二十億零八千

  六千零八十萬零七十 六千零八十萬零七十

  四十萬零九百

  (1)首先安排學生進行讀數練習,接著讓學生觀察所讀的數與哪一個數是對應的,然后用線連接起來。

  (2)練習本題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從較復雜的背景中學會觀察,尋找對應的數。如果學生的基礎較好,數據安排的干擾性可能更大一些,以促使學生認真地觀察,同時可讓他們說一說尋找對應數的方法。

  4、實踐活動。

  在報紙、雜志等媒體中收集一些有關大數的信息,并在全班進行交流。

  課題

  國土面積

  數學第七冊

  備課人:

  教學目標

  1、 體會較大數據的實際意義,能比較數的大小。

  2、 在描述數據的過程中,體會將某些數據單位改寫的必要性,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教學重點

  探究較大數據單位改寫的方法。

  教學難點

  探究較大數據單位改寫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學習新知。

  1、 師:讓大家通過網絡收集一些數據,在這些數據中,有的數據后面有“萬”,有的“億”,為什么要這樣表示呢?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

  2、 出示中國地圖。

  3、 提問:我國的陸地面積約是多少平方千米嗎?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出示:960 0000平方千米。

  4、師:你還知道我國哪些省市自治區的土地面積?請說一說。

  出示四個數據:

  (1) 黑龍江省土地面積約450000平方千米。

  (2) 江蘇省土地面積約是10 0000平方千米。

  (3)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土地面積1660000平方千米。

  (4) 西藏自治區土地面積約1220000平方千米。

  請同學們在地圖上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

  二、結合實際背景,體會改寫單位的必要性。

  1、師:大家在讀寫這些數的時候,有些什么感受?

  2、再比較分析一下課前我們收集的資料上的數據的特點,如果為了記錄方便,這些數據可以怎么進行改寫。

  三、探究改寫方法。

  1、師:你知道這些數據的計數單位是什么嗎?

  它們是以“一”為單位,一般以“一”為單位是不寫計數單位的,怎么把這些單位是“一”的數進行改寫呢?

  2、分小組討論,探究改寫方法。

  3、觀察這些數據的基本特點,從中發現改寫的基本方法

  960 0000=960萬 45 0000=45萬

  166 0000=166萬 10 0000=10萬

  122 0000=122萬 100 0000 0000=100億

  3 0000 0000=3億

  師:為什么同樣的數據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

  四、比較大小。

  1、讓學生思考一下,萬以內的數的大小比較是怎么比較的,并在小組內交流。

  2、然后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和語言表達出來,并集體交流。

  五、試一試。

  1、讀出下面各數,并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在排列大小之前,先讓學生說說排列的方法。

  2、將下面各數改寫成以“萬”為單位的數。

  讓學生說說改寫的方法,然后獨立完成。

  3、將下面各數改寫成以“億”為單位的數。

  讓學生說說改寫的方法,然后獨立完成。

  六、練一練。

  1、開發大西部。

  練習本題時,可以先請學生說一說我國西部各省市自治區的情況以及它們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區具體的土地面積,在學生讀一讀的基礎上再請學生改寫成以 “萬”作單位的數。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讓學生收集一些西部地區的其他數據信息,以供學生間互相進行改寫。

  2、海洋資源。

  在練習時,可以讓學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識,特別是我國海洋的區域情況等。接著出示有關的數據,讓學生讀一讀,然后討論這些數據如何進行改寫。

  3、把下圖中的點按數的大小從小到大連接起來。

  對于不同的數據比較,學生可以先統一寫法,再比較;也可以直接進行比較,對于學生的不同方法,只要合理,教師都應給予肯定。

  板書設計

  960 0000=960萬 45 0000=45萬

  166 0000=166萬 10 0000=10萬

  122 0000=122萬 100 0000 0000=100億

  3 0000 0000=3億

  課題

  近似數

  數學第七冊

  備課人:

  教學目標

  1、 理解近似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2、 能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重點

  掌握兩類數的特征,會用“四舍五入”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難點

  掌握兩類數的特征,會用“四舍五入”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量書本的長。

  師:請大家用尺量一下數學書的長度是多少?

  學生測量。學生會發現是20厘米多一些。

  師:如果我們不需要量地非常精確,可以認為教科書的長大約是20厘米。

  2、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上面的情況,一些事物不需要用精確的數表示,而用一個與精確數比較接近的數來表示,這個數叫近似數。

  例如:我們學校有1453人,我們可以說大約有1500人。

  二、生活中近似數。

  1、師: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和使用近似數,你注意過嗎?

  (1)華光小學約有2200名學生,全國小學生人數約有一億三千萬。

  (2)北京市人口約1400萬,全國人口約13億。

  2、學生看書上的另外三個例子,加深對近似數的理解。

  3、師:在生活中你接觸到過近似數嗎?如果有,請你說一說。

  教師補充:

  第二次世界大戰傷亡統計:總計平民死亡:約7589萬人,總計人員死亡:約1億零三百萬人。(講解和平的重要性)

  三、學習“四舍五入”求近似數。

  1、出示數據:某市在校學生今年共植樹148264棵。

  2、你能說出148264的近似數嗎?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3、師:今天我們將學習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數。

  (1)請同學們思考一下:什么叫四舍五入,從這幾個字你能想到什么?

  教師講解四舍五入的含義。

  (2)方法:重點讓學生體會取近似值到某一位時,只要看它后一位數字用四舍五入即可,前面的都不必看。

  (3)師生共同觀察書本上的練習。

  四舍五入到十位:約148260

  四舍五入到百位:約148300

  師:請你觀察,你發現四舍五入是怎么做的?

  四舍五入到十位,省去的是哪幾位?如果四舍五入到百位,那么省去的是哪幾位?

  (4)學生獨立完成剩下的兩題。

  四、試一試。

  1、把下面統計表中數據四舍五入到萬位。

  學生獨立完成,進行交流,說一說你是怎么做的?

  2、看圖填空。

  練習時,可以先讓學生討論,通過互相交流,體會到近似數的作用。

  3、按要求填表,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讓學生說說你發現了什么時,學生可能有不同的說法,教師鼓勵學生說明理由或舉出案例的。

  五、實踐活動。

  你所在年級有多少名學生?四舍五入到十位是多少?

  你所在學校有多少名學生?四舍五入到百位是多少?

  板書設計

  近似數

  四舍五入到十位:約148260

  四舍五入到百位:約148300

  四舍五入到千位:約148000

  四舍五入到萬位:約150000

  課題

  數學閱讀

  數學第七冊

  備課人: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讀懂教材中呈現的材料,介紹記數的演變過程。

  2、 滲透數學的文化教育,使學生了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創舉。

  教學重點

  讓學生讀懂教材中呈現的材料,介紹記數的演變過程。

  教學難點

  讓學生讀懂教材中呈現的材料,介紹記數的演變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這節課我們來了解記數的演變過程“從結繩記數”說起。

  2、看到了這個課題,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二、學習新知。

  1、請學生閱讀書本上的有關知識,然后在小組內交流。

  2、交流:

  (1)在遠古時代,為了記下獵物的多少,人們用石子計數或結繩記數。是一一對應的。

  (2)十個手指都用完了,什么辦法來表示羊的只數呢?

  一個十、二個十、三個十地進行記數,按群記數。

  3、符號表示數。

  (1)古埃及象形數字;

  (2)瑪雅數字;

  (3)中國算籌數碼。

  (4)現在使用的0、1……9這10個數表示任意一個數字,這種數字稱為阿拉伯數字。

  4、教師介紹有關石子計數、結繩計數的方法。

  (1) 課件顯示一些壁畫圖片素材,直接向學生展示最古老的計數法,讓學生感受體會。

  (2)親身體驗。

  5、介紹有關古埃及象形數字和瑪雅數字。

  6、介紹有關中國算籌數碼,

  板書設計

  從結繩記數說起

  圖(略)

  課題

  練習一(一)

  數學第七冊

  備課人:

  教學目標

  1、 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了解大數的實際意義。

  2、 體會“位置值”的思想,熟練大數的讀寫、改寫,求近似數的方法。

  教學重點

  大數的讀寫、改寫,求近似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大數的讀寫、改寫,求近似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大數的讀寫。

  1、 出示書本上的圖片。

  2、 先讀出或寫出下面畫線的各數,再說一說它們分別是幾位數和最高位是什么位?

  二、大數的改寫。

  1、出示太陽第九大行星與太陽的距離,讀出表中的數,并改寫以“萬”為單位的數。

  2、看到這些數據,你還能從中知道哪些信息,人還有什么不一樣的想法?

  3、問題:哪個行星離太陽最近?哪個行星離太陽最遠?

  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么比較的?

  4、水星與太陽的距離是多少千米?其中兩個5表示的意義一樣嗎?說一說?

  三、我讀你寫,我寫你讀。

  增加每個學生的課堂參與機會,本題安排的內容可以在同桌學生間開展。活動可以分兩步實施:

  第一步:一個學生讀數,另一個學生根據所讀的數寫數,經過幾次讀數,另一個學生根據所讀的數寫數,經過幾次讀數,兩個可以交換角色。

  第二步:一個學生寫數,另一個學生根據所寫的數讀數,然后交換角色進行。在同桌學生練習的基礎上,可以派代表在全班進行組間的比賽。

  四、說一說。

  教師鼓勵學生采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數的方法,從圖像上直觀理解各數的范圍。

  五、括號里填幾。

  可填一個數,也可以填一個范圍。

  六、小調查。

  從報紙上找出5個近似數,你認為生活中什么時候需要用近似數。

  板書設計

  練習一

  720000 七十二萬

  十七萬 17 0000

  二千四百一十一萬 2411 0000

  課題

  練習一(二)

  數學第七冊

  備課人: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了解大數的實際意義。

  2、體會“位置值”的思想,熟練大數的讀寫、改寫,求近似數的方法。

  教學重點

  大數的讀寫、改寫,求近似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大數的讀寫、改寫,求近似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填空。

  1、我們學過的計數單位有( )……它們的之間兩個相鄰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

  2、51455301是( )位數,最高位是( )位,這位上的計數單位是。3在( )位上,其中的三個5分別表示( )、( )、( )。

  3、325054由( )個十萬、( )個萬、( )個千、( )個百、( )個十、( )個一組成,讀做( )

  二、用下面八個數字做組數游戲。

  0 0 0 0 5 5 5 5

  1、寫出一個零也不讀出來的八位數

  2、寫出只讀一個零的八位數

  3、寫出最大的八位數

  4、寫出最小的八位數。

  三、括號里填幾。

  36386≈37萬 32313642≈3億

  95000≈100萬 298000022≈23億

  653030>69090 35萬<340萬

  四、改寫。

  用4個3和4個0組成八位數。

  (1) 一個零都不讀; (2)只讀一個零。

  (3)要讀兩個0 (4)要讀三個零

  五、選拔題。

  1、三億有( )

  a、30個一萬 b、30個一千萬 c、30個一百

  2、下面各數中最小的一個是

  a、64399 b、743390 c、74909

  3、近似數是10萬的最大整數是( )

  a、109999 b、99999 c、104999

認識更大的數 篇12

  單元教學目標 1、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感受學習更大數的必要性,并能體驗大數的實際意義。 2、通過實踐操作活動,認識億以內數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 并會正確讀、寫以及比較數的大小。 3、在收集數據的過程中,認識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掌握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的改寫方法。 4、理解近似數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的意義,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數的方法,能對更大的數進行估計。 單元教學建議 本單元在學生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更大的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掌握更大數的讀寫,并能在數據的收集過程中,認識近似數。學習的內容主要有四個部分:億以內數的認識、億以內數的讀寫、大數的改寫以及近似數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在數數的過程中,感受大數的意義 本單元學生認識的數都是一些較大的數,一般學生在生活中接觸得比較少。為增加學生的感性知識,豐富學生對數的認識,教材中多次安排了數一數的活動。第一次數數,通過數人民幣的過程,認識“十萬”。人民幣是學生相對比較熟悉的,也是他們能直接感受的。教材中安排的一疊人民幣是一萬元,那么九疊人民幣是幾萬元呢?當再增加一萬元后,又是幾萬呢?對于這些問題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進行交流,從中逐步引出“十萬”的計數單位。當然,在課堂教學中不可能直接請學生數這么多的人民幣,因此,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制作一些卡片來替?張卡片代表一萬元,那么9張卡片是多少元呢?第二次數數,通過賣轎車的活動,認識“百萬”、“千萬”、“億”。教材中安排的“1輛轎車賣100000元”,目的是提供給學生數的機會,通過逐步數的過程,認識“百萬”這一計數單位。如果學生的基礎比較好,就不需要逐一數數,也可以跳躍式的數。如1輛轎車賣100000元,那么2輛、3輛是多少元呢?6輛、7輛是多少元呢?10輛是多少元呢?由于學生有了前面兩次數數的經驗,認識“千萬”、“億”這兩個計數單位就可以精簡一些,以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第三次數數,練習過程中的數數。練習中安排的多道題目都是需要學生數一數,力圖通過數一數的過程,進一步理解各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體會到十進制計數的特點。 學生在數的過程中,及時地進行概括是本單元學生的重點環節。如學生在第一次數的時候,把數直觀的人民幣與計數器上對數據的認識結合起來,是提高學生抽象能力的舉措。通過計數器上珠子的撥一撥,促使學生能將直觀的數數與抽象地數數統一起來。同樣,后面兩次的數數,也應與計數器上撥數結合起來。 2、 在數據收集的過程中,掌握大數的讀寫 在學生生活的環境中,經常可以接觸到比較大的數。對此,當學生初步認識了大數后,可以組織學生到各種媒體上收集一些數據,并能說一說這些數據的實際意義,以提高學生感受的程度。接著,可以把學生收集的一組數據進行討論,從而引出大數的讀寫方法。教材中安排的“人口普查”的一些數據,僅表示數據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學中可以運用這些數據開展活動,也可以直接討論學生收集的數據,然后引出讀法與寫法。本冊教材將多位數的讀法與寫法結合在一起進行教學,因為這兩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當然,在教學中,可以先突出讀法,在學生掌握讀法的基礎上,然后再討論寫法。 加強對數據實際意義的理解,能用數學的眼光分析身邊的一些數據的意義是本單元著重滲透的思想。不論是數據的收集過程,還是解釋數據的意義,都是為了讓學生在生活實際的背景下進行學習,這一點在教學時需要格外地重視。如第6頁上的“說一說”內容的安排,其重要的一點是通過學生對這些數據的讀寫過程,既能鞏固他們讀寫的方法,更能體會到數據是與生活緊密聯系的。 3、 結合實際背景,認識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 一些比較大的數據,由于書寫的不方便,需要將一些較大的數據改寫成以萬、或億作單位,這樣既方便書寫,又便于讀數。教材中安排的“國土面積”中的一些數據都是比較大的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的改寫過程,讓學生體會到改寫的必要性。因此,數據改寫的活動應盡可能創造條件安排在一定的背景下進行,從而使學生體會改寫所帶來的方便。 數據的改寫是對數據表示形式的變化,它的大小并沒有發生變化。對此,在改寫過程中應向學生說明改寫后為什么要寫計數單位的道理。如9600000=960萬,等號左邊的數是以“個”為單位,一般以“個”為單位就不寫計數單位了。而等號的右邊是以“萬”為單位,如果這個計數單位不寫,那么就會變成以“個”為單位,這樣兩者之間就會相差很大。這些道理,可以結合具體的情景加以說明,以便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減少錯誤。 4、 在觀察比較中,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 近似數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運用的數,它與精確數不同,表示的僅是某一對象的一定范圍。對于近似數學生在日常活動中也已接觸到,不過沒有出現這樣的概念。而本單元的學習是相對系統一些,同時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主要是以四舍五入法為主)。 教材中安排的“森林面積”活動,是一些有關植樹的題材,這些題材的數據中有些是精確的,有些是近似的。出示這組數據后,可以讓學生自己說一說,并討論為什么會形成這些近似數,從而讓學生明白近似數產生的過程,以加深對近似數概念的理解。接著,讓學生自己舉例說一說生活中的近似數。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幫助學生進行辨別,區分精確數與近似數的差異。 求近似數方法教材采用觀察思考的方法,把一組不同的近似數放在一起,根據不同的要求,得出不同的近似數。教學時,可以采用對比的方法,將這一組數據整齊排列,然后請學生進行觀察,接著再進行討論。如精確到千公頃:約是224319千公頃,那么千位上的“9”是怎么出來的?通過一組數據的比較,相信學生能發現求近似數的方法。 近似數在具體的運用中,將根據不同的需要取不同的精確值。教材第11頁第2題安排的練習,就是一道根據實際情景需要選擇不同的近似數。在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自己進行選擇,然后再進行分析,尋找其中的規律。一般說,是以對應的方法來確定。如第⑴題中,全國造林是以“萬公頃”為單位,那么比較內蒙古自治區的造林也應用“萬公頃”為單位。第⑵題XX年內蒙古自治區造林是以“千公頃”為單位,那么比較XX年的造林數也應以“千公頃”為單位。

  第一課時  認識更大的數

  數一數一、教學內容教材2-4頁二、教學目標    1、了解生活中的多位數,明確級、數位、計數單位的概念,掌握十進制計數法,知道億是個很大的數。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觀察、動手及分析能力。3、進一步滲透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的思想,使學生養成認真仔細的良好習慣。三、重點難點1、明確“數位”與“計數單位”之間的對應關系。2、掌握十進制計數法。四、教具準備計數器,相關數據資料五、教學過程(一)導入向學生呈現一組圖畫,并展示生活中的多位數。故宮占地7XX0平方米;XX年已有11XX000平方米的“都 市森林

  ”環繞北京城;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在奧運會期間可容納100000人;國家大劇院“蛋殼”面積約為3.5萬平方米。提問:這些都 是老師找到的圖片資料,看完之后同學們有什么感受?有什么發現都可以說一說。教師提問:同學 們說的都很好,在這些資料中出現的數據都 比較大,是我們學過過的,你們認識它們嗎?師: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來認識這些比較大的數。(二)探索新課1、復習(1)    說出萬以內的計數單位(2)    提問:10個一是多少?10個十是多少?10個百是多少?(3)    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系是怎么樣的?(4)    讀出下面各數4958、 3026、  4005、  7000板書出各數字的數位。2、認識“十萬”出示一張面值一百元的人民幣提問:10張100元是多少元?20張呢?50張呢?100張是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學生回答。提問:如果一捆面值一百元的人民幣是一百張,那么這一捆人民幣是多少元?收銀元員一共收了9捆人民幣,共是多少元?提問:再加一捆,是多少元呢?(可以借助計數器)教師質疑:萬位滿十了怎么辦?(小組討論)老師小結:萬位滿十,向前一位進一,就是“十萬”,10個一萬就是“十萬”。板書:十萬3、認識“百萬、千萬、億”出示汽車圖并提問:1輛轎車如果賣十萬元,2輛能賣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說出想法后用計數器驗證。提問:10個十萬是多少?10個一百萬是多少呢?10個一千萬呢?分別板書:百萬、千萬、億同時告訴學生:一億是一個很大的數,如果1秒數一個數,晝夜不停地數,數到1億要數3年2個多月。然后指出萬、十萬、百萬、千萬、億和以前學的個、十、百、千一樣,都是計數單位。提問:從剛才一邊撥珠,一邊數數的過程中,誰發現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十,也就是十進關系)(三)課堂作業設計1.教材第3頁第1題。在進行練習前,教師要告訴學生撥珠時只在一個數位上撥,最好是我們今天學過的計數單位。2.教材第4頁第2題。教師要讓學生邊撥珠邊數數。注意指導學生手口要一致,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如果遇到進位問題,可以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如:千位滿十,要向萬位進一。3.教材第4頁第3題和第4題。教師可以補充數數的題目。例如:一萬一萬地數,從九十五萬數到一百零四萬。一千萬一千萬地數,從六千萬數到一億。一百萬一百萬地數,從四千六百萬數到五千三百萬。4.教材第4題第5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訂正答案。如果有的學生完成有困難,可以先讓他們撥一撥計數器,明確前后兩檔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義。(四)思維訓練如果給你足夠多的小木塊,你用什么方法表示出“12345”這個數?與同學交流一下,看看誰的方法又正確又簡便。(五)課堂小結老師提問:在今天這節課上我們認識了比較大的數,你都記住了哪些計數單位? 一共有幾個?在這些計數單位中,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第二課時    人口普查(三個課時)

  分課時一   讀多位數一.            教學內容人口普查教材第5~7頁。二.            教學目標1.掌握億以內的數的讀數方法,能正確讀出億以內的數。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及歸納概括能力。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結合相關數據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三.            重點難點1.握億以內數的讀數方法,能正確讀出億以內的數。2.掌握中間或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四.            教具準備計數器,整數數位順序表,數字卡片。五.            教學過程(一)導入師生談話:昨天,我們在數學課上認識了比較大的數,還記得有幾位嗎?誰能說一說都有哪些計數單位?指名回答:我們認識了9個計數單位分別是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隨著學生的回答板書:(從右往左) 億   千萬   百萬   十萬   萬   千   百   十   個教師:我們在三年級時學過了萬以內數的讀法。你們還記得嗎?能讀出這些數嗎?  742      4600     8000     100003215     509      5009      7010提問:誰能說一說讀這些數的方法?你們想知道你們收集到的比萬大的數如何讀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億以內數的讀法。板書課題:億以內數的讀法(二)探究新知1.展示學生收集的數據。例如:長江流域的面積是1807199平方千米;赤道長40076千米;馬里亞納海溝距離海平面11034米;XX年我國進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顯示:全國總人口約為1295330000人。祖國大陸約有1265830000人,北京市約有138XX0人,天津市約有10010000人。2.把數據進行分類。老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請把以上數據進行分類。小組學習后,可能會有幾種分類情況:a.按照位數分類,相同位數的數分成一類。b.按照數據所表示的意思分類,如表示地理常識的分一類,表示人口的分成一類。c.按照0的個數或位置分類,中間有0的數分成一類,末尾有0的數為一類。學生怎么分都可以,只要能說出道理。老師可以抓住學生按0的位置分類這一標準,進行以下教學。3.研究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1)介紹數位。 老師說明:這些數都是由幾個數字排成一橫行,也就是把計數單位按照一定順序排列起來了,各個數字所占的位置叫做數位。如4958,是由4個千,9個百,5個十和8個一組成的。8個一是在右邊第一位,就是個位;5個十在右邊第二位,就是十位;9個百在右邊第三位,就是百位;4個千在右邊第四位,就是千位。個位、十位、百位、千位都叫數位。(2)介紹數位順序表。老師把上面板書的計數單位加上橫線和豎線,在每個計數單位下面分別加上“位”字,成為一個數位順序表:

  …

  千

  億

  位

  百

  億

  位

  十

  億

  位

  億

  位

  千

  萬

  位

  百

  萬

  位

  十

  萬

  位

  萬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個

  位(3)計數單位和數位之間的關系。老師提問:個位上的計數單位是幾?十位上的計數單位是多少?萬位呢?千萬位呢?小結:也就是說,幾個一就寫在個位上,幾個十就寫在十位上,幾個百就寫在百位上……幾個千萬就寫在千萬位上。追問:同一個數字,把它寫在不同的數位上,它表示的意義相同嗎?學生答:不相同,因為數位不同,計數單位就不同。(5)    認識數位分級。老師說明:按照我國計數習慣,從右起每四個數位為一級。個、十、百、千是“個級”,表示多少“個”,萬、十萬、百萬、千萬是“萬級”,表示多少“萬”。在已寫出的數位順序表上面板書:個級、萬級,制成下表:…

  億    級

  萬    級

  個    級

  …

  千

  億

  位

  百

  億

  位

  十

  億

  位

  億

  位

  千

  萬

  位

  百

  萬

  位

  十

  萬

  位

  萬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個

  位(6)    學習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老師在上表的下方依次把學生分類的數據板書出來。如:

  億級

  萬級

  個級

  …

  千

  億

  位

  百

  億

  位

  十

  億

  位

  億

  位

  千

  萬

  位

  百

  萬

  位

  十

  萬

  位

  萬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個

  位

  1

  1

  2

  2

  9

  6

  1

  1

  5

  5

  3

  0

  1

  3

  8

  8

  0

  8

  3

  3

  2

  1

  0

  4

  1

  0

  0

  0

  0

  7

  0

  1

  0

  0

  0

  0

  1

  0

  0

  0

  0

  0

  0

  9

  7

  3

  0

  0

  0

  0

  9

  6

  4指導:1265830000   先讀億級,十二億,再讀萬級,六千五百八十三萬,合在一起讀作:十二億六千五百八十三萬。學生嘗試讀出:1295330000和6780000、138XX0。提問:以上這些數中的0都在什么位置?讀數時讀0了嗎?質疑:1807199這個數讀不讀這個0呢?同桌之間交流。這個數讀作:一百八十萬七千一百九十九。所以零不讀。提問:0在什么位置時不讀出來呢?小組交流。小結:當0在級的末尾時不讀出來。4.研究中間有0的數的讀法。指導:40076    先讀萬級,四萬,再讀個級,零七十六,合在一起讀作:四萬零七十六。強調:百位上的零必須讀出來。學生嘗試讀出:11034、10030040(三)課堂作業設計1.教材第7頁第1題。2.教材第6頁第1題中的第(1)題。(四)課堂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認識數位,數位順序表,讀億以內的數)老師總結:這節課我們了解了億以內的數位順序,并知道從右起每四位一級,分作個級、萬級、億級。還學會了含有三級數的讀法。

  第三課時   (分課時二、寫多位數)一、            教學內容人口普查,教材第5~7頁。二、            教學目標1.掌握億以內數的寫數方法,能正確寫出億以內的數。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培養獲取信息的能力。3.進一步培養數感,結合相關數據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及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三、            重點難點1.掌握億以內數的寫數方法,能正確寫出億以內的數。2.中間、末尾有0的億以內數的寫法。四、            教具準備計數器,整數數位順序表,數字卡片。五、            教學過程(一)導入談話:在昨天的數學課上我們了解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后,我國的人口數量,同時學習了較大數的讀法,下面就這些數請你來讀一讀。56900     40080500    370600     1459032700提問:你讀得又準又快,能說說讀數的方法嗎?學生回答。提問:請你說出億以內的數位順序,并說一說是怎樣分級的。根據學生回答,整理成表。(二)探究新知我們已經學過萬以內數的寫法,今天我們學習億以內數的寫法。板書課題:億以內數的寫法1.整萬數的寫法。同學們會寫四十四、一千三百八十二、六百七十八,怎樣寫四十四萬、一千三百八十二萬、六百七十八萬呢?學生發言,根據學生發言情況,教師小結:這些數都是整萬的數,要寫在萬級上,只要在萬級上寫44、1382、678,然后在個級上寫四個0就可以了。在剛才總結出的數位順序表上寫出上面三個數。讓學生讀一讀這三個數,檢查一下寫得是否正確。引導學生總結,整萬的數怎樣寫?小結:按照萬以內的數的寫法來寫,只要在后面添寫四個零。練習:指名讓學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學生在紙上寫數。五萬、六千萬、八十萬、三千二百萬、九千六百七十二萬2.含有萬級和個級兩級的數的寫法。談話:我們已經會寫整萬數了,老師在說一個數,看誰會寫。板書:十萬三千二百四十五提問:這個數有幾個級?應該先寫哪級上的數,再寫哪級上的數?學生嘗試寫數。指名板演:103245學生板演后,教師可以畫出分級線,讓學生檢查寫的數是否正確。老師說數,學生練習寫數。3.中間及末尾有0的數的寫法。提問:三十二萬零六百這個數有幾級?萬級上怎樣寫?個級上的一個也沒有怎么辦?在數位上表示這個數,再讓學生讀一遍進行檢查。由學生在數位順序表上試著填寫出這個數,再讓學生讀一遍進行檢查。由學生在數位順序表上度著填寫二千零五十萬七千,再說一說是怎么樣寫的。學生探究下面三個數的寫法:十萬二千三百四十五、三十二萬零六百、二千零五十萬七千(三)課堂作業設計1、教材第6頁第2題2、教材第7頁第2題3、口答一個數的最高位是萬,它是幾位數?一個數的最高位是十萬,它是幾位數?一個數的位數是9位,它的最高位是什么位?(四)課堂小結提問:含有兩級的數怎么樣寫?先寫什么,再寫什么?寫數時,遇到哪一位上的一個單位也沒有,怎么辦?寫數與讀數有什么區別?在學生小結的基礎上,老師強調:讀數和寫數都要從高位起。但有關零的問題,讀法和寫法不一樣。寫數時,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那一位上寫“0”。讀數時,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零都不讀,其他數位有一個“0”或連續幾個“0”,只讀一個零 。

  第四課時   (分課時三、比較數的大小)教學目標:1、繼續學習,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數位的認識,掌握較大數比較大小的方法。2、培養學生的分類、概括能力以及比較、分析等思維方法。3、培養學生認真檢查的學習習慣。重點難點:1、掌握比較多位數大小的方法。2、能正確比較多位數的大小。教具準備:小黑板教學過程:一、導入談話:同學們,我們每天都在和不同的數打交道,現在請你們任意說出一個數。學生任意說出一個數,教師板書5個提問:如果將這些數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你會嗎?說說你是怎么樣想的?二、探索新課1、出示例題師:通過學習,我們知道XX年我國進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你會比較這些城市人口數量的多少嗎?學生默讀例題,理解題意北京  138XX0人       天津  10010000 人     香港   6780000人澳門  440000人          大陸  1265830000人提問:撲克到這一組數據,你能找出最大的那個數嗎?為什么?2、分類。觀察例題,請學生根據人口數量,將四個城市進行分類,并說出分類理由。學生2人一組,說一說,議一議。按數位多少進行分類:北京、天津為第一類,香港是第二類,澳門是第三類。提問:通過這次分類,你能知道什么?小結:我們按數位的多少進行分類后發現,數位少的這個數就小,數位多的這個數就大。質疑:北京和天津的人口都達到了八位數,這怎么比出大小呢?3、位數相同的數的大小比較。板書:138XX0、10010000提問:這兩個數都是八位數,位數相同的兩個數怎么樣比較大小呢?先比較哪位上的數?提問:這兩個數左起第一位千萬位上都是1,怎么比?學生探索:看左起第二位,第一個數左起第二位百萬位上的3比第二個數百萬位上的0大,所以138XX0›100100004、分析引導分析:上海的人口最密集,因為上海地方不但人口卻很多,重慶雖然人口多,但地方大,所以重慶人口沒有上海密集。(三)課堂作業設計1、教材第6頁第1題中的第(2)題2、教材第7頁第3題3、教材第7頁第4題(四)課堂小結啟發提問:(1)比較兩個數據的大小有幾種情況?位數不同的怎么比?(2)如果位數相同怎么辦?先要從哪一位比?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數相同,怎么比呢?

  第五課時    國土面積(改寫)教學目標 1、 通過教學活動,認識有些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 2、 掌握數據改寫的方法。 3、 引導學生關注較大數據的實際意義。 教學重、難點 體會某些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教學準備 在報刊雜志等媒體中收集一組有關國土面積、西部情況、海洋資源的大數的信息。教學過程:一、體會數據改寫的必要性教師出示從媒體收集來的一組數據改寫的實例。讓學生比較同樣的數據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讓學生體會到數據改寫的必要性。二、探索改寫方法1、出示中國地圖,了解一些省、市、自治區的土地面積。   讓學生讀出這些面積,問:如果要記錄方便,這些數據可以怎樣進行改寫?2、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改寫的方法。3、完成試一試第1、2題:進一步鞏固改寫的方法。三、鞏固與應用練一練第1題:先請學生說一說我國西部各省、市、自治區的情況以及它們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區具體的土地面積,在學生讀一讀的基礎上再請學生改寫成以“萬”為單位的數。練一練第2題:先讓學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識,特別是我國海洋的區域情況等。接著出示有關的數據,讓學生讀一讀,然后討論這些數據如何進行改寫。四、作業收集有關森林面積方面的數據。[板書設計]大數的改寫   為了讀數、寫數方便,有時需要把整萬、整億數寫成以“萬”或“億”為單位的數。                 9600000 = 960 萬             10000000000 = 100 億教學反思: 這部分的知識雖是新知識,就知識本身而言,學生是比較容易掌握的,在教學中,我利用學生收集的資料,放手讓學生學習,通過觀察比較,在讀寫數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改寫大數的必要性。通過作業的反饋,學生知識掌握的標較好,怎樣讓學生體會到大數的改寫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是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滲透給學生的,怎樣讓學生深刻的體會到這一點,本案例中做的還不夠,需要大家進行一些有意義的嘗試。

  第六課時    森林面積(求近似數)教學目標 1、 經歷生活數據收集的過程,理解近似數表示的必要性。 2、 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數的方法。 3、 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不同精確值的近似數。 教學具準備: 教學重、難點    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教學過程一、小組交流收集的有關森林面積方面的數據。交流收集的有關森林面積方面的數據,并說說這些數據的實際意義。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數據進行分類,在各種分類中重點討論精確數與近似數這兩類數的特點,并讓學生再舉例說一說日常生活中接觸的近似數。二、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數出示說一說中的數據,使學生通過比較、分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數的方法。結合是試一試第2題的討論,體會如何根據不同需要求近似數。三、鞏固與應用做試一試第1題:匯報時說說取近似值的方法。試一試第2題:在實際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據情況取不同精確程度的近似數。在本題中,可先讓學生說一說三個近似值的精確程度,再出示下面的兩個小問題,供學生討論。在討論時重點讓學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據實際的需要來確定的。討論:重點可討論括號內的數字有幾種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四、作業1、練一練1、2、42、從報紙中找5個精確數,5個近似數,你認為生活中什么時候需要用近似數。   

  第七課時    練習一教學目標1、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2、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3、能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求一個數的近似數。教學重、難點1、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2、能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求一個數的近似數。教學準備 學生、老師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大數。教學過程一、多位數的讀、寫的練習練習一第1題:先回顧計數單位的順序,再根據書中的數據說說它們是幾位數,最高位在什么位上,并進行讀、寫。二、多位數的改寫    練習一第2題:先復習多位數的不同數位上數字的不同意義。再進行數的改寫。三、讀寫游戲。   同桌間進行的游戲:第1步 一個同學讀數,另一個同學根據所讀的數寫數,經過幾次讀數,兩人可交換角色;第2步一個同學寫數,另一個同學根據所寫的數讀數,然后交換角色進行。在同桌練習的基礎上,可選派代表在全班進行比賽,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四、多位數比大小做第4題:完成后說說比較的方法。五、組數游戲:   請每個同學準備一些數字卡片;然后請學生代表提出組數的要求,根據要求每個同學都擺一擺;接著,選擇一部分學生所擺的數,供全班觀察討論。六、有關近似數的練習討論括號內的數字有幾種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板書設計]

  練習一              億級      萬級        個級         千 百 十 億 千 百 十 萬 千 百 十 個         億 億 億    萬 萬 萬                    計數單位               1  2  6  5  8  3  0  0  0  0   十二億六千五百八十三萬                     1  3  8  2  0  0  0  0   一千三百八十二萬

認識更大的數 篇13

  第一單元  認識更大的數

  第 1 課時

  教學內容:

  數一數(第2-5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數一數”的活動,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體驗較大數的實際意義。

  2、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等較大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

  3、 通過“數一數”活動,感受學習更大的數的必要性,體會較大數的實際意義。能對周圍環境中與大數有關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

  教學重、難點:

  1、明確“數位”與“計數單位”之間的對應關系。

  2、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等較大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

  突出重點的策略:

  與萬以內數的數位順序聯系,加以比較和類推。

  教學準備:

  學生、老師準備計數器若干個,多媒體課件、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生活中的大數

  活動:創設情境,認識十萬。

  叮叮和鐺鐺數小正方體的情境,學生看圖,提出對應的數學問題。  

  1.指導學生看圖,數一數下面共有多少個小方塊,并在計數器上撥一撥。

  2.一個大方塊有一千個小方塊,十個大方塊有一萬個小方塊.  

  3. 在此基礎上,引出一百個大方塊有多少個小方塊的概念。然后按照一萬、二萬、三萬、……的順序,讓學生數一數。  

  4. 在數的過程中,用計數器上的珠子“撥一撥”,以增強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  

  5. 當學生數到九萬時,教師可以提出:“再加上一萬是多少?”的問題,以供學生思考。  

  6. 在學生充分的討論中,引出“十萬”的計數單位。

  7.說一說:你知道十萬有多大嗎?

  (1)十萬名學生大約組成XX個班級。

  (2)十萬張紙摞在一起大約有3層樓高。

  (3)十萬步大約在400米的跑道上走130圈。

  (4)十萬天大約是274年。  

  設計思路:“十萬”是一個比較大的計數單位,在學生的生活范圍內一般較少接觸,沒有直觀的感性認識基礎,本活動創設的目的是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二、認識百萬、千萬、億……等計數單位。

  1、認識“百萬”,“千萬”,“億”

  推理活動中認識“百萬、千萬”:第3頁一輛轎車賣十萬元,那么2輛、3輛賣多少元?……10輛賣多少元?同樣,10個十萬是多少萬?10個百萬是多少元?

  在學生認識“億”這個計數單位時,可讓學生充分想象。當說到10個千萬是多少時,可讓學生自己命名新的計數單位,在學生的各種命名中,老師引出“億”這個計數單位。

  3、認識計數單位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在計數器上進行操作,并把每一次認識的新的計數單位都與計數器對應起來。

  三、鞏固與應用

  1、說一說,撥一撥:

  第1題通過說一說、撥一撥的對應活動,鞏固學生學習的新的計數單位,使他們進一步理解十進制計數方法“滿十進一”的計數原則。所以,這一活動應讓學生自己嘗試操作,在多次嘗試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歸納“滿十進一”的方法。

  2、練一練第2、3、4題:

  首先要審題,明白數數的要求;其次學生數到“滿十進一”時,老師可作一些追問,以明確什么時候進位,什么時候是按順序數。如果學生有困難,可借助使用計數器試一試。

  3. 第5題讓學生自己填寫,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實踐作業:

  1、練一練6、7題。

  2、收集5-10個生活中常見的大數,小組交流后全班交流。

  板書設計:

  生活中的大數

  計數單位

  千 百 十 億 千 百 十 萬 千 百 十 個

  億 億 億    萬 萬 萬                   

  10個一萬是十萬,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

  10個一千萬是一億,……

  教學反思:

  第 2 課時

  教學內容:

  人口普查(第6-8頁)

  教學目標:

  1. 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并能說出這些大數的意義。  

  2. 能對多位數進行估計,發展估計意識。  

  3. 會正確讀、寫多位數。

  教學重、難點:

  1、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

  2、掌握中間或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                                                      

  突出重點的策略:

  復習萬以內數的讀寫法,進行知識遷移類推。在掌握讀數的基礎上,再討論寫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幻燈片,計數器若干,整數數位順序表,課前學生、老師收集的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大數。

  教學過程:

  一、生活中的大數

  學生交流收集的生活中的大數,并按大小進行分類。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以參與者的身份,出示一些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數據,以供學生討論。  

  (1)你能讀出這些數嗎?

  (2)你能寫出香港和澳門的人口數嗎? 

  (可以引導學生將收集來的數據分成億以內數和億以上數,兩種類型)

  二、較大數的讀法

  1、討論“億以內數的讀法”

  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能自己歸納讀數的方法

  2、討論“億以上數的讀法”

  學生在進行讀數時,必須與數位順序表結合起來,以增強學生的直觀性

  3、鞏固與應用

  在小組內進行讀數練習,互相學習,互相糾正。

  做試一試第一題,在讀數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大數的意義。

  三、較大數的寫法

  1、討論“億以內數的寫法”

  讓學生在寫的過程中討論總結“億以內數的寫法”

  2、討論“億以上數的寫法”

  讓學生在寫的過程中討論總結“億以上數的寫法”

  3、鞏固與應用

  在小組內進行寫數練習,互相學習,互相糾正。

  做試一試第二題,在寫數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大數的意義。

  4、如果學生收集的數據中沒有特殊的多位數,如“級的中間零”、“級的末尾零”等,教師可以作一些補充,也可以組織學生先討論這些特殊數據的讀寫方法,然后再加以指導。

  四、總結討論。  

  1、與同學交流你是怎樣讀數和寫數的。

  2、學生完成練一練的題目,先獨立完成,交流方法。

  五、比較數的大小

  1、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出示幻燈片)

  將上面的萬以內的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2、比較更大數的大小

  讓學生比較書上提供的人口普查的數據的大小,并將結果的實際意義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如澳門的人口數在這幾個城市里是最少的;北京與天津的人口數都是1千多萬等。

  3、鞏固與應用

  在小組內,將每人收集來的數據進行排序,并將結果的實際意義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五、作業:

  1、練一練3、4

  2、在報刊雜志等媒體中收集一些有關國土面積、人口情況、海洋資源的大數的信息。

  板書設計:

  大數的讀、寫

  億級      萬級        個級

  千 百 十 億 千 百 十 萬 千 百 十 個

  億 億 億    萬 萬 萬                  計數單位

  1  2  6  5  8  3  0  0  0  0   十二億六千五百八十三萬

  1  3  8  2  0  0  0  0   一千三百八十二萬

  第 3 課時

  教學內容:

  國土面積(第9-10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在描述數據的過程中,體會有些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能用“萬”或“億”作單位表示大數。  

  2、掌握數據改寫的方法。  

  3、引導學生關注較大數據的實際意義。

  教學重、難點:

  體會某些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突出重點的策略]:

  結合實際背景,認識數據改寫的必要性。改寫前后數據的比較,大小沒有變化,只是計數單位不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幻燈片及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 體會數據改寫的必要性

  1、電腦課件展示太陽和地球圖,讓學生觀察、收集消息,了解太陽和地球的大小關系。

  2、讓學生讀出太陽和地球的直徑分別是多少,并說一說太陽的直徑是地球的多少倍。這時學生感到直接說出這兩個大數之間的倍數關系比較困難。

  3、教師出示一組數據改寫的實例。讓學生比較同樣的數據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讓學生體會到數據改寫的必要性。

  二、探索改寫方法

  1、出示一幅中國地圖,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國土的面積,讓學生讀一讀。

  學生讀出這些面積后,問:如果要記錄方便,這些數據可以怎樣進行改寫?

  2、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改寫的方法。

  3、完成試一試第1、2題:進一步鞏固改寫的方法。

  4、對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在改寫中逐步發現改寫的方法。 

  三、鞏固與應用

  練一練第1題:出示我國西部各省、市、自治區的土地面積,在學生讀一讀的基礎上再請學生改寫成以“萬”為單位的數。收集一些西部地區的其他信息,以供學生間互相進行改寫。  

  練一練第2題:在練習“海洋資源”時,先讓學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識,特別是我國海洋的區域等。接著出示有關的數據,讓學生讀一讀。然后討論這些數據如何進行改寫?在此基礎上,學生會體會到這些數據改寫成以“億”作單位比較方便。

  四、作業

  收集有關森林面積方面的數據。

  板書設計:

  大數的改寫

  為了讀數、寫數方便,有時需要把整萬、整億數寫成以“萬”或“億”為單位的數。

  9600000 = 960 萬

  10000000000 = 100 億

  教學反思:

  第 4 課時

  教學內容:

  森林面積(第11-12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使學生感受近似數的廣泛應用,會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2、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不同精確值的近似數。  

  教學重、難點:

  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幻燈片,學生、老師課前搜集的數據。

  突出重點的策略:

  體會近似數的作用和意義,在觀察比較中,引導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討論數據收集的方法及數據的實際意義

  1、師:課前,老師請每個同學在報紙雜志、電視廣播等媒體中收集了一些數據,誰能來說一說你們收集的數據?

  (學生匯報收集的數據,教師把某些數據板書在黑板上,對某些問題作一些適當的追問。)

  (1)你能說一說這些數據的實際意義嗎?

  (2)這組數據是通過什么辦法得到的?

  (3)如果同樣要收集這些數據,還有其他的辦法嗎?

  (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指導數據收集的方法。)

  師:請看一組關于植樹方面的數據(出示教材第10頁的情境圖)。誰能來說一說這些數據所表示的意義。

  2.認識近似數

  師:請大家注意,在圖中有這么一條信息,“XX年我國造林面積約是747萬公頃。”這4里為什么要用“約是多少”來表示呢?

  師:那么,這里所說的“小華一家去年植樹12棵”為什么就沒有加上“約是多少”的詞語呢?

  師:根據剛才的討論,如果把同學們收集的數據與老師收集的數據進行分類,可以怎樣分呢?

  師:為什么把這些數據放在一起(指近似數)?這個同學說得很好,像這樣的數我們叫作近似數。

  師:現在誰能說一說你收集的數據中有哪些是近似數?

  二、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數

  出示說一說中的數據,使學生通過比較、分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數的方法。結合是試一試第2題的討論,體會如何根據不同需要求近似數。

  三、鞏固與應用

  做試一試第1題:匯報時說說取近似值的方法。

  試一試第2題:在實際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據情況取不同精確程度的近似數。在本題中,可先讓學生說一說三個近似值的精確程度,再出示下面的兩個小問題,供學生討論。在討論時重點讓學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據實際的需要來確定的。

  討論:重點可討論括號內的數字有幾種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四、小結

  今天我們都學習了哪些知識?你對哪個內容最感興趣?為什么?有什么問題嗎?

  五、作業

  練一練1、2題。

  板書設計:

  求近似數

  ——“四舍五入法”

  1994年至XX年我國造林面積統計是224318570公頃。

  精確到千公頃:約224319千公頃。

  精確到萬公頃:約22432萬公頃。

  精確到億公頃:約2億公頃。

  教學反思:

  第  5  課時

  教學內容:

  練習一(第14-15頁)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歸納本單元所學知識,使知識形成網絡,鞏固多位數的讀寫方法,鞏固多位數的改寫和求近似數的方法。

  2、培養學生復習整理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通過練習,鞏固本單元學習的多位數的讀、寫、大小的比較、改寫及求近似數的方法。

  2、能夠正確、靈活的解答問題。

  突出重點的策略:

  p15頁第4、5題。

  教學準備:

  幻燈片,學生、老師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大數。

  教學過程:

  一、 歸納總結

  同學們,通過前一段的學習,你們對多位數有了一定的認識今天你們能先談一談有什么收獲嗎?

  學生小組內交流歸納,集體反饋。

  幻燈片出示:

  二、應用方法,鞏固練習

  1、基本練習。

  提問:請學生背出整數數位順序表,并回答幾位一級,我們共學了哪些級,分別包括什么數位,相鄰的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小組交流,集體歸納。

  2、綜合練習。

  練習一第1題:先回顧計數單位的順序,再根據書中的數據說說它們是幾位數,最高位在什么位上,并進行讀、寫。

  練習一第2題:先復習多位數的不同數位上數字的不同意義。再進行數的改寫。

  練習一的第3題:活動可以分成兩步完成:第1步 一個同學讀數,另一個同學根據所讀的數寫數,經過幾次讀數,兩人可交換角色;第2步一個同學寫數,另一個同學根據所寫的數讀數,然后交換角色進行。在同桌練習的基礎上,可選派代表在全班進行比賽,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練習一的第4、5題:完成后說說比較的方法。

  板書設計:

  練習一

  億級      萬級        個級

  千 百 十 億 千 百 十 萬 千 百 十 個

  億 億 億    萬 萬 萬                  計數單位

  1  2  6  5  8  3  0  0  0  0   十二億六千五百八十三萬

  1  3  8  2  0  0  0  0   一千三百八十二萬

認識更大的數(通用13篇) 相關內容:
  •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第一單元 認識更大的數教案

    第一單元 認識更大的數第 1 課時教學內容:數一數(第2-5頁)教學目標:1、通過“數一數”的活動,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體驗較大數的實際意義。2、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等較大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

  • 第一單元 認識更大的數 第六課時 練習一

    [教學內容] 練習一(第13-14頁)[教學目標]1、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2、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3、能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求一個數的近似數。[教學重、難點]1、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

  • 第一單元 認識更大的數

    第一單元 認識更大的數新知識點:1.較大數的讀法和寫法。2.較大數的大小比較。3.較大數的改寫和求近似數。單元教學目標 1、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感受學習更大數的必要性,并能體驗大數的實際意義。...

  • 北師大第七冊第一單元:認識更大的數

    課題 數一數數學第七冊備課人:教學目標1、 結合具體教學情境,通過數一數、撥一撥等活動,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體會較大數的實際意義。2、 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等較大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

  • 第一單元 認識更大的數

    單元教學目標 1、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感受學習更大數的必要性,并能體驗大數的實際意義。 2、通過實踐操作活動,認識億以內數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 并會正確讀、寫以及比較數的大小。...

  • “認識更大的數”單元教學反思

    一、單元教材簡析 “認識更大的數”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內容,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認識了“萬以內的數”。本單元是在學生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億以內和億以上的數,并了解這些數在實際生活中所表達的意義。...

  • 認識更大的數 人口普查

    [教學內容] 人口普查(第6頁)[教學目標]1、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并能說出這些大數的意義。2、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教學重、難點] 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

  • 認識更大的數同步測評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36分)1.從個位起,第 位是百位;第 位是百萬位;第五位是 位,第九位是 位。2. 個一萬是十萬, 個一萬是一百萬;十個一百萬是 , 個一千萬是一億。...

  • 第一單元 認識更大的數 第五課時 近似數

    [教學內容]近似數第9頁)[教學目標]1、理解近似數在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2、能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求一個數的近似數。[教學重、難點] 會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數的大小。...

  • “認識更大的數”單元教學反思

    本單元是在第一學段學生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認識更大的數——億以內的數。教材安排了四個情境活動:數一數(億以內數的認識),人口普查(億以內數的讀寫及比較大小),國土面積(大數的改寫),森林面積(近似數的認識)。...

  • 《認識更大的數》說課設計

    一、教學理念: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開展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數學學習活動。結合新課標我注重了創設情境,“活躍”教材及學生;二注重引導學生探索,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小結歸納;三是重交流,...

  • 第一單元 認識更大的數 第三 四課時 國土面積(2)

    第四課時 國土面積---改寫[教學內容] 國土面積---改寫(第9頁)[教學目標]1、在描述數據的過程中,體會某些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2、體會較大數據的實際意義。...

  • 第一單元 認識更大的數

    單元教學目標 1、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感受學習更大數的必要性,并能體驗大數的實際意義。 2、通過實踐操作活動,認識億以內數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 并會正確讀、寫以及比較數的大小。...

  • 第一單元 認識更大的數 第三 四課時 國土面積(1)

    第三課時 國土面積---比較大小[教學內容] 國土面積---比較大小(第9頁)[教學目標]學生能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識,探索、歸納比較大小的方法。[教學重、難點] 億以內的數的大小比較,多個數按大小順序排列。...

  • 四年級上冊《認識更大的數》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認識更大的數》是冀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五節的內容。本節課在學生認識億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更大的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掌握更大數的讀寫。...

  •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男人进女人下部全黄大色视频 | 麻豆久久久久久 | 国产午夜激无码av毛片护士 | 99亚洲男女激情在线观看 | 男人天堂亚洲成人 | 久9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 激情偷乱人伦在线视频 | 亚洲精品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四虎私人影院 |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 | 美女高潮视频网站 | 日韩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 无码丰满熟妇juliaann | 免费网站高清观看素材 | 性色欲情网站IWWW九文堂 | 三级农村乡下三级播放 | 国产免费精彩视频 | 久久欧美国产伦子伦精品 | 亚洲性在线| 国产成人97精品免费看片 | 午夜精品99 | 爆乳2把你榨干哦无码 | 欧美的一卡2卡3卡4卡5在线 | 日本老熟欧美老熟妇 | 国内午夜无码不卡在线观看 | 日本不卡不码高清视频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爱微奶 | 噜噜88av偷拍 | 久久日韩乱码一二三四区别 | 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青草 | 777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中文中字幕 | 黄久久久 | 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一区 | 精品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蜜月 | 免费看国产黄色片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 亚洲精品白浆高清久久久久久 | 朋友的姐姐2在线观看 |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观看 |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人妻 |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