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第七冊第一單元:認識更大的數
課題 數一數數學第七冊備課人:教學目標1、 結合具體教學情境,通過數一數、撥一撥等活動,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體會較大數的實際意義。2、 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等較大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教學重點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體會較大數的實際意義。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等較大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教學難點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及各單位之間的關系。學情分析 學生在二年級的時候學習了萬以內數的認、讀、寫。“十萬”是一個比較大的計數單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比較少,沒有直觀的感性認識基礎。教學過程一、出示教具,讓學生有所回憶。 1、出示小正體教具:1個、10個、100個、1000個的正方體教具。 2、師小結:以前我們學過,一排是10個,一層是10排,有100個,一個大正方體有10層,有1000個。二、數一數。 數一數(一) 1、學生觀察書本的圖,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個小正方體,并在計數器上撥出來。 2、讓學生讀一讀、寫一寫這個數,并說一說這個數每個數位上的意義。 數一數(二) 1、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 2、讓學生思考如何去數這個圖形,用自己的方法數一數。 3、然后和同桌交流,并集體交流其方法。 4、教師和學生一起數一數,當學生數到九萬時,教師可以提出再加上一萬是多少,引出“十萬”這個計數單位。 5、撥一撥。在用計數器撥的過程中,在萬位撥到九時,再撥一萬時,讓學生說說接下來如何撥,加深對“滿十進一”的印象。三、說一說。 師:我們以前學的都是萬以內的數,你們見過比萬大的數嗎?誰來舉例說說。四、你知道十萬有多大嗎?1、十萬名學生大約組成2000個班級。2、十萬張紙摞在一起大約有3層樓高。3、十萬步大約在400米的跑道上走130圈。4、十萬天大約是274年。 板書設計 數一數個 十 百 千 萬 課題 數一數數學第七冊備課人: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教學情境,通過數一數、撥一撥等活動,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體會較大數的實際意義。2、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等較大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教學重點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體會較大數的實際意義。認識“十萬、百萬、千萬、億”等較大的計數單位,了解各單位之間的關系。教學難點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及各單位之間的關系。教學過程一、認識更大的計數單位。 1、認識百萬。在計數器上,在十萬上一個一個撥,當撥到九時,讓學生思考,再撥一個怎么辦?引出“百萬”讀作:一百萬 寫作:100 0000,(為了學生更方便看清有幾個0,可以四個數字之后稍微空一下。) 2、認識千萬。同樣的方法讓學生認識千萬。在計數器上撥珠子,一百萬一百萬的數,十個一百萬就是一千萬。 3、認識億。 當學生在千萬位上數的時候,當數到10個千萬是多少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命名新的計數單位,在學生的各種命名中,教師再引出“億”這個計數單位。 4、認識其他更大的計算單位。 教師繼續出示其他的計數單位。二、各單位之間的關系。 1、讓學生說說剛剛學的幾個新的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 教師板書: 10個10 0000是100 0000 讀作:一百萬10個100 0000是1000 0000 讀作:一千萬10個1000 0000是10000 0000 讀作:一億 2、填一填、寫一寫。 讓學生通過觀察,了解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倍數關系,以及各計數單位與“萬”之間的倍數關系。三、十進制數位順序表。1、讓學生觀察這張數位順序表,談談自己有什么收獲?2、讓學生思考如何去記這張表,有什么決竅? 引導學生理解:四位為一級, 個、十、百、千:個級 萬、十萬、百萬、千萬:萬級 億、十億、百億、千億:億級 注:在書寫的時候,為了更快地讀出此數,在級與級之間稍微空一點點。四、鞏固練習。 1、書本第4頁第一題。 本題通過說一說,撥一撥的對應活動,鞏固學生學習的新的計數單位。 2、數一數、說一說。 通過計數單位模型,讓學生說出是多少,進一步體會計數單位。 3、在計數器上撥出三千七百萬,然后一百萬一百萬地數,數到四千二百萬。 通過撥珠活動,既可以使學生鞏固對較大的數的認識,又能進一步理解十位制計數方法“滿十進一”。 4、書本第4、5題。 直接對抽象的數進行數數,在抽象的程度上提高了。 在數的時候首先需要學生審題,明白數數的要求,其次,學習在遇到“滿十進一”的問題時,教師可以作一些追問,以明確什么時候進位,如果學生有困難,可以鼓勵其借助計數器先試一試,再數一數。 5、第6題。 理解各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比較有效的方法是讓學生有直觀的模型作支撐。 6、第7題。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校對。板書設計 數一數10個10 0000是100 0000 讀作:一百萬10個100 0000是1000 0000 讀作:一千萬10個1000 0000是10000 0000 讀作:一億 課題 人口普查(一)數學第七冊備課人:教學目標1、 讓學生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感受這些大數的意義。2、 學生能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多位數的大小。3、 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及歸納概括能力。4、 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結合學生身邊的實際數據進行國情教育。教學重點能對多位數進行估計,發展估計意識。會正確性讀寫多位數。教學難點能正確讀寫每級中間或末尾有零的多位數。。教學過程一、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1、師: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國家,為了清楚地知道我國人口的實際情況,在2000年,我國進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相關數據。 2、多媒體出示相關數據。 3、師:你能讀出圖中全國、北京和天津在第五次人口普查中的實際人數嗎?試一試,同桌互相讀一讀。 師:你能讀出哪個城市的人口數?請你讀一讀。 會讀的同學能不能把你們的小竅門教給大家。 4、學生匯報,師借助數位順序表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讀數的方法。 (1)先把大數四位分級; (2)從高位讀起,一級一級地讀,億級和萬級按照個級的讀法讀,再在后面加一個“萬”或“億”字。 (3)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零都不讀,中間有一個或連續幾個零的,只讀一個零。 5、師:你能用我們總結的方法再讀一讀這些數嗎?二、試一試。 1、說一說這些國家各有多少人。 可以讓學生通過網絡收集當地有關人口的數據,引出一些比較大的數據,以便學生能體會到大數據的實際意義。同樣也可以收集其他的一些大數據。 2、寫出下列畫線的數。 結合一些較大的數,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與身邊可以感受的具體參照物進行比較,對學生理解較大數的意義有很大的幫助的。板書設計人口普查(1)先把大數四位分級;(2)從高位讀起,一級一級地讀,億級和萬級按照個級的讀法讀,再在后面加一個“萬”或“億”字。(3)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零都不讀,中間有一個或連續幾個零的,只讀一個零. 課題 人口普查(二)數學第七冊備課人:教學目標1、 讓學生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感受這些大數的意義。2、 學生能正確讀、寫多位數,并能比較多位數的大小。3、 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及歸納概括能力。4、 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結合學生身邊的實際數據進行國情教育。教學重點能對多位數進行估計,發展估計意識。會正確性讀寫多位數。教學難點能正確讀寫每級中間或末尾有零的多位數。。教學過程一、練一練。 1、先分級,再讀出下面各數。 450230 30017600 350609000 要求學生先分級,再與同桌相互讀一讀,最后集體交流。 2、寫出下面各數。 四百零五萬六千 七百萬二千零三十 (1)先讓學生說說在寫數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2)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后校對。 3、先讀一讀,再用線連接起來。 9672000 1200000080 6080070 12000000080 60800070 400900 4000900 九千六百七十二萬 一百二十億零八千 六千零八十萬零七十 六千零八十萬零七十 四十萬零九百 (1)首先安排學生進行讀數練習,接著讓學生觀察所讀的數與哪一個數是對應的,然后用線連接起來。 (2)練習本題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從較復雜的背景中學會觀察,尋找對應的數。如果學生的基礎較好,數據安排的干擾性可能更大一些,以促使學生認真地觀察,同時可讓他們說一說尋找對應數的方法。 4、實踐活動。 在報紙、雜志等媒體中收集一些有關大數的信息,并在全班進行交流。 課題 國土面積數學第七冊備課人:教學目標1、 體會較大數據的實際意義,能比較數的大小。2、 在描述數據的過程中,體會將某些數據單位改寫的必要性,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教學重點探究較大數據單位改寫的方法。教學難點探究較大數據單位改寫的方法。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學習新知。1、 師:讓大家通過網絡收集一些數據,在這些數據中,有的數據后面有“萬”,有的“億”,為什么要這樣表示呢?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2、 出示中國地圖。3、 提問:我國的陸地面積約是多少平方千米嗎?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出示:960 0000平方千米。 4、師:你還知道我國哪些省市自治區的土地面積?請說一說。 出示四個數據:(1) 黑龍江省土地面積約450000平方千米。(2) 江蘇省土地面積約是10 0000平方千米。(3)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土地面積1660000平方千米。(4) 西藏自治區土地面積約1220000平方千米。 請同學們在地圖上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二、結合實際背景,體會改寫單位的必要性。1、師:大家在讀寫這些數的時候,有些什么感受?2、再比較分析一下課前我們收集的資料上的數據的特點,如果為了記錄方便,這些數據可以怎么進行改寫。三、探究改寫方法。 1、師:你知道這些數據的計數單位是什么嗎? 它們是以“一”為單位,一般以“一”為單位是不寫計數單位的,怎么把這些單位是“一”的數進行改寫呢? 2、分小組討論,探究改寫方法。 3、觀察這些數據的基本特點,從中發現改寫的基本方法 960 0000=960萬 45 0000=45萬 166 0000=166萬 10 0000=10萬 122 0000=122萬 100 0000 0000=100億 3 0000 0000=3億 師:為什么同樣的數據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四、比較大小。 1、讓學生思考一下,萬以內的數的大小比較是怎么比較的,并在小組內交流。 2、然后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和語言表達出來,并集體交流。五、試一試。 1、讀出下面各數,并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在排列大小之前,先讓學生說說排列的方法。 2、將下面各數改寫成以“萬”為單位的數。 讓學生說說改寫的方法,然后獨立完成。 3、將下面各數改寫成以“億”為單位的數。 讓學生說說改寫的方法,然后獨立完成。六、練一練。 1、開發大西部。 練習本題時,可以先請學生說一說我國西部各省市自治區的情況以及它們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區具體的土地面積,在學生讀一讀的基礎上再請學生改寫成以 “萬”作單位的數。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讓學生收集一些西部地區的其他數據信息,以供學生間互相進行改寫。 2、海洋資源。 在練習時,可以讓學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識,特別是我國海洋的區域情況等。接著出示有關的數據,讓學生讀一讀,然后討論這些數據如何進行改寫。 3、把下圖中的點按數的大小從小到大連接起來。 對于不同的數據比較,學生可以先統一寫法,再比較;也可以直接進行比較,對于學生的不同方法,只要合理,教師都應給予肯定。板書設計 960 0000=960萬 45 0000=45萬 166 0000=166萬 10 0000=10萬 122 0000=122萬 100 0000 0000=100億 3 0000 0000=3億 課題 近似數數學第七冊備課人:教學目標1、 理解近似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2、 能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求一個數的近似數。教學重點掌握兩類數的特征,會用“四舍五入”求一個數的近似數。教學難點掌握兩類數的特征,會用“四舍五入”求一個數的近似數。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 1、量書本的長。 師:請大家用尺量一下數學書的長度是多少? 學生測量。學生會發現是20厘米多一些。 師:如果我們不需要量地非常精確,可以認為教科書的長大約是20厘米。 2、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上面的情況,一些事物不需要用精確的數表示,而用一個與精確數比較接近的數來表示,這個數叫近似數。 例如:我們學校有1453人,我們可以說大約有1500人。二、生活中近似數。 1、師: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和使用近似數,你注意過嗎? (1)華光小學約有2200名學生,全國小學生人數約有一億三千萬。 (2)北京市人口約1400萬,全國人口約13億。 2、學生看書上的另外三個例子,加深對近似數的理解。 3、師:在生活中你接觸到過近似數嗎?如果有,請你說一說。 教師補充: 第二次世界大戰傷亡統計:總計平民死亡:約7589萬人,總計人員死亡:約1億零三百萬人。(講解和平的重要性)三、學習“四舍五入”求近似數。 1、出示數據:某市在校學生今年共植樹148264棵。 2、你能說出148264的近似數嗎?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3、師:今天我們將學習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數。 (1)請同學們思考一下:什么叫四舍五入,從這幾個字你能想到什么? 教師講解四舍五入的含義。 (2)方法:重點讓學生體會取近似值到某一位時,只要看它后一位數字用四舍五入即可,前面的都不必看。 (3)師生共同觀察書本上的練習。 四舍五入到十位:約148260 四舍五入到百位:約148300 師:請你觀察,你發現四舍五入是怎么做的? 四舍五入到十位,省去的是哪幾位?如果四舍五入到百位,那么省去的是哪幾位? (4)學生獨立完成剩下的兩題。四、試一試。 1、把下面統計表中數據四舍五入到萬位。 學生獨立完成,進行交流,說一說你是怎么做的? 2、看圖填空。 練習時,可以先讓學生討論,通過互相交流,體會到近似數的作用。 3、按要求填表,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讓學生說說你發現了什么時,學生可能有不同的說法,教師鼓勵學生說明理由或舉出案例的。五、實踐活動。 你所在年級有多少名學生?四舍五入到十位是多少?你所在學校有多少名學生?四舍五入到百位是多少? 板書設計 近似數四舍五入到十位:約148260 四舍五入到百位:約148300四舍五入到千位:約148000 四舍五入到萬位:約150000 課題 數學閱讀數學第七冊備課人:教學目標1、 讓學生讀懂教材中呈現的材料,介紹記數的演變過程。2、 滲透數學的文化教育,使學生了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創舉。教學重點讓學生讀懂教材中呈現的材料,介紹記數的演變過程。教學難點讓學生讀懂教材中呈現的材料,介紹記數的演變過程。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這節課我們來了解記數的演變過程“從結繩記數”說起。 2、看到了這個課題,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二、學習新知。 1、請學生閱讀書本上的有關知識,然后在小組內交流。 2、交流: (1)在遠古時代,為了記下獵物的多少,人們用石子計數或結繩記數。是一一對應的。 (2)十個手指都用完了,什么辦法來表示羊的只數呢? 一個十、二個十、三個十地進行記數,按群記數。 3、符號表示數。 (1)古埃及象形數字; (2)瑪雅數字; (3)中國算籌數碼。 (4)現在使用的0、1……9這10個數表示任意一個數字,這種數字稱為阿拉伯數字。 4、教師介紹有關石子計數、結繩計數的方法。 (1) 課件顯示一些壁畫圖片素材,直接向學生展示最古老的計數法,讓學生感受體會。 (2)親身體驗。 5、介紹有關古埃及象形數字和瑪雅數字。 6、介紹有關中國算籌數碼,板書設計 從結繩記數說起 圖(略) 課題 練習一(一)數學第七冊備課人:教學目標1、 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了解大數的實際意義。2、 體會“位置值”的思想,熟練大數的讀寫、改寫,求近似數的方法。教學重點大數的讀寫、改寫,求近似數的方法。教學難點大數的讀寫、改寫,求近似數的方法。教學過程一、大數的讀寫。1、 出示書本上的圖片。2、 先讀出或寫出下面畫線的各數,再說一說它們分別是幾位數和最高位是什么位?二、大數的改寫。1、出示太陽第九大行星與太陽的距離,讀出表中的數,并改寫以“萬”為單位的數。2、看到這些數據,你還能從中知道哪些信息,人還有什么不一樣的想法?3、問題:哪個行星離太陽最近?哪個行星離太陽最遠? 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么比較的? 4、水星與太陽的距離是多少千米?其中兩個5表示的意義一樣嗎?說一說?三、我讀你寫,我寫你讀。 增加每個學生的課堂參與機會,本題安排的內容可以在同桌學生間開展。活動可以分兩步實施: 第一步:一個學生讀數,另一個學生根據所讀的數寫數,經過幾次讀數,另一個學生根據所讀的數寫數,經過幾次讀數,兩個可以交換角色。 第二步:一個學生寫數,另一個學生根據所寫的數讀數,然后交換角色進行。在同桌學生練習的基礎上,可以派代表在全班進行組間的比賽。四、說一說。 教師鼓勵學生采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數的方法,從圖像上直觀理解各數的范圍。五、括號里填幾。 可填一個數,也可以填一個范圍。六、小調查。 從報紙上找出5個近似數,你認為生活中什么時候需要用近似數。板書設計 練習一720000 七十二萬十七萬 17 0000二千四百一十一萬 2411 0000 課題 練習一(二)數學第七冊備課人:教學目標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了解大數的實際意義。2、體會“位置值”的思想,熟練大數的讀寫、改寫,求近似數的方法。教學重點大數的讀寫、改寫,求近似數的方法。教學難點大數的讀寫、改寫,求近似數的方法。教學過程一、復習鞏固——填空。 1、我們學過的計數單位有( )……它們的之間兩個相鄰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 2、51455301是( )位數,最高位是( )位,這位上的計數單位是。3在( )位上,其中的三個5分別表示( )、( )、( )。 3、325054由( )個十萬、( )個萬、( )個千、( )個百、( )個十、( )個一組成,讀做( )二、用下面八個數字做組數游戲。 0 0 0 0 5 5 5 5 1、寫出一個零也不讀出來的八位數 2、寫出只讀一個零的八位數 3、寫出最大的八位數 4、寫出最小的八位數。三、括號里填幾。 36()386≈37萬 3()2313642≈3億 9()5000≈100萬 2()98000022≈23億 653030>6()9090 3()5萬<340萬四、改寫。用4個3和4個0組成八位數。(1) 一個零都不讀; (2)只讀一個零。(3)要讀兩個0 (4)要讀三個零五、選拔題。 1、三億有( ) a、30個一萬 b、30個一千萬 c、30個一百 2、下面各數中最小的一個是() a、64399 b、743390 c、74909 3、近似數是10萬的最大整數是( ) a、109999 b、99999 c、104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