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精選6篇)
《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 篇1
教材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統計》第一課時《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2、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能發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會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根據統計圖提出和回答問題并能根據提供的信息做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
教學難點: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繪制。
教具準備:課件、直尺、水彩筆、兩種顏色的紙板條、
課前談話:
認識我嗎?通過我們上節課做游戲,我了解了你們是一群天真活潑的孩子,聽到老師的夸獎什么心情?不用回答,老師從你們的表情已經看出來了,你們的心里一定是美滋滋的,高興極了是嗎?那么,就讓我們帶著這種心情走入課堂吧!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現在老師想知道我們班共有多少人?其中男生多少人?女生多少人?(你們知道嗎?那么,我們就現場統計解決吧!將數據填入統計表中)。
2、你們填寫的是一張什么表?(統計表)下面老師也帶來了一組某地1985~2000年城鄉的人口數量統計表(課件:例1統計表)
3、從這張統計表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4、誰最多,誰最少,除了統計表,有沒有更形象,更直觀的方法呢?(統計圖)
5、太巧了,和老師想的一樣,這節課我們就來繼續和統計交朋友,(板書)
二、單式條形統計圖復習:
1、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想統計圖是什么樣的?(課件演示)①橫軸表示什么?縱軸表示什么?②數字不寫行嗎?③還缺少什么?(標題)
2、那你能把這張統計圖繪制完整嗎?現在就請你和你的同桌商量好,你繪制的是城鎮,還是鄉村的統計圖?(選好了嗎)接下來挑戰開始,比比誰最先、最出色的完成任務!
3、讓學生獨立說是怎么繪制的?再請其余學生評價。怎么樣?
4、剛才繪制的統計圖都是直直的、條形的,這樣的統計圖叫“條形統計圖”
三、教學復式條形統計圖:
1、(課件顯示兩張統計圖)老師也制好了這兩張統計圖
2、剛才只有兩組數據,如果有3組呢?那要畫幾張條形統計圖?4張?5張……你有什么感覺?(停頓)那么,你有什么好辦法嗎?(如果把兩張統計圖合成一張統計圖)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3、如何把兩張統計圖合成一張統計圖呢?(獨立思考—同桌交流討論)
4、學生匯報(教師演示改進)
① 這兩個條形圖分開畫好,還是合在一張圖好?為什么?(挨著比較起來更方便些)
② 變顏色:當學生說顏色變一變時,(故意裝傻)他說了什么?怎么變?為什么要變顏色?你們覺得有道理嗎?那我沒有顏色行嗎?(空白)可以嗎?我們選擇其中一種,這樣行嗎?對啊,都用同一種顏色就分不出哪個表示城鎮?哪個表示鄉村?
③ 除了用顏色區分,還有別的方法嗎?(條紋…)為了區別可以用不同的顏色或者條紋來表示。現在我們都知道了,要使其他人也明白,我們還需要做些什么呢?(標出圖例)
④ 加圖例:同學們真了不起!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他們想出的方法和大家是一樣的,在統計圖的右上角(課件顯示)用圖和文字加以說明,他們把這個叫做統計圖的圖例,“圖例”是視圖者能夠看懂統計圖的關鍵,所以,人們在繪制這種統計圖時,往往要先確定圖例!
⑤ 標題:完整了嗎?(標題)
5、像這樣對兩個或兩個以上數據進行統計而制成的統計圖,叫復式條形統計圖(板書)
6、觀察比較區別:在我們四( )班同學的共同努力下,制好了這張完整的復式統計圖。下面,請你們靜靜地觀察,這個復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特點?
7、課件出示統計圖:通過讀統計圖,你想到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有什么啟發?隨著經濟的發展,鄉村人口不斷轉為城鎮人口,因而鄉村人口不斷減少,城鎮人口不斷增加。
8、我們繪制復式條形統計圖,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四、鞏固練習:
1、合作實踐
學科
語文
數學
英語
電腦
男生
女生
(1)同學們,我們學到的知識就要學以致用,下面老師想知道你們對于語文、數學、英語和電腦,更喜歡哪個學科呢?(全班分成4組)
第一步:小組內調查的,并把調查的人數填在2號作業紙上的統計表中。
第二步:請根據你們收集到的數據制成復式統計圖。(要求一人執筆,其他同學監督。)
(2)欣賞學生作品(每組一名學生拿作品在實物投影上展示)
① 正確評價這組同學制的怎么樣?(同意不同意這位同學的評價)
② 老師在這張作品上送一個笑臉
讓其他同學認為自己的作品上能送笑臉的請自己表揚自己
2、拓展練習
(1)同學們,今年在我們國家有幾件大事發生,那么,令全世界矚目的是什么事嗎? (課件出示:北京奧運會圖象)
(2)教師配合圖片解說:(這就是第29屆北京奧運會的主體育場,“五環”代表著世界五大洲的和平和團結,來自世界各地的204個國家和地區參加了這次盛會,大會共設立了958枚獎牌,其中金牌302枚、銀牌303枚、銅牌353枚,在這次異常激烈
的角逐競爭中,究竟花落誰家了呢?)請看:北京奧運會進入前四強國家的金、銀、銅
牌統計表。(同學們能根據統計表畫出復式條形統計圖嗎?請大家繪制在3號作業紙上。)
國家
獎牌
中國
美國
俄羅斯
英國
金 牌
51
36
23
19
銀 牌
21
38
21
13
銅 牌
28
36
28
15
北京奧運會進入前四強國家的金、銀、銅牌統計表
金牌數/枚
(3)觀察你畫的復式的條形統計圖,你能從圖上發現哪些信息?
(4)請你預測一下,我國代表團在2012年第30屆英國倫敦奧運會上將有什么表現嗎?
(5)2008年北京奧運會已經結束了,距離2012年倫敦奧運會還有不到四年的時間,通過分析,你想對祖國的運動健兒們說些什么?
(6)讓我們再一次回顧2008年第29屆北京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健兒們的風采吧!(課件出示:配樂欣賞圖片:)
五、歸納總結:
1,這些運動健兒們都是靠他們的奮力拼搏取得了這么好的成績!老師希望:你們能像他們一樣,充分利用生命的每一分鐘,好好學習、健康成長,將來有能力在不同的領域為我們的祖國爭光、添彩!
2、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六、布置作業:
看來復式條形統計圖的作用可真大!生活中很多需要統計的問題,了解了我班的男女人數。課后,把我們四年級班同學在雙休日活動的男女生人數制成一份式條形統計圖?并分析數據,看你能發現什么?
四班雙休日活動項目人數統計表
人數項目
/人
性別
男生
女生
最后,希望同學們都用數學的眼光,用統計的眼光看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9——104頁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讓學生認識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能發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3.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并將學生的眼光引向社會。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學生能自主繪制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結合實際問題,根據統計圖表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斷和決策。
2、難點:讓學生體會出從單式條形統計圖到復式條形統計圖產生的必要性及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優勢。
四、教具準備:教學課件
五、學具準備:直尺、鉛筆、水彩筆。
六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課件出示鳳凰山主題圖照片)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哪里嗎?對了,這就是北侖的鳳凰山主題公園。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出示調查表,復習條形統計圖
師:前兩天呢,費老師對四年級160名同學做了一個調查,調查的內容是:鳳凰山活動項目你最喜歡什么?
師:調查后呢,我把收集到的數據整理成了一個統計表。(課件出示統計表)
請你仔細看,上面一行是項目,有旋轉木馬、立體電影、激流勇進、海盜船。下面分別是男女各項目喜歡的人數。
四年級同學鳳凰山喜歡的活動項目統計表
旋轉木馬
立體電影
激流勇進
海盜船
男生
13
10
29
44
女生
15
10
16
24
師:從表格中你知道什么?
(1)、引出條形統計圖
過渡:師:同學們都觀察非常仔細,從這張統計表中獲得了那么多的信息。
師:你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分別來繪制統計圖嗎?
男女生動手操作單式條形統計圖。
師:請我們班級的男生完成練習紙中左邊的——男生喜歡的活動項目統計圖。
女生則完成右邊的——女生喜歡的活動項目統計圖。
(2)、分析統計圖,體會復式條形統計圖產生的必要性。
投影展示學生作品。
師:左邊這張圖是反映男生各個項目喜歡的人數,右邊呢,反映了女生各個項目喜歡的人數。仔細觀察你們繪制的這兩張統計圖,想一想,老師如果不看統計表,只看統計圖,有沒有辦法一眼能看出旋轉木馬男生喜歡的人數多還是女生多?四人小組交流討論一下。
師:有沒有好的辦法,把這兩張圖中,男女生各項目喜歡的人數全繪制在一張統計圖中呢?
課件簡單演示同學們設想的統計圖。
(預設一:學生最容易想到的是:在男生的基礎上再往上畫女生。
教師引導:對于這種方法你們有意見嗎?能一眼看出這個項目中,男生多還是女生多呢?)
預設二:如果學生一下說出了把男生的畫左邊,女生的畫右邊。師:誰聽懂了他的方法再來說一說?多請幾個學生來說一說。
預設三:如果學生說不出,讓學生觀察這兩幅單式圖。師:仔細觀察一下,這兩張統計表,它們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有什么地方是不同的?
相同:橫軸上的項目和縱軸上的數據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橫軸上每個項目的人數。
引導:師:那我們可以怎么樣來把他們男女生的總人數合并在一張表格中呢?
(3)、學生嘗試畫復式條形統計圖。
師:現在請你想一想,要求在一張統計圖中展示所有的信息。在嘗試著在練習紙中間的這張圖中畫一畫。
2、作品展示
師:誰能給他提提建議,怎么樣能更明確,更清晰,哪里還可以改進?
先選擇1、2個涂得好的復式條形統計圖在班級里展示,滲透認真、仔細的品質。
師: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的這幅圖,這里的淡綠色縱條表示什么?深綠色的縱條又表示什么呢?
質疑一:師:這兩條,哪條是男生,哪條是女生啊?別人怎么能看清楚呢?
質疑二:只有我們知道不同的顏色表示的是不同性別,那其他看圖的人能明白嗎?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想出了那么多的辦法,但在人們長期的生活實踐中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他們想出的方法是:在統計圖的右上角涂出一個小方形,寫上表示的是什么,他們把這個叫做統計圖的圖例,“圖例“是視圖者看懂統計圖的關鍵,所以,人們在繪制這種統計圖時,往往先確定圖例,現在同學們利用你剛才學到的知識,把四年級同學鳳凰山喜歡的活動項目都繪制在一個統計圖里吧!
(預設:同學肯定認為,在條形的上面寫上男、女,男、女的方式——有沒有更簡單一點的方法?)
橫軸下面寫得是什么?---項目名稱,還要有說明——項目,縱軸上要寫上單位。還有統計圖的名稱。
師:現在請你把剛才的統計圖補充完整。
3、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制作過程。
師:誰來說說看,畫復式條形統計圖要注意什么?
(別忘了:統計圖的名稱、橫軸上的項目名稱和項目,縱軸上的數量和單位,及圖例——課件演示)
師:那統計圖上的縱條是怎么來的呢?左右兩部分合并在一起。課件演示拉過來的過程。
三、分析復式條形統計圖,揭示課題。
1、分析數據
師:看著復式條形統計圖,你還能提出新的問題嗎?
2、揭示課題
師:剛才,同學們通過這個統計圖分析了四年級同學鳳凰山喜歡的活動項目的情況,大家探索出了統計圖不僅顯示了男生各項目喜歡的人數,而且,還顯示出了女生各項目喜歡的人數,像這樣的條形統計圖叫做“復式條形統計圖“(板書課題)
師:相對來說,我們最開始繪制的那些只能統計一種量的,這些是“單式條形統計圖“
4、對比分析
師:大家對比一下:復式條形統計圖和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你更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小結:在單式條形統計圖只能展示一種數據的情況,而復式條形統計圖可以清楚的反映出各個量的變化過程。
三、學以致用,鞏固練習。
1、提供數據,繪制復式條形統計圖。
3月
6月
9月
12月
棒冰
32
92
64
28
牛奶
25
17
32
43
小超市4個月份銷售的飲料統計表
過渡:師: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都愿意花錢去體驗刺激的活動,進而帶動了一系列的消費,鳳凰山周邊超市的營業額也隨之上升。請看一看小超市棒冰和牛奶在4個月中銷售情況統計表。
師:同學們能根據統計表畫出復式條形統計圖嗎?請你完成在練習紙中。
2、復習畫條形統計圖的注意點及縱坐標的確定
展示學生作品,師:這張復式條形統計圖完整嗎?請你給他補充一下。
師:他這張圖縱軸每個單位表示多少?這張又表示多少呢?都對嗎?
3、分析數量關系。
師:你能分析這張統計圖上的信息嗎?
如果你是超市經理,下個月該如何進貨?
師小結:通過這張條形統計圖,我們發現了很多信息,也了解了很多情況,也能預測事物變化規律。
四、全課總結
師:1、今天你學到了什么?
2、你覺得畫復式條形統計圖時應注意什么?
3、你認為復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優勢?
五、聯系生活、拓展介紹。
師:日常生活中,你們在哪些地方見到過復式條形統計圖?
課件展示各種形式的復式條形統計圖,并與橫向的復式條形統計圖,為下一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引導的作用,還可以介紹像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等等,關注知識的延續性。
六、根據統計圖來完成統計表并分析數量關系。
1、根據圖完成表
師:這是幾屆奧運會美、中、俄三國金牌統計圖,根據統計圖你能說說,在每一屆中每個國家獲得的金、銀、銅獎牌分別是幾枚嗎?
2、觀察這張復式條形統計圖,你能從圖中發現哪些信息?
3、根據你們的分析,請預測一下,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績會有什么趨勢?
4、通過分析,你想對中國的體育健兒們說什么?
《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內容
縱向復式統計圖
教材第99-101頁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讓學生認識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能發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重點難點
重點:1、認識和了解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2、能依據給定的條件畫出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3、能根據統計圖發現信息并進行簡單分析。
4、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難點:1、正確畫出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2、能根據統計圖發現信息、分析信息,并能提出簡單的問題。
四、教具準備
例題課件或實物投影,直尺,水彩筆。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回顧知識
師:同學們,統計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出示課件)這是根據某地區城鄉人口數制成的一張我們學過的單式條形統計圖。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張條形統計圖是由那些部分組成的?
生:標題、數據、橫軸、豎軸、單位……
(教師總結:單式條形統計圖的主要組成部分有標題、單位、橫軸、縱軸、橫軸上的年份、縱軸上的人數、直條和直條上的數值組成。)
(二)探究新知
1、觀察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讓學生先觀察書99頁繪制好的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說一說根據這兩個條形統計圖能夠發現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個統計圖中描述這些信息怎么辦?可以啟發學生想:在學習復式統計表時是怎么把兩個單式統計表合并的?
這就需要我們學習復式條形統計圖。(出示復式條形統計圖)
問:這張圖與我們學過的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區別?
小組討論。(復式統計圖在有:統計圖名稱,圖標,橫軸表示的是年份,縱軸表示的是人數,單位為“萬人”。單式統計圖沒有圖標,單式統計圖中每年的人口數情況只有“一條”,只表示城鎮或鄉村的人口情況,而復式統計圖每年的人口數情況是“兩條”,同時表示出城鎮和鄉村的人口情況。)
教師適時指導學生認識圖例,讓學生知道它的作用。
(3)能同時反映兩個或兩個以上對象的條形統計圖,叫做復式條形統計圖。
2、制作復式條形統計圖。
那么這樣一張復式統計圖是怎樣制作出來的呢?你們想不想知道?
引導學生看課件。(第一步出示縱軸、橫軸內容,統計圖名稱,圖標。第二步對比出示1985的城鎮、鄉村人口情況,然后出示1990年人口情況,以此類推,并說明這樣的統計圖就是縱向復式統計圖。)
通過觀察課件的演示,引導學生在教材第100頁中完成復式統計圖。(實物投影展示小組內繪制得最好的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3、看圖回答問題。
(1)引導學生獨立回答教材第100頁的第(1)-(3)題。
哪年城鎮人口數量最多?哪年最少?
哪年鄉村人口數量最多?哪年最少?
哪年城鄉人口總數最多?哪年最少?
你還能得到哪些信息?
(2)組織學生小組合作討論教材第100頁第(4)題,各組選代表回答問題。
老師引導學生發現:該地區近年來城鎮人口逐年增加,農村人口逐年下降,人口總數逐年上升。讓學生感受到,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鄉村人口不斷轉為城鎮人口,因此鄉村人口數量不斷減少,城鎮人口數量不斷增加。學生通過對復式統計圖中的信息分析,進一步感受到它與單式統計圖的不同,從而體會到復式條形統計圖有著更大的作用。
4、練習教材第101頁的“做一做”。
(1)引導學生說出統計表的含義,并在書中獨立完成統計圖。
(2)用實物投影展示學生完成的情況,并及時糾正存在的問題。
(3)引導學生根據統計圖互相交流題中的前3個問題,并在全班發表自己的意見。(回答第3個問題時,學生所提問題只要符合題意,都要給予肯定)
根據統計圖可以看出,體育組男生最多,生物組女生最多,體育組的總人數最多,美術組的總人數最少。同時根據統計圖可以提出體育組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美術組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4個課外小組共有女生多少人?……只要同學們的問題提得合理,老師都應給予肯定。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教材第101頁的“做一做”(4)(書中完成)。
2、教材第102頁的第一題。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
1、練習十九第二題。
2、寫一篇數學日記。
《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 篇4
說教學內容:
本節課是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統計》第一課時“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該例題通過給定的某地區城鄉人口的復式統計表,分別完成該地區城鎮和鄉村人口的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學習繪制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教材首先給出的是某地區城鄉人口統計的復式統計表,要求學生在完成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之上學習如何合并成一個復式條形統計圖。
《數學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提出要使學生“經歷運用數據描述信息、做出推斷的過程,發展統計觀念”,首次將“統計觀念”作為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是統計與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社會生活太密切相關了,生活已先于統計到了學生的面前。該部分內容的設計一方面讓學生從更高的角度認識新的統計圖和統計量,體會新舊知識的聯系和區別,進一步發展統計觀念;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怎樣根據新的統計圖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說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使學生認識并繪制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并回答簡單問題并從統計圖中發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3、通過對現實生活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習慣和學習品質,初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復式統計圖的繪制方法和讀圖能力。
教學難點:根據統計圖提出數學問題和做出簡單的判斷與預測。
說教法、學法:
為了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結合四年級的學生實際,我主要采用“探究發現教學法”,通過引導學生經歷觀察了解——嘗試動手制作——掌握規律——運用規律等主動探索、交流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全面、全程地參與到探索活動中,要為學生留下自主探究的空間,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觀察、操作與自學能力。
說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咱們的地球上一共有多少人口嗎?我們中國有多少人口?那么我們沂源縣又有多少人口呢?(出示)這是某地區1985——2000年城鄉人口數量的情況,并把相關數據制成了復式統計表,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制作縱向單式條形統計圖
你能根據表中的數據分別完成該地區城鎮和鄉村人口的縱向統計圖嗎?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橫軸表示年份,縱軸表示人口數。)
(把相應的數字對齊,條形柱要一樣寬,可以用顏色來表示也可以用間隔均勻的陰影線來表示。)
2、自主探究
(1)提問:根據這兩個條形統計圖你能發現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個統計圖中描述這些信息應該怎么辦?你還記得在學習復式統計表的時候我們是怎么把兩個單式統計表合并起來的嗎?
(2)討論并歸納:在學習復式統計表的時候就經常把兩種人物或事務成對進行對比,例如,男生和女生、一班和二班等,那么這里我們同樣可以把城鎮和鄉村的人口也進行對比和合并,來把兩個統計圖合并成一共統計圖。
(3)小組合作試著制作復式條形統計圖。
3、合作交流
(1)展示學生繪制的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揭示課題:向這樣有兩種或者兩種以上信息組成的條形統計圖就是復式條形統計圖。)
(2)討論交流:復式條形統計圖和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聯系與區別呢?請把自己的想法說一說,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與其他同學交流。
(3)全班匯報交流后教師小結:復式條形統計圖和單式條形統計圖一樣,都要標明橫軸和縱軸分別表示什么,并寫明單位。另外復式條行統計圖還要在右上角表示出每項數據用什么樣的圖示或者顏色來表示。每項數據所用的圖示或顏色最好不同,以便于區別。
(4)根據統計圖回答問題。
學生獨立思考并回答:a.哪年城鎮人口數最多?哪年最少?b.哪年鄉村人口數最多?哪年最少?c.哪年城鄉人口總數最多?哪年最少?
過渡:制作了這樣的復式條形統計圖后,我們能很清楚的找到以上問題的答案,那么,你還能從中得到哪些信息呢?
全班交流:從統計圖中,我們可以發現人口總數逐年上升,這也可以從側面反映出我們國家實行控制人口數量的計劃生育政策的必要性,因為人口眾多必將帶來一系列的嚴重問題。而該地區近年來城鎮人口逐年增加,農村人口逐年下降,這又是因為什么呢?的確,隨著經濟的發展,鄉村人口不斷轉為城鎮人口,這也反映出,我們國家的經濟水平也是越來越高。
小結:從一個復式條形統計圖中,我們可以很容易的得到許多有價值的信息。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101頁的“做一做”。學生根據復式統計表,完成統計圖并回答下面的問題。(第四小題,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后通過調查收集數據,然后通過整理,再完成統計圖,交流信息。)
2、完成練習十九第一題。
學生獨立完成統計圖并回答下面的問題。
3、作業紙發放,鞏固練習
某商店七、八月份出售某一品牌各種規格的空調臺數如下表。
規格
1匹
1.2匹
1.5匹
2匹
七月
20臺
45臺
38臺
24臺
八月
14臺
35臺
29臺
12臺
請你把統計圖補充完整
從統計圖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如果你是商店的經理,明年進貨時你有何打算?
四、總結完善
這節課你學得高興嗎?有什么收獲?
課后請調查你們小組同學一周內爸爸媽媽每天的睡眠時間,制成統計表。根據統計表制成復式條形統計圖。并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信息?你有什么建議?根據你的調查結果寫一篇數學日記。
《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 篇5
本節課教學的《復式條形統計圖》是在學生學習了單式統計圖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的,所以我把本節課的重點設計是:讓學生能自主繪制復式條形統計圖,并根據圖進行數據分析,難點是:讓學生體會出從單式條形統計圖到復式條形統計圖產生的必要性及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優勢。
我在課堂中設計的例題是:學生喜歡的課后游戲項目統計圖。讓男、女生分別畫單式的統計圖,進而觀察其中的數據,發現不明顯,讓學生體驗產生復式的必要性。讓學生經歷把兩個單式男女的統計圖合并成一個復式統計圖的過程,即讓學生自主探究合并的過程。接著讓學生來介紹其作品,如何看圖,學習復式統計圖的畫法及提醒學生畫時的注意點。引出圖例后課件演示合并的過程,為進一步揭示單式與復式統計圖之間的關系,及三個圖之間的異同之處。最后根據統計圖分析數量關系。
這個例題的設計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會畫復式方法,通過比較能夠得出,復式是在單式的基礎上加一個縱條。
執教后,我感覺自己在以下方面存在不足和困惑是:
第一:節約時間。
單式統計圖是在學生已經學習的內容,在本節課中只做鋪墊,所以在練習紙中,可以直接寫生項目名稱,不需要投影補充。
展示學生作品時,可以再緊湊一些,讓一個學生回答就夠了,進而電腦演示的過程,教師也可以自己來介紹。
第二:環節盡量板塊式,大膽放手,相信學生。
根據統計圖分析數量關系,問題有點細碎,例題的設計主要解決的問題是讓學生學會畫復式的方法。第一個練習是小超市的棒冰、牛奶的銷售情況,讓學生會會數量的分析。
《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 篇6
教學內容人教新課標四年級上教科書第99—100頁的例1。教材分析統計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在我們的教材中,一次又一次出現統計的知識,有序的安排在兩個學段,每一冊中。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認識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并繼續注意結合實際問題,進一步教學根據統計圖表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斷和決策。這樣就把數據分析與解決問題結合在一起,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統計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統計觀念。通過簡單的數據分析教學,讓學生經歷“運用數據進行推斷”的思考過程,體會統計對于事物發展趨勢的判斷作用學情分析學生在第一學段學習了較多的單式長形統計圖和復式統計表,經歷了把兩個單式統計表合并成一個復式統計表的過程。因此本單元要引導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自主探索復式長形統計圖的繪制方法,講座和交流復式長形統計圖與單式統計圖的聯系與區別,進而從更高的角度認識統計圖和統計量進一步發展統計觀念。課時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2、使學生初步了解數據的收集和整理過程,學會整理簡單的數據,會看簡單的統計表和統計圖,會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過程與方法使學生體驗解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能發現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會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學習品質。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出示主題圖。這是四年級同學參加的興趣小組活動情況,你發現了什么信息?(出示復式統計表)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交流信息活動(一)1、根據所提供的信息,同桌合作畫出兩張單式條形統計圖。(一人一張)2、老師如果不看統計表,只看統計圖,有沒有辦法一眼能看出科技小組男生多還是女生多?3、老師示范一組1、完成單式條形統計圖2、交流討論復式統計圖的形成3、學生完成復式統計圖設計意圖:使學生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體驗數據的收集和整理過程。活動(二)結合單式、復式條形統計圖,比較優劣。完善并總結復式條形統計圖。指圖比較。設計意圖:從更高的角度認識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體會新舊知識的聯系與區別,使學生在觀念和知識上達到提升。發揮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使學生感受到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三、鞏固練習1、完成中國人均壽命統計圖并回答問題2、出示某市人均壽命統計圖3、出示公司飲料銷售統計圖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和猜想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斷和決策四、回顧總結,展示個性1、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想法和體會?2、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問題,都可以用到統計的知識,你想用我們今天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哪方面的問題?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參與意識,,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板書設計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單式與復式統計圖的異同點相同點 不同點
教學反思一、在對比分析中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學生已有單式條形統計圖的知識基礎,學生在單式、復式的觀察、對比、分析中,認識到了兩種統計圖各自的特點,也感受到復式條形統計圖更能清晰地比較,激發起進一步探究的欲望。所以本節課教學中我力爭在新舊知識的對比分析中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在教學這節課時。二、 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本節課教學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自主分析,掌握本節課重點,對信息的處理。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尋找繪制方法。整個過程使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突出體現了課程標準所提出地“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體驗知識的發生和發展的過程”的新理念。三、改變原教材學習素材,使學習素材來自生活。新的課程改革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我們要讓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就應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數學的價值。統計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有統計的需要才產生。學生在繪了單式條形統計圖之后,如何讓他們產生需要學習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心理。我拋出這樣一個問題:“參加科技小組的男生多,還是女生多?”,然后追問“你怎樣看出來的”,再總結并提問“你看了兩眼,那老師只想看一眼就知道誰多,你有辦法嗎?”學生因此冒出把兩張圖合在一起的想法,產生學習復式條形統計圖的需要。接下來的學習是有效的,因為擁有了學生的需要,被動地接受變成了主動地學習。